专题卷8:八上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上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基础积累(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曦月(xī) 经纶(lún) 轩邈(miǎo) 丈夫之冠(guàn)
B.万仞(rèn) 沿溯(shù) 藻荇(xìng) 重岩叠嶂(zhàng)
C.驱犊(dú) 缥碧(piāo) 萋萋(qī) 鸢飞(yuān)戾天(lì)
D.畎亩(quǎn) 拂士(fú) 作揖(yī) 无穷匮也(kuì)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蝉则千转不穷 B.困于心,衡于虑 C.改容式车 D.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往之女家 已而之细柳军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D.天子为动 以顺为正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A项对比,C项比喻、对偶,D项排比。
8.下列有关句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两岸连山”省略了主语“三峡”)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非……也”表示否定的判断,同时也是排比句,加强了语气。)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是要求整齐对偶,重视声韵和谐的骈句。)
D.甚矣,汝之不惠。(此句是倒装句,即为“汝之不惠,甚矣。”)
【解析】A项省略了定语“三峡”。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的人,看到这些山峰也平息了名利之心。
C.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警戒,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D.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译:过了不久,皇上来到了军营前,也(被拦住)不能进入。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孔子同时代,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周亚夫军细柳》一中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 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解析】B不是同时代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朱敦儒《相见欢》)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惊喜。
7.《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一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三、赏析古诗(19分)
(一)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3分)
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4分)
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2分)
【答案】1.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2.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8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所建。(2分)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2分)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4分)
【答案】1.项羽 曹操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参考译文】《题乌江亭》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 (51分)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
(3)河中漱广( ) (4)窥深悸魄 ( )
【答案】(1)逆流而上 (2)消失 (3)冲击,冲荡 (4)看,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译文: 。
【答案】(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2分)
答: 。
【答案】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两段文字侧面描写的认识,侧面描写的作用是衬托。结合甲乙两文举出例子即可。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2分)
答: 。
【答案】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乙文参考译文】
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3)盖竹柏影也(_____)(4)皆可以饱(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4分)
【答案】
1.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盖:大概是 饱:吃饱(使……饱,让……饱)
2.(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3.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4.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9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乙】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①,则不能以入坚。棠②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③,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丈夫之冠也 ( ) (2)不若得愚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历来人们对公孙衍、张仪一类人的评价褒贬不一,请根据乙文推测原因。(3分)
【答案】1.(1)行冠礼 (2)如,比得上
- (1)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都因此恐惧;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3.他们虽有很大的功绩,但使用了一些不太符合仁义道德的手段,在德行方面有所欠缺。(1分)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算得上是大丈夫、真君子,德行比才华更重要,那些很有才华却以此为恶的人,他们的破坏性会更大。公孙衍和张仪都很有才华,在各国诸侯之间很有威望,他们左右着时代的风云。然而他们多用欺诈的手段,凭借巧言善辩的本事大受宠幸,加剧了列国纷争的局面,使诸侯失信,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所以他们算不得名士,算不得大丈夫。(2分)
【参考译文】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称之为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________(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_________(3)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B.汝心之固 春冬之时
C.达于汉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以残年余力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子孙荷担者三夫”属于定语后置。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属于名词作状语。
C.“何苦而不平”和“何陋之有”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两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仅凭愚公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到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就能移走大山,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智叟。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理解:“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理解: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5.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请根据争论回答问题。(5分)
甲:愚公为了移山,带领子孙挖山不止,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这岂不是费时费力,太缺乏经济头脑了?还不如带领子孙搬家,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
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此路不通,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搬家更有发展前途。
丁:面对两座大山,愚公没有被吓倒,而是选择了挖山。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那就不是愚公了。
(1)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苦于 (2) 草木 (3)通“无”,没有 2.A 3.D 4.A 5.(1)愚公该不该搬家。
(2)(示例)我支持乙、丁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愚公不该搬家。正视困难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放弃必定失败。
八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原卷版doc、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18:九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8:九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九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原卷版doc、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九下古诗文复习验收测试卷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14:九上古诗文预测试卷(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4:九上古诗文预测试卷(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检测卷教师版doc、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检测卷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