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淮南四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及答案(九科)
2024淮南四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淮南四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淮南四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
高一年级 生物试卷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发现和命名了细胞,并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D. 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表明各种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体现了生物体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第一个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虎克,C错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可以表明各种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D正确。
考点: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应激性等
B.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C.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单细胞生物体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病毒也必须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
【详解】A、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B正确;
C、病毒也属于生物,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分不同的层次,但是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3. 下可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C. 草履虫、一棵树、一个西瓜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D.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单细胞生物只需要一个细胞即可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高等植物具有器官,但没有系统,因此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B正确;
C、草履虫、一棵树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而一个西瓜是器官层次,C错误;
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4.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层次,能在空气中传播和增殖
B. 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仍归属于生物界,主要原因是其能使人体致病
C. 病毒营寄生生活,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
D. 病毒不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属于生物,但病毒不能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有的病毒能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空气中增殖。病毒属于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
【详解】A、生命系统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增殖,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属于生物,因为它能繁殖,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一个层次,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 根瘤菌、颤藻、香菇 B. 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 酵母菌、灵芝、发菜 D. 小麦、绿藻、蒲公英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DNA;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详解】A、根瘤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香菇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烟草、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灵芝属于真核生物,发菜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小麦、绿藻、蒲公英均为真核生物,三者结构最相似,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 人体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点是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细胞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A正确.
细胞结构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完全相同,B错误.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属于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不是原核细胞,D错误.
【点睛】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包括病毒和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
7.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
C. 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 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则能看到16个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②表示的是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表示的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标本的距离越小,所以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
【详解】A、①②表示是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表示的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⑤⑥表示物镜镜头离载物台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故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正确;
B、从图乙转为图丙,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②③镜头,B正确;
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则能看到64÷16=4个细胞,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各选项中,能体现生命系统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皮肤 ②人的血液 ③心肌细胞 ④鱼缸里的一条鱼 ⑤细胞内的核酸等化合物
A. ⑤③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③②①⑤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但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系统、器官、组织层次,细胞即是个体;植物没有(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
【详解】①皮肤属于器官 ,②血液属于组织,③心肌细胞属于细胞,④鱼缸里的一条鱼属于个体,⑤细胞内的核酸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归纳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部分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而得出所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的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C.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D. 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所以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答案】D
【解析】
【分析】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详解】A、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根据部分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而得出所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的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细胞学说的建立中是从一部分动植物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正确;
C、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通常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D错误。
故选D。
10. 同学们尝试对①颤蓝细菌、②乳酸菌、③衣藻、④青霉菌进行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分类依据
分类结果
a.
有无核糖体
有核糖体:②④
无核糖体:①③
b.
能否进行自养
自养型:①
异养型:②③④
c.
有无细胞壁
有细胞壁:①③
无细胞壁:②④
d.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①②
真核细胞:③④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颤蓝细菌和酸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衣藻和青霉菌为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①颤蓝细菌和②乳酸菌为原核生物,③衣藻和④青霉菌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A错误;
B、①颤蓝细菌和③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②乳酸菌和④青霉菌为异养生物,B错误;
C、①颤蓝细菌、②乳酸菌、③衣藻、④青霉菌均有细胞壁,只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C错误;
D、①颤蓝细菌和②乳酸菌为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③衣藻和④青霉菌为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组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e和I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
B. 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 梨汁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D.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被鉴定的化合物中含有麦芽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细胞中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其功能为:(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2)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3、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A、血红蛋白是一种含Fe的蛋白质,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I的激素,A正确;
B、碳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碳链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B正确;
C、检测还原糖实验中,所选实验材料应该富含还原糖且颜色较浅,梨汁较其它水果汁(如西瓜汁)相比较,所含还原糖(如果糖)较多且颜色较浅,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正确;
D、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被鉴定的化合物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说明被鉴定的化合物中含有麦芽糖,因为还原糖包括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下表为玉米植株和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的种类以及各类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元素
O
C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43
43.75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55.99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 C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B. 碳元素的含量说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有机物
C. 人体细胞中N、S含量高于玉米细胞,推测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D. 通过图表可以推测该植物和动物体内均不存在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O是玉米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表格中的化学元素是细胞干重状态下的百分比,此时碳元素的含量不能说明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有机物,B错误;
C、表格显示人体细胞中N,S含量都比玉米的高,而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元素,说明人体细胞中含蛋白质较多,C正确;
D、图表仅显示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化学元素含量,因此通过图表不能推测该植物和动物体内是否存在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有多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氧 B. 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C.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脂肪的检测一定要用到显微镜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细胞中的最基本元素是C元素,A错误;
B、人体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B正确;
C、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
D、将花生研成花生种子匀浆可以直接观察现象,不使用显微镜,D错误。
故选B。
14. 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水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B. 水是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
C. 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 D. 水是细胞内某些代谢的反应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无机盐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水不可以,A错误;
B、自由水是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B正确;
C、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C正确;
D、水是细胞内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如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④无机盐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⑤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 六项 B. 五项 C. 四项 D. 三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水的种类及作用:
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一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2、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3、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
4、无机物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5、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①自由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①正确;
②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②错误;
③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会出现肌无力现象,③错误;
④无机盐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④错误;
⑤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水分(自由水),所以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⑤错误;
⑥缺钙会引起儿童佝偻病,⑥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移动玻片。
(3)科学家依据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蓝细菌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层次。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
【答案】(1)长度或宽度
(2)左上方 (3) ①.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细胞(个体) ③. 有无细胞结构
【解析】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小问1详解】
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不是物体的面积或者体积。
【小问2详解】
污物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则污物实际位于玻片中的右下方,想把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只需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即可。
【小问3详解】
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蓝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和个体两个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细胞结构。
17. 现有如下生物①变形虫、②苹果、③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H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⑥乙肝病毒、⑦蘑菇、⑧松鼠、⑨松树,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有_____(填序号),只有依赖_____才能生活。
(2)以上的生物中_____(填序号)属于真核生物,_____(填序号)属于原核生物。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它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苹果树的叶属于生命系统的_____层次。海龙水库里的鲫鱼、水绵等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组成了一个_____。
【答案】(1) ①. ⑤、⑥ ②. 活细胞
(2) ①. ①、②、⑦、⑧、⑨ ②. ③、④
(3) ①. 细胞 ②. 器官 ③. 生态系统
【解析】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真菌等。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小问1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以上的生物中⑤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⑥乙肝病毒属于病毒,只有寄生于活细胞(宿主细胞)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
【小问2详解】
以上的生物中:①变形虫、②苹果、⑦蘑菇、⑧松鼠、⑨松树属于真核生物,③蓝细菌、④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这两类生物的细胞结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共性主要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小问3详解】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苹果树的叶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海龙水库里的鲫鱼、水绵等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8.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翌年,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才收进粮仓存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
(2)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_________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原因是_________。
(3)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主要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当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过程中失去的水分主要是____________,灰烬是_______。
【答案】 ①. 水 ②. 自由水和结合水 ③. 自由水 ④. 结合水 ⑤. 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 ⑥. 自由水 ⑦. 结合水 ⑧. 无机盐
【解析】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越小,细胞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详解】(1)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类型。
(2)结合水/自由水含量高可提高植物抗逆性,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自由水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以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提高抗寒能力。
(3)农民晒种时种子失去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此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灰烬是无机盐。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应用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9.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目的
观察内容
A
苹果匀浆
检测还原糖
颜色反应
B
浸泡过花生种子
检测脂肪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C
豆浆
检测蛋白质
颜色反应
(1)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_____(填实验组别字母)。先用_____镜再用_____镜。
(2)A组实验中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反应,形成_____沉淀。
(3)B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用其染色时,50%的酒精的作用是_____。
(4)在C组实验操作中,鉴定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能与蛋白质发生_____反应。
【答案】(1) ①. B ②. 低倍 ③. 高倍
(2) ①. 斐林试剂 ②. 砖红色
(3) ①. 苏丹Ⅲ染液 ②. 洗去浮色
(4) ①. 双缩脲试剂 ②. 紫色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小问1详解】
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B(实验检测脂肪,用的材料是花生种子制作的切片,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小问2详解】
A组实验中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
【小问3详解】
B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Ⅲ染液,用其染色时,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苏丹Ⅲ染液能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泸县四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宜宾四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南充阆中东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