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22练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含解析)
展开专题08 稳态与调节
第22练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1.(2022·广东·高考真题)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答案】A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2.(2022·湖北·高考真题)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故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时,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错误。
3.(2021·重庆·高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
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
【答案】A
【解析】静脉滴注后,药物首先进入血浆,然后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A正确;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体温的改变与机体的产热散热相关,而产热就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C错误;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吸水,甚至涨破,D错误。
4.(2021·福建·高考真题)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均相同
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导致正常细胞受损 D.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机体稳态的调节
【答案】D
【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正常细胞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A错误;结合题意“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可知,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不同,则线粒体的呼吸强度也不相同,B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有利于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不会导致正常细胞受损,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是机体稳态调节的结果,D正确。
5.(2022·黑龙江·三模)今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上各国运动员展现了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运动员在寒冷赛场上进行着体力和毅力的比拼,超越自己,为国争光。如图所示为某比赛项目中运动员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运动强度大于b后,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血浆pH值明显降低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的消耗量
C.此比赛项目为长距离赛事,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d身体会因产生乳酸积累使肌肉酸胀乏力
D.运动员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运动强度大于b后,产生的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缓冲物质)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因此乳酸不会大量积累,也不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A错误;人体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故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始终等于氧气的消耗量,B错误;据图可知,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d,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C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6.(2022·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某同学早上经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不吃早餐时,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该同学气喘吁吁赶到学校时,呼吸系统加快排出CO2并获取O2,维持机体正常
C.该同学即便来不及喝水,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也能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来维持稳定
D.该同学的血浆pH在7.35~7.45之间波动,与HCO3-等物质有关
【答案】C
【解析】不吃早餐时,血糖浓度降低,当血浆流经肝脏细胞后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浆,血糖浓度会升高,A正确;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生更多的CO2经呼吸系统加快排出,并获取O2供细胞有氧呼吸,B正确;90%以上的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维持,主要是Na+和C1-,其为无机物,C错误;该同学的血浆pH在35~7.45之间波动,与HCO3-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
7.(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类突发且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发症多样,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是脑卒中的主要死因。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的诱因之一
C.血液中含氧不足可能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重要原因
D.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能会纠正患者酸碱失衡的状态
【答案】B
【解析】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出现与肺部和肾脏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两种器官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A正确;由题干可知,脑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会升高,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错误;血液中含氧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C正确;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血浆中HCO3-丢失过多,因此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以补充血浆中的HCO3-,纠正酸碱失衡的状态,D正确。
8.(2022·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①表示进器官的血液,②表示出器官的血液,甲、乙为两种体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O2浓度①处高于②处
C.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
D.若该器官是肾脏,则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②处高于①处
【答案】C
【解析】甲、乙分别为组织液和血浆,甲、乙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A 错误;血液与肺进行气体交换,吸收O2排出CO2,因此O2浓度②处高于①处,B 错误;胰腺中的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②处高于①处,C 正确;血浆经过肾脏形成尿液,血浆中的尿素等废物进入肾小管,因此正常人尿素的浓度①处高于②处,D 错误。
9.(2022·山东·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模)稳态揭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稳态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
B.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在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下实现的,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和保护性调节机制,A正确;适稳态现象表明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错误;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稳态,稳态与适稳态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机制,C正确;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持续改变而建立新稳态的结果,D正确。
10.(2022·辽宁·大连二十四中一模)下列关于元素和无机盐与人体健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g是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缺乏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
B.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影响细胞增殖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Ca2+,血液中Ca2+太低会抽搐
D.I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答案】B
【解析】Fe是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缺乏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A错误;P是组成磷脂分子的重要元素,磷脂分子又是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所以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缺乏时影响细胞增殖,B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不是来自Ca2+,血液中Ca2+太低会抽搐,C错误;I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缺乏时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D错误。
11.(2022·重庆一中模拟预测)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细胞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毛细血管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
B.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与该处的组织液相近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液压力减小从而使得淋巴减少
D.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后可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入淋巴管
【答案】C
【解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A正确;组织液可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与淋巴的成分基本相近,B正确;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入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吸水引起压力增大,组织液与淋巴的压力差增大,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增加,从而使得淋巴增多,C错误;内皮细胞之间有缝隙,渗入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该缝隙进入淋巴管,D正确。
12.(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X、Y、Z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X、Z相比,Y中蛋白质的含量更多
B.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X
C.细胞1、2、3的渗透压约为770kPa
D.细胞2中的氧气进入细胞3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膜
【答案】B
【解析】X为淋巴,Z为组织液、Y为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多,A项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淋巴和血浆,B项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770kPa,所以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约为770kPa,C项正确;红细胞中的氧气出红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被利用,共6层膜,D项正确;
13.(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为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提供足够量优质蛋白质非常重要
B.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营养性水肿
C.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活性,可利用这一原理分离提纯蛋白质
D.血红蛋白是由四条肽链盘旋折叠而成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其只有携带、运输氧气的功能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提供足够量优质蛋白质非常重要,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可利用这一原理分离提纯蛋白质,C正确;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运输氧气,此外还可运输二氧化碳,D错误。
14.(2022·重庆南开中学模拟预测)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的渗透压和脑细胞相近,成分组成和血浆相同
B.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上升
D.血管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脑脊液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推测其渗透压和脑细胞相近,而成分组成和血浆相同,A正确;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造成该部位渗透压增大,导致颅内压升高,C正确;血管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脑脊液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15.(2021·重庆·高考真题)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实验发现,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呼吸链受损会导致______(填“有氧”或“无氧”)呼吸异常,代谢物X是______.
(2)过程⑤中酶B的名称为_______,使用它的原因是______.
(3)过程④将代谢物X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____________.
【答案】(1) 有氧 乳酸##C3H6O3
(2) 过氧化氢酶 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避免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
(3)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维持细胞内的 PH;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分析】
(1)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会导致有氧呼吸异常。丙酮酸能够分解转化成代谢产物X,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得出X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
(2)酶B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避免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3)代谢物X为乳酸,过程④可以将其分解,避免了乳酸的大量积累,维持细胞内的 PH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血浆pH调节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