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安徽省十五校卓越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十五校卓越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分值,0、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十五校卓越联盟体高三10月联考
生物
考生注意:
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嗜盐菌是一类古细菌,在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上可以大量繁殖,速度十分惊人,人吃了被嗜盐菌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发生急性胃肠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嗜盐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B. 嗜盐菌的DNA不会和蛋白质结合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C. 利用含较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可以初步筛选出嗜盐菌
D. 生吃海鲜,营养成分不会被破坏,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详解】A、嗜盐菌是一类古细菌,无线粒体,A错误;
B、嗜盐菌的DNA会和蛋白质结合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如DNA复制过程存在酶和DNA的结合,B错误;
C、利用含较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可以初步筛选出嗜盐菌,C正确;
D、生吃海鲜,海产品的寄生虫以及细菌真菌未被杀死,容易使人患病,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
故选C。
2. 椰子水是一种天然的电解质水,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氨基酸,还含有钾、钠、镁、钙、锰、锌等元素,天然椰子水的渗透压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几乎相等,可用于运动后补水和补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椰子水含有的钾、钠、镁、钙、锰、锌属于大量元素
B. 椰子水中的碳水化合物中氢与氧的原子个数比都是2:1
C. 运动后适量饮用椰子水有利于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D. 椰子水中的有机物均可以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锰,锌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
B、椰子水中的糖类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一定都是2:1,例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C5H10O4,B错误;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椰子水中含有钠等元素,运动后适量饮用椰子水有利于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
D、椰子水中的有机物不都可以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比如核酸就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3.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 胶原蛋白的分泌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并会改变细胞膜的成分
C. 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更高
D 胶原蛋白手术缝合线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因此术后无需拆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各碳原子上,还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胶原蛋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CO-NH-中,A错误;
B、胶原蛋白分泌是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依赖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胶原蛋白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说明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低,而判断蛋白质营养价值应依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故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低,C错误;
D、蛋白质需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胶原蛋白手术缝合线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D错误。
故选B。
4.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如图是囊泡正常运输的局部放大,囊泡运输与S蛋白有关,科学家发现S蛋白异常会使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S蛋白可能参与了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囊泡移动与细胞骨架有关
C. 囊泡膜上的蛋白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若细胞货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需要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具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膜的总称,包括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囊泡膜也属于细胞内的膜结构,故也参与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
B、科学家发现S蛋白异常会使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说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据此推测S蛋白的功能可能是参与内质网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细胞骨架不仅能够作为细胞支架,还参与细胞器转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故囊泡移动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
C、囊泡膜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功能,但是不属于细胞间,C错误;
D、分泌蛋白的加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促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分泌蛋白质,故与其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D正确。
故选C。
5. 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细胞中的核糖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代谢旺盛的细胞一般核仁较小,核孔数量较多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rRNA,A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代谢旺盛的细胞一般核仁较大,核孔数量较多,C错误;
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D错误。
故选B。
6. 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其中SGLT1、GLUT2、Na+-K+泵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突起形成微绒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依靠SGLT1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B. 细胞膜上的Na+-K+泵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 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受损不会影响细胞膜上GLUT2的数量
D. 葡萄糖由GLUT2转入内环境和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葡萄糖依靠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进入细胞时,需要细胞膜外有高浓度的Na⁺,该过程需要消耗Na⁺的化学势能,A正确;
B、Na⁺−K⁺泵也是ATP水解酶,酶能降低某些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正确;
C、GLUT2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合成过程与核糖体、线粒体有关,因此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受损会影响细胞膜上GLUT2的数量,C错误;
D、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内环境是协助扩散,Na⁺由内环境顺浓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协助扩散方式,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研究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B. 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C. 差速离心通过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物质或结构
D.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可信,科学研究中通常运用完全归纳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1、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时采用的是差速离心法,这些细胞器大小、质量不同,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详解】A、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研究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A正确;
B、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B正确;
C、分离破碎细胞的细胞器时采用的是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通过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物质或结构,C正确;
D、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也可信,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是由部分推出所有,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
故选D。
8.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特色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加入等量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A. 在20℃和100℃的实验中,15min后牛奶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是酶的活性被抑制
B. 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中的肽键被破坏
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在60℃和80℃实验时牛奶凝固的速率相同,可推测7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说明姜汁中存在活性物质,且在高温下能失活,因此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如果不保温就将姜汁与牛奶混合,往往会使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
【详解】A、20℃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温度过低,酶的活性被抑制;而100℃时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是酶因高温失活,没有活性而不能凝固,A错误;
B、高温煮沸只是破坏了酶(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之失活,而不会造成肽键的断裂,B错误;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以精确控制自变量(温度),因此能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
D、依据题意,60℃和80℃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更短,说明酶的活性较高,但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需在60℃和80℃之间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来测最适温度,并不能推测70℃就是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C。
9. 特异性地结合于酶的某些基团并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失活的物质,若结合是可逆的,则这些物质被称为酶的可逆性抑制剂,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类,作用机理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减弱
B. 不同酶对应的竞争性抑制剂不同,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有专一性
C.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D. 加入适量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反应速率,类似于降低酶浓度的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模型B和C分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减少底物与酶结合的机会,进而影响酶活性;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
【详解】A、由图可知,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因此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减弱,A正确;
B、不同酶对应的竞争性抑制剂不同,说明酶的作用有专一性,B错误;
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特定部位结合,从而改变酶的空间结构,C正确;
D、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所以加入适量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反应速率,类似于降低酶浓度的反应速率,D正确。
故选C。
10.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其腹部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由于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光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热能,所以称之为冷光。发光器能发光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可检测密闭容器内O2的含量
B.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含量很少但更新速度很快
C. 荧光素接受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
D. 萤火虫发光器发光原理可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提供思路
【答案】AC
【解析】
【分析】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A、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会消耗O2,可利用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检测密闭容器内O2的有无,但不能检测O2的含量,A错误;
B、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含量很少但其和ADP之间的转化速率很快,B正确;
C、由图可知,荧光素接受 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C错误;
D、由于萤火虫将ATP中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光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热能,为我们研究提高能量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提供了思路,D正确。
故选AC。
11. 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增多
B. 用乙烯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C. 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延迟发生
D. 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处理,可使呼吸跃变现象提前出现,从而起到催熟的作用,B错误;
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
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与此过程相关的酶的活性会上升,D错误。
故选C。
12. 多肉植物种类多样、颜色各异且繁殖容易,一片完整的叶就可以繁殖成一棵植株。某种多肉植物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肉植物的颜色各异,可能与叶绿体以及液泡内的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
B. 该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提高了抗干旱能力
C. 该多肉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后开始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随之增强
D. 叶肉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A、植物叶片的多种颜色与色素有关,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A正确;
B、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水分,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可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提高了抗干旱能力,B正确;
C、多肉植物夜晚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暗反应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速率为0,C错误;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叶肉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13. 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了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的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表面,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与突变体t2相比,突变体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和更低的光补偿点
C. 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增强而变小
D. 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当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时,t1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2。
【详解】A、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
B、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因此当二者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t1,即t2具有比t1更高的光饱和点,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光合速率不同主要是因为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因此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含量无关,C正确;
D、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环境因素有关,D正确。
故选B。
14. 毛发的形成和生长依赖于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使毛囊干细胞长期保持静止状态,肥胖则导致其易分化成皮肤表面的其他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囊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B. 毛囊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有助于减少头发脱落
D. 长期高脂饮食会使毛囊干细胞分化方向改变导致脱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干细胞是指已分化但仍保持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
【详解】A、由题意可知,毛囊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A正确;
B、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会使毛囊干细胞保持静止状态,不会发生分裂分化毛发再生减少且易脱落,故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可减少脱发,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肥胖可通过激活某些信号改变毛囊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使其分化成皮肤表面的其他细胞,而不是头发生长所必需的毛囊,由此判断高脂肪饮食或遗传导致的肥胖可能会因毛囊干细胞分化方向改变而使头发脱落,D正确。
故选B。
15.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
5
6
3
2
6
22
乙
5
6
3
3
5
22
丙
5
6
3
2
6
22
丁
7
6
3
2
5
23
戊
7
7
3
2
6
25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对根尖解离处理后,应立即用碱性染料染色,保证效果良好
B. 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 甲、戊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D. 利用五位同学的数据取平均值,可科学反映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占比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详解】A、制作临时装片时,对根尖解离处理后,再进行漂洗,然后用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
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B正确;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解离过程中酒精已将细胞杀死,观察的不是连续的动态过程,C错误;
D、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可能原因是该同学是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进行记录的,说明在该区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数据不太准确,误差都很大,因此取平均值,不能反映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时间占比大小,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2021年5月《自然》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线粒体分裂后“异常”聚S分裂的新发现,当线粒体出现一些异常,线粒体会在分裂过程中,把末端的一部分分裂出去,顺便把“异常”带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线粒体的内膜表面积以及蛋白质含量多于外膜
B. 线粒体分裂过程需要能量,可通过自身分解葡萄糖来获得
C. 图示分裂方式可以增加线粒体的数目,且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 分裂后丢失的“异常”部分被降解产生的物质只能排放到细胞外
【答案】BD
【解析】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A、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且附着很多有氧呼吸相关酶,因此正常线粒体的内膜表面积以及蛋白质含量多于外膜,A正确;
B、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B错误;
C、线粒体分裂的过程存在膜的缢裂,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分裂后丢失的“异常”部分被降解产生的物质有些能用的小分子就被重复使用,一些废物则排放到细胞外,D错误。
故选BD。
17. 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TTF(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0.5%TTC溶液中,30℃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B. TTF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 TTF的生成速率与保持的温度有关 D. 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答案】BC
【解析】
【分析】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H]应是通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有氧呼吸强度受温度、氧气浓度影响。
【详解】A、大豆种子充分吸水胀大,此时未形成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反应不需要在光下进行,A错误;
B、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TTF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B正确;
C、30℃保温一段时间可以让TTC充分进入细胞与[H]结合,所以TTF的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有关,并且在相同时间内,种子活力越高,呼吸作用越强,生成的TTF越多,红色越深,C正确;
D、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的红色越深,说明种胚代谢越旺盛,据此可判断种子活力的高低,D错误。
故选BC。
18. 资料1: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含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给予叶绿体一定强度的光照,在没有CO2时就能放出O2,同时电子受体被还原。
资料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Amon又发现,处于光下的叶绿体在不供给CO2时,既能积累还原态电子受体也能积累ATP;若撤去光照,供给CO2,则还原态电子受体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希尔实验中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目的是提供能量
B. 希尔反应研究了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该电子受体指的是NADP+
C. Amon的实验说明(CH2O)的生成可以不需要光,但需要CO2、ATP、还原剂等
D. 若向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C3且提供光照、不提供CO2,则短时间内ATP会积累
【答案】B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光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详解】A、叶绿体在细胞中是处于一定渗透压下的,为在实验过程中维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需保持叶绿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即需要形成等渗溶液,故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A错误;
B、希尔反应研究了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该电子受体指的是NADP+,它接受电子和氢离子之后生产NADPH,B正确;
C、由事实2没有提供CO2时,ATP和还原态电子受体NADPH有积累,供给二氧化碳后进行暗反应,消耗NADPH和ATP,生成(CH2O),C正确;
D、若向叶绿体悬浮液提供光照,光反应进行产生ATP和NADPH,虽不提供CO2,暗反应中CO2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能进行,但由于向悬液中加入了C3,故在提供了C3的前提下,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NADPH和ATP不断被利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积累,D错误。
故选BC。
19. 自噬意为自体吞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痛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受基因调控,若细胞自噬激烈,可能会诱导细胞编程性死亡
B. 鼻咽细胞发生癌变后,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细胞自噬作用会减弱
C. 当癌细胞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时,可通过自噬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D. 细胞自噬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细胞编程性死亡。题意分析,“在鼻咽癌细胞中抑癌基因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蛋白含量低,而用DNA 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NOR1基因的表达得到恢复,自噬体囊泡难以形成,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详解】A、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质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显然细胞自噬作用受到相关基因调控,与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关,若细胞自噬激烈,可能会诱导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
B、鼻咽细胞癌变后,NOR1的启动子呈高度甲基化状态,NOR1基因转录受到抑制,NOR1蛋白含量低,自噬体囊泡得以形成,自噬作用增强,B错误;
C、细胞自噬形成的产物对细胞有用则会被再利用,癌细胞增殖迅速,需要消耗更多的营养物质,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时,可通过细胞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
D、在细胞受到损伤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将损伤或衰老的细胞分解,进而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ACD。
20.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科研人员利用高浓度TdR(胸腺嘧啶核苷,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与DNA可结合也可分开,不影响其他活动)阻断处理,可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即细胞周期同步化,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均加倍
B. 洗脱后应使用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处理,t2时长大于S即可
C. 高浓度TdR两次阻断后,细胞群体最终停留在G1/S交界处
D. 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利于研究细胞的代谢和增殖等生命活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1、G1期:DNA合前期,合成RNA和核糖体。
2、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即DNA、组蛋白和复制所需要酶的合成。
3、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
4、M期:细胞裂期,暂离细胞周期,停止细胞裂执行定物功能,细胞所处期G0期。
【详解】A、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核DNA数加倍,染色体不加倍,A错误;
B、为了防止之前加的阻断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因此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还应小于G2+M+G1,B错误;
C、阻断I完成后,细胞分布在G1与S交界处、S期以及S与G2交界处;阻断II完成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与S交界处,C正确;
D、细胞周期同步有利于研究某一时期细胞的代谢、增殖、基因表达或凋亡,D正确。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 据专家测算,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约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培育耐盐植物和研究耐盐机理,对于充分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拟南芥、盐角草等耐盐植物遇到盐分过高时,可以吸收离子积累在细胞的液泡中,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拟南芥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主要是_____。
(2)当钠盐浸入到拟南芥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细胞;然后根细胞会将Na+排放到细胞外或转运到液泡内,此时需要的能量为_____。
(3)若降低拟南芥根细胞中Na+/H+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则会_____(填“提高”、“降低”或“不影响”)拟南芥的抗盐能力。
(4)盐角草耐受钙盐能力较强,兴趣小组欲探究盐角草从土壤中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你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帮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盐角草幼苗,含一定浓度Ca2+的适宜培养液,细胞呼吸抑制剂。
实验思路:_____。
【答案】(1)载体蛋白
(2) ①. 协助扩散 ②. H+的浓度梯度差 (3)降低
(4)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盐角草幼苗,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均放入含一定浓度Ca2+的适宜培养液中培养,给甲组培养液添加呼吸抑制剂,乙组不添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并记录两组幼苗培养液中Ca2+含量。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小问1详解】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如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所以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载体蛋白。
【小问2详解】
当钠盐浸入到拟南芥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进入根细胞;然后根细胞会将Na+排放到细胞外或转运到液泡内,此时需要的能量是H+的浓度梯度差提供。
【小问3详解】
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细胞液渗透压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故降低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会降低拟南芥的抗盐能力
【小问4详解】
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盐角草从土壤中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为是否有能量供应,因此自变量为是否添加呼吸抑制剂(是否有能量供应),因变量为培养液中Ca2+含量,因此实验思路为: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盐角草幼苗,随机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均放入含一定浓度Ca2+的适宜培养液中培养,给甲组培养液添加呼吸抑制剂,乙组不添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并记录两组幼苗培养液中Ca2+含量。
22. 细胞代谢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有序地进行,离不开酶的作用,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化学本质不同于无机催化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其中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
(2)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既与酶的专一性有关,还与酶在细胞中的_____有关。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缓冲液,使pH分别稳定在5.0、7.0、9.0;
四、将3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_____。
②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图。
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_____表示。实验开始1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RNA##核糖核酸
(2) ①.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②. 分布
(3) ①. 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步骤四更正为: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②.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 ③. 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小问1详解】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小问2详解】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既与酶的专一性有关,还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小问3详解】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一处是底物添加顺序不科学,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另一处是步骤四的温度设置不合理,应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②由图中的纵坐标可知,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实验开始1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底物已反应完(或底物的量有限)。
23.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子的发芽试验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量(QCO2)和O2吸收量(QO2)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假设细胞呼吸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储存前要进行晒干处理,目的是降低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降低_____强度,减少储存时有机物的消耗。小麦种子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原因是_____。
(2)据图分析,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12~30h之间,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和CO2.若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速度变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
(3)与小麦种子萌芽48小时前相比,胚芽出土后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还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_____。(至少答出2点)
(4)与小麦种子相比,花生种子播种时需要适当浅播,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细胞代谢 ②. 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2) ①. 水、酒精 ②. 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3)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4)花生种子中贮存的脂肪较小麦种子多,分解时需氧量大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开始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表示只进行无氧呼吸;36h以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36h以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表示只进行有氧呼吸。
【小问1详解】
小麦种子储存前要进行晒干处理,目的是降低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代谢的强度,减少储存时对有机物的消耗。小麦种子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原因是种子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小问2详解】
根据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的12〜30h之间,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故细胞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即产物有水,酒精和二氧化碳,若种子萌发过程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足,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因此将导致种子萌发速度变慢甚至死亡。
【小问3详解】
与种子萌发时相比,胚芽出土后的幼苗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还需要适宜的光照、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环境条件。
【小问4详解】
与小麦种子相比,花生种子播种时需要适当浅播,从细胞呼吸的角度分析,原因是花生种子中贮存的脂肪较一般种子多,分解时需氧量大,因此需要浅播。
24.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获得优质的水稻品种,科学家开展了多项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将H2O分解为NADPH和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发生的能量转换是_____。科研人员将水稻植株置于密闭容器内,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并通入一定比例的18O2和CO2,结果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检测到了18O,请写出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_____。
(2)为研究干旱对水稻耐热性的影响,科学家将相同的水稻种子分别置于正常条件(CK),单一高温条件(H)和干旱—高温交叉条件(DH,先干旱后高温)下萌发,测定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所示:
依据图中的结果,结合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导致H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DH组净光合速率降低不显著,推测对水稻进行适度的干旱预处理,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提高水稻的耐热性。
(3)科研人员将一批水稻种子放到神舟十四号飞船,经过空间站里120天的培育,再返回地面,中国率先完成了太空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科研人员对带回的太空种子进行相关检测,测定F1代在三叶期、分蘖期、成熟期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注:**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表示差异显著。
经过空间飞行,F1代叶绿素含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分蘖期,分蘖期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为_____(填“增加”或“下降”)。有人推测叶绿素b对空间环境更敏感,图中结果表明三叶期与分蘖期叶绿素a/叶绿素b比例_____(填“有”或“无”)显著变化,因此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经过空间飞行后的水稻F1代叶绿素b对空间环境更为敏感。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③. 18O2→H218O→C18O2→(CH218O)
(2) ①. 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导致暗反应下降 ②. 有利于
(3) ①. 下降 ②. 无 ③. 不能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
【小问1详解】
将H2O分解为NADPH和氧气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当通入一定量的18O2时,首先,氧气中的氧元素会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转移至H218O中;产生的H218O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结合后可转移至C18O2中;从线粒体中释放出的C18O2会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糖类(CH218O),故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8O2→H218O →C18O2→(CH218O)。
【小问2详解】
H组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光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同时高温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了暗反应速率。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用干旱一高温交叉条件处理时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幅度较H组均较小,说明经干旱处理的水稻对高温环境有了一定的耐受性。
【小问3详解】
由第一个和第二个柱状图可见,与地面对照相比,空间站中带回播种的F1代的水稻在分蘖期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为下降,且有显著性;第四个柱状图的结果表明三叶期与分蘖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不存在显著性,因此无显著变化,由此不能说明经过空间飞行后的水稻F1代叶绿素b对空间环境更为敏感。
25. 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周期指的是_____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时间,包括两个阶段,即_____。
(2)细胞中与癌变相关的_____等基因突变,会引发细胞癌变。造成癌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细胞表面变化是_____。
(3)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图1实验现象说明_____。
(4)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_____期,主要依据是_____。
【答案】(1) ①. 连续分裂 ②.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 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②. 糖蛋白减少
(3) ①. 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②. 二甲双胍(Met)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
(4) ①. G1 ②.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Met浓度处理后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细胞都减少了说明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
【解析】
【分析】据图1分析可知,Met的浓度越高,细胞增殖存活率越低,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存活率也越低,说明二甲双胍(Met)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两种Met浓度处理后的G1期的细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细胞都减少了,说明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
【小问1详解】
细胞周期指的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时间,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小问2详解】
细胞中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基因突变,会引发细胞癌变。造成癌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细胞表面变化是糖蛋白减少。
【小问3详解】
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图1分析可知,Met的浓度越高,细胞增殖存活率越低,处理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存活率也越低,说明二甲双胍(Met)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强。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26,85,6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26,85,6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华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