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
2023年皖东智校协作联盟高三10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AI正气势汹汹地向人类引以为傲的艺术领域宣战,这是机器向自由意志发起的又一次猛攻。面对这波技术浪潮,有人期待一场艺术领域的生产力变革,也有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智械危机”。
在此轮热潮之前,AI绘画几次“出圈”,或是凭借其高昂的市场价值,或是其展现的高超艺术水平。2018年,一件名为《爱德蒙·贝拉米肖像》的AI绘画作品以超出估价40倍的43.25万美元成交,并在价格上“碾压”同场毕加索的作品,开出了全场最高价。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艺术博览会上,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画作在数字艺术类别比赛中一举夺冠,因该画作是由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使用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完成,引来了不少艺术家的指责,他们认为这存在“作弊”嫌疑。无法否认的是,AI画作的创作水平至少达到了与人类艺术家并驾齐驱的境界。对于画作引发的争议,评委称,此前并不知道Midjourney是AI工具,即使知道,同样会授予该作品最高奖项。
AI绘画背后的运作逻辑是AI系统通过学习海量“绘画作品”数据,对人类绘画产生一定趋向性认识,继而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取数字特征,再应用到绘画过程。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即使是毫无艺术细胞的普通人,输入一串文字,也可收获一张高水平画作。
“从这样的运作逻辑来看,一幅作品背后有三方面的创作者:数据库原画的作者、技术创造者以及用户。”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AI绘画的本质是基于海量绘画数据,因此,相比自由意志的“作画”,AI绘画更像拼接或是缝合。正因如此,反对声浪居高不下。有人认为,没有原创性的AI绘画作品并非艺术品,甚至将AI绘画称为“数字缝合怪”“尸体拼接”。
“我认为这是大众对于过度机器化的一种隐忧。今天的人已经被工具、机器人制品包裹得密不透风,人对制成品、艺术品背后包含多少‘人味’非常介意。”在IT领域深耕多年的段永朝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靠原创含量来界定AI绘画作品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不用那么迫切地回答。就像过去画家以自制颜料为荣,在18世纪化学合成颜料大行其道之后,也不得不使用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段永朝说。
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描述的一样,照相技术让大量的文本复制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把艺术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祭坛”上拖了下来,它在摧毁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
“伴随着技术革新,艺术变得更加包容,拼贴并未被艺术界‘开除’。用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叫‘重新定义一切’,对艺术原创性恐怕也要有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段永朝分析道。
与出现在新闻里的AI绘画“大师作品”相比,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更多是一些“翻车”案例。由于许多热门AI绘画平台从“文生图”逐渐发展为“图生图”,人们发现,生成的图片与原图常常大相径庭。“‘中年大叔变少女’‘情侣识别成兄弟’‘主人与狗生成的图片是两只狗对视’”,AI绘画“翻车”案例比比皆是,尽管看起来AI绘画从智能变成“智障”,但用户对AI绘画的兴趣不降反增,人们对于“翻车帖”的讨论度甚至引发了网络狂欢。
(摘编自郭霁瑶《AI绘画背后的艺术变革与争议》)
材料二: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代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乎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没有学习过任何绘画知识的人,都可以通过AI绘画的方式收获一幅高水平的画作。
B. 因为AI绘画是通过学习海量绘画作品,对人类绘画产生一定的趋向性认识,从已有的图像中提出,再绘画,所以有人认为AI绘画并非艺术品。
C. 有人认为,AI绘画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不必现在回答,因为作为一个新技术,它可能带来的变化并不能立即被人们认知,所以人们应该等它发展成熟后再下定论。
D. AI绘画作品的价值已经超过了毕加索的作品,几年前的拍卖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空歌剧院》获奖引发了争议,如果评委提前知道这一画作是AI工具绘制,最终的结果或许会变得不同。
B. 摄像艺术的诞生使得电影诞生,所以工具、手段的丰富往往会造成艺术发展的变迁与成长。
C. 新工具营造的新艺术场景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
D. 科技变革丰富了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也悄然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先辈们通过手艺演绎着皮影戏,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AI方式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PaddleHub提供的人体骨骼关键点检测库完成人体姿态检测,同时映射到皮影身上,让皮影动起来。
B. 埃隆·马斯克创建了OpenAI研究实验室,其目标是继续进行道德AI研究。最近,该实验室开发了一种AI系统,该系统可以生成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和诗歌。
C.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例如DeepBach这样的AI作曲项目已经创作出大量歌曲,并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D. 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联手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AI绘画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5. 刘慈欣的小说《诗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能力毁灭恒星的外星文明,却在被他们视为杂草的地球生物面前遭到挑战,他们发现人类所拥有的“诗艺”远在技术的控制范围之外。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歌,穷尽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能量,列举了所有可能的字词组合,最终,他们“借助伟大的技术,写出了诗词的巅峰之作”,却选择了认输,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它们从诗云中检索出来”,只有具备鉴赏能力的人,才可以剔除其中毫无意义的冗余信息,找到一首真正的诗。
请结合材料,谈谈《诗云》中“外星文明写诗”的故事对我们看待人工智能参与创作有何启示。
【答案】1. D 2. C 3. C
4. ①AI绘画是否是艺术品存在争议,且作品的原创性也受到质疑。②AI绘画翻车作品多,创作的准确率不高。
5. ①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领域有其优点,如降低门槛、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作品等,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文艺创作;②但我们也应用自信的眼光看待人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是工具,确实会给人带来帮助,但它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科技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手段,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已经超过”“可以证明”错,2018年的拍卖只能说明在当时AI绘画作品《爱德蒙·贝拉米肖像》的拍卖价格高过了同场的毕加索作品,但价值并不一定被超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最终的结果或许会变得不同”错,原文为“即使知道,同样会授予该作品最高奖项”,可见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B.“摄像艺术的诞生使得电影诞生”错,原文为“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摄像艺术是电影诞生的条件之一,并不能武断地说其“使得”电影诞生。
D.“科技变革丰富了……,改变了……”错,偷换了主语,原文为“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主语为“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讲的是科技发展对艺术的积极作用。
C.体现的是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职业,与材料二的核心观点不符。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有人认为,没有原创性的AI绘画作品并非艺术品,甚至将AI绘画称为‘数字缝合怪’‘尸体拼接’”可概括出,AI绘画是否是艺术品存在争议,且作品的原创性也受到质疑。
结合“多热门AI绘画平台从‘文生图’逐渐发展为‘图生图’,人们发现,生成的图片与原图常常大相径庭……AI绘画‘翻车’案例比比皆是”可概括出,AI绘画翻车作品多,创作的准确率不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正如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描述的一样,照相技术让大量的文本复制变得轻而易举,从而把艺术从一向被人们所崇敬的神圣“祭坛”上拖了下来,它在摧毁传统的同时,使现代艺术具有了新的特点、价值和接受方式”“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分析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文艺领域有其优点,如降低门槛、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作品等,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文艺创作;
结合“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有能力毁灭恒星的外星文明……最终,他们‘借助伟大的技术,写出了诗词的巅峰之作’,却选择了认输……只有具备鉴赏能力的人,才可以剔除其中毫无意义的冗余信息,找到一首真正的诗”分析可知,但我们也应用自信的眼光看待人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人工智能的本质属性是工具,确实会给人带来帮助,但它并不会绞杀真正的艺术,科技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手段,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
[美]雷蒙德·卡佛
我坐在朋友丽塔家里,抽烟,喝咖啡,我在和她说这件事。
下面是我跟她讲的。
那是个清闲的星期三,这个男人来到我的服务区时已经不早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胖的人,尽管这样,他看上去还是挺干净的,穿着也得体。他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巨大的。但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的手指。我停下来照料他邻桌一对老夫妇时,第一次注意到这些手指。它们看上去有常人手指的三倍那么大——又长又粗,全是脂肪。
晚上好,我说。可以为您服务吗?我说。
丽塔,他块头那叫个大,我是说巨大。
晚上好,他说。你好,可以,他说。我想咱们可以点了,他说。
他的这种说话方式——很奇怪。你也这么觉得吧。他还经常发出些喘息声。
我想咱们先来个凯撒沙拉,他说。然后来碗汤,外加额外的面包和黄油,如果可以的话。羊排,我想不会错,他说。烤土豆加上酸奶油。咱们待会再考虑甜食。非常感谢,他说,把菜单还给我。
天哪,丽塔,那些手指头啊。
我快步走进厨房,把单子递给鲁迪,他接过单子时做了个鬼脸。你知道鲁迪,他上班时就那么个德行。
从厨房出来时,利安得对我说,那个胖子是谁?他可真是肥得可以。
现在进入正题,我认为下面才是这个故事真正关键的部分。
我是在他的桌上做的凯撒沙拉,他看着我的一举一动,同时给面包片抹黄油,再把抹好的放在一边,在这期间他一直发出一种咝咝的声音。结果,我不知是太紧张了还是怎么搞的,一下子打翻了他的水杯。
真对不起,我说。当你匆匆忙忙时往往会这样。真的很抱歉,我说。您没事吧?我马上让服务生过来收拾干净,我说。
没事,他说。没关系的,他说,喘口气,别担心。咱们不介意的,他说。我去找利安得时他还冲我微笑并挥挥手,回来给他上沙拉时,我发现胖子把面包和黄油都吃光了。
过了一会,我给他拿来了更多的面包,而他已把沙拉吃完了。你知道这些凯撒沙拉的分量有多大吗?丽塔?
你真好,他说。面包太好吃了,他说。
您是从哪儿来的?我问他。我好像从来没见过您,我说。
他不是那种你会轻易忘掉的人,丽塔窃笑着插了一句。
丹佛,他说。
尽管有点好奇,我没再说什么。
先生,您的汤一会儿就好,我说。然后离开去四个生意人那桌做点扫尾工作,非常地难伺候。
给他上汤的时候,我发现面包又没了。他正把最后一片往嘴里送。
相信我,他说,我们并非总是吃成这样。他说,并且喘气。你要原谅我们,他说。
请千万别这么想,我说。我就喜欢看男人享受自己的食物,我说。
天哪,他可真够肥的!利安得说。
他也没办法,我说,闭上你的嘴。
我又放了一篮面包和一些黄油。汤怎么样?我说。
谢谢。很好,他说。非常好,他说。他用餐巾擦干净嘴唇,又轻轻抹了抹下巴。
我的其他桌客人都已经离开了,等我给胖子送上羊排、烤土豆和更多的面包和黄油时,他是唯一留下来的客人了。
我在土豆上放了很多的酸奶油。在酸奶油上撒了些咸肉末和细香葱。我给他拿来了更多的面包和黄油。
一切都还好吧?我说。
好,他说。喘气。棒极了,谢谢你,他说。又喘了几口。
请慢用,我说。我打开糖罐的盖子看了看。他点着头,在我离开前不停地看着我。
那个大肚皮怎样了?他会跑断你的腿的,利安得说。
甜食,我对胖子说,我们有特制的绿灯笼,就是加了调味的布丁蛋糕,有乳酪蛋糕,还有巧克力或香草冰激凌,还有菠萝果汁。
咱们没耽搁你吧,有没有?他说。喘气,看上去有点担忧。
没有没有,我说。当然没有,我说。慢慢来,我说。趁您拿主意的时候我去给您添点咖啡。
那咱们就照直跟你说吧,他说。他在椅子上动了动身体。咱们想要这个特制甜食,但咱们也还想要一碟香草冰激凌,上面加一滴巧克力糖浆,如果可以的话。咱们跟你说过咱们很饿,他说。
我去厨房查看他的甜食,鲁迪说,哈里特说你从马戏团弄来个胖子,是真的吗?
鲁迪已经把他的围裙和帽子脱掉了,你知道,他是准备下班了。
鲁迪,他是很胖,我说,但还有别的。
鲁迪只顾哈哈大笑。
我有点吃醋了,鲁迪对利安得说。
我在胖子的面前放上特制甜食和一碗香草冰激凌,把巧克力糖浆放在一边。
谢谢你,他说。
别客气,我说——我突然有点感动。
信不信由你,他说,咱们不是每天都这么个吃法的。
我,我吃呀吃呀还是吃不胖,我说。我倒是想增点重量,我说。
千万别,他说,如果咱们有其他选择的话。没有,没有选择。
然后他拿起调羹吃了起来。
完了吗?丽塔说,点着一根我的香烟,把椅子往桌子那儿拉近了点。故事变得有趣了,丽塔说。
完了。没别的了。他吃完甜食就走了,然后我俩就回家了,鲁迪和我。
真是头肥猪,鲁迪说。像他平时累了那样伸了个懒腰。就接着看他的电视。
我在炉子上烧上水后就去冲澡。我把手放在肚子那儿,想着如果我有了孩子,其中的一个变得那么胖,那会怎样。
我把水倒进壶里,摆好杯子、糖罐和奶,端着托盘走到沙发边,他看了我一眼,小时候,我认识一个胖子,不,是两个,非常胖的玩意儿。天哪,可惜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肥猪”,这是其中一个唯一的名字。我们都叫他“肥猪”。另一个来得晚一点,他的名字就叫“站不稳”。除了老师以外,大家都叫他“站不稳”。“站不稳”和“肥猪”。我要是有他们的照片就好了,鲁迪说。
我想不出来能说点什么,于是我们默默地喝了一会儿茶,就这么面对面坐着。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肥大,鲁迪显得很瘦小,就像两个世界的人。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丽塔说,但我看得出来她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感到沮丧,但我不想和她说这个。我已经跟她说得太多了。
她坐在那儿等着,优美的手指拨弄着头发。
等什么?我想知道。
现在是八月。
我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我能感觉到。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与朋友丽塔的对话如草蛇灰线般穿插于对整个故事的叙述中,一方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通过丽塔的反应提供了又一个表现人情世态的视角。
B. “我”尊重顾客,礼貌、平等地对待胖子是“我”的立场,是“我”与其他店员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与其他人无法相互沟通、彼此理解的根本原因。
C. 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咱们”代替“我”,表现了胖子是一个乐观、开朗、随和的人。
D. “窃笑”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丽塔的关注点与兴奋点只在于“胖子”的胖,而不是他的尊重他人与彬彬有礼,戏谑与嘲讽中也有明显的恶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胖子的故事讲完后,通过对“我”的语言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我”对“肥”的深层理解。
B. 利安得等人对胖子的歧视,说明了社会中很多人对弱势群体是不理解、不包容的。
C. “我”的“很肥”与鲁迪的“很小很小”形成反差,反映了“我”与鲁迪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D. 小说最后一段暗示“我”与丈夫、朋友等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改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8. 小说对“我”的描写塑造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举出三种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9. 雷蒙德·卡佛是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请分析“极简主义”在本文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6. C 7. A
8. ①语言描写,比如“请别那么想,我很乐意看到一个男人享受美食”,表现了“我”的善解人意。②动作描写,比如“我在土豆上放了很多的酸奶油”“我给他拿来了更多的面包和黄油”,表现了“我”对胖子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一个快餐店服务员的职业素质。③心理描写,比如“我感到很失落”,表现了“我”讲述完胖子的故事后,并没有从丽塔那里获得理解和共鸣的失落。④对比反衬,鲁迪等人对胖子的不友好、嘲讽戏谑,反衬了“我”对胖子的友善、理解、关心尊重。
9. ①语言简洁凝练,客观理性。本文摒弃修饰性、描写性词句和议论性、抒情性语句,使作者与事件保持距离。②情节简单,集中紧凑。本文对“我”在家向朋友讲述胖子的故事及“我”对故事内容的叙述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不蔓不枝,简洁明了,结构清晰。③结尾留白,暗示“我”和鲁迪、丽塔等人的关系可能发生改变,意蕴深刻,引发了读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底层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的思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现了胖子是一个乐观、开朗、随和的人”错,应为表现了胖子内心的敏感、羞涩与极度的不自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和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语言描写”错误。文中“我把手放在肚子那儿,想着如果我有了孩子,其中的一个变得那么胖,那会怎样”“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肥大,鲁迪显得很瘦小,就像两个世界的人”等,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能力。
①语言描写。当“他”尴尬地说“相信我……我们并非总是吃成这样”“信不信由你……咱们不是每天都这么个吃法的”时,“我”以“请千万别这么想……我就喜欢看男人享受自己的食物”“我,我吃呀吃呀还是吃不胖……我倒是想增点重量”化解尴尬;当“他”担心耽搁“我”时,“我”说“没有没有……当然没有……慢慢来……趁您拿主意的时候我去给您添点咖啡”。这表现了“我”的善解人意。
②动作描写。当看到“他”很快吃完了面包和黄油后,“我在土豆上放了很多的酸奶油。在酸奶油上撒了些咸肉末和细香葱。我给他拿来了更多的面包和黄油”,这表现了“我”对胖子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一个快餐店服务员的职业素质。
③心理描写。“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丽塔说,但我看得出来她有点摸不着头脑。我感到沮丧,但我不想和她说这个。我已经跟她说得太多了”,这表现了“我”讲述完胖子的故事后,并没有从丽塔那里获得理解和共鸣的失落。
④对比反衬。“从厨房出来时,利安得对我说,那个胖子是谁?他可真是肥得可以”“天哪,他可真够肥的!利安得说”“那个大肚皮怎样了?他会跑断你的腿的,利安得说”“我去厨房查看他的甜食,鲁迪说,哈里特说你从马戏团弄来个胖子,是真的吗?”,利安得、鲁迪等人对胖子的不友好、嘲讽、戏谑,反衬了“我”对胖子的友善、理解、关心、尊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考生作答的关键在于把握“简约”二字,然后结合小说的语言、结构、故事情节等进行分析。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没有修饰性、描写性词句和议论性、抒情性语句,有的只是人物之间生活化、真实化的对话语言,这就使得读者能够客观地融入小说情节。
小说涉及的人物不少,包括“我”、丽塔、“他”(胖顾客)、鲁迪、利安得,但情节简单,各种人物都穿插在“我”向朋友讲述胖子的故事这唯一的情节中。“我”是讲述者,丽塔是听故事的人,其他人都是故事的亲历者,情节简单。且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使得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此外,小说结尾简练,以留白的形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我能感觉到”,到底什么会改变?会变成怎样?希望“我”有什么改变?简练的结尾反而引发了读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底层人、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隗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文本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乐毅攻入临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B.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C.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厚币,意为丰厚的礼物、丰厚的钱财,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币”相同。
B. 北面,指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故称;也指尊人为师。文中之意是后者。
C. “燕昭王"的“昭”字,从日,为明亮之意,“昭”是谥号,意在赞美昭王才德高功业显。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
D. 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的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或齐国兼并弱国,合纵代表人物主要是苏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明白燕国势单力薄,即位后就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并向他请教,以图报齐国破燕之仇。
B. 郭隗采用排比与层递的手法劝说燕昭王折节下士、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说辞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 郭隗讲述小侍臣为国君高价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贤须心诚,重用贤臣,贤士争赴”的道理,兼而表达了自己欲辅佐燕昭王的想法。
D.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赵、楚、魏等国,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统率五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14. 燕昭王最终能够“兴燕破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如果身体靠着桌案,手里拿着手杖,蔑视着指使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
(2)在这时,(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拿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引诱劝说秦国。
14. ①燕昭王访求贤士,虚心求教,广泛招揽人才;
②燕昭王关注百姓的疾苦,和百姓同甘共苦,得民心;
③燕昭王知人善任,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赵、楚、魏等国,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军队伐齐;
④乐毅贤明,明形势,知兵法,指挥得当;
⑤燕国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合众力打败齐国;
⑥齐愍王骄横暴虐,百姓苦不堪言,为燕国攻打齐国提供战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燕昭王说:“我应该拜访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国君,但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臣对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
“谁朝”是倒装结构,“谁”是“朝”宾语,宾语前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君人”是一个词语,句中作宾语,指君主或君王,不可断开,“涓人言于君曰”中“涓人”是该句的主语,不能与后文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句意:他通过礼贤下士、厚待贤才的举措来招纳贤能的人。/备办了丰厚的礼物和钱财送给单于。
B.正确。
C.“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错误,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即位后就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并向他请教”错误,依据文本一第三段“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可知,燕昭王是向郭隗请教后,才拜他为师的,事件先后顺序错误,请教的内容在文本一前两段。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冯”,通“凭”,凭借,倚靠;“几”,桌案;“据”,依凭,意译为“拿着、拄着”;“眄视”,斜视、蔑视;“厮役”,受人驱使的奴仆。
(2)“于是”,在这时;“约”,约定,订立盟约;“别”,另外;“啖说”,利诱使喜悦;“啖说秦以伐齐之利”,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伐齐之利啖说秦”。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得出:①主观上,燕昭王有强烈的雪耻愿望,燕昭王访求贤士,虚心求教,广泛招揽人才;
由“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得出:②民生上,昭王吊死问生,国富民强,燕昭王关注百姓的疾苦,和百姓同甘共苦,得民心;
由“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得出:③燕昭王知人善任,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赵、楚、魏等国,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五国军队伐齐;
由“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得出:④乐毅贤明,明形势,知兵法,指挥得当;
由“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得出:⑤燕国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合众力打败齐国;
由“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得出:⑥齐愍王骄横暴虐,百姓苦不堪言,为燕国攻打齐国提供战机。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燕昭王整顿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通过礼贤下士、厚待贤才的举措来招纳贤能的人,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攻破燕国杀害父王的国仇家恨。因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我国混乱的机会,攻破了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不足以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谋划,来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拜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把贤者当作朋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任用贤能的人做臣子,即将亡国的国君将贤能的人当作仆役来使用。如果能够谦卑地侍奉贤能的人,屈居下位来接受教诲,那么才能高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然后再默思,那么才能高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身体靠着桌案,手里拿着手杖,蔑视着指使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而招徕人才的方法。大王如果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礼让天下贤能的人,那么天下的贤能的人就必然要争着到燕国来了。”
燕昭王说:“我应该拜访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想用千金买千里马的国君,但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臣对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臣回答说:买死马尚且愿意花五百金,更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招徕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能够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专门修建了宫室,并拜他为师。此后,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贤能的士人争先恐后聚集到了燕国。燕昭王又祭奠了死者,慰问幸存的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不怕牺牲。
文本二:
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在这时,(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拿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引诱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愍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军队。乐毅攻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①花下作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来禽:林槍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罥(juàn):缠绕。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两句写词人眼前所见之景:一场风雨袭来,让来禽花落满地。
B. “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手法,“舞”字状落花随风飘落之景,“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甚新。
C. 下片前二句正面点题,写词人雨后同干誉、才卿两位友人在来禽花下饮酒,可见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
D. 词的最后两句词人巧语宽慰,劝慰美人不必因惜别而悲,设身处地,几有同其悲欢之慨。
16. 前人评价这首小词“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请结合该词简析“豪放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5. A 16. ①语言上的豪放之气。“千丈”运用夸张修辞手法,“更尽”彰显词人殷勤劝饮的豪情。②意境高亢清新。“游丝千丈罥晴空”雨后天晴,天空千丈蛛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③情感上,“更尽杯中酒”,花下置酒,殷勤劝饮,体现的是与朋友欢聚的喜悦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首两句写词人眼前所见之景”错。上片前两句是诗人回忆昨夜雨来花落的景象,属于虚写。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豪放之气”体现在诗歌的语言上。“千丈”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蛛丝千丈,飘荡缠绕在高高的晴空;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更尽杯中酒”中的“更尽”彰显词人殷勤劝饮的豪情。
②“豪放之气”体现在诗歌的意境上。本词上片写景: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虽然简单,但很有气势。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触愁情,然词人添上一句“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蛛丝千丈,飘荡缠绕在高高的晴空,更显晴空辽阔高旷,意境高亢清新。
③“豪放之气”体现在作者的情感上。“更尽杯中酒”,一方面见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方面也显出词情的豪放,如欧阳修《朝中措》中所写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花下置酒,殷勤劝饮,体现的是与朋友欢聚的喜悦之情。“美人不用敛蛾眉”意思是美人啊,请你不要因着伤感而双眉紧皱,“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该句表面是对美人的劝慰,实际上也是劝慰自己,劝诫自己不要因为留恋、惜别的情怀而伤感,表现了作者洒脱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比喻和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梁柱上的钉头“____________”,嘈杂的声音“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将“鹿”写进诗文之中,或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 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 吴楚东南坼 ④. 乾坤日夜浮 ⑤. 呦呦鹿鸣 ⑥. 食野之苹(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庾”“粟”“坼”“乾坤”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国家版本馆以“一总三分”的格局,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同时拉开文化展览的巨幕,向普罗大众讲述文明的故事。
中央总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 ① 。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还有刻着《长恨歌》的清代象牙扇骨,等等。历朝历代的瑰宝 ② ,彰显了五千多年 ③ 的中华文明。
除了展示外,版本馆还具有保藏功能。保藏区里收藏了数千年间各种类型的版本,如陶石、碧骨、金属、竹木、纸张、数字媒体等。版本上所承载的信息反映出了丰富多元的社会风貌。可见,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收藏、征集和保存各类图书典籍和富有文化与时代的资料、器物等,承继中华文明,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叹为观止 ②荟萃一堂 ③源远流长
19. 建立专门的国家版本馆,征集、收藏和保存各类图书典籍和富有文化与时代印记的资料与器物等,承继中华文明,必能进一步彰显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0. ①排比。描述版本馆所处的位置,突出版本馆分布之广、底蕴之深;句式整齐划一,增强语势,用语富于变化,节奏鲜明。②比喻。“拉开文化巨幕”,形象生动写出四座版本馆同时开馆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展品让人赞叹,可用“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②语境形容历代的瑰宝汇聚在中央总馆,可用“荟萃一堂”。荟萃一堂: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在一起。
③根据“彰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传承”可知,填入成语形容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可以填入“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收藏、征集”应改为“征集、收藏”;
成分残缺,“富有……”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时代”后加上“印记”。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子连用了“俯瞰……”“北望……”“放怀……”“臂挽……”四个结构相同的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通过描述版本馆所处的位置,“京华的中央总馆”“渭川的西安分馆”“江南的杭州分馆”“流溪的广州分馆”,这些版本馆分布在中国的各个方位,从而突出版本馆分布之广、底蕴之深。排比的作用有: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因此语段中这些句子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突显了前面“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格局”的特点,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这一表述。读起来让句子富于韵律,节奏感强烈,铿锵有力,充满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之情。
此外,“同时拉开文化展览的巨幕”一句,将“文化展览”比作“巨幕”,其中“文化展览”是本体,“巨幕”是喻体,句中并未出现比喻词,是使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之所以用此比喻,是为了说明文化展览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它逐渐开始的特征。作者用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四座版本馆同时开馆对于文化传承的影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谶语就是一种秦汉间带有先验性质的隐语,可预示吉凶。在《红楼梦》中,谶语的运用, __①__。
在脂砚斋评本《红楼梦》中,多处夹评直接点明:“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第五回)、“这是隐语微词”(第八回)、“作签语以射后文”(第四十二回)……全然用以预告悲剧的“凶谶”,就是《红楼梦》这部繁华叙事中的命运讯号。
谶“语”,名为“语”,其表现形式__②__,物品、图案、曲子等等皆可具有“谶”的性质。这些事物在特定情节环境中安排出场,通过不同艺术手法揭露__③__,处处设伏,从而遗留下命运的蛛丝马迹。
红楼中诸名诸物,出现的都别有来历,或多或少都透露着折射命运走向的意味,逃不开“谶”的神秘色彩:如众人熟知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首字组合即为“原应叹息”,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譬如贾宝玉生来所衔“第一灵物”通灵宝玉,恰相对的是,宝钗有一副黄金璎珞,癞头和尚的“金玉之姻”一说,则暗指宝、钗结合是“天作之合”;再如探春作的半首《南柯子》“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南西北各分离”,除了暗示远嫁,又指大观园群芳俱散之景。诸如此类,以其名其物其曲衬行事做派,喻终局下场,均可从几个单字中窥见。
21. 文中结尾写到“以其名其物其曲衬行事做派,喻终局下场”。以下人名或物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菱的原名甄英莲隐含“真应怜”之意,预示了她之后被拐卖,由大家小姐沦为薛蟠之妾,遭受毒打的命运。
B.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是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警幻仙姑命人送给贾宝玉的一杯茶、一杯酒。这预示着大观园中女子离散的命运。
C.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预言了林黛玉被摧残、扼杀的悲剧命运。
D. 怡红群芳夜宴,黛玉所抽芙蓉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与悼其“影身”袭人的《芙蓉女儿诔》有相通之处。
22.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 D 22. ①往往预示人物命运 ②不只局限在语言层面 ③其具预言性的一面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D.“悼其‘影身’袭人的《芙蓉女儿诔》”错,黛玉的“影身”是“晴雯”,宝钗的“影身”才是“袭人”;《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时所写祭文。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谶语就是一种秦汉间带有先验性质的隐语,可预示吉凶”,后文“红楼中诸名诸物,出现的都别有来历,或多或少都透露着折射命运走向的意味”,可推断出在《红楼梦》中谶语的运用有预示人物命运的作用,故可填“往往预示人物命运”。
第二处,前文“谶语”“隐语”主要是说语言层面的表现,而后文“物品、图案、曲子等等皆可具有谶的性质”,说明其表现形式多样,可填“不只局限在语言层面”。
第三处,前文说这些事物通过不同艺术手法揭露,“处处设伏,从而遗留下命运的蛛丝马迹”指的是揭露其预言性,可填“其具预言性的一面”。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
——罗翔
材料二: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材料三:
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
——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关爱是具体的非虚空的
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无疑,贵妇人有仁爱之心,但她的关爱是虚空的,她同情的是虚拟的剧中人物,而对眼前需要实际关爱的马夫视而不见。关爱、同情,这些人类普遍有价值的情感需要现实付出,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思想里。
叶公好龙,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关爱农民,就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种粮有收成不愁吃穿,孩子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关爱工人,就要让他们有班上有活干有钱赚;关爱商人,就要让他们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关爱企业家,就要在融资生产税收上处处提供便利;关爱学生,就要提供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量;关爱教师,就要减轻各种非校园负担不搞各种形式主义的网络学习……凡此种种关爱,落地见效才是真。否则,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噱头,成为某些主事者增添颜面的幌子。
关爱是具体的行为,不是漂亮的虚空言辞。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的多。口头上说爱全人类,这很容易慷慨激昂地来表达,谁都会。不如来一个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这比大话聊天要好得多。去帮助一位看不起医生的病人,去老少边穷地区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去帮助一位孤儿上小学中学大学,去帮助一位陷入生活绝境的人……这些帮助,都很具体很实在,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上也确实有不少各种志愿者,在身体力行地做着各种关爱行动。
一个人,只要有爱心并把这种爱心付诸实践,那么他就有价值也对他人有价值。否则,他就是嘴上有爱行动冷血的人。古往今来,很多战争的发动者,高喊爱国家爱人民的口号,却极力宣传侵略口实骗取老百姓的信任,大举入侵他国,生灵涂炭,万户萧条鬼唱歌。比如俄乌冲突,俄军在所谓正义的旗帜下,战死的军人目前接近七万,乌军也有两三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多少家庭失去亲人将长期处于悲痛中,数千万乌克兰平民流离失所苦熬岁月。可是,有很多人看不到这些伤痛,天天叫嚣着“乌拉”为战争加油。
新航程正开启,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步落实到个人头上了,也就能构建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用贵妇的所感和所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背离之处;材料二中明确“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指出做法,要关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材料三用爱因斯坦的话,表明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在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人性幽微处观照个体的所思所行,勇敢剖析自己,谦卑地内省,选择关爱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书本理论和话语。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关爱,要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爱所谓生活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感情、思想行动要有高度的统一,只有感情和思想,没有实践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行文思路上,首先由社会现实或现象引出观点,如关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识和思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采用对比式论证结构,然后运用例证和引证,说明行动胜于空想,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成语故事闭门造车,蜀之鄙二僧的故事中富和尚的南海之梦等,再如墨子的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等,证明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结果概率永远为零。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提出落实由内心到行动的号召。
立意:
1.行动远胜于思想。
2.关爱他人贵在行动。
3.行动上的关爱胜过意识的虚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55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pdf、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