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 选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试卷.zip
展开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
特别注意: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3.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O2+C2CO为吸热反应)
③酸碱中和反应;
④金属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
⑤缓慢的氧化反应。
4.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③以C、CO、H2为还原剂一些高温反应:CO2+C2CO ;C+H2OCO+H2
④盐类的水解
1.反应热的定义:在 等温 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与焓变
(1)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 内能 发生了变化
(2)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 总和,受温度、压强 和物质的聚集状态 等影响
(3)焓变:
①焓的由来:为了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科学上引入了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
②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 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就等于反应的焓变
③焓变的符号和单位:ΔH ,kJ/mol或 kJ·mol-1
④焓变与焓的关系:ΔH= H生成物─H反应物
⑤焓变(或反应热)与吸、放热反应的关系
关系:放热反应:ΔH < 0 ;吸热反应:ΔH > 0
比较大小:比较ΔH大小时,要带上“+”、“-” 号 ;即所有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所有吸热反应的焓变
⑥计算方法:
-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热的绝对值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求反应热,如
aA + bB===cC + dD ΔH
a b c d |ΔH|
n(A) n(B) n(C) n(D) |Q|
则====。
b.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宏观:ΔH=E生成物-E反应物
c.根据键能计算
微观:ΔH= 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d.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同时反应热也作相应的改变。
盖斯定律应用于反应热计算的流程如图所示:
e.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注:①在描述ΔH时,符号、数值、单位 缺一不可,是个整体
②键能: 拆开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
③键能与能量的关系:物质的键能越大,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 稳定
④常见物质化学键的键数
1mol物质 | CO2(C=O) | CH4(C-H) | P4(P-P) | SiO2(Si-O) | 石墨(C-C) | 金刚石(C-C) | Si(Si-Si) |
键数 | 2 | 4 | 6 | 4 | 1.5 | 2 | 2 |
3.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的实质
(1)以H2(g)+Cl2(g)===2HCl(g)(25 ℃,101 kPa下)的能量变化为例,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化学键 | 反应中能量变化 | |
1 molA—B化学键 | 反应中能量变化 | |
H—H | 吸收436 kJ | 共吸收679 kJ |
Cl—Cl | 吸收243 kJ | |
H—Cl | 放出431 kJ | 共放出862 kJ |
结论 |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183 kJ·mol-1 |
(2)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示例: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表示的意义是在25 ℃、101 kPa下,1 mol气态H2与0.5 mol气态O2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3)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可以写成整数,也可以写成分数。
(4)不用标注“↑”“↓”。
(5)热化学方程式能反映该反应已完成的量。由于ΔH与反应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点拨:注意可逆反应的ΔH和实际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区别: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Δ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要求
5.“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二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三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五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1.燃烧热
(1)定义: 101kPa 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 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kJ/mol 或 kJ·mol-1
(3)测定:燃烧热通常利用量热计由实验测得
(4)意义: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所放出393.5kJ的热量
(5)说明:①反应条件:101kPa
②可燃物的用量:1mol 纯物质,即在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前面的系数必须为1
③反应程度:完全燃烧,形成指定产物:C→ CO2(g) 、H→H2O(l) 、S→ SO2(g) 、N→ N2(g)
④比较燃烧热大小时,只比较绝对值
【点拨】书写或判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要做到“三看”
一看 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是否为1。
二看 元素完全燃烧是否生成指定产物。
三看 ΔH是否为“—”及单位是否正确。
2.中和热
(1)定义:在 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 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2)表示方法: H+(aq)+OH-(aq)=H2O(l) ΔH=-57.3kJ/mol
(3)说明:①必须是强 酸与强碱
②对于任意一个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它的ΔH准确绝对值一定等于 57.3kJ/mol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反应热。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往小烧杯中加入50 mL 0.50 mol/L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
②用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小烧杯中,盖好盖板,并用 环形玻璃搅拌棒 轻轻搅动溶液,
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 记为终止温度。
④重复实验2~3次。
【实验数据处理】
①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 平均值 作为计算依据。
②计算反应热ΔH
50mL 0.5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 其中(m1+m2)表示溶液质量(单位:g);c为比热容,c=4.18 J·(g·℃)-1;t1、t2分别为反应前、后的温度(单位:℃);n(H2O)为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注意事项】
①隔热层(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杯盖的作用是 隔热保温,减少热量散失 。
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 碱 稍稍过量。
③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 偏小 。(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
【问题与讨论】
在上述过程中,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①实验中用温度计先后测量酸溶液、碱溶液及混合溶液的温度时,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可减小实验误差,且测量完一种溶液后 ,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记下读数。
②反应物应一次性迅速加入,且避免有液体溅出。
③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④重复实验3次,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点拨】
导致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存在误差的原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读数有误(如未读取到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终止温度)。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
⑥测过酸溶液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溶液的温度。⑦溶液浓度不准确。
⑧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1.内容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反应热总值一定,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ΔH1+ΔH2=ΔH3+ΔH4+ΔH5。
3.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如:C(s)+O2(g)===CO(g)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但下列两个反应的ΔH可以直接测得:
C(s)+O2 (g)===CO2(g) ΔH1=-393.5 kJ·mol-1
CO(g)+O2 (g)===CO2(g) ΔH2=-283.0 kJ·mol-1
上述三个反应具有如下关系:
则在此温度下C(s)+O2 (g)===CO(g)反应的ΔH=ΔH1-ΔH2=-110.5 kJ·mol-1。
4.运用盖斯定律的三个注意事项
(1)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也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相加减,反应热也必须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总结归纳】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 燃烧热 | 中和热 | |
相同点 | 能量变化 | 放热 | |
ΔH及其单位 | ΔH<0,单位均为kJ·mol-1 | ||
不同点 | 反应物的量 | 1 mol可燃物 | 不一定为1 mol |
生成物的量 | 不确定 | 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 | |
反应热的含义 |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 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 |
表示方法 | 燃烧热ΔH=-a kJ·mol-1(a>0) |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 kJ·mol-1 |
【方法点拨】
一、反应热的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例如,
aA(g)+bB(g)===cC(g)+dD(g) ΔH
a b c d |ΔH|
n(A) n(B) n(C) n(D) Q
则====
【典例1】已知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4.5 g水蒸气时放出60.45 kJ的热量。
(1)写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计算该条件下50 g H2燃烧放出的热量。
【答案】(1)已知生成4.5 g水蒸气(0.25 mol)放出60.45 kJ的热量
2H2(g)+O2(g)===2H2O(g) ΔH
2 mol 1 mol 2 mol |ΔH|
0.25 mol 60.45 kJ
则=
|ΔH|=483.6 kJ·mol-1,
由于放热,所以ΔH=-483.6 kJ·mol-1,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2)50 g H2的物质的量为:=25 mol
50 g H2放出热量为:25 mol× kJ·mol-1=6 045 kJ。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典例2】根据键能数据计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答案】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4×414+4×155-4×489-4×565)kJ·mol-1=-1 940 kJ·mol-1。
3.根据物质的燃烧热数值计算
Q(放)=n(可燃物)×|ΔH(燃烧热)|。
【典例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2 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 108 kJ
【答案】A
【解析】
丙烷分子式是C3H8,燃烧热为ΔH=-2 215 kJ·mol-1,则1 mol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放热2 215 kJ。
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025 mol×2 215 kJ·mol-1=55.375 kJ,则放出的热量约为55 kJ。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ΔH。
【典例4】(2021·江苏淮安市高二期中)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g(l)+O2(g)=HgO(s) △H1;
Zn(s)+O2(g)=ZnO(s) △H2;
则Zn(s)+HgO(s)= Hg(l)+ZnO(s) △H值为
A.△H2-△H1 B.△H2+△H1 C.△H1-△H2 D.-△H1-△H2
【答案】A
【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①Hg(l)+ O2(g)=HgO(s) △H1;②Zn(s)+O2(g)=ZnO(s) △H2;②-①得Zn(s)+HgO(s)= Hg(l)+ZnO(s) △H=△H2-△H1,故选A。
二.反应热(ΔH)的比较
1.ΔH大小比较时注意事项
ΔH是有符号“+”“-”的,比较时要带着符号比较。
(1)吸热反应的ΔH为“+”,放热反应的ΔH为“-”,
所以吸热反应的ΔH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ΔH。
(2)放热反应的ΔH为“-”,所以放热越多,ΔH越小。
2.常见的几种ΔH大小比较方法
(1)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ΔH的绝对值也要加倍
例如,H2(g)+O2(g)===H2O(l) ΔH1=-a kJ·mol-1;
2H2(g)+O2(g)===2H2O(l) ΔH2=-b kJ·mol-1,其中ΔH2<ΔH1<0,且b=2a。
(2)同一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
在同一反应里,反应物或生成物状态不同时,要考虑A(g)A(l)A(s),或者从三状态自身的能量比较:E(g)>E(l)>E(s),可知反应热大小亦不相同。
如S(g)+O2(g)===SO2(g) ΔH1=-a kJ·mol-1
S(s)+O2(g)===SO2(g) ΔH2=-b kJ·mol-1
(3)晶体类型不同,产物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不同
如C(s,石墨)+O2(g)===CO2(g) ΔH1=-a kJ·mol-1
C(s,金刚石)+O2(g)===CO2(g) ΔH2=-b kJ·mol-1
(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反应热大小
①其他条件相同,燃烧越充分,放出热量越多,ΔH越小,如C(s)+O2(g)===CO(g) ΔH1;C(s)+O2(g)===CO2(g) ΔH2,则ΔH1>ΔH2。
②对于可逆反应,由于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实际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小于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绝对值。如: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1,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小于197 kJ,但ΔH仍为-197 kJ·mol-1。
(5)中和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不同
①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57.3 kJ(浓硫酸稀释和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都会放出热量)。
②醋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57.3 kJ(醋酸电离会吸热)。
③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57.3 kJ(SO和
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会放热)。
【典例5】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 ΔH=-1.9 kJ·mol-1
C(s,金刚石)+O2(g)===CO2(g) ΔH1
C(s,石墨)+O2(g)===CO2(g) ΔH2
根据上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答案】C
【解析】
已知:C(s,金刚石)===C(s,石墨) ΔH=-1.9 kJ·mol-1,则相同量的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的能量高,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0,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 必修1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 必修1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讲义学生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 选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 选修1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选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义学生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选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 选修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 选修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选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讲义学生版docx、期中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化学选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