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06 酶的组成及特性(含解析)
展开易错点06 ATP的转化、酶的组成及特性
1.有关“ATP的结构及转化”
(1)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但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2)ATP转化为ADP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
2.有关“酶的组成及特性”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分析与酶有关曲线时首先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其次再分析影响该曲线的因素有几个,一般情况下,曲线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的因素,达到饱和稳定状态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1.对“ATP酶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贮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所需条件都相同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答案】B
【分析】ATP和ADP转化过程中:
1、酶不同:ATP→ADP是水解酶,ADP→ATP是合成酶;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的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生物体进行“”过程和“”过程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场所、所需的酶是不同的,A错误;
B、生物体进行的“”过程是释放能量过程,“”过程是储存能量过程,B正确;
C、图示所示过程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场所、所需的酶是不同的,所以所需条件不同,C错误;
D、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而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酶的本质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不一定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加热和过氧化氢酶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相同
C.可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过酸、过碱、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是RNA。酶具有高效性,具有转移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酶的催化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若某种酶属于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过氧化氢酶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二者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不同,B错误;
C、温度改变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过酸、过碱、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但温度过低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D错误。
故选A。
3.温度、酸碱度等因素都要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渍时,不能直接使用开水
B.若要除去衣服上的污渍,应选择含蛋白酶的碱性洗衣粉
C.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可在蛋白酶洗衣液中直接添加脂肪酶
D.pH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某些基团的解离状态
【答案】C
【分析】实验原理:①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②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详解】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渍时,不能直接使用开水,原因是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A正确;
B、若要除去衣服上的污渍,应选择含蛋白酶的碱性洗衣粉,B正确;
C、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因此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不可在蛋白酶洗衣液中直接添加脂肪酶,C错误;
D、pH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某些基团的解离状态,D正确。
故选C。
4.20世纪60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的淀粉分解量仅与淀粉酶活性有关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将pH=13的试管中的pH调至pH=7后继续实验1h,则淀粉的剩余量基本不变
D.与淀粉结合的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1h后淀粉的分解量。
【详解】A、由“20世纪60年代,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可知,淀粉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说明该实验中的淀粉分解量不仅与淀粉酶活性有关,还与pH值有关,A错误;
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
C、pH=13时,淀粉酶已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反应速率不变,仍为0,因此淀粉的剩余量基本不变,C正确;
D、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酶-底物复合物发生一定的性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因此与淀粉结合的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的改变是可逆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题干的信息,明确酸具有促进淀粉水解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胃蛋白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答案】D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酶的含量、酶的活性(温度、pH)。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降低。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过酸或过碱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去活性。
据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到37℃之前,酶促反应速率一直在增加;pH值为2时的反应速率均高于pH为1和4时的反应速率。
【详解】A、在a点,酶促反应速率没有达到最大值,可能受反应物浓度、酶的含量(或浓度)、酶的活性的限制,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A正确;
B、在b点,随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说明温度达到最适,可能是反应物浓度、酶的含量、pH限制其反应速率,将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正确;
C、在c点,温度达到最适,三个pH值中pH为2时反应速率最快,若要提高反应速率,可以增加酶的浓度或反应物浓度,C正确;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最适温度为37℃左右,故该图能反映胃蛋白酶的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D错误;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酶促反应的曲线。
6.大肠杆菌中发现的RNaseP(一种酶)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体,某实验小组提取其核心组件M1(可催化tRNA加工过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蛋白质
B.M1能为tRNA的体外加工提供反应所需活化能
C.RNA水解酶可将RNaseP的组成物质都水解成单体
D.核心组件M1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核心组件M1经蛋白酶处理后的M1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经RNA水解酶处理后的M1不再具备催化功能,表明M1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是RNA。
【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NaseP中能催化tRNA加工的物质是RNA,A错误;
B、M1具有催化功能,原理是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C、RNA水解酶只能将RNaseP的组成物质中的RNA,不能水解其中的蛋白质,C错误;
D、核心组件M1具有催化功能,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1.酶高效性的曲线分析
(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专一性的曲线分析
(1)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2)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比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分析
(1)甲曲线分析
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增强,超过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乙曲线分析
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相对量),反应物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该pH下的酶活性相对较高;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分析
(1)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先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乙图:在底物足量、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丙图: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量增加,酶促反应的底物饱和时对应的曲线上的a点应向右上移(对应b点位置)。
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内催化甲→ATP过程所需酶与酶1空间结构不同
B.乙不含特殊化学键,是RNA基本单位之一
C.丙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合成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需经过图示整个过程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ATP为三磷酸腺苷,甲为ADP即二磷酸腺苷,乙为AMP即一磷酸腺苷,也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为腺苷,丁为磷酸基团。
【详解】A、细胞内甲→ATP过程为ATP的合成过程,所需酶为ATP合成酶,而酶1为ATP水解酶,两种酶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B、乙为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含特殊化学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丙物质为腺苷,丁为磷酸,磷酸可用于磷脂的合成,C正确;
D、ATP为生命活动供能过程是ATP的水解过程,只需经过图示ATP→甲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2.(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酶和ATP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成紫色
B.能催化ATP合成的酶也能催化它的水解
C.以淀粉和蔗糖作为底物检测淀粉酶的专一性时,不宜选用碘液作为指示剂
D.、图示所对应含义相近
【答案】AB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物,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本质是蛋白质或者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成紫色,A错误;
B、能催化ATP合成的酶属于合成酶,催化它的水解是相关水解酶,B错误;
C、蔗糖分解前后遇到碘液都不会有颜色反应,以淀粉和蔗糖作为底物检测淀粉酶的专一性时,不宜选用碘液作为指示剂,C正确;
D、图示所对应含义前者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者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ABD。
【点睛】掌握酶的特性和ATP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图1、2、3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
(2)图2中曲线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请在图2中,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_____
(4)能否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 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 pH 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浓度)有限 不能 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
【分析】分析题图:利用过氧化氢酶来研究酶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图1中分别加入了过氧化氢酶和Fe3+,研究氧气产生的量,通过对照可以看出酶具有高效性;图2中曲线表示在不同H2O2浓度下,氧气产生速率;图3表示不同PH,溶液中H2O2量。
【详解】(1)图1、3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横坐标,即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有无及种类pH。
(2)图2表示在一定H2O2浓度范围内,氧气产生速率随H2O2浓度增大而增大,当H2O2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当所有的过氧化氢酶都参与催化反应时,H2O2浓度再增大氧气产生速率不变。说明: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3)若图2实验过程中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反应速率将上升,利用虚线绘出曲线的变化情况如下:
(4)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所以不能以H2O2为材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相关曲线,并能用曲线的形式表示酶的特性。
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酶和ATP均为多聚体,二者的合成过程均为吸能反应
B.乳酸菌细胞呼吸的每一阶段都需要酶催化,且都产生了ATP
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由多种酶催化的暗反应
D.所有活细胞中都存在催化ATP水解的酶
【答案】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细胞内的酶和ATP合成过程均为吸能反应,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是多聚体,但是ATP是由腺苷和磷酸组成的,不是多聚体,A错误;
B、乳酸菌细胞呼吸为无氧呼吸,每一阶段都需要酶催化,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B错误;
C、叶肉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可产生ATP,线粒体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由多种酶催化的暗反应,C错误;
D、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生命活动,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所有活细胞中都存在催化ATP水解的酶,D正确。
故选D。
2.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
试管
实验温度
3%淀粉溶液
1%α—淀粉酶溶液
1min后碘液检测
1
5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2
55℃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3
60℃
2mL
1mL
溶液呈棕黄色
A.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 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
C.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2% 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答案】B
【分析】分析表格:在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的情况下,进行验证性试验,设置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在50℃、55℃、60℃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
【详解】A、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若果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55℃、100℃,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A错误;
B、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三组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都不变蓝色,说明淀粉都完全水解,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淀粉溶液的浓度、减小酶的浓度或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进行改进,B正确;
C、若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2%,淀粉会在更短时间内完全水解,滴加碘液都不变蓝色,C错误;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错误。
故选B。
3.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并向各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相应的物质(如图),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同一;位置(瓶内有气体产生,烧瓶可浮起)。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4中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B.图3中的烧瓶浮起的速度最快
C.图4中无气体产生,烧瓶不上浮
D.图1与图2对照验证酶的高效性
【答案】B
【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其中图2和图3对照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图1和图3对照可以证明酶的作用温度温和,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图3和图4对照能说明久置的酶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
【详解】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图1~4中均没有ATP提供能量,A错误;
B、图3中酶的温度更佳、新鲜程度更高,图3中酶活性最高,O2产生速率最快,故图3中的烧瓶浮起的速度最快,B正确;
C、H2O2在常温下也能自行分解,故图4中H2O2能分解,有O2产生,C错误;
D、图1与图2对照,自变量有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得出结论,不能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酶的特性知识和生物实验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解题关键。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
C.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详解】A、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酶适宜低温保存,A错误;
B、酶多数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少数是RNA,细胞核中合成,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B错误;
C、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为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C正确;
D、不是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如厌氧菌细胞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D错误。
故选C。
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是常见的表述形式之一。关于某同学建立如图所示曲线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表示酶已经失活
B.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限制P点升高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
C.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P点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D.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该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由曲线可知:曲线0P段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P点后限制纵坐标的因素不再是横坐标。
【详解】A、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P点时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已经全部转变为生成物,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增加酶量并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A错误;
B、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限制P点升高的因素是除光照强度外的其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B正确;
C、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P点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错误;
D、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P点后的限制因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故该曲线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不一定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酶和ATP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和ATP都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
B.细胞内合成ATP需要酶催化,而酶的合成伴随ATP水解反应
C.ATP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某些酶的原料
D.酶和ATP都具有微量高效和专一性的特点
【答案】D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可以在体内体外、细胞内外均可发挥作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2、ATP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可简写成A-P~P~P。水解掉一个磷酸集团得到ADP,水解掉两个磷酸集团得到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A、酶和ATP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
B、ADP、Pi与能量合成ATP需要酶催化,酶的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进行,B正确;
C、ATP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而某些酶的本质是RNA,C正确;
D、酶和ATP都有微量高效的特点,酶有专一性,但是ATP没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酶和ATP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并灵活运用该内容。
7.某生物小组利用蛋白质和蛋白酶探究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0.8mg/ml(甲组)、1.2mg/ml(乙组)、1.6mg/ml(丙组)蛋白质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绘制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有温度、pH、酶量
B.10min后,底物全部被消耗因此乙组反应停止
C.该实验的结论为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加
D.14min时甲组蛋白质是否被完全水解,可以加入双缩脲试剂鉴别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5-10min内各组生成物的量逐渐增多,在10~14min范围内,生成物的量基本无变化,说明底物被完全水解。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为1.2mg/ml组比0.8mg/m和1.6mg/ml组生成物的量都要大,说明随着底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先升高后下降。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蛋白质的浓度和反应时间,温度、pH和酶量为无关变量,A错误;
B、从图形分析,乙组在10~14min范围内,生成物的量基本无变化,说明底物被完全水解,反应停止,B正确;
C、从图形分析,在相等的时间内,底物浓度为1.2mg/ml组比1.6mg/ml组生成物的量要大,说明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增大抑制酶促反应速率,C错误;
D、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14min时向甲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也会生成紫色,因此无法判断蛋白质是否被完全水解,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以折线图的形式考查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往往横坐标含义和图例含义表示实验的自变量,纵轴含义表示因变量。
8.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能量的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答案】C
【分析】1、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动物体产生ATP的过程是细胞呼吸,植物细胞合成ATP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ATP中的“A"是腺苷 ,T是三个,“P” 是磷酸基团,其中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断裂,形成ADP和磷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等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因此都有ATP合成,A正确;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
C、ATP中的"A"是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C错误;
D、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机体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对ATP的需求,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组成和功能、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的催化酶,由F0和F1两部分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时,ADP与Pi结合形成ATP。
(1)该图所示的含ATP合酶的生物膜在下列哪种结构中可找到?________。
A.线粒体外膜 B.线粒体内膜 C.叶绿体外膜 D.叶绿体内膜
(2)ATP合酶对于ATP的合成来说是酶,对于H+的运输来说是________,其运输H+的方式是________。
(3)如果该图表示叶绿体内合成ATP的过程,膜两侧的H+浓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五碳化合物量会________。
(4)ATP合酶的F1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腔内,根据以上分析,将离体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4的酸性溶液中稳定后,转移到含ADP和Pi的pH________4(填“>”“<”或“=”)的适宜溶液中,可有ATP的产生。
(5)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高100倍以上。溶酶体内的酶如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活性往往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载体 协助扩散 减少 < pH不适宜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ATP;
2、物质顺浓度梯度穿过膜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ATP,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细胞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故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酶,B正确。
(2)H+可以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故ATP合酶对于ATP的合成来说是酶,对于H+的运输来说是载体,其运输H+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突然消失,其他条件不变,则ADP与Pi形成ATP的速率减慢ATP含量下降,三碳化合物形成五碳化合物的速率减慢,而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照常形成三碳化合物,故短时间内暗反应中的五碳化合物量会下降。
(4)ATP合酶的F1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腔内,根据以上分析,将离体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4的酸性溶液中稳定后,转移到含ATP和Pi的pH<4的适宜溶液中,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可有ATP的生产。
(5)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中高100倍以上。溶酶体内的酶如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中,活性往往会下降,原因是:溶酶体酶发挥良好的催化作用需要酸性环境,细胞质基质为中性环境,而酶的活性受pH值的影响。
【点睛】本题结合ATP合成的图解,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的结构及光合作用的过程;能分析图示,明确叶绿体中ATP的合成与pH有关,只有叶绿体基质中的pH低于类囊体腔时才能产生ATP。
10.用某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_____,该产物可与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该实验中以___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___。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那么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___。
(4)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___,原因是___。
(5)若要进—步探究纤维素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________。
【答案】 葡萄糖 斐林 反应物的浓度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加快或降低或不变 不变 7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5)在20~70℃之间设置较小的一系列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检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据图分析可以知道,在45℃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20℃时,70℃条件下,因为温度过高,t2时酶已失活。
【详解】(1)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中反应温度为自变量,反应物的浓度作为因变量;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若在t1之前,乙组实验温度提高10℃,酶的活性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故乙组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会加快或降低或不变。
(4)70℃条件下, 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因此若在t2时向丙组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的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丙组产物总量不变。
(5)若要进—步探究纤维素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可以在20~70℃之间设置较小的一系列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检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点睛】本题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线索,考查了酶的特性、纤维素的组成单体,考查了考生对图文的识别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明确酶的温度的要求特点是低温或高温都会降低酶的活性,而且高温会使酶分子失活,对酶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8 基因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8 基因工程(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DNA有关的酶”,有关“质粒”,PCR技术相关分析,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14 ml/L,使DNA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6 发酵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6 发酵工程(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倒平板”,有关“平板划线法”,有关“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有关“消毒和灭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2 免疫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2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常见的信号分子归纳,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