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素养体验试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4657/0-1697098145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物理素养体验试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4657/0-16970981453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物理素养体验试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4657/0-16970981453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二年级 物理素养体验参考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94657/1-16970981456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素养体验物理试卷(月考)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素养体验物理试卷(月考),文件包含初二物理素养体验试卷docx、初二年级物理素养体验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年级 物理素养体验试卷物理学科 (时间:60分钟;命题人: 审核人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星期天,小华同学在家看妈妈做油炸薯条时,发现有些薯条炸焦了,爱动脑筋的他联想到平时在水中煮食物时,只要水不干,食物就不会焦,他认为可能是油沸腾时的温度比水高,所以容易把食物炸焦。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华的认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设计实验 C. 作出猜想 D. 得出结论2.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 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B. 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C. 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D. 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B. 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C.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4.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 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B. 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C. 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D. 图丁,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5. 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偏差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偏好6. 下列实验活动,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 )A. 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B.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C. 雨天先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D. 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向外抽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7.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 物体振动停止之后,发出的声音会立即消失 D. 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8.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9.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B. “145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10. 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恰好为0℃的是( ▲ )A. 冰层下表面 B.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C. 冰层上表面 D.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1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70℃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D.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是10℃12.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13.小明取出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用酒精消毒后直接测量自己体温,若自己体温正常,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 )A. 37℃ B. 38℃ C. 39℃ D. 40℃14.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 给墨水瓶加盖C. 将新鲜蔬菜存放在保鲜袋里 D.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5.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太阳出来,大雾消散 B.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白气”C. 戴着眼镜进浴室,镜片模糊 D. 冰箱中取出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16. 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热现象场景。下列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从冷水和热水中取出的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里,感觉冷热不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准确的B.自制简易冰箱,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保鲜食物C.炎热的夏季户外游泳刚上岸的人感觉冷,是因为水太凉了D.水烧开时冒出浓重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7. 小琴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上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8.今年扬州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5℃,小明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 电风扇吹出的风是凉风B. 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C. 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19.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20. 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B. 甲、乙示数相同,且都等于室温;丙示数低于室温C. 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且都低于室温D. 甲、乙、丙示数都相同,且都等于室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21. 篮球比赛中,当球员扣篮时,现场观众发出震耳欲聋的喝彩声,通过 ▲ 传到球员耳中,喝彩声使球员们士气大振,说明声音能传递 ▲ .22.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朋友,只需要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 进行判断的;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 ▲ 减弱噪声.23.某声源1分钟振动600次,其频率为 ▲ Hz,这个声音属于 ▲ 声波,人类 ▲ (能/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 ▲ (快/慢).24.“嫦娥二号”圆满完成各项科学探测任务,于2011年6月9日飞离月球轨道,继续远探深空。它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了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假如你有幸成为我国首批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你和自己的同伴 ▲ (能/不能)直接对话交流,这是因为 ▲ .25.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频率高于 ▲ Hz的超声波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75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超声测位仪经过 ▲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26. 2022年6月5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新噪声法”中禁止室内装修和邻里噪声扰民,这是从 ▲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如图所示),显示了噪声的 ▲ (填音调/响度/音色),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5 ▲ ,利用噪声监测仪 ▲ (能/不能)减弱噪声. 小腾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从左向右音调越来越 ▲ (高/低).28. 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动随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 两图,响度相同的是 ▲ 两图, ▲ 图波形显示的是噪声。29.“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 ▲ 大;通常,女生的声音比男生“尖”,这里的“尖”是指声音的 ▲ 高.30. 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 (高于/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31. 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在同样的环境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 ▲ (干泡/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低,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 (大/小). 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 ▲ (能/不能)沸腾,理由是 ▲ (能/不能)达到沸点, ▲ 继续吸热(能/不能).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3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光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被弹起,说明了声音是由 ▲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2)如图乙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为了便于观察,在桌面上撒上纸屑,敲击的力度越大,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同时声音越响,这说明了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既能说明 ▲ 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 。在月球上 ▲ (能/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变大/变小/不变),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光将 ▲ (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推理可知 ▲ .34.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王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²①钢400.5②钢401.0③钢(a)(b)④钢801.0⑤尼龙丝600.5(1)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两根编号为 ▲ 、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表格中还需要补充的一组内容是:(a) ▲ ,(b) ▲ ;(3)若小王为了验证猜想二,选用了①④两次编号,你觉得存在的问题是 ▲; (4)下列实验中用到与该实验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C.用水波类比声波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35.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甲、乙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 ▲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动速度, ▲ (能/不能)使用热风;(3)将同样质量的水和酒精同时滴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据此可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 有关。3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 (A/B),在固定B的位置时 ▲ (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计时,小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时间/min012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②小明观察到:第6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乙中 ▲ 图(C/D);(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 ▲ (上升/不变/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成分应该是 ▲ (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会比停止加热前 ▲ (多/少)一些。37.声音与温度声音是发声体以声波的形式所进行的能量传播。一般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大或是速度慢,能量消耗就大,倘若声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传播途中或是声波改变方向,人的耳朵就听不到声音了。而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弹性介质的种类和状况关系极大,通常说的声速每秒340米,其传播介质是15℃的标准空气。事实上,我们身边的空气是不可能“标准”的,它的状况与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也就是天气的状况)密不可分。研究表明,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近地层中,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时,声音的传播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声音的射线就会向上弯曲(俗称“声音起飞了”);反之,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声波射线呈向下弯曲状,给人的听觉就是“声音在下沉”。 在阴雨天气的白天,空气温度相对较低,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射线向空中弯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在天气晴朗时的傍晚,太阳落山以后,地面热量开始向空中辐射,使得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高而上升,声音射线向下方弯曲,声能多半沿地面传播,能量损失小,人耳便容易听到声音,我国民间总结出的“火车叫得响,天气准是好”,便和这一规律不谋而合.基层气象工作者还把夏日傍晚的雷声大小,作为天气预报的辅助指标。 (1)声音在2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 ▲ 340m/s(大于/等于/小于);(2)声音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声能 ▲ (逐渐增强/逐渐减弱/保持不变);(3)声音在 ▲ (雨天/晴天)更易传播;(4)夏季的中午,水泥、柏油路面的温度很高,相比之下,空气温度就显得较低,此时声音的射线向 ▲ 弯曲(地面/空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阶段性学科素养体验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阶段性学科素养体验物理试题原卷版pdf、精品解析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阶段性学科素养体验物理试题解析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35,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素养体验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直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素养体验物理试卷(月考),文件包含初二学科素养体验docx、初二学科素养体验物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