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佳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学年第三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I卷单选题(共48分)
一、单选题(共32道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 510m B. 540m C. 570m D. 590m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能的强度大。图示为华北地区,综合比较甲乙丙地四地,甲位于山地的北坡 ,太阳辐射不足,A错;丙地位于河谷 ,空气较为湿润 , 太阳辐射不足 ,且受河流影响 ,无法集中大面积铺设,C错;丁地位于山脊坡度大 ,且两侧紧邻山谷 ,可铺设面积小,D错;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 ,太阳辐射能强度大,等高线稀疏 ,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 ,B对。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 m,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高度约为352~400m,山峰的高度为915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7m, B对。故选B。
【点睛】光伏电站区位因素:1、光伏修建占地面积大,需要地形平坦广阔,地质条件稳定。 2、 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3、 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和相关部件 4、 政府政策支持:国家大力补贴,降低安装成本。 5、 避开居民聚居区、重要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 ,避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地区。
孟加拉国(下图)位于南亚东部,大部分国土位于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上。当雨季来临时,有些地区的学生不能去学校上课。一位当地青年就把学校建在船上,就称为“水上学校”。有专家预测,随着自然条件变化,“水上学校”在孟加拉国的应用范围会更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国设立“水上学校”利用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①全年高温②河网密布③地势低平④地形崎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该国雨季时的盛行风及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
A. 东南信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西南季风 地球公转运动
C. 东北信风 地球公转运动 D.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专家预测的“自然条件变化”是指( )
A. 河流改道 B. 地壳下沉 C. 气候变干 D. 全球变暖
【答案】3. B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水上学校依赖便利的水运条件,②③有利于水运的便利,①对水运影响不大,④造成航运困难。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主要盛行西南季风,北半球夏季时,直射点北移,导致气压带风带也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而直射点移动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B正确;该地不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东北信风、东北季风出现在旱季,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水上学校”在孟加拉国的应用范围会更广意味着水运条件变好,或者陆地掩埋时间更长,河流改道不会直接改变水运条件,A错误;该区域属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B可能性较小;气候变干会导致水位下降,C错误;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造成陆地海岸线后退,该地洪水期变长,D正确。故选D。
【点睛】该地区热带季风的成因: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该地受东北信风和由亚洲内陆地区吹向海洋的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的结果。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为某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从①地经②地到③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 气温:暖—冷—暖 B. 气压:低—高—低
C. 降雨:晴—雨—晴 D. 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7. 若图示虚线范围内出现灾害性天气,则该地( )
A. 返青期小麦可能遭遇冻害 B. 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读,①地为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多阴雨天气;②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影响,此时是晴天;③地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可能是连续阴雨天气;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前面分析,从①地经②地到③地,天气变化可能是气温:冷→暖→冷,A错误;气压:高→低,B错误;降雨:雨→晴→雨,C错误;根据北半球风向的定律,三地风向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由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在冷锋锋后,冷锋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往往伴随降温、大风、冰雪等天气,结合题干时间可知3月正值小麦返青期,可能遭遇冻害,A正确;该地区此时段降温明显,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B错误;此时段冷锋过境,冷锋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容易出现大风、雨雪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小;雨雪天气,大气逆辐射减增强,CD错误。故选A。
【点睛】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它是一个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地带。气旋就是低气压,在北半球,它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天气系统。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完成下面小题。
8. 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
A. 夏季海洋 B. 夏季沙漠
C. 夏季柏油路面 D. 冬季暖流海面
9. 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
A. 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 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 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 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正确;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现象,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B正确;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错误;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错误;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地表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近地面,受热上升的地区形成低压,冷却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在高空则相反;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环流。因此对该原理的运用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差异,解题时运用“热升冷降”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和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水街坊示范区”景观图,示范区以雨水花园为主的雨洪管理贯穿全园,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形成优异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雨水街坊示范区”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有( )
A. 减少地表径流 B. 减少水汽输送 C. 增加降水 D. 阻断下渗
11. “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杜绝城市内涝发生③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雨水街坊示范区”是海绵城市的标志工程,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A正确,D错误;“雨水街坊示范区”对于水汽输送和降水没有直接影响,BC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雨水街坊示范区”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因此“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雨水的利用率提高,因此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①符合题意;示范区雨水降落地表,大部分布被收集、下渗,地表径流明显减少,因此会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杜绝城市内涝发生,②不符合题意;“雨水街坊示范区”不可能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③不符合题意;“雨水街坊示范区”中的雨水花园涵养水源较多,植被覆盖率较大,使得热容量增大,升温相对较慢,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左图为该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 )
A. 湖泊为内陆湖、咸水湖 B. ①、③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C. ①河与②河相比,流速快 D. 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①河
13. 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 )
A. 3月 B. 4月 C. 9月 D. 11月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从图中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可知,①河与②河注入阿克库勒湖,湖水通过③河流出,阿克库勒湖既有河流注入,又有河流流出,为淡水湖,A错误;①与②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而③来自湖泊水补给,B错误;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比②处稀疏,地势相对平缓,①河流速慢于②河,C错误;③处河流受湖泊调节作用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小,而①河受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并分析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说明湖泊水量在增加,水位上升,反之水位下降。从图中可知,4月至11月入湖水量始终大于出湖水量,因此湖泊水量增加,湖泊水位持续增加,并在11月达到最高,之后入湖水量小于出湖水量,湖泊水位开始下降。所以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11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海区(Nino3.4,120°W至170°W、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7年9月~2022年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距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时间段最可能处于厄尔尼诺状态的是( )
A. 2017年9~12月 B. 2018年3~8月 C. 2019年2~5月 D. 2021年4~8月
15. 2022年5月( )
A.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 B.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
C.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减弱 D. 秘鲁西部沿海渔业减产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气候平均状态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结合图示可知,2019年2~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气候平均状态0.5℃,因此该时段处于厄尔尼诺状态,C正确。分析所给图片,其他时间段均未达到“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气候平均状态0.5℃”,不符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的标准,因此A、B、D均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读图可知,2022年1~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以拉尼娜为主。因此,2022年5月,关键海区亦表现为拉尼娜现象。根据“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相关知识,可知拉尼娜发生的时候,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上升气流减弱,A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澳大利亚东部降雨偏多,B错误。拉尼娜年,东南信风增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C错误。拉尼娜年,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渔业增产,D错误。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如秘鲁和智利沿岸,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高,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4~6月,该河段( )
A. 流量保持稳定 B.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 河面宽度明显变大 D. 水位持续上升
17. 对该河段8月河底淤积解释正确的是( )
A. 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 B. 地壳下沉,导致泥沙沉积
C. 流量减少,水位变浅 D. 流速加快,河水搬运大量沙石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流4—6月,河面明显上升,说明河流流量明显增加,水位持续上升,但河面宽度并无明显变化。故D正确,A、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4~6月该河段没有受到明显的大气降水补给,故B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流8月河底明显上升,说明河床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底升高。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该河流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故8月河底淤积,主要是由于坡面受降水侵蚀,河水含沙量高,A正确;该河段在短期内地壳是稳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运动,B错误;流量减少,水位变浅,不能解释河底的泥沙淤积状况,C错误;若河流流速加快,河流搬运能力增加,则河床不会淤积大量泥沙,也不会出现河底升高的情况,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水文状况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特点,河流水文特征受气候、地形、植被、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准确识别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读黄河某河段流域内潜水(是指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平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潜水流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点是
A. 西南快,东北慢 B. 北部快,南部慢
C. 中部快,两端慢 D. 东部快,西部慢
19. 东营市附近地区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南流向东北
20. 图示黄河段初春季节
A. 含沙量最大 B. 主要靠雨水补给 C. 可能发生凌汛 D. 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潜水流速与潜水等水位线的关系、地下水流向与等值线分布的关系、黄河水文特征及水源补给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判断能力。
【18题详解】
潜水等水位线密集,潜水面坡度大,流速快;反之,流速慢由图可知,图示区域西南部潜水等水位线密集,东北部潜水等水位线稀疏,所以潜水流速西南快,东北慢。故A选项正确。
【19题详解】
读图,东营市附近潜水等水位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潜水流向应与等水位线垂直,由高处流向低处,故大致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故B选项正确。
【20题详解】
黄河本河段冬季结冰,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故春季低纬度河段解冻可能引发凌汛。故C选项正确。
【点睛】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凌汛发生条件:(1)有冰期的河流。(多指零度以下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下图为青岛—拉萨海拔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为( )
A. 地表 B. 软流层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 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正比
C. 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 D. 海拔高度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答案】21. C 22. D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从莫霍界面至地表为地壳,一般而言,大陆厚,大洋薄。故甲为莫霍界面,A错误,C正确。软流层在上地幔的顶部,故B错误。古登堡界面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故D错误。所以,选C。
【22题详解】
地壳厚度厚薄不一,从图中可以看出,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故A错误。地壳厚度大致从高山高原地区向沿海平原变薄,故B、C错误。海拔越高,一般地壳厚度越厚,基本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厚度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 )
A. 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 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 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 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24. 据图推断甲地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
A. 沉积作用—断层下降—岩浆活动—外力侵蚀
B. 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断层上升—外力侵蚀
C. 沉积作用—断层下降—外力侵蚀—岩浆活动
D. 断层上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岩浆活动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岩层向上拱起,说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误。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汇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覆盖了原有的岩层结构,说明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B对;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来看,①在上②在下,表明岩层①比②沉积晚,C错;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于浅海环境,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形成环境不同,D错。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图中甲地先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石灰岩等沉积岩,在沉积岩形成后受断层作用影响,断裂下降,地层被切断,地层被切断后,出现岩浆活动产生侵入岩(花岗岩),在侵入岩形成后,在外力侵蚀下,出现了侵蚀面,形成了背斜谷,所以甲地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断层下降—岩浆活动—外力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沉积岩地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雅斯河早期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演变(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以下地理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断裂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
②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
③挤压拱起,形成大分水岭
④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26. 科拉林地垒形成对雅斯河的影响是( )
A. 由内流河变为外流河 B. 降水补给变为湖泊补给
C. 流程和流域面积变小 D. 流向变为由西北向东南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澳大利亚东侧形成大分水岭,其山脉西部发育多条支流,东部为大分水岭,西部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支流向西汇集,形成雅斯河,雅斯河早期水系形成,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壳抬升形成科拉林地垒,大分水岭以西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汇集,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所以顺序为③②①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6题详解】
流域是由分水岭围成的河流的集水区域,其面积主要受相邻的分水岭(即集水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影响,科拉林地垒形成,流程和流域面积变小,C正确;由图可知,该河流为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A错误;乔治湖与雅斯河之间有高地阻挡,无法补给,B错误;流向没改变,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水系特征即集水河道的结构,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河道特征等,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 500米以下 B. 1500-2000米 C. 2500-3000米 D. 3500-4000米
28. 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最显著的地带主要在( )
A. 南坡沟谷 B. 北坡沟谷 C. 南坡高地 D. 北坡高地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天山脚下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00米,气温下降0.6℃,大约在天山的海拔3500米处全年最高气温为0℃,故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3500-4000米。故选:D。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河景观发生在凹槽或沟谷,不是高地,故CD错误;石河景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降水条件,天山北坡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相对南坡比较湿润,故A错误,B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睛】垂直分异规律相关知识点①阳坡、阴坡的判读:北回归线以北,山南为阳;北回归线以南,山北为阳②纬度相同的山脉,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③海拔相同的山脉,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④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⑤山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则自然带谱复杂,小则简单⑥同一山脉,水分条件好的坡自然带谱复杂,反之则简单⑦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阳坡植被分布上限高)⑧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方向一致⑨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迎风坡影响占主导)。
塔状尖峰是板块运动、外力作用和山体岩性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智利百内国家公园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其美丽的湖泊,众多的冰川和直耸云霄的花岗岩山峰闻名于世,山体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出了公园内绮丽的塔状尖峰,下图为“百内国家公园位置”和“百内国家公园塔状尖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百内国家公园( )
A. 多火山分布,岩浆喷发形成塔状尖峰 B. 沉积岩广布,山体岩石垂直节理发育
C. 冰川广布,融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湖泊 D. 风大浪高,形成壮观的峡湾地貌景观
30. 图示区域( )
A. 陆地面积狭小,海洋影响大,整体降水较多 B.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壳运动活跃
C. 火山喷发形成较肥沃土壤,适宜发展种植业 D. 西海岸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较丰富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百内国家公园位于安第斯山脉南端,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熔岩构成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受风化和侵蚀作用出现裂隙;裸露岩石长期受到风力和冰川的侵蚀作用,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山体岩石沿垂直节理和裂隙剥落,形成塔状尖峰。A错误;材料显示构成山体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B错误;由材料可知,安第斯山脉中冰川甚多,冰川融化形成了冰川湖,C正确;峡湾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貌,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由纬度位置可判断,图示区域处于西风带影响的范围之内,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A错误;图示区域西部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B正确;图示区域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东部地区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山区不适合种植业发展,C错误;西海岸的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D错误。故选B。
【点睛】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刨蚀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缘产生冰坎。后来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于是成了峡湾。
下图为法国诺曼底海岸“大岩门”景观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31. “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32. 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水侵蚀 B. 海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答案】31. C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由于岩性、构造差异,海浪侵蚀形成不规则海岸,形成海蚀崖,在海蚀崖与高潮海面接触处,常有海蚀穴形成;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①是海蚀穴形成前,④是形成海蚀穴,②③海蚀穴垮塌并形成海蚀柱,③图中海蚀柱比②图中的海蚀柱体积小且更形象,因此②在③之前。因此,“大岩门”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①④②③。故选C。
【3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形成“大岩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侵蚀,与海水堆积关系较小。法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作用不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33. 阅读图为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莱州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受冬季寒潮天气的影响,莱州湾封冻期长达4个月。
材料二:2022年12月,我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在莱州湾海域顺利并网发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
材料三:图左为莱州湾区域图,图右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分析莱州湾冬季封冻期较长的原因。
(2)从自然角度,说出在莱州湾海域建设风电场遇到的困难。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说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的建设意义。
【答案】(1)①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②受冬季寒潮影响大,天气寒冷;③海水较浅,易结冰;4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⑤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易结冰。
(2)①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②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③易受大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的影响;④冬季海冰破坏。
(3)①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减轻土地压力,保障资源安全;②提高渔业产量,提供优质水产品,保障粮食安全;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④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生产模式为主要背景材料,涉及海水的性质及海洋资源利用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导致海水结冰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海水的深度、盐度、海域封闭程度等。读图,莱州湾地区地处温带,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由材料可知,莱州湾冬季受寒潮天气的影响。 寒潮影响下天气寒冷。莱州湾为我国内海,海水较浅,易结冰。海域较封闭,海水流动性差,使得本海域水温受受其高温水域影响小,易结冰。图中信息显示,有众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菜州湾海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结冰会对风电场建设产生影响;项目在海洋,海水盐度大,对建筑材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海洋上风浪大,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
【小问3详解】
“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等方面考虑。风电是清洁能源,海上风电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我国的生态安全。海洋牧场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扩展渔业空间范围,从而提高渔业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充足,有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海洋牧场模模式”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减轻土地压力,保障资源安全。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左图示意渭河流线,右图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3)每年9~10月,渭河流域受降水影响,会不同程度发生秋汛,分析秦岭对渭河秋汛的影响?
【答案】(1)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3)入秋后的9~10月,我国雨带从华北,东北南撤;在该过程中,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雨带在秦岭以北徘徊形成雨季,带来渭河汛期。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渭河流示意图及地质构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汛期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小问2详解】
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问3详解】
题干显示“渭河流域受降水影响”,秦岭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对阻挡气流的运行,形成迎风坡(地形雨)和背风坡(雨影区)。渭河秋汛,降水丰富,因此应考虑迎风坡,雨带南撤遇秦岭阻挡,雨带在秦岭以北徘徊,带来渭河秋汛。
3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如下图)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
(1)分析形成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
(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
【答案】(1)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条河流注入青海湖,携带泥沙沉积;枯水期河流和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形成沙丘的沙源;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
(2)青海湖区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土壤的形成条件、地表形态的演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河流携带泥沙注入青海湖,在入湖口附近泥沙大量沉积;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枯水期河流流量小,注入湖泊的水量少,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形成沙丘的沙源;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如过度放牧)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
【小问2详解】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摸底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