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01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共4页。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      ,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      ,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夸张、比喻

    B.比拟、排比、通感

    C.拟人、比喻、引用

    D.对比、夸张、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薄雾中的乌桕叶……艳羡的目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些桃花……然而,乌桕树……成长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

    答案:C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那些争相绽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吸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解答此题需要对比两个句子的差别,可从句式、句子前后的连贯性、句子侧重点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改写后的句子,被字句改变了原句的主语,画线句前面是“产生烂漫的时刻”,后面是“乌桕树……”,因此以花树为主语,前后衔接更紧密,更能突出“产生烂漫”。整个语段多使用散句,而改写后的句子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

    答案:原句的主语是花树,前后文衔接更紧密,也更能突出这些花树的状态;原句为散句,与原语段的整体风格一致。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答案:是由蝉喊出来的 乌桕树把浅黄变成红色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材料一 从近代美学观点看,王国维所用名词似待商酌。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泪眼问花花不语”“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都是同物之境。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他认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品格较低,不过没有说明此优于彼的理由。

    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Ruskin)主张相同。他诋毁起于移情作用的诗,说它是情感的错觉,以为第一流诗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诗人才为情感所摇动,失去静观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误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现一种错误的面目。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实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窥透,自另现一种面目。诗的存在就根据这个基本事实。如依罗斯金说,诗的真理必须同时是科学的真理。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依我们看,抽象地定衡诗的标准总不免有武断的毛病。同物之境超物之境各有胜境,不宜以一概论优劣。比如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超物之境,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为同物之境。王维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超物之境,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则为同物之境。它们各有妙处,实不易品定高下。超物之境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浅雅俗。同为超物之境,谢灵运的林壑敛秋色,云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或是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不如陶潜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或是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种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机,也都可以有人巧。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为原始民族与婴儿的心理特色,神话、宗教都是它的产品。论理,古代诗应多同物之境,而事实适得其反。在欧洲从19世纪起,诗中才多移情实例。中国诗在魏晋以前,移情实例极不易寻,到魏晋以后,它才逐渐多起来,尤其是词和律诗中。同物之境在古代所以不多见者,主要原因在古人不很注意自然本身,自然只是作”“用的,不是值得单独描绘的。我们可以说,同物之境不是古诗的特色。同物之境是和歌咏自然的诗一齐起来的。同物之境日多,诗便从浑厚日趋尖新。诗到以自然本身为吟咏对象,到有同物之境,实是一种大解放,我们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轻视它。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钱锺书先生曾谈到两种创作方法,一曰即物生情,二曰执情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意思和钱先生基本类似。

    即物生情是创作者对事物的感知、谛听和描绘,是从物事情感到形象语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创作过程;执情强物则是主观先入,是把意念强加于物事,通过自我营设、情境唤起以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

    前者,多为收缩性写作,即先对客体产生直观感应,再动之以情,述之于笔;后者基本上属于发散型写作,是所谓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观意念混淆造物、统领外物。

    比如绘画,有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一说,这是即物生情,假使你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可以成立呢?我以为也是可以成立的,谁说怒气不能画兰、喜气不可画竹呢?况且有时非怒非喜,涂上几笔兰竹也未见得不精彩。所以,凡事不可太概念,非此未必即彼。王阳明有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很好的关于主客体的哲学诠释,不过,话说回来,却也是典型的执情强物

    有时我却觉得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彼此圆融。所谓意与境浑”“意与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说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则是心与物化,得心而应手。世间事,殊途可以同归。艺术创作,也不存在什么约定俗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原载于《新民晚报》,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光潜认为两种境界的区别不在之有无,而在的关系。

    B.同物之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表现,连神话、宗教等都从它脱胎而来。

    C.《诗经》等早期诗作中,自然只是叙事抒情的由头,还不是单独描绘的对象。

    D.同物之境超物之境不宜武断优劣,但针对具体作品可以品评高下。

    解析:B项理解错误,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神话、宗教都是移情作用的产品。

    答案:B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之前,同物之境的古诗相对少见,而超物之境的作品则要多得多,王国维可能因此认为同物之境的品格较低。

    B.王国维与罗斯金的观点一致,都认为移情于物是一种情感的错觉,会使外物呈现出错误的面目,所以品格上不及无我之境

    C. 非怒非喜,涂上几笔兰竹也未见得不精彩说的是绘画,但这种艺术体验与作诗相通,与罗斯金主张的科学的真理吻合。

    D.在古诗中存在一些写景的佳句,符合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无我之境,也是诗人意与境浑、物我相融的得心应手之作。

    解析:A项,超物之境的作品则要多得多错误,根据材料一中自然只是作’‘用的,不是值得单独描绘的”“‘同物之境是和歌咏自然的诗一齐起来的可以推断,超物之境在魏晋之前也不多,因此认为也于文无据;B项曲解文意,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更胜一筹,但是没有认为情感导致外物呈现出错误的面目;C项错误,罗斯金排斥贬低一切情感附带。非怒非喜指心境平和,不是零感情态度。

    答案:D

    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

    A.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B. 春山冶笑,我只见春山之态本然;秋气清严,我以为秋气之性如是。

    C. 镜无畜影,故触形则照。是以虚己应物,必究千变之容,挟情适事,不观万殊之妙。

    D.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解析:A项是典型的同物之境,具有以我观物的特征。

    答案:A

    7.两则材料都提到了王国维,请说说两位作者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学说所持的态度。

    答案:材料一认可王国维的两种分类方法,但是质疑其命名准确性,也否定了王国维对两种境界高下的判断。首先指出其区别不在于之有无,只在于的关系;然后举例比较,论述渊源,说明前者品格未必不及后者。材料二认为王国维和钱锺书的分类方式相当,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同时又指出,简单二元归类不够客观,不能反映艺术作品意与境合的丰富性。

    8.《诗经·氓》中有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归园田居》中有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在两首诗中的不同意蕴。

    答案:①“在《氓》里面不是吟咏的对象,只是作”“使用,以之起兴,兼有比义。既引出女子初婚,又以其青葱茂盛暗喻女子沉浸爱情的甜蜜。《归园田居》以白描手法,勾勒村落风貌,深巷幽幽,鸡犬相闻,桑树滋长,村人乐业。深得田园之趣,纯朴欢愉,一任自然,正是王国维欣赏的无我之境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