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01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02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非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贾(jiǎ) 幽咽(yè) 青冥(míng) 琴弦(xián)
    B.呕哑嘲哳(zā) 霜鬓(bìn) 镂空(lòu) 封狼居胥(xū)
    C.东船西舫(fǎng) 钿头银篦(dìng) 敛容(liǎn) 窈(yáo)窕淑女
    D.荻花 (dí) 参差(cēncī) 金戈(gē) 轻拢慢捻(niǎn)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停:刚刚停止
    B.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C.最难将息 息:养息,休息
    D.幽咽泉流冰下难 难:艰难,形容乐声滞涩难通。
    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修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
    4.下列有关诗词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豪壮悲凉,用典贴切自然,具有说服力和意境美。
    B.《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疑问,反映出一种因功业未成产生的悲观消极情绪。
    C.《登高》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情感深沉悲慨。
    D.《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非利足也(敏捷) ②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
    B.①而绝江河(横渡)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断,停顿)
    C.①圣人无常师(老师) ②吾师道也(学习)
    D.①其皆出于此乎(产生,发生) ②其出人也远矣(超过)
    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兴于唐代,发展于五代,盛行于宋代。
    B.词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章、诗余等。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是否分段划分,词又可分为单调、双调、三调、四调。
    D.“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表示词的内容,同时规定了字数、平仄、押韵等。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后人将他与同为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B.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
    C.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创造了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后期词充满伤感情调,表达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二、非选择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
    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字的字体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
    B.汉字的造型规律和结构决定了书法创作需要遵循一定法则。
    C.“字以载道”“字为道本”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内涵。
    D.“仰天俯地”的传统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性格。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的自在。
    C.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D.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3)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
    B.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时已经达到了书法创作的自觉常态。
    C.书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不能单纯追求形体结构均匀有序。
    D.在书法创作中常常需要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获得灵感和启发。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代多种书法流派的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B.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C.“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5)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东平尧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今,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以天下化平
    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反省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4)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里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注释:【1】几:轻微,婉转。【2】劳:忧愁。
    (1)请解释“不敬,何以别乎”与“民德归厚”。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几方面内容,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延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
    B.“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
    C.“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
    D.“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
    (2)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    
    A.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刘道)
    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
    C.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3)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   ,善假于物也。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
    (5)   ,相逢何必曾相识。
    (6)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桃李罗堂前。
    (9)憔悴损,   ?
    (10)我有嘉宾,   。
    (11)   ,使我不得开心颜?
    (12)携来百侣曾游,   。
    14.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寸墙,每一朵花
    上海的马路纵横交错,总共5000多条,每年还会新辟出来一些路。每到年初,我会摊开新的上海地图,像看棋盘一样看上半天。每一次,最早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的马路。我有点路盲,找到它们,犹如找到坐标,这才能厘清陌生的新马路有多远、处在什么方位、如何能到达。
    其实,我从不主动探访那些陌生的路,只是怀有一些好奇而已。说来惭愧,在上海居住超出60年,我熟悉的马路极有限。也许躲在书斋里,深陷写作的时间过多;也许我的居住、办公几乎集中在内环里,和母亲、兄弟的距离,按现在的说法,都是“一碗汤”的距离。个别亲友住得远,我每年邀请他们来这边聚餐一次,或改视频联系了。
    熟悉的路,特别是有讲头、往深里看有缘的路有几处。想想每个人的人生也就一条路,生活中能有几条可恋的路,就不觉得贫瘠。饱含深情的路未必和个人成长、情感轨迹、生命记忆相交织。爱上一条路,有时像爱上一个人,起源于某种相遇、相投,有时只是冥冥之中的偶然。
    新华路,我从没在那儿居住过,但喜欢去。次数多了,那里的每一寸墙、每一朵花我几乎都认得。
    1982年5月的一个中午,我第一次去新华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国宾道”,重要的外国宾客来往虹桥机场,车子都从这里经过。当时我匆匆而去,不为马路风情、外国弄堂的建筑风格,直奔新华路邮局。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文学新人,星星点点发表了一些作品,于是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陆续寄来样书和稿费,需要本人去邮局领取。
    从未去过的陌生马路,我心存好奇。从定西路左拐进入新华路,前行几十步,内心涌出一阵疑惑;太熟稔了,又有前世今生一般的亲切感。我找到一个常规的解释,这一截马路不宽,不是车流呼啸的干道,很少直通通对开的十字路口,马路带有微微的弯势,颇为好看,这气质和我从小居住的南昌路相像,于是好感呼之欲出。
    但是新华路朝气、清丽,不拘于老派;沉稳,不停留在古朴。那里鲜有提鸟笼的、在弄堂口孵太阳的闲人,或什么摩登青年。沿街的洋房把明媚的花园敞开来,单纯清丽的初夏扑入我的怀中,耳朵清新了,仿佛能听得花朵和树叶沙沙地对话,偶然一抬头,园里一棵高瘦的杉树煞是清俊。
    也有篱笆,篱笆缝隙中探出一支可爱的小花。嫩绿色的花茎上一抹星星似的亮光,洁白的花瓣,橘黄色的花蕊,花朵的形状如一个小风车,妩媚中带一点调皮和任性。迎着微风,仿佛能飒飒地飞转起来,它仿佛在对我微笑,让我回到童年南昌路老宅内绿意盎然的小花园,内心浮动久违的安谧。多好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回失去的童年心境。我略带痴迷地在微笑灿烂的风车茉莉附近兜兜转转,听民族乐团隐隐的琴声,欣赏法国梧桐合抱而起的“梧桐隧道”、一些有浮雕的漂亮老别墅、欧式的半圆形阳台。
    也在那一年底,我结识了我家先生。他是我中学好友的大学同窗,他家恰巧住在新华路老别墅群的后面。婚后,我俩周末去看婆婆,晚餐后回自己的小家,会特意绕过老别墅区,在新华路上走一段夜路。那里夜间灯光朦胧,无比静谧,仿佛一座小镇。
    又过了几年,我们特地把家也安置在新华路附近。我喜欢清晨天光闪烁的新华路,在葱郁的梧桐树冠覆盖下,它像一条秀丽的河,有光泽,有荡漾感;在那样的早晨散步,我会有脑子放空的状态,将路人按不一样的走姿和步态,想成鱼类、虾类,和我一起在晨光中自在地游走;缓缓而过的小车,被想成轻舟,颠簸着,逐渐流逝;偶尔路过的轧得马路发颤的货车,成了伸着脖子的大鳖,笨拙,气昂昂的。
    我把新华路看成“自己的地方”,有事没事来走走、停停,沉浸在静谧的心境中。我笔下的很多作品,灵感都是在放空的散步中形成的。
    新华路160号上海影城,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时光。尤其每年电影节期间,我换上宽松的服装,带着大号瓶装水,赶场子似的看很多场电影。有时夜场电影落幕后,顶着一头的星光回家。
    秋天的新华路有落叶景观。飘落的金色树叶满地,非常有味道。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路谈笑,在新华路上沙沙、沙沙地踩着落叶,忽然,我们默不作声了,被秋天的壮丽和伤感深深触及。若干年后,我写《小香咕全传》,里面有一条名叫“沙沙”的小路,孤独的香咕常会去和“沙沙”倾诉心事,每次小路轻柔地回复她:沙沙,沙沙。
    新华路不宽阔,不显赫,不张扬,全长不过2公里多一点。这条路始建于1925年,最初因这一带有个小寺庙,慢慢地聚集人气,成了一条路。它曾叫作安和寺路,1965年改名为新华路。这条路今天的魅力绽放,来自人文和景观,更来自历经近百年的岁月酿就独有的格调和积淀。
    上海越来越大,车流滚滚,不喧哗、有风采、静美的马路如今已不太多。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景观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武康路、新华路都在列,原则上说,50年、100年后,这些马路仍会保留基本的风貌。
    但保持一条马路原有的风骨和风情太难,它们在被岁月销蚀。就在前不久,多少年静静开在新华路上的老牌面包房马可孛罗悄悄关门了。新华路上的每一寸墙、每一朵花也被改变,我熟悉的篱笆也找不到了,但每年5月,我还会小心寻找曾对我微笑的风车茉莉,期盼那枝风车茉莉躲在隐秘的花丛中。可惜,始终没找到。多少年了,一朵也没有寻到。
    也许我曾经邂逅的一株白色风车茉莉只是内心偶然闪过的幻影?有这幻影,不奇怪,人总想在时间长河的洗涤中,做回真正的自己。
    (取材于秦文君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能有几条可恋的路,就不觉得贫瘠
    贫瘠:乏味无聊
    B.太熟稔了,又有前世今生一般的亲切感
    熟稔:熟悉
    C.但是新华路朝气,清丽,不拘于老派
    老派:老旧破败
    D.它们在被岁月销蚀
    销蚀:磨损,损耗
    (2)作者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她所喜爱的新华路。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新华路?
    (3)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再次提到风车茉莉,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15.作文。
    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有的甜美,有的苦涩,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每个人的第一次,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以“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2-2023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
    1.【解答】A.“商贾”中的“贾”应读作“gǔ”。
    B.“呕哑嘲哳”中的“哳”应读作“zhā”。
    C.“钿头银篦”中的“钿”应读作“diàn”;“窈窕淑女”中的“窈”应读作“窈”。
    D.正确。
    故选:D。
    2.【解答】B.暂:突然。句意:现在我听了你的曲子,就仿佛听了仙乐一样,耳朵突然清明了。
    故选:B。
    3.【解答】C.“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两个不同的典故。“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指元嘉帝,是刘裕之长子刘义符也就是他继承人的年号(皇帝登基时使用的封号);而封狼居胥,则是指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还”的事件。意在提醒南宋朝廷要做好北伐的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免蹈历史覆辙。
    故选:C。
    4.【解答】B.“悲观消极情绪”错误。这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昂扬的斗志。
    故选:B。
    5.【解答】A.利,脚走得快。句意:并不是脚走得快。
    故选:A。
    6.【解答】A助词,句中停顿;助词,表判断。
    B副词,却;副词,就;
    C都是介词,向;
    D介词,在;助词,句末疑问语气;
    故选:C。
    7.【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它表示词的内容”说法错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题目与内容有关。
    故选:D。
    8.【解答】A.“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说法错误,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
    9.【解答】(1)D.“‘仰天俯地’的传统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历代书家的性格”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可知,原文只是说“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
    (2)A.“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原文为“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B.“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原文为“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
    D.“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可知,是“试图达到”。
    故选:C。
    (3)A.“行书和草书比楷书更能扩展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可知,原文两者是并列关系,没有具体比较。
    (4)B.“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错误。根据材料二“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可知,原文是说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并没有说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5)根据材料一原文“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可概括出: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
    根据材料二原文“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可概括出: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
    根据材料二原文“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可概括出: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答案:
    (1)D
    (2)C
    (3)A
    (4)B
    (5)①既要注重欣赏字的形体结构,也要关注作品蕴含的心灵感受和精神追求。②既可以在展览中作“看图式”欣赏,也可以借鉴传统书斋中的“展玩式”欣赏。③要注重作品与作者的合一。
    10.【解答】(1)A.译:刘苍认为天下平和安定。B.译:不久听说将到河内设置栅栏猎取野兽。C.译:便上疏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显宗不允许。D.看,译:皇上看了奏疏后连连叹息,更加褒奖和看重刘苍。
    (2)B.译: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
    (3)C.“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错,原文“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肃宗派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
    (4)①根据原文“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
    ②根据原文“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今,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原陵建立县邑的行为。
    ③根据原文“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当声望日隆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
    ④根据原文“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答案:(1)D。
    (2)B。
    (3)C。
    (4)①修治礼乐。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
    ②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原陵建立县邑的行为。
    ③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隆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
    ④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被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很有才智谋略,显宗十分喜爱和看重他。这时汉朝中兴已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平和安定,应整治礼乐,就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举行大祭时的冠冕乘车着服等制度,以及光武庙升堂奏歌、乐舞行列的数目,他议定的制度都记载在《礼乐》《舆服志》里。
    永平四年春,显宗到京师附近游览,观赏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设置栅栏猎取野兽,刘苍就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按时令规定,仲春农事繁忙,不应聚集众人兴建工程。不依据礼而采取的行动,不是昭示四方的做法。”皇帝看完了奏疏,立即返回了宫中。
    刘苍在朝多年,多有建树,可考虑到自己凭近亲关系而辅佐朝政,声望一天天提高,内心总感到不安。便上疏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显宗不接受他的请求。后来刘苍又多次上书请求,言辞十分恳切。永平五年,才允许他返还封国。
    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后来肃宗想替原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劝谏,皇上听从劝阻并停止了兴建县邑。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常人前去征询刘苍的意见。刘苍总是全心全意地应对,他的意见也都被采纳实行。
    建初六年冬,刘苍上疏请求朝见。肃宗因为刘苍一路上冒霜露艰难跋涉,派谒者赐给他貂皮大衣,又派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肃宗亲自巡视他的府第,事先设好帷幕卧床。刘苍认为受到的恩惠超过了仪礼,上疏辞谢说:“臣听说卑贱者与尊贵者,低与高按次序排列,上与下的关系要合理。陛下亲自屈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蒙受的礼遇都超越了常例的规定。臣惶恐发抖,实不能心安。这并不是昭示百姓、安抚臣子的做法。”皇上看了奏疏后连连叹息,更加褒奖和看重刘苍。
    刘苍回到封国,患病了,肃宗急速派遣名医去看病,使者的车马在路上来来往往,不绝于道。第二年正月刘苍死了。元和三年,肃宗住在东平国王宫,追溯往事,触发了思念刘苍的情怀,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思慕那个人,来到他的居住地方;那个地方还在,而那个人已死。”于是落了泪,沾湿了衣襟。起初,刘苍回到封地,骠骑时吏丁牧、周栩因为刘苍敬重士人,不忍心离开,就但任王府的大夫,几十年来侍奉刘苍祖孙几代。皇帝听到这一情况,将两人叫到面前,为了怜惜他们久留王府,也打算通过他们传播刘苍的美好品德,提拔他们都当了议郎。
    评论说:孔子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贵却爱好礼节”。像东平宪王刘苍,可说是爱好礼节的人。像他辞别最亲近的亲属,离开母后,难道是为树名取誉而忘掉亲人、抛弃义理吗!因为位高引起皇帝疑心,隔阂就会产生,欲望太大往往损失就大,这就是明智者为其叹息的缘故。唉!远离隔阂以保全忠君之道,消除贪欲以成就孝道,这难道不是宪王刘苍的本志吗!
    11.【解答】(1)“不敬,何以别乎”,何以,怎么,用什么;别,区别,分别。译文:对父母不心存恭敬,那和饲养犬马怎么分别呢?
    “民德归厚”,民德,指民心,民风;厚:朴实,淳厚。译文:心归向淳厚。
    (2)根据材料一“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可从两方面概括:赡养父母时不仅物质上满足,更要发自内心的恭敬。
    材料二的意思是父母有过错的话,我们应该柔声下气去给他劝谏,跟他讲道理,你不能够粗暴、不能够板起面孔。如果见到父母不能听受你的劝告,还是执意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你要恭敬,必须要尊敬他,不可以跟他闹翻脸。可见孝表现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要恭敬。
    材料三“慎终”“追远”意思是认真办理父母丧事,追怀、祭祀历代祖先,儒家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也就是孝还体现在父母死亡时,要慎重对待。
    启发:比如材料一提到的对父母要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要发自真心的恭敬。比如要多抽时间回家陪伴父母,不能以工作忙为理由常年不回家。比如材料二提到的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说话要委婉,不能语气生硬,要多从他们的心理、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答案:
    (1)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不心存恭敬,那和饲养犬马怎么分别呢?
    民德归厚:民心归向淳厚。
    (2)①赡养父母时不仅物质上满足,更要发自内心的恭敬;
    ②对父母提意见时,要委婉,即使不被采纳也要恭敬,虽然忧愁,但不冒犯怨恨;
    ③父母死亡时,要慎重对待,并发自内心的追念。
    启示:一个人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如今的许多老人,虽然也是儿孙满堂,不愁吃喝穿用,可是儿女们常年在外东奔西跑的,不能陪在他们的身边,因此,他们渴望与儿女们团圆的心理十分强烈。此时,做儿女的就应多抽些时间去陪陪他们,而不是按月将赡养费打到父母亲的银行卡上。

    参考译文: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12.【解答】(1)B.“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错,这里的“长安”代指的是宋都汴京,“望长安”表达了诗人满怀忠愤的情感。
    故选B。
    (2)“山深闻鹧鸪”中鹧鸪的鸣叫代表愁绪。
    A.由“遗凄唳”可知雁叫代表秋思的愁绪和凄凉。
    B.由“六朝如梦”和“空”可知鸟啼代表对六朝繁华如梦般消失的感慨。
    C.由“时谪官金陵”可知,雁鸣代表被贬谪的忧愁。
    D.由“孤馆”“斜阳暮”等可知杜鹃声代表愁绪。
    故选B。
    (3)这首词,用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的瑰宝。
    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接着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由此可见,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阕头两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眼前的景色。“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表达收复国土的坚定信念。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比喻,则东流去的江水也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的心情也很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江晚山深,此一苍茫暮色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的郁孤台意象。可见下片借景生情,抒发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因为难以一一指实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采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以清江水指“行人泪”,抒发南宋百姓国破家亡的痛苦;以遮挡住都城汴京的“无数山”喻指敌人,表达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片借景生情,既有收复国土的信念,又有困难重重的愁苦与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之情。以“毕竟东流去”的清江水坚定收复国土的信念,,又借深山鹧鸪表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答案:
    (1)B
    (2)B
    (3)①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采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②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以清江水指“行人泪”,抒发南宋百姓国破家亡的痛苦;以遮挡住都城汴京的“无数山”喻指敌人,表达收复无望的悲愤。③下片借景生情,既有收复国土的信念,又有困难重重的愁苦与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之情。以“毕竟东流去”的清江水坚定收复国土的信念,,又借深山鹧鸪表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译文:
    这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呦,江水之中留下了多少行人的眼泪?放眼西北望长安,可惜呀,只见到无数已经沦陷的青山。青山遮不住视线,也挡不住江水,毕竟浩浩江水始终向东流去。日暮,我站立江边,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赏析:
    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全诗即景抒情,曲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难复的悲痛和南宋小朝廷委曲求全的不满。
    诗人登上郁孤台,不由想到这里就是当年隆佑太后被金兵追杀所来到的造口。太后尚且如此狼狈,金兵铁蹄蹂躏下的百姓,其悲惨的境遇就更可以想见了。面对残破的半壁河山和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不由人不伤心落泪。这里的“行人”,既指隆佑太后一行与逃难的百姓,当然也包括主张抗金北伐的作者本人。第二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面是指长安有许多高山阻隔,难以骋目相望。然而内里的意思,却是指要想恢复故国,前途好似有“无数山”一样的艰难险阻。这里的“无数山”,不仅是指金国还十分强大,南宋相对弱小,更针对朝中许多昏聩的大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一句承上启下,指出北伐是广大人民的呼声,是大势所趋,不管前途有多少艰难险阻,终将实行并取得成功。这句饱含哲理的形象化的诗句,如今已成了一句熟语,常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诗人坚信前途一片光明,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仍旧十分残酷,因而心中充满了愁闷。江晚,山深,对于出门在外的行人本已十分难堪,如今耳际又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惨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一时将愁闷的情绪推到了极致。
    13.【解答】故答案为:
    (1)君子生非异也(重点字:生)
    (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重点字:惑)
    (3)佛狸祠下(重点字:狸)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重点字:谪)
    (5)同是天涯沦落人(重点字:沦)
    (6)羽扇纶巾(重点字:纶)
    (7)艰难苦恨繁霜鬓(重点字:鬓)
    (8)榆柳荫后檐(重点字:檐)
    (9)如今有谁堪摘(重点字:堪)
    (10)鼓瑟吹笙(重点字:笙)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摧)
    (1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重点字:稠)
    14.【解答】(1)C.“老派:老旧破败”错误。结合“但是新华路朝气、清丽”“沿街的洋房把明媚的花园敞开来”等分析,此处的“老派”指的是外形、气质、气派陈旧,而不是“老旧破败”。故选C。
    (2)从“我心存好奇。从定西路左拐进入新华路,前行几十步,内心涌出一阵疑惑;太熟稔了,又有前世今生一般的亲切感”“马路带有微微的弯势,颇为好看,这气质和我从小居住的南昌路相像,于是好感呼之欲出”可见,这条路让作者感到熟悉,因为它与自己童年时童年南昌路相似,让她感到熟悉、亲切,产生好感。根据“它仿佛在对我微笑,让我回到童年南昌路老宅内绿意盎然的小花园,内心浮动久违的安谧”可见,这条路让作者“幸运地找回失去的童年心境”。从“新华路朝气,清丽,不拘于老派;沉稳,不停留在古朴……仿佛能听得花朵和树叶沙沙地对话,偶然一抬头,园里一棵高瘦的杉树煞是清俊”可见,此地建筑朝气清丽而沉稳,让作者十分喜爱。从“婆家恰巧住在新华路老别墅群的后面。婚后,我俩周末去看婆婆,晚餐后回自己的小家,会特意绕过老别墅区,在新华路上走一段夜路”“我们特地把家也安置在新华路附近”“有事没事来走走、停停,沉浸在静谧的心境中。我笔下的很多作品,灵感都是在放空的散步中形成的”“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很多美妙的时光……有时夜场电影落幕后,顶着一头的星光回家”“秋天的新华路有落叶景观。飘落的金色树叶满地……我们默不作声了,被秋天的壮丽和伤感深深触及”等可见,这条路上有许多作者美好的记忆,与先生的相识相知,与家人的温馨相处,散步时感受的静谧与灵感的萌发,看电影的美好感受等,都让作者留恋不已。
    (3)首先找到该物象出现过的地方,分析其本意与象征意义,从而理解其曾存在与如今消失再难寻觅的深刻含义。风车茉莉出现时,作者感到“它仿佛在对我微笑……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回失去的童年心境。我略带痴迷地在微笑灿烂的风车茉莉附近兜兜转转”,可以说,它是作者对新华路最美的印象,也是唤起作者童年心境的重要物象,既是这条路“马路原有的风骨和风情”的象征,也是作者唤醒童年心境的美丽事物。然而“保持一条马路原有的风骨和风情太难,它们在被岁月销蚀”“新华路上的每一寸墙、每一朵花也被改变,我熟悉的篱笆也找不到了……我还会小心寻找曾对我微笑的风车茉莉,期盼那枝风车茉莉躲在隐秘的花丛中。可惜,始终没找到。多少年了,一枝也没有寻到”,在这里,找不到的“风车茉莉”象征着马路的风情与风骨已经被岁月消蚀,而作者也再难找回童年的心境。作者提到风车茉莉流露出一种惆怅与遗憾之情。

    答案:
    (1)C
    (2)①新华路和作者从小居住的南昌路相似,使她产生了熟悉和亲切的感觉。
    ②作者在新华路可以找回失去的童年心境。
    ③新华路古朴而不沉闷,建筑和植物构成清丽静美的景观。
    ④新华路承载了作者许多美好的记忆,有关爱情和亲情的记忆,心灵的静谧,灵感的形成等,这些记忆让作者感到幸福与美好。
    (3)风车茉莉是新华路富有风情的象征,曾经唤起过作者的童年心境。如今再也寻找不到这朵风车茉莉,意味着新华路的风骨和风情已被岁月销蚀,而作者再也找不回童年的心境,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
    15.【解答】
    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在我金色的童年里有许多人生第一次,它们像一个糖盒,里面装着酸甜苦辣的糖果。一个糖果就是一个第一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已渐渐淡忘了,唯有第一次我和妈妈坐飞机的那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这件难忘的事就发生在寒假的一天。妈妈早早地就计划说寒假带我去做一次飞机,我十分地期待,那天一大早,我一个鲤鱼打挺早早地起了床,做好了向双流机场进军的准备。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机场的样子终于映入眼帘,我高兴的跟妈妈说:“妈妈,我们到了!到了!”一下车,我和妈妈直奔候机大厅,哇!候机大厅真是又宽敞,又华丽。大厅的地面全是用大理石铺成的,既光滑,又平整,赛过滑冰场。与平常的火车站的候车厅完全不一样,我到处打量着这个美丽的候车厅,我们拿到飞机票,检完票后,准备登机。这时,我向窗外望去,停机坪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银白色的飞机。一架架飞机就想雄鹰似的。机翼像蜻蜓的翅膀,上面印着“四川航空”,一架架飞机就像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士兵。
    我顺着登机通道上了飞机,坐在窗口边。飞机开始滑行,慢慢升上空中。在空中向下望,地面的景色令人惊奇,就像来到了小人国度。平时,高大的房屋现在就像是用积木堆成的,人居然小得像蚂蚁,公路像迂回的带子,汽车像甲虫在带子上慢慢爬行,好像整座城市都缩小了。飞机升上了云层,棉花似的云朵在飞机下,白云翻滚着,不断地移动着,变幻着各种姿势,一会儿像凶猛的老虎,像要把我们吞食掉;突然,又变成了波浪滔天的大海,好像要把我们淹没掉;一会儿又变成了温顺的绵羊,我小小的心充满了愉快,看得我目瞪口呆,我沉浸在这仙境里……
    大慨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飞机落地,我们走出机舱,我还回味在刚才的美景中。
    这次第一次坐飞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第一次!令我难以忘怀。
    14 7:13:12
    相关试卷

    2023北京十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北京十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8页。

    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1): 这是一份202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1),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这是一份2023北京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语文,文件包含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原卷版docx、专题241全册综合测试卷沪科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