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30.0分)
1.下列动物与其结构、功能、特点匹配正确的有( )
①水螅——身体辐射对称、有刺细胞;
②涡虫——辐射对称的身体,靠可伸缩的管状的咽捕食;
③蛔虫——寄生、体表有角质层、无运动器官;
④蚯蚓——属节肢动物,靠环带区分头尾;
⑤河蚌——有外套膜、靠鳃呼吸;
⑥蝗虫——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腹部有气门,胸部有足。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③④
2.生物进化的长河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下列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类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表面有滑滑黏液,适应于水中生活
B. 部分爬行类如乌龟和鳄鱼用肺呼吸,适应于水陆两栖生活
C. 鸟类和哺乳类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D. 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应于对复杂多变环境作出反应
3.某同学去动物园游玩时仔细观察了猴子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下列哪一行为不是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获得的( )
A. 猴子骑自行车 B. 猴子向人“行礼”
C. 野猴爬到树顶摘桃子 D. 猴子向旅客索取食物
4.下列动物行为①候鸟迁徙、②飞鸽传书、③鹦鹉学舌、④母鸟喂雏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5.某生物学家在野外研究纹翅蝇时发现,纹翅蝇会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以吓退天敌跳蛛。从功能角度划分,纹翅蝇的这种行为类型和这种研究方法分别是( )
A. 攻击行为,实验法 B. 防御行为,观察法 C. 攻击行为,观察法 D. 防御行为,实验法
6.某同学在给微生物进行分类时,把链球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烟草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
A. 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B. 有无细胞结构 C.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 对人类是否有利
7.下列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是( )
A. 手癣 B. 破伤风 C. 萝卜花叶病 D. 禽流感
8.为了防止食物腐败变坏,人们通常会将食物进行加工处理。下列措施不能长时间保存黄瓜、油桃等果蔬的是( )
A. 冷链运输 B. 脱水晒干 C. 真空包装 D. 常温保存
9.农户将腐熟剂撒到地里,农作物秸秆很快就转变成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的肥料。据此推测,腐熟剂的主要成分是( )
A. 病毒 B. 细菌和真菌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 花瓣本身的光合作用 B. 植物花瓣的呼吸作用
C. 土壤的吸收作用 D. 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
11.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实例描述正确的是( )
A. “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B. 蝴蝶与蜜蜂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 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利 D. 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害
12.157年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是怎样发生的。对其实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鹅颈 B. 把肉汤加热是为了更好喝
C. 细菌在大气中广泛存在 D. 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13.如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杀死原有杂菌 B. 步骤②相当于“接种”这一步骤
C. 完成步骤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D. 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4.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较广泛、产量较高、消费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我国蘑菇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蘑菇的生殖方式为( )
A. 复制繁殖 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15.长时间未食用的玉米上长出了“毛”,如图是其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营养菌丝,内含孢子 B. ②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C. ③能从玉米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D. ②③的细胞内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6.下列用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是( )
A. 一个大肠杆菌 B. 一个真菌菌落 C. 一个噬菌体 D. 一个酵母菌
17.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霉。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某小组先将干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按下表中的方法进行处理,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一块干面包、不洒水、
塑料袋包装、室温保存(25℃)
一块干面包、洒少量水、塑料袋包装、放入冰箱冷藏室(4℃)
一块干面包、洒少量水、
塑料袋包装、室温保存(25℃)
放置时间
4~5天
实验现象
不发霉
不发霉
发霉
A. 乙和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B. 从实验设计上看,甲和丙不能形成对照
C. 该实验说明低温可以防止食品腐败
D. 将干面包暴露在空气中的作用是让霉菌孢子进入面包
18.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的对象主要是牛、羊、猪等家禽,也可感染人。从病毒的分类来看,属于( )
A. 植物病毒 B. 细菌病毒 C. 动物病毒 D. 噬菌体
19.病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预防疾病 B. 利用病毒可以研制杀虫剂杀灭害虫
C. 有的病毒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作用 D. 利用病毒可以生产制造抗生素
20.新冠状病毒结构特点和与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关系分别是( )
A. 没有细胞结构 寄生 B. 没有细胞结构 共生
C. 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细胞核 共生 D. 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细胞核 寄生
21.某同学对7种动物进行分类时,将狼、狮子、袋鼠归为一类,蟹、蝴蝶、乌贼、蚱蜢归为另一类,可能的分类依据是( )
A. 体内是否有脊柱 B. 是否有气囊 C. 水生还是陆生 D. 能否飞行
22.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
B. 与猫相比,虎和豹的共同特征最多
C. 食肉目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
D. 猫和狗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23.在分类单位中,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与斑马同属不同种,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 犀牛 B. 驴 C. 羊 D. 斑马
24.下列生物分类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种、属、科、目、纲、门、界
C. 科、种、纲、属、目、门、界 D. 种、纲、目、科、门、属、界
25.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该主题纪念日自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增加生物多样性,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
B. 利用中草药治病,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为了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6.羽衣甘蓝是城区绿化带常见的观赏植物,有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生物种类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环境多样性
27.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下列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 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B. 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C. 设置驱赶设备,将老虎驱离人们居住地附近
D. 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的捕食需要
28.下列动物属于我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并有“活化石”之称的是( )
A. 长臂猿 B. 扬子鳄 C. 青蛙 D. 大鲵
29.秦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典型。关于自然保护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天然基因库” B. 是“天然实验室”
C. 是“天然狩猎场” D. 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30.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谁家新燕啄春泥 B. 雄鸡一声天下白
C. 蜂群中工蜂筑巢,蜂王产卵 D. 点水蜻蜓款款飞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31.如图是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______ 使细菌能够运动。(填名称)
(2)当图中细胞壁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称 ______ ,以抵抗不良环境。
(3)图中 ______ 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填名称)
(4)细菌的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 ______ 集中的区域。
(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是 ______ 。
32.如图是三种病毒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种病毒的结构中,①是蛋白质,A中的②是______,B、C中的②内也有______.
(2)从图中判断,病毒没有______结构。
(3)病毒的繁殖方式是:______.
(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侵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病毒,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该病毒属于______
A.细菌病毒 B.植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噬菌体.
33.小楠同学对黄秋葵、水稻和棉花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锦葵目
禾本目
锦葵目
科
锦葵科
禾本科
锦葵科
属
秋葵属
稻属
棉属
种
黄秋葵
水稻
棉花
(1)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把种子、花和 ______ 的结构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表中的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__ ,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______ 。
(3)表中的植物中,与黄秋葵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______ 。
(4)生物分类的意义在于可以弄清它们之间 ______ 的关系和进化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34.学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为了让同学们遵守卫生纪律,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备好9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均分为三组,并分别编号1组、2组、3组;
②将1、2、3组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
③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30℃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社团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1组的作用是 ______ 。
(3)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 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远远多于其他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4)残留食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了 ______ ,因而引起了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5)结合本实验,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 ______ 。
35.某校兴趣小组做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相应物质(干酵母中有活的酵母菌),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大小相同的气球并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表所示现象:
装置
1号
2号
3号
4号
加入物质
水
40mL
40mL
40mL
40mL
葡萄糖
10g
10g
无
10g
酵母粉
5g
无
5g
5g
温度
25℃
25℃
25℃
0℃
现象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可以验证“酵母菌具有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______。
(2)1号瓶内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 ______。
(3)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说明,酵母菌的生存需要 ______。
(4)4号瓶内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______。
(5)为了继续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的实验,该兴趣小组在如图所示两套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葡萄糖、水和酵母粉,并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其中能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______。
36.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实验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迷宫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爱的食物,将小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这是一种本能,由体内的 ______控制;经过训练,小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这属于 ______行为。
(2)有研究表明,鼠类能通过气味识别同类,这种气味起到了 ______的作用。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错误”次数逐渐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的这种走迷宫行为 ______(填“会”或“不会”)消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①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正确。
②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错误。
③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体表有角质层、无专门的运动器官,正确。
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环带区分头尾,错误。
⑤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外套膜、靠鳃呼吸,正确。
⑥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胸部有三对足,正确
故选:A。
(1)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无体腔。
(3)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
(4)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如水蛭、沙蚕、蚯蚓。
(5)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掌握各种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鱼类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适应于水中生活,A正确。
B、乌龟和鳄鱼属于爬行类动物,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它陆地上产卵,皮厚带有角质的鳞片或甲,适应于陆地生活,B错误。
C、鸟类和哺乳类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对动物环境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C正确。
D、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适应于对复杂多变环境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B。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答案】C
【解析】解:ABD、猴子骑自行车、猴子向人“行礼”、猴子向旅客索取食物,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野猴爬到树顶摘桃子,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4.【答案】D
【解析】解:下列动物行为①候鸟迁徙、④母鸟喂雏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②飞鸽传书、③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为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的不同,一般可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如:竹节虫拟态。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如:乌贼释放墨汁。纹翅蝇会高频振动带条纹的翅以吓退天敌跳蛛,从功能角度划分,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B。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
6.【答案】B
【解析】解:链球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烟草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所以某同学在给微生物进行分类时,把链球菌、乳酸菌归为一类,把烟草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有无细胞结构。
故选:B。
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病毒和细菌的区别,即有无细胞结构.
7.【答案】A
【解析】解:A、手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A符合题意。
B、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伤风杆菌是细菌,B不符合题意。
C、萝卜花叶病是由萝卜花叶病病毒引起的,属于植物病毒,C不符合题意。
D、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于动物病毒,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
熟记掌握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黄瓜、生菜等蔬菜腐败变质,可以采取的保存方法有:冷链运输、晒干脱水、低温保存、真空包装,而常温保存在空气中黄瓜、油桃等果蔬容易腐烂。
故选:D。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掌握食品保存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9.【答案】B
【解析】解:分解者是指具有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腐熟剂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秸秆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盐,释放能量。故B正确。
故选:B。
腐熟剂是专家组潜心研发的生物技术专利产品,针对畜禽粪便及垃圾推放造成污染环境的实际情况,又研发出畜禽粪便及垃圾处理专用腐熟剂,而秸秆专用腐熟剂已设放市场,得到市场认可与好评并获得农业部登记证号。
秸秆腐熟剂处理秸秆具有其它物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作为利用秸秆资源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应有前景。
10.【答案】D
【解析】解: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11.【答案】A
【解析】解:A、蝗虫啃食农作物的叶片,“蝗灾”会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正确。
B、蝴蝶与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错误。
C、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对植物有害,错误。
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有利,蚂蚁能赶跑草食动物对金合欢的啃食,错误。
故选:A。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2.【答案】C
【解析】解:A、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有细菌。A错误。
B、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故加热肉汤是为了灭菌,B正确。
CD、细菌在大气中是广泛存在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C正确,D错误。
故选:C。
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打碎鹅颈,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了解巴斯德实验的内容以及结论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A正确。
B、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涂抹是接种。B正确。
C、恒温培养:实验中使用的培养皿要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C正确。
D、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接种,选取两套培养皿,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涂抹,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D。
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4.【答案】B
【解析】解: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其地上部分为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为菌丝,交错延伸在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15.【答案】C
【解析】解:A.图示中①是孢子,属于生殖细胞,A错误。
B.②是直立菌丝,直立菌丝细胞不含有叶绿体,B错误。
C.③营养菌丝生长在玉米的内部,能从玉米中吸有机物和水分,C正确。
D.②③细胞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有真正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其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霉菌的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孢子。图中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熟记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真菌在现实中的应用。可结合真菌的形态和结构图来理解记忆。
16.【答案】B
【解析】解:一个大肠杆菌是细菌,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微米之间,肉眼难以看到。一个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十分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真菌菌落是由一个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用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所以用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是B一个真菌菌落。
故选:B。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菌落的概念和细菌的大小。
17.【答案】B
【解析】解:A、乙4℃和丙25℃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A正确。
B、甲不洒水和丙洒少量水,唯一的变量是水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B错误。
C、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入冰箱冷藏室(4℃)不发霉,说明低温可以防止食品腐败,C正确。
D、将面包暴露在空气中30分钟的作用是让霉菌孢子进入面包,相当于接种,D正确。
故选:B。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熟记食品保鲜的原理和一般方法是解题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依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把病毒分成三类,分别是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由此可知口蹄疫病毒是寄生在牛、羊、猪等动物体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故选:C。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
掌握病毒的分类,了解什么是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19.【答案】D
【解析】解:A、利用病毒可以研制疫苗预防疾病,如利用新冠病毒研制新冠疫苗。A正确。
B、利用害虫的病毒可以研制杀虫剂杀灭害虫。B正确。
C、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所以,有的病毒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作用。C正确。
D、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D错误。
故选:D。
病毒危害人类的健康(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人类对病毒的防治和利用(疫苗)。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0.【答案】A
【解析】解: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可见A正确。
故选:A。
(1)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
(2)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的生物。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繁殖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21.【答案】A
【解析】解:A、狼、狮子、袋鼠的体内都含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蟹、蝴蝶、乌贼、蚱蜢的体内都不含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气囊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具有辅助肺呼吸的作用,题中7中动物都没有气囊,B不符合题意。
C、狼、狮子、袋鼠都是陆生动物,蟹、蝴蝶、乌贼、蚱蜢四种动物中,既有水生的蟹和乌贼,也有陆生的蝴蝶和蚱蜢,C不符合题意。
D、蟹、蝴蝶、乌贼、蚱蜢四种动物中,只有蝴蝶和蚱蜢是可以飞行的,而蟹和乌贼不能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动物分类的依据,能灵活地对动物进行分类。
22.【答案】D
【解析】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正确;
B、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虎和豹同属,虎、豹、猫同科不同属,因此,与猫相比,虎和豹的共同特征最多,正确;
C、目在图表中分类单位是最大的,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正确;
D、从图表中可知猫和狗同目,它们有亲缘关系,但亲缘关系不近,错误。
故选:D。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羊,因为与羊同纲,纲在科、属、种中,单位最大,所以与马的关系最远,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掌握生物分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B
【解析】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
故选:B。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分类单位.
25.【答案】B
【解析】解:A、盲目引进物种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错误。
D、围湖造田,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错误。
故选:B。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6.【答案】B
【解析】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题中没有提到物种的数量,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羽衣甘蓝现今有京冠红、紫鸽、红珊瑚、京莲白、早霞等27个品种的羽衣甘蓝,这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环境多样性也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此多样性与本题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7.【答案】B
【解析】解:因为该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而人和家畜的进入会改变原来的生存环境,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B
【解析】解:A.长臂猿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29.【答案】C
【解析】解: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故C不正确。
故选:C。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C
【解析】解:A、谁家新燕啄春泥,是鸟在筑巢,体现了动物具有繁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B、雄鸡一声天下白,体现了动物具有节律行为,不符合题意;
C、蜂群中工蜂筑巢,蜂王产卵,体现了蜜蜂群体内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D、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具有繁殖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31.【答案】鞭毛 芽孢 细胞膜 DNA 异养
【解析】解:(1)A是鞭毛,鞭毛有助于细菌在液体中游动,所以,图中A鞭毛使细菌能够运动。
(2)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所以,当图中细胞壁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称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
(3)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D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4)细菌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动物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5)大多数细菌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
故答案为:(1)鞭毛。
(2)芽孢。
(3)细胞膜。
(4)DNA。
(5)异养。
图中:A是鞭毛,B是荚膜,C是细胞壁,D是细胞膜,E是DNA,F是细胞质。
解题关键熟练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32.【答案】核酸 核酸 细胞 自我复制 C
【解析】解:(1)病毒主要由内部的[②]核酸和外部的[①]蛋白质组成。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活方式是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寄生。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
(4)“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侵染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病毒,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表明埃博拉病毒的寄主是动物,因此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故答案为:(1)核酸;核酸
(2)细胞
(3)自我复制
(4)C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33.【答案】果实 种 门 棉花 亲缘
【解析】解:(1)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把种子、花和果实的结构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2)表中的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表中的分类等级中,门是最大的等级,因此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门。
(3)表中的植物中,棉花与黄秋葵都双子叶植物纲,二者共同特征最多。
(4)生物分类的意义在于可以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故答案为:
(1)果实。
(2)种门。
(3)棉花。
(4)亲缘。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植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关键是明确植物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34.【答案】残留食品的堆积会(或不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意近即可) 作为对照 3 充足的营养 不在教学楼或教室吃零食,残留食物不乱丢,实行光盘行动等(写出一点,合理即可)
【解析】解:(1)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根据该问题可作出假设:残留食品的堆积会或不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实验中1组培养皿没有进行处理,起对照作用。
(3)残留食品给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引起了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所以预测实验结果:3号培养皿的菌落数最多,2号较少,1号无菌落。因此,3号培养皿中菌落远远多于其他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因此,残留食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因而引起了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5)根据实验结果,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导致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为了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应该做到:不在教学楼或教室吃零食,残留食物不乱丢,实行光盘行动等。
故答案为:(1)残留食品的堆积会(或不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意近即可);
(2)作为对照;
(3)3;
(4)充足的营养;
(5)不在教学楼或教室吃零食,残留食物不乱丢,实行光盘行动等(写出一点,合理即可)。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
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并学会迁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35.【答案】1号和2号 二氧化碳 一定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葡萄糖) 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影响酵母菌发酵(意近即可) A
【解析】解:(1)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验证酵母菌具有发酵作用。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由分析可知,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1号瓶内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3)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葡萄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验证酵母菌的生存需要葡萄糖;1号加葡萄糖,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3号没有加葡萄糖,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由此可说明酵母菌的生存需要葡萄糖(一定的营养物质或有机物)。
(4)4号瓶内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影响酵母菌发酵。
(5)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A装置既有营养物质葡萄糖又有无氧条件,所以能够产生酒精,B装置瓶口敞开,不具备无氧条件,因此不能产生酒精。
故答案为:
(1)1号和2号。
(2)二氧化碳。
(3)一定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葡萄糖)。
(4)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影响酵母菌发酵(意近即可)。
(5)A。
(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有氧时,能把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36.【答案】遗传物质 学习 信息传递(或通讯) 减少 会
【解析】解:(1)小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这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这是小鼠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
(2)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作通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动物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生物间要通过声音,气味,动作等传递信息。通常小鼠在寻找食物或生活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气味,小鼠之间通过气味来相互识别,这种气味起到了信息传递(通讯)的作用,这对于群体觅食、防御敌害和繁衍后代有重要意义。
(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4)当学习行为形成以后,必须用食物强化刺激,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会消退。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学习。
(2)信息传递(或通讯)。
(3)减少。
(4)会。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解题关键是掌握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7,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