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 教案-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把握基本的做题思路。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断句,确保断句题不丢分
教学过程
一 题型考向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2022年以前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2023年断句题由客观题改为了主观题,但难度变小,由以前的客观题7处以上的停顿,变成主观题三处停顿,题型虽变,但难度减少了。
考情微观 | 年份 | 卷别 | 题型呈现 | 设题角度 | 命题特点 |
2023 | 新高考 Ⅰ卷 |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 语意和固定结构 | ①2023年题型全部改为主观题型,而且题干表述四套卷完全一致,断三处,在相应位置涂黑。字数30字左右,需要断句位置用字母标出,断句考查侧重在语意语气和句子结构。突出了对文言基础的考查。
② 2022年题干全部是选择正确的一项,有三项不正确。 要断句的材料选文在50字左右,断6~11处,设2~3处错误,分别呈现在三个选项中。采用割裂句子和合并句子的方式设置错误(见错误呈现的方框处)
③比较断句的变化,形式在变,难度减低,考查文言基础的本质不变。 | |
新高考 Ⅱ卷 |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 语意、语气、固定结构 | |||
全国 甲卷 |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 语意、语气、代词 | |||
全国 乙卷 |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 语意、语气、句子结构 | |||
2022 | 新高考 全国 Ⅰ卷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 割裂状语后置、固定句式 | ||
新高考 全国 Ⅱ卷 |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 割裂修饰成分、主谓关系 | |||
全国 甲卷 | A.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 割裂连接上下文的连词和下文的谓语、主谓关系 | |||
全国 乙卷 |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 合并“……者……也”句式、割裂了并列成分 | |||
|
突破导航
方法突破
一、理解文意是关键
文言文断句不能脱离与语境的联系,首先认真通读原文,根据上下文语意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把可以确定断开的地方先断开,这是断句的关键,是重中之重。
二、借助标志加语法
有时候,理解文意存在困难,可借助一些标志和语法来进行断句。
(一)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做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如果这些名词或代词做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这些名词或代词做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断开。
【对点训练】
❶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孙)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刘)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备留关羽守江陵,鲁肃与羽邻界,羽数生疑贰,肃常以欢好抚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刘)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权不得已召瑜还/及备西攻刘璋/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
[解析] 语段中,可根据代词“汝”“吾”、名词“备”“蜀”“山”“天下”“权”等所在位置来断句。
[参考译文]
孙权不听刘备的劝告,派孙瑜率领水军驻扎在夏口。刘备不允许孙权的军队过境,并对孙瑜说:“如果你要去攻取蜀地,我将披头散发隐入山林,也不能让我在天下人面前失信。”孙权迫不得已,只好把孙瑜召回。等到刘备向西进攻刘璋时,孙权说:“刘备狡猾,竟敢在我面前这样耍阴谋!”刘备留下关羽防守江陵,鲁肃与关羽防区相邻,关羽多次产生疑虑,而鲁肃则经常以友好的态度安抚关羽。
(二)动词、形容词
充当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对点训练】
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也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B.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C.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D.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1)D [解析] 动词“受为”的宾语是“弟子”,A项错误;动词“食”与后面的“太牢”关联,不能分开,B项错误;动词“乘”的宾语是“车”,不能分开,C项错误。
(2)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解析] 动词“归”“食”“步”“罪”、形容词“静”“正”都要注意搭配的对象。
[参考译文]
宣王说:“唉!君子怎么可以欺侮呢,我是自讨没趣!希望先生接受我做您的弟子。颜先生如果和我交往,吃的一定是牛、羊、猪肉,外出一定是以车代步,先生的夫人和儿女都能衣着华丽。”颜斶谢绝宣王的盛情邀请,说道:“璞玉生在山上,一经雕琢就受到损伤,这并非说雕琢后的玉就不宝贵,而是说璞玉的天然本质被破坏了。士人生活在乡野,一旦被举荐为官就能得到俸禄,他的身份地位并不是不尊贵显达,但是他精神和身体都受到损害。我情愿回归山林,饥而后食,粗茶淡饭也像吃肉一样有滋有味;安闲散步,也会有乘车的舒适之感;不犯什么罪过,权当是地位尊贵;清心寡欲而行为正直,正可自得其乐。”说完,拜了两拜,辞别而去。
(三)对话词
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表示人物的对话,而且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因此,可以利用文言文的这个特点进行断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对点训练】
❸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7处)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解析] 根据两个“曰”可以看出,这是“从者”和“襄子”的对话,首先在“从者曰”“襄子曰”前后断句;再具体看“从者”所说的话,根据内容可在“长子近”后断句;接着看“襄子”所说的话,根据内容,“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是“民”的行为,可在中间断开;“其谁与我”意为“谁能帮助我”,句意完整单独成为一句。
[参考译文]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国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让他们拼死为我守城,谁能帮助我?”随从说:“邯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帮助我?还是逃去晋阳吧!这是先主所嘱咐的避难之所,是尹铎宽厚对待百姓的地方,百姓一定和谐。”于是逃往晋阳。
(四)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虚词类别及断句方法
类别 | 断句技巧 | 常见例词 |
发语词、 表谦敬 的副词 | 常居句首,其前常断开 | 夫、盖、至若、若夫、唯(惟)、斯、且、窃、请 |
时间词 | 常居句首,其前常断开 |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
句末 语气词 | 其后常断开 |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 ||
感叹句末尾:哉、夫 | ||
疑问 语气词 | 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常断开 | 何、胡、安、曷、奚、盍、孰、孰与、何如、奈何 |
复句 关联 词语 | 其前常断开 |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岂、岂非 |
复音 虚词 | 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中间不能断 |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要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开。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时,可断开也可不断开,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做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能断开。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对点训练】
❹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解析] 可根据虚词“者”“也”在句中的位置来断句。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以”字,“以……”表示原因,中间不能随意断开,前文有“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提示;二是“而”字,“而”字起到了连接作用,不可以把“左白台而右闾须”“前夹林而后兰台”两个句子断开。
[参考译文]
魏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魏惠王向鲁恭公敬酒。鲁恭公很高兴,离开自己的座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了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君主。’……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疏远了南之威,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君主。’楚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下临彷徨之水,唯觉山水之乐而忘乎所以,于是发誓不再登强台,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沉迷游乐场所而致使国家灭亡的君主。’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像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像强台一样的游乐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引以为戒吗?”魏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好。
(五)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常见的判断句有“……者,……也”“……也”等,反问句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有“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结构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
【对点训练】
❺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郦生[注]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桀亡秦》)
[注] 郦生:指郦食其。
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
[解析] 语段中,“此所谓探虎口者也”为判断句,前后要断开;“夫陈留……也”为判断句,前后要断开。
[参考译文]
郦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赏给郦食其吃的,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计策?”郦食其说:“您聚集乌合之众,收拢散乱士兵,总共还不过万人,就想以此去直接攻打强秦,这就是所说的用手去摸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有四通八达的要道,现在城内又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请让我去陈留,劝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您就率军攻打陈留,我在城里做内应。”刘邦于是派郦食其前往陈留,他自己率军紧随其后,随即攻下了陈留。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六)修辞
古人写文章是非常讲究辞采的,经常使用顶真、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讲求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可以把这些特点作为我们断句的依据。
【对点训练】
❻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7处)
上(唐太宗)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解析] 语段中,“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与“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都是对偶的句子。
[参考译文]
唐太宗神采奕奕,英明果断,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见到有人奏事,必定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自认为贤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侍奉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后,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三、分析选项定答案
客观题的断句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一般包含6~11处停顿,去掉标点,然后给出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四个选项的停顿之处大致相似,三个错误项与正确项只有2~3处不同的停顿。具体作答时可以先确定四个选项停顿的不同点,然后着重分析这些不同点,推敲出正确答案。
文言断句“三步走”
[2022 ·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第 一 步 | 分析 选项 找异同 | 从所给选项来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处断开的地方不同,做上标记 |
第 二 步 | 语法 分析 初判断 | “质厚少文”是对吴汉的评价,后面断开;“造次”指仓促、匆忙,是“不能以辞语自达”的状语,不能分开。所以排除A、D。“公门”指官署、衙门,做“不离”的宾语;而“上”是指光武帝刘秀,是“亦以其南阳人”的主语,不能分开。据此分析可排除B |
第 三 步 | 回归 语境 验正误 | 断句部分的翻译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皇上多次召见他,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没有离开过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语意完整、顺畅,故点断正确 |
答案 | C |
【对点训练】
❼[2022 ·全国甲卷改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穀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
A.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 [解析] “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字数相同,结构相似,都是后文“得……六百里”动宾结构的前提,“而”是连词,连接上一句与下一句,应放在下句中,所以“而”之前应断开,由此排除A、D。“皆贺子”句意不通,“子”是第二人称,指“你”,是“不贺”的主语,因此“子”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
[参考译文]
于是张仪向南行去见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深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国,然而楚国跟齐国关系融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我愿意劝说秦王献上商于的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且获得了商于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说:“我将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觐见,唯独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于六百里土地,而且一定会招来祸患。”
04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 教案(2023高考断句新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04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 教案(2023高考断句新题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题型变化,技法归纳,规律运用,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文言断句(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断句宝鉴: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断句(教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断句宝鉴,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高考精练,课堂知识点拨,课堂即学即练,模拟实战演练,参考译文,技巧指导,文言断句考场三步曲,助学断句歌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专练(全国通用)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专练(全国通用)试卷,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练解析版全国通用试卷docx、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练原卷版全国通用试卷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