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满江红》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这桩学术公案,争论已近百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撑“此词非岳飞所写”一说。
持“此词非岳飞所写”说的学者,提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贺兰山”在西北方的西夏境内,与起自东北的金人毫不相干。
有学者为证明《满江红》确系岳飞之作,曾发表论文说,“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它在今河北磁县境内,岳飞曾在那里抗击过金兵。但这个反驳意见比较苍白无力。因为磁县贺兰山是个不出名的小山,岳家军在那里与金兵打的仗也不是有影响的战役。写进词里,如不加注,谁也看不明白。翻检一下宋代文学文献,我们就会发现,“贺兰山”一般都指宁夏贺兰山,没有指磁县贺兰山的。因此,这不是一个值得采信的解说。
怎样才能解释“贺兰山”与金人本土的地理方位矛盾呢?最有说服力的是:此词中的“贺兰山”并非“写实”,而是“用典”或“借代”。在金之前,西夏政权曾是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西夏人不断入侵,宋夏之间在西北地区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岳词“踏破贺兰山缺”,是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金人本土的军事屏障,表达自己对抗金大业终极目标的战略构想:不但要把金兵驱逐出境,还要乘胜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线,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
在宋人涉及宋金战争关系的词里,凡言及金人,言及宋金边疆战地,几乎没有“实写”,而“用典”和“借代”则是普遍现象。不仅在“涉及宋金战争关系”的词里,此前涉及宋辽、宋夏战争关系,此后涉及宋元战争关系的词也一样。
为什么宋词里凡言及金人,言及宋金边疆战地,基本上不“实写”,而偏要“用典”“借代”呢?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其一,从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角度。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有偏重“渊雅”“含蓄”的传统。“用典”“指代”比较符合这样的美学原则,而“写实”则与这样的美学原则有一定的距离。
其二,从“词”的文体特征的角度。词在宋代是流行歌曲的唱词,属于“听”的文学。要让听众能在第一时间听懂、接受,它势必更偏重于“熟悉化”,而不像“诗”之类“读”的文学那样偏重于“陌生化”。又,金与宋本不接壤,宋、金联合灭辽后,金人南下,此后宋金战争都是在宋的领土上进行,故宋人大多不了解金本土的地形地貌,不知道金本土具体的山川名称,词人也鲜有例外。就算有人知识渊博,能以金本土的“地理实名”入词,也不会不考虑接受者有限的知识储备而出此下策。最稳妥的做法,当然还是沿用“燕然”“阴山”之类人人耳熟能详的地理名词来借代。要之,岳飞用西夏“贺兰山”来借代金本土的军事地理屏障,符合宋词的写作惯例,毋庸置疑。
(选自钟振振《“贺兰山”和“靖康耻”能证伪岳飞<满江红>吗》,有删改)
材料二:
“踏破贺兰山缺”,纯属文学虚构,非谙熟相关诗学传统者写不出来。
宋神宗赵顼《祭狄青文赞》云:狄青乃出,捐躯效力,所向无前,踏贺兰石。贺兰石就是贺兰山。在北宋诗人的笔下,这种与贺兰山自然风物有关的书写,或象征着威武的军人风姿,如张耒《送刘季孙守隰州》诗,有云:君家将军本逢掖,叱咤西摧贺兰石。元丰三年,高忱所作《廊延路重修廨宇记》曰:思踏贺兰之积雪,扫沙漠之氛尘。
北宋诗人喜欢以书写贺兰风物表达个人的特殊情志,这与北宋和西夏的冲突当然有一定关系;但就文学传统而言,这种表达英雄精神的“贺兰山诗歌书写”实由王维的名篇《老将行》开疆奠基: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缺”的“山缺”是一个常见于宋人诗词中的诗性语词,诗人们善于在山缺之处发现美。换言之,“山缺”是一种可以吸引诗人眼光并激发其审美情怀的富有包容性的自然存在,也是一种特殊的诗歌意象;而在《满江红·写怀》作者的艺术想象中,它也存在于遥远的贺兰山,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踏破”呢?说“踏破贺兰石”可以,说“踏破贺兰山”也可以,唯独说“踏破贺兰山缺”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山缺”这一美丽意象,绝对不应也不能成为“踏破”的对象,换言之,“踏破”与“山缺”是不搭的。料想“山缺”一词,不过是作者借来凑韵而已。事实上,《满江红》那“驾长车”的壮美词句已经融入了明代文学的廊庑,或许,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这在客观上也彰显了《满江红·写怀》在嘉靖诗坛登堂入室的事实。
(选自范子烨《<满江红·写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苍白无力”指“贺兰山”在河北磁县境内的说法没有说服力,宋代文献没有以此指磁县贺兰山的。
B.“军事屏障”是说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西夏本土的最后防线,也指宋军要彻底摧毁的敌方军事力量。
C.“熟悉化”是说作为“听”的文学,要让听众能较快听懂、接受,需要使用大家熟悉的词语或者说法。
D.“贺兰之积雪”和“贺兰石”一样,都是与贺兰山自然风物有关的书写,可能象征着威武的军人风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有自己的传统和美学风格,通俗直白的语言很难为诗人所接受。
B.考虑接受者地形地貌有限的知识储备,宋代词人很少以金本土的“地理实名”入词。
C.不只是北宋诗人爱写贺兰风物,早在唐朝就有表达英雄精神的“贺兰山诗歌书写”。
D.因为诗人们善于在山缺之处发现美,故“贺兰山缺”的“山缺”成为一个诗性语词。
3.下列诗句,不符合材料一所说偏重“渊雅”“含蓄”的传统的一项是( )(3分)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D.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辛弃疾《鹧鸪天》)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 “贺兰山缺”能证伪岳飞《满江红》吗?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囤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
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
“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
钟敲了十二下,已经是半夜了。我重又躺下,感到一种夜的馨香,纯洁恬静,自由舒畅。我越发想起了枪。
“我要一枝枪!”这声音好像就在我的跟前,不是十多年前的。是小鲁,我明白了,是他引来这难以平伏的思潮。
小鲁是战友的儿子。昨天傍晚,小义惊喜地跳进来报告,“妈妈,小鲁大哥哥来了!”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
孩子扒在他膝上,尊敬而又羡慕地端详他。“叔叔!”突然,孩子改变了对他的称呼,道:“你怎么没有枪?”
我看见小鲁的脸慢慢地红了,停了半晌,才说:“我说我要一枝枪,他们说还要慢一慢。”
当然,现在给新战士发一枝枪,已经不是问题了,从第一批工农拿起系着红缨的梭镖起,我们就知道,没有枪,要付出什么代价!
我伸手开了灯,床前的玫瑰花儿立即跳回窗帘上去了。小鲁明天就要出发,昨晚硬给小义留了下来,说是要和解放军叔叔睡一夜。我走到外间,电灯还亮着,柔和地照着两个人。小鲁眉毛乌黑,舒展两臂,像要展翅奋飞。孩子那毛茸茸的头,略仰着脸,似乎在问:“叔叔,你有枪吗?”
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同年的秋末。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四处圆型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那一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住在一位以前的村干部家里,家里没有男人,房东是位大嫂。
“大嫂,你家大哥呢?”
她没有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儿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一起七个。”大嫂的脸呆呆的,好像总结似的说:“没有枪!咱们没有枪!手榴弹也没有……”
忽然,小鲁在梦中皱了皱眉,一个翻身,把小义抱在怀里。年轻的战士,你梦见了什么?梦见自己还没有一枝枪吗?我给他们关上了半扇窗。窗外是洁白的月光,一只纺织娘时断时续地在唱。生活在行进,时而严峻、鲜明,时而又温和、含蓄,絮絮地向我们披心沥胆。
我们的队伍集合出发了,房东大嫂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目送我们,我对营长说:“让我上去缴一枝枪。”营长轻轻说道:“这次战斗下来,给你想办法。”
战斗结束,敌人被歼的消息传来,通讯员突然给我送来一枝枪。小巧的左轮枪,用一块大红绸子包着,装着六颗子弹,正是营长皮带上的那枝。
“营长牺牲了。”通讯员垂下眼。
一枝左轮,六颗子弹,用一块大红绸子裹着,这就是我拿到武器时的情景。小鲁,年轻的战士,不用我说,你能懂得我当时的心情……
一点了,生活已经进入了新的一天,我们离过去又远一天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消亡的,也决不重复。小鲁,现在你不会等自己同志牺牲以后再有一枝枪的。
我有一枝枪了,我到底有一枝枪了。我揣着它,日夜不离,一直到我转业的时候,交给组织,一把左轮,五颗子弹。还有一颗,我用了。
虽则是轻风徐来,但凉气更重了。电灯光温柔地照着战士和孩子。他们盖得很好,睡得也很好。我拉直小鲁挂在椅背上的军衣,轻轻地给他们关上了电灯,掩上了门。
回到床上,我却无法入睡。一闭眼,又仿佛看见战斗机在我头上盘旋、低飞,侧着身子俯冲、扫机枪。我伏在一片开阔地上,还带了一个妇女会的姑娘。敌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越飞越低,毫无顾忌地在我们头上削过去,搅起地上的灰土。姑娘脸色有点苍白,伏着一动不动。我愤怒,但没有屈辱的感觉,因为我想起我有一枝枪,我到底有了枪。我朝那直插下来的飞机打了一枪。子弹不知飞到哪里去了,但是我在战斗,在保卫自己,保卫解放了的土地。敌机尾巴一沉,朝上飞去,小心地在上空盘旋扫机枪。他怕了,他胆怯了。
钟敲两点了,窗帘上的玫瑰已悄悄地爬上了墙。真是该睡了,天明还有工作呢!我们的夜纯洁恬静,自由舒畅,她守护我,我也守护她。
天亮了,小鲁穿着簇新的军装,向我告辞。小义眼睛焕然发亮,从身后拿出一朵花来,花是普通的纸做的,每一个花瓣都涂了不同的颜色,他踮起脚,把花插在小鲁的胸前,欢快地喊道:“敬礼,解放军叔叔!”
小鲁低下头,摘下那朵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内衣口袋里。我看见在那穿着军装、束着皮带的身影上,仿佛已经背上一枝枪……
1962年1月5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的梦境缘于战争时期的一次真实经历,面对敌机却没有武器反抗的愤怒多年后我仍然不能忘怀。
B. 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当小义问起时,他的脸“慢慢红了”,说明还是有些委屈的。
C. 小义开始叫小鲁“大哥哥”,后来又改称“叔叔”,这种称呼的改变,表现出解放军战士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D. “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村边上拱起几堆新土”,鲁西南地区的这种景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玫瑰花图案“从床前跳回窗帘”“悄悄爬上墙”,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
B. 本文采用现在的生活与回忆、梦境交织穿插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强调了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可谓匠心独具。
C. 本文淡化情节,用简笔勾勒人物,通过简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普通人形象。
D. 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描写温馨的夜色和孩子们安睡的场景,笔触细腻,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
8. 本文结尾处写到的花,与《百合花》中写“我”看见通讯员“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有什么不同?(6分)
9. 小说中的“枪”在不同的场景中具有不同内涵,请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①。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②.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③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zhuàn):驿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B.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C.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D.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
C.“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河”也指黄河。
D.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
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2) 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
14.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病蝉
贾岛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15. 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李诗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见蝉思己,想象故园荒草齐平,发出宦薄梗泛之叹,结尾烦蝉自警。全诗以蝉起,以蝉结,首尾圆合,章法紧密。
B. 从内容安排看,李诗摹物与叙已并重,尾联已与物直接对话,人与物密合无间;贾诗以叙物为主,全诗虽未着力叙已,但已之情绪明显流露。
C. 两诗颔联都着力刻画蝉之形象,李诗以碧树相衬,侧重刻画蝉之声孤;贾诗视听结合,突出蝉虽翼“拆”吟“酸”,但仍有“薄”“清”之坚守。
D. 贾诗以“病蝉”为题,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遭遇之惨烈。尾联“黄雀”“鸢鸟”也点明了“病”的缘由,突出病蝉树敌之广。
16. 两首诗都托“蝉”以寄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寄之意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2)《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8.《芣苢》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钟扬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基础课程结束,17岁的钟扬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这个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需要敏锐的跨学科领悟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力,而这两点正是钟扬的特质,这种“跨界”的学科也给予他更宽广的想象和驰骋空间。
然而钟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学了无线电电子学,后来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那时的植物学界习惯于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数量分类学嗤之以鼻。钟扬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从而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至今,像钟扬这样突破学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带的学者仍属少数。
更为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的一颗“文艺心”填平了科学与文学之间的沟壑。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9. 结合文段,分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五代造纸技术承袭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据,社会动荡,各地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这毋宁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当时统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纸”,它的制作较为精良。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金陵宴居、读书及批阅奏章的殿室。至南唐后主李煜时,设官局监造名纸供宫中御用,(1)_____。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卷四中写道:“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2)_____,竟长达半个世纪。直至传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此纸才被诗人知晓。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3)_____,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这种纸坚滑如玉,洁白如雪,纤维细密如蚕丝,而且质地较为厚重。20.下列句子中的“经济”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经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袁郊《甘泽谣·陶岘》:“岘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
B.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存在着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新特点。
C.郭绍虞先生题书,同一册书买三本,方便剪贴,也因其经济较为宽裕。
D.常人记述此事,累千言而不办;使高手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经济!
21.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 请根据上文相关内容,给“澄心堂纸”下定义。(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Ⅰ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1. B B.“指宋军要彻底摧毁敌方军事力量”错,由材料一“是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金人本土的军事屏障,表达自己对抗金大业终极目标的战略构想:不但要把金兵驱逐出境,还要乘胜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线,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可知,贺兰山只是一种“用典”或“借代”,不是具体摧毁目标。故选B。
2. A A.“通俗直白的语言很难为诗人所接受”错,材料一是说“‘写实’则与这样的美学原则有一定的距离”。故选A。
3. D D.“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描写抒情主人公眼前所见自然景物,语言清新、柔美,不符合“渊雅”“含蓄”的传统。故选D。
4. ①首先提出论点:没有充分的证据可支撑“此词非岳飞所写”一说。
②接着提出反面论点,“贺兰山”在西夏境内,与金人不相干。某学者对此的反驳观点不成立。
③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论证“贺兰山”是“用典”或“借代”,既符合古代诗歌审美特征,又符合“词”的文体特征。 (答到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 “贺兰山缺”不能证伪岳飞《满江红》。①“贺兰山”的说法并非“写实”,是“用典”或“借代”,所以“贺兰山”在西北方的西夏境内也不能证伪。②北宋诗人喜欢以贺兰风物表达个人的情志,“贺兰山缺”的“山缺”是一个常见于宋人诗词中的诗性语词,此词中“山缺”一词,是作者借来凑韵的,所以也无法证伪。
6. B B.“小鲁入伍却没有领到枪,因而显得十分拘束”理解错误,“小鲁站在房门口,穿着簇新的军装,帽沿压到眉上,拘束地在我身边坐下”,小鲁拘束是性格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枪。故选B。
7. D D.“凸显了歌颂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小说主题”错,小说以现实与回忆穿插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保家卫国才是小说的主题。故选D。
8 本文结尾小义送给小鲁纸花,小鲁小心地把花放进内衣口袋,包含着和平年代对解放军身份的珍视,预示了小鲁美好的前途。(3分)《百合花》中通讯员枪筒里插了一支野菊花,表现出残酷的战争没有泯灭他对美的追求。(3分)
9. ①我拿着枪朝敌机开枪,枪是指一枝用来射击的枪,是抵抗敌人、保家卫国的武器。
②小鲁因为没有枪而脸红,这时枪是军人身份的象征。
③在我接过营长的枪时,枪是斗争精神的传承。
10. A 句意:骠骑将军率领部人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俘获酋涂王,以及二千五百投降的士卒,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骠骑将军逾居延”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应在宾语“居延”之后断开,可排除BD;“二千五百”是“众降者”定语,与“众降者”关系紧密,中间不断开,可排除C。故选A。
11. D D.意思不同。“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指大国的附属国家,不是隶属的郡县。句意: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故选D。
12. B B.“不料浑邪王反悔”错误,由原文“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可知,不是浑邪王反悔,而是他的副将反悔。故选B。
13. (1)骠骑将军常常带着一批壮士冲锋在前,他的部队也很幸运,从来没有陷入过困境。
(2)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因为他统领西部而多次被骠骑军击破,以致损失了几万人。
(1)“先其大军”,冲锋在前;“有天幸”,有上天的宠幸、幸运;“困绝”,陷入困境。
(2)“怒”,对……恼怒;“数”,多次;“为……所……”,表被动。
14. 有气敢任就是有气魄,果敢有决断的意思。
①霍去病率领八百名骑兵,离开大军,深入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
②他骁勇善战,有胆识,面对浑邪王的偏将们不降而欲逃跑时,他立即深入敌军腹地,斩杀了想逃跑的人;
③他有家国情怀,不重个人私利,有强烈的责任感,武帝为他修建府第,他说匈奴还没有消灭,不考虑自己的小家。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有气敢任”可以理解为“有勇气,有气魄,果敢任气有决断,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有担当”等意思。
“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体现了霍去病骁勇善战、身先士卒;
“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体现了霍去病果敢决断,胆识过人;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回答体现了霍去病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家国情怀。
参考译文:
这一年,霍去病十八岁,受到武帝宠爱,当了皇帝的侍中。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担任剽姚校尉,他同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结果他们所斩杀的敌兵数量超过了他们的损失。于是皇上说:“剽姚校尉霍去病杀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国和当户,划定一千六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春天,皇帝命冠军侯霍去病做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击匈奴,有军功。这年夏天,骠骑将军出了北地后,越过居延海,到达祁连山,捕获了很多敌人。天子说:“骠骑将军率领部人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俘获酋涂王,以及二千五百投降的士卒,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
骠骑将军常常带着一批壮士冲锋在前,他的部队也很幸运,从来没有陷入过困境。但是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因此,霍去病的地位日渐获得皇上亲信和尊贵。
这年秋天,单于对浑邪王非常恼怒,因为他统领西部而多次被骠骑军击破,以致损失了几万人。产于很生气,想下令杀掉浑邪王。浑邪王等商量想投降汉朝,派人先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就在这时,大行令李息率领士兵准备在黄河边上筑城,得到浑邪王使臣的消息后,快马急速向武帝报告。皇帝听说后,担心他们是诈降而实际是想趁机偷袭边境,便派骠骑将军率兵前往迎接他们。骠骑将军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的部众遥遥相望。浑邪王的副将们见到汉军后,很多人不想投降,想要逃跑。骠骑将军霍去病纵马疾驰入浑邪王的军营,与浑邪王相见,将其部下中想要逃跑的八千人斩杀,又遣送浑邪王一人乘传车到皇上的住地,令其部众全部渡过黄河,投降的有四万多人,号称十万人。到达长安后,武帝赏赐他们数十万。
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在元狩六年就去世了。天子很悲伤,发动属国的玄甲军,排列阵势,从长安直至茂陵,为他修建的墓冢像祁连山。(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5. D D.“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遭遇之惨烈……也点明了‘病’的缘由”错,《病蝉》全诗并未明确交代“病”的缘由,“黄雀并鸢鸟”只是“病蝉”所面临的重重危险。故选D。
16. (1)同:①两首诗都借蝉寄寓怀才不遇之叹。李诗中蝉居高而难饱,喻自身才高而薄宦;贾诗虽腹凝露华,但现状却是飞不得,表怀才不遇之感。②两首诗都托蝉表达了坚守高洁之志的决心。李诗尾联直抒胸臆,借蝉自警,虽清贫不顺,但依然清高,坚守高洁之志;贾诗借病蝉的“拆翼”“酸吟”喻仕途的坎坷、生活的穷酸,尽管贫贱,仍能不以俗厚而自薄,不坠污浊而自清。
(2)异:①李诗借蝉侧重表达在险恶宦海、无情世道中自身官卑禄薄、梗泛飘泊的愤懑;②贾诗以病蝉自况,感喟自己才高命蹇,侧重表达被“黄雀”“鸢鸟”等险恶势力排挤的哀怨与苦闷。
《蝉》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病蝉》中首联“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写衰颓老弱的蝉飞不起来了,不得不落于我的掌中(被我俘获),交待病蝉不得自由的悲惨命运。颔联“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写病蝉被卸下翅膀但尚能搏击动弹,痛苦呻吟声依然保持清脆。颈联“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写露水积聚于腹部,尘土遮盖了眼眸。尾联“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写黄雀和鸢鸟全都怀着坏心眼想害病蝉。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本诗借助病蝉象征比喻诗人的悲惨遭遇,生活困顿窘迫,仕途坎坷,磨砺不已,面对命运的不公也会有怨恨和悲伤,但依然坚守高洁的情操,老当益壮,奋发有为。结合以上信息总结处异同点即可。
17.(1)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薄言袺之薄言襭之
18. 钟扬基于自己的无线电电子专业的知识背景,不但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而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19. ①使用比喻修辞,把科学与文学之间的差距比喻成“沟壑”,②生动形象地突出钟扬的文艺气质把两个领域的差距抹平,③为下文其翻译作品《大流感》大受欢迎作铺垫。
20.B原句中“经济”的含义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A.治理,经世济民。B.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C.指生活费用。D.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成果;效益高。
21.①因号澄心堂纸②被尘封于此/再无人知晓 ③澄心堂纸制作精细
22.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的,具有细薄光润/坚滑洁白,纤维细密,质地较厚重等特点的南唐宫中御用纸。(单句1分,制作过程1分,特点2分)
23.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结合语言文字运用Ⅰ“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引出“跨界者”这一话题,对于这一层材料,我们主要通过阅读语用的材料来进行理解,主要就是理解钟扬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跨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无线电电子学系——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科学追求——诗歌创作。这里既有学科的跨界,又有研究对象的跨界,还有个人爱好的跨界。通过钟扬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跨界者”的内涵、特点与精神。第二层指出“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件事的‘守界者’”,这一层给“跨界者”一个修饰语,就是“勇敢”,当然“跨界者”并不止“勇敢”这个特点,但是“勇敢”是“跨界者”跨出第一步必须要具备的心理特质,这一层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守界者”,让其与“跨界者”形成一对关系。“守界者”如何呢?材料没有具体的人物,没有具体的事迹,只给了“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这样的描述。考生要理解好“守界者”,需要结合“跨界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推断,进行补充,如“守界者”甘于寂寞,凝神聚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写作要求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作,要体现自己的“权衡与取舍”,这就是说要权衡“跨界者”与“守界者”的意义和价值,得失利弊,要进行“取舍”,且由理要清晰。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话题,并明确自己的选择,如选择“跨界者”,要在比较“跨界者”与“守界者”不同的内涵、特点与精神的基础上,谈出自己更倾向“跨界者”的理由,可以从“跨界者”的勇敢的品质、跨界对于创造的作用、“跨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等来谈自己的理由;如选择“守界者”,同样要在比较中谈出更倾向于“守界者”的理由,可以从“守界者”甘于寂寞,聚精会神做好一件事以及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角度入手。
立意:
1.潮流涌动,拓界以新。
2.跨界者智,守界者坚。
3.守界者不忘初心,跨界者谋求进步。
4.在追逐“跨界”的时代,坚信“守界”价更高。
5.行者无疆,身有“界限”而心无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1,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