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共10页。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关键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能从风力和风向两个角度全面描述地形对冷空气的影响。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这一前提下,从地形→风速、气温→水温,离岸风→冷海水上泛→渔场,思维链条复杂,阐释过程要清晰、逻辑关系要明确。
    [设问分析]
    答案 (1)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南下的冷空气在较大的气压梯度和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快速穿过峡谷,并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近地面的风速较大;由于峡谷地势较低,冷空气过峡谷后在下沉过程中自身的增温幅度较小(焚风效应弱),且较大的风速使冷空气在到达N海域之前与下垫面的热量交换少,增温幅度小,冷气团保持较低温度;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N海域表层水温降低;强离岸风使N海域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上泛的冷海水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饵料充足,使N海域海产丰富。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养护措施
    (1)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2)改良土壤:如亚马孙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黄淮海平原采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适当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
    (3)防治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
    (4)囤土恢复:开挖矿产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地方进行保护;开挖后可以把土壤重新移植安置。
    考向1 通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区域认知”
    (2022·吉林省长春市模拟)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长白山大约在8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喷发,北坡火山灰堆积量最少,东坡最多。火山喷发后长白山植被重新演替。据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北坡植被演替已经进入中后期,东坡植被演替还处于初期阶段。下面图1、图2分别为“长白山东坡、北坡植被分布示意图”和“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 000~2 200 m)的植被演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侵蚀 B.山体高度
    C.地势起伏 D.土壤肥力
    2.导致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状况 B.降水多少
    C.光照强度 D.演替速度
    3.如果演替不受干扰,未来几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将(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保持不变 D.波动变化
    答案 1.A 2.D 3.A
    解析 第1题,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是由于火山喷发引起的,结合材料和图1、图2分析可知,火山灰覆盖的坡面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基础不稳定,导致植被演替滞后,故选A。第2题,两坡植被演替总时间是一致的,北坡已进入中后期,东坡还处于初期,说明北坡植被演替速度快于东坡。因为长白山北坡火山灰较少,火山灰侵蚀较弱,植被演替速度更快,东坡火山灰较厚、火山灰被侵蚀程度较强,土地基础不稳定,导致植被演替速度慢。故选D。第3题,结合图2可知,苔原将演变为森林,从信息中可知长白山北坡植被演替已进入中后期,还没有结束演替,可以推出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还未到达理论高度,所以岳桦林分布上界将上移。故选A。
    考向2 通过“土壤性质”考查“综合思维”
    (2022·四川南充高级中学模拟)河岸带是介于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键交错带。广西漓江上游河岸带典型地段内,随距河岸距离增加依次分布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等4类水文环境,因受河水影响程度的差异,其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下表为“漓江河岸带典型地段内某年4月4类水文环境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土壤颗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 )
    A.较粗 河水侵蚀 B.较粗 河水沉积
    C.较细 河水侵蚀 D.较细 河水沉积
    5.砾石滩土壤含水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势相对高 ②旱季时取样 ③土壤颗粒大 ④水淹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与疏林地相比,草地、灌草地的土壤主要养分条件更好的原因是( )
    A.水热条件较好 B.流水沉积较强
    C.植物凋落物多 D.颗粒组成较优
    答案 4.A 5.C 6.B
    解析 第4题,读表,4类水文环境,土壤颗粒组成中均是砂粒的占比最大,土壤颗粒较粗,C、D错;该河段位于广西漓江上游,河流流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细颗粒被侵蚀搬运,所以当地的土壤颗粒较粗,B错,A正确。第5题,砾石滩最靠近河岸,地势相对较低,受水淹时间相对较长,①④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采样时间为4月,当地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属于旱季取样,土壤含水量整体较低;同时,砾石滩中,砂粒占比达88.44%,土壤颗粒大,不易保水,所以砾石滩土壤含水量低,②③正确。故选C。第6题,疏林地、草地、灌草地的空间位置相隔不是很远,区域水热条件差异不大,A错;与疏林地相比,草地、灌草地距河岸相对较近,流水沉积较强,B正确;相比而言,疏林地植物凋落物更多,C错;草地、灌草地的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比重较疏林地更大,其颗粒组成并没有更优,D错。
    考点练
    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下面图甲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图乙为甲烷坑洞。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格达半岛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湾海水冬季不结冰
    B.半岛上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C.受极地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D.地表之下的冻土层中有机质含量高
    2.随着气候变化、坑洞的出现,导致当地( )
    A.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少
    B.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减小
    C.地表的冻土将会出现季节性融化现象
    D.驯鹿的活动范围扩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格达半岛地处70°E~90°E之间,不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A错误。半岛上为苔原景观,B错误。位于70°N附近,受极地东风控制,降水少,C错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之下的冻土层中有机质不易分解,含量高,D正确。第2题,坑洞的出现是因为气候变暖,地下有机质分解加快,出现爆炸导致。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多,A错误。气候变暖,冻土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加,B错误。夏季时地表冻土会融化,C正确。驯鹿主要在苔原带生存,气候变暖,苔原带范围缩小,驯鹿活动范围变小,D错误。
    (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期末)土壤呼吸是土壤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气温、降水、光照、植被枯落物等因素会影响土壤呼吸速率。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树木死亡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林窗的产生通常会导致局部区域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海南省尖峰岭山地雨林林窗内外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从1月到4月,热量条件改善,但林内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 )
    A.光照增强 B.湿度减小
    C.森林降温 D.枯落物减少
    4.根据土壤呼吸速率判断,与林内相比,林窗( )
    A.土壤温度更高
    B.微生物更多
    C.土壤湿度更大
    D.枯落物更多
    5.推测形成尖峰岭林窗的主要因素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动物破坏
    答案 3.B 4.A 5.C
    解析 第3题,光照增强能够提高地温,使土壤呼吸速率加快;森林具有一定的遮阴降温作用,但降温作用有限;常绿林春季落叶较多;由于气温升高,雨季尚未到来,蒸发加剧,湿度减小,抑制了林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故选B。第4题,林窗枯落物较少,且荫蔽较少,微生物应较少;林窗蒸发更加旺盛,土壤湿度更小;林窗缺乏枯落物来源,且温度高,枯落物分解快;林窗土壤呼吸速率更快,可能是由于土壤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温度更高。故选A。第5题,海南省地处湿润区,整体而言气候湿润;尖峰岭山地坡面上难以形成洪涝;海南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大型野生动物少;海南省多台风登陆,短时期内导致森林破坏,形成林窗。故选C。
    6.(2022·广东省潮州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西藏自治区的色林错位于冈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4 530米,最大水深超过33米,面积1 640平方千米。古色林错面积曾达1万平方千米,后因条件改变,从中分离出格仁错、错鄂、雅个冬错等众多湖泊。近几年,人们惊讶地发现色林错面积不断扩大。数据显示,1999~2007年,色林错从1 798平方千米增加到2 323.6平方千米,超过了面积大约2 017平方千米的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下图示意色林错水系分布。
    (1)色林错曾经为一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的大湖泊,如今成为面积辽阔的湖泊群,推测其地质演化过程。(6分)
    (2)分析近年来色林错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4分)
    (3)阐释色林错面积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1)地壳运动使色林错一带地壳下陷,形成构造盆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经河流汇入盆地,形成大面积湖泊;之后,湖盆随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而差异性隆升,且气候趋于干旱,古色林错被分割退缩,形成众多湖泊。
    (2)色林错流域面积广,汇入的河流多,主要河流发源于冰川密布的高大山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大量融化,色林错水源补给量大,面积不断扩大。
    (3)色林错面积扩大,会与周边湖泊相连,形成面积辽阔的大湖泊,致使蒸发量增加,改变当地的水平衡,进而影响东部季风环流,导致气候异常;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湖边的湿生植物,破坏食物链,干扰生态平衡;伴随面积的扩大,湖泊水深增加,会影响湖泊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生态失衡。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解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综合思维:分析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3.区域认知: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4.地理实践力:分析不同区域植被的生态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资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调动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区域背景、区域差异,考查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整体性原理的表现。
    2.陆地、垂直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
    3.土壤的形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山东地理,16)(1)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022·6月浙江选考)15.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16.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1·山东地理)5.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6.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2·山东地理)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9.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海洋表层风场
    风场包括风速及风向的空间分布
    海平面气温分布
    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注意与海域表层水温的区别
    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气压梯度力大的原因在于南下冷空气遇山脉阻挡,风速降低,在山前堆积
    图像信息
    风速及风向
    箭头表示风向,箭头长短代表风速大小。N处箭头比陆地北侧长,说明南下冷空气经甲地后风速显著增大
    等高线
    美洲中部有一列山脉,与风向近乎垂直,阻挡冷空气;甲处位于鞍部,是冷空气经过的窄谷,可形成狭管效应,加大风速;冷空气越过鞍部后下沉,会产生焚风效应,但鞍部海拔低,增温幅度较小
    气温分布
    N地气温明显偏低,类似的还有东南侧一处低温区,从地形上看,两处低温区都位于鞍部附近,说明气温低与地形有关
    第(1)题
    “指出”,只需简单写出结果即可,不用解释原因。地形既影响冷空气运动的速度,也影响方向;对比绘制的瞬时风向与背景风风向可以发现风向的差异
    第(2)题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是前提,故需从冷空气南下说起。影响表层海域水温高低的因素很多,但图中显示只有局部范围气温明显偏低,故无须从大尺度的影响因素来考虑。图文显示出来的因素有地形、冷空气两个基本因素;没有显示出来的因素是海-气相互作用,即冷空气与表层海水的热力交换
    表现
    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②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③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应用
    ①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②分析自然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应用
    ③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环境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土壤性质
    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凝结水等。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空隙空间大小制约
    土壤透气性
    受土壤空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
    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
    ①“收”:外力搬运输入;自身有机质产出(生物提供);自身矿物质产出(岩石风化);人类活动补充(施肥)等。
    ②“支”: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径流侵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土壤酸碱度
    ①母质: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酸性。
    ②气候:湿润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
    ③人类活动:增施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等
    土壤温度
    ①“收”:直接来源为太阳辐射。
    ②“支”:地面辐射、蒸发。
    ③“调”: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减小,人类活动(如覆盖黑膜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土壤温度降低;覆盖透明膜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可以影响土壤温度
    水文环境
    砾石滩
    草地
    灌草地
    疏林地
    土壤含水量(%)
    13.52
    21.43
    24.01
    16.86
    土壤颗粒组成
    砂粒(%)
    88.44
    81.59
    77.70
    74.99
    粉粒(%)
    6.17
    10.00
    12.16
    14.07
    黏粒(%)
    5.39
    8.41
    10.14
    10.94
    土壤养分
    有效氮(mg/kg)
    41.72
    81.92
    109.56
    100.00
    有效磷(mg/kg)
    6.01
    10.71
    11.84
    8.86
    速效钾(mg/kg)
    30.78
    44.53
    71.77
    57.25
    土壤有机质(g/kg)
    23.72
    26.38
    26.76
    32.68

    相关试卷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考点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5考点练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长株潭一体化的基础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04亿人提升到0,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措施,46,7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