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2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含解析)
展开(2021·湖南地理)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2.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
A.2.5千米、1千米 B.1千米、1千米
C.3千米、3千米 D.2.5千米、3千米
3.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1题,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站附近人员流动性大,有可能治安环境较差,但不是地铁线附近,因此这不是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第2题,如果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距离地铁线越近,住宅的价格越高。据表格可知,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2.5千米,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此距离之后受地铁影响小,可见S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2.5千米。同理,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直到1千米,可见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故选A。第3题,由文字材料可知“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加上表格内两线附近整体上住宅价格高低差异可知,S线附近的配套设施更完善,①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影响住宅价格高低,对住宅价格增幅影响不大,②不符合题意;T线附近原有公共交通密度较小,T线开通后,沿线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因为其他交通线少,T线的带动效益非常突出,因此受其影响T线附近的住宅价格增加幅度大,③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T线附近原有住宅价格明显低于S线,房价基数低,在平均价格增长量相似的情况下,房价基数低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明显会高,④符合题意。故选D。
1.聚落的地域形态:集中式(团块状)、条带状、放射状、组团式
2.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3.城镇内部的功能分区
(1)影响功能区的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城镇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镇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4.城乡结构的差异与发展
(1)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相差较大——“城是城”“乡是乡”。
①乡村内部结构比较简单,以农业生产区为主,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点缀其间。
②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复杂,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生态区等,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线。
(2)现代:城乡一体化——“城乡趋同”。
①城乡一体化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
②特色小镇建设:许多地区出现产业、文化特色小镇,这些小镇以某一产业或某一传统文化传承为特色,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考向1 通过“城市通风走廊建设”考查“人地协调观”
城市通风走廊能加快空气流通,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构建宜居城市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要使该通风走廊发挥最佳通风效果,其走向最适宜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南—北 D.东—西
2.在山坡上布局“新鲜空气补偿空间”的主要目的是( )
A.尽量减少占用较平坦地区
B.降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本
C.利用山风带来新鲜空气
D.提高通风走廊通风效率
3.结合图文信息,推断通风走廊底部“建筑高度不超过12 m”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B.防止建筑物阻挡空气流动
C.减少对该地自然环境干扰
D.避免遮挡两侧建筑的阳光
答案 1.B 2.C 3.B
解析 第1题,贵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为了加速空气流通,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风走廊要与盛行风向一致,所以该通风走廊要发挥最佳通风效果,其最适宜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故选B。第2题,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在山坡上。故选C。第3题,地势最低处建筑高度如果过高,会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对。
考向2 通过“功能区布局”考查“综合思维”
(2022·浙江温州模拟)城市空间结构随城市的发展发生变化。下图为“不同阶段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下列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应为居住区 B.乙应为工业区
C.丙建筑高度高 D.乙的面积扩大
5.各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为( )
A.阶段Ⅰ城市功能完备
B.阶段Ⅱ交通压力最小
C.阶段Ⅱ大气污染严重
D.阶段Ⅲ对外联系最强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图中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一般为商业区,建筑高度高,A、C错误;丙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应为工业区,B错误;乙功能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应为居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面积扩大,D正确。第5题,阶段Ⅰ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区,应为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功能不完备,A错误;阶段Ⅰ为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交通压力最小,B错误;阶段Ⅱ没有出现工业区(丙功能区),因此大气污染严重的说法错误,C错误;阶段Ⅲ城市形成三大功能区,且周边出现卫星城,对外联系最强,D正确。
考点练
(2022·辽宁省名校联考)城市空间破碎化是在城市空间上形成空间形态封闭、空间联系阻隔和空间功能失衡的现象,主要是受自然地理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因素等影响的结果。下图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空间破碎化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中破碎化区形成了大规模的孤岛化地块最可能是( )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交通用地 D.工业用地
2.图示破碎化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气候特征
C.政府政策 D.地形差异
3.为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该城市应( )
A.扩大工业区面积 B.规划公共服务设施
C.减少商业区面积 D.扩大住宅区面积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中破碎化区形成的大规模的孤岛化地块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外侧,且占地面积较大,应为住宅用地,故B正确;中破碎化区没有占据城市中心,所以不是商业用地,A错;本区靠近城市中心,不是位于城市边缘,所以不是工业用地,D错;交通用地呈线状,不会形成大规模的孤岛化地块,C错。第2题,该市位于平原地区,受气候特征、地形差异影响小,与政府政策相比,土地价格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较大,故选A。第3题,为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要减少空间联系阻隔,维持空间功能平衡,应该合理规划住宅区、工业区的面积和分布,不应再盲目扩大;商业区是低破碎化区,面积及分布合理,不用减少;应合理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出行、休闲等服务需求,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故选B。
(2022·广东开平一中期末)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如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扩大休闲空间 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
C.改善河岸环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
5.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
A.交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河滩荒地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公园并不能扩大休闲空间,A错;仅分散布局公园,如果没有进行差异化规划,无法营造不同特色,B错;分散布局的绿地生态功能相对较低,对于改善环境的作用并不突出,C错;分散布局公园的突出优势是便于不同街区的居民就近抵达公园,故选D。第5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该城市置换的是原有建设用地,因此不可能是河滩荒地,排除D;利物浦是传统工业城市,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区的部分工厂外迁,部分工业用地濒临废弃,被置换成绿地,B正确;随着城镇化发展,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被置换成绿地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C。
(2022·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开学考)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土地投资和开发日益强盛,用地空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区虽然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规模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廉价
B.人口规模巨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中心城区环境差,商业服务外迁
D.邻近旅游景区,商业服务需求高
7.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 )
A.三类用地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
B.居住用地分布在近郊和重要旅游区
C.三类用地集中度高,呈多中心状态
D.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城市外围低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黄山市旅游业发达,甲区与市中心距离较远,甲区可能为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商业服务需求高使得甲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规模较大,故选D。第7题,由图可知,黄山市三类用地区域位置差异较大,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附近;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开发区、外围区县;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旅游景区周围,C正确,A、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城市外围高,D错误。
8.(2022·河南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下图为2019年M市三类制造业企业累计数量空间分布曲线图。
(1)概括M市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三类企业空间分布特点。(6分)
(2)阐释M市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三类企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6分)
(3)根据三类企业空间分布特点,推测M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5分)
答案 (1)三类企业集中分布于距离市中心40(或48)千米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区域,资源密集型企业集聚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区域,资金密集型企业主要集聚于两者之间。
(2)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企业占地广,土地租金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远离市中心的土地价格低廉,成为这两类企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密切,因而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区域。
(3)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污染较轻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区、规模较大的资金密集型工业区、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工业区。
解析 (1)注意该图表示的三类制造业企业累计数量空间分布,读图可知,整体分布特征:三类企业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40或48千米范围内;具体分布特征: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区域(16千米范围内),资源密集型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距市中心较远的区域分布数量多,资金密集型企业主要集聚于两者之间。(2)靠近市中心的位置地价高,人口(科技人才)集中,技术密集型企业附加值高,且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密切,环境污染较小,因而集中布局在距市中心较近的区域。资金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占地广,土地租金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环境污染较严重,远离市中心的土地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对城市的环境污染。(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的中心一般为商业区,向外为居住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M市的工业区又分化成三种类型,其中近郊区为污染较轻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区,再向外为资金密集型工业区,最外围为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工业区。 项目
距离
(千米)
S线
T线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
增幅(%)
0.2
8 116.0
13 160.0
62.15
2 868.3
9 085.4
216.75
0.2~0.3
8 125.0
28 900.0
255.69
2 893.3
10 325.0
256.86
0.3~0.5
9 173.3
25 493.7
177.91
3 827.3
10 289.0
168.83
0.5~0.75
9 356.0
23 383.3
149.93
3 160.0
10 162.5
221.60
0.75~1
7 854.3
18 760.6
138.86
3 810.0
9 548.6
150.62
1~1.5
7 188.7
17 066.7
137.41
3 768.7
10 000.0
165.35
1.5~2
6 413.0
12 941.6
101.80
3 418.0
9 251.6
170.68
2~2.5
6 373.1
10 008.3
57.04
3 281.4
9 682.3
195.07
2.5~3
6 518.1
12 115.0
85.87
3 957.1
9 389.0
137.27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
S线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较大,配套设施较完善,住宅价格应较高;T线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较小,配套设施较差,环境质量较好
表格信息
距地铁线的距离、住宅价格和增幅
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S线开通后,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2.5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此距离之后受地铁影响小;T线除去0.2千米范围内,随距地铁线变远,住宅价格逐渐降低,1千米外价格又升高,说明此距离之后受地铁影响小
第1题
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应从地铁开通后产生的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
第2题
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随距离增加,住宅的价格应降低;若随距离增加,住宅价格上涨,则说明地铁对住宅价格失去有效影响
第3题
住宅平均价格增幅与其原有的交通密度和房价基数有关
形态
集中式(团块状)
条带状、放射状
组团式
形成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的平原
地形、河流、交通线
受河流、山脉以及规划控制等
特征
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市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延伸
城市受地形、河流等分割成几片,各片区互不连属
优点
便于设置基础设施,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建设投资
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利于环境保护,更贴近自然,分散生产,分散管理,便于扩大规模
缺点
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
沿某一方向延伸,运距长,不便于管理
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功能区
图示
特点
分布位置
公共空间
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具有公共性、文化性、多样性的特征
乡村中心:距村民居住区相对较近,道路的通达度较高
居住区
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一般分布在公共空间与生产区之间
生产区
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一般分布在乡村最外围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面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趋势
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移动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2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2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考点2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2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练2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现代城市的三大建设方向,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04亿人提升到0,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措施,46,7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