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89004/0-16976386068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89004/0-16976386068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889004/0-16976386068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与自然共命运,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性质决定用途,在化学中我们可以“见微知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八中2023—2024学年上期初三年级第一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He4 Li7 O16一、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活动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手机贴膜B.肖像素描 C.炭火烧烤D.木制雕刻2.人与自然共命运。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D.倡导低碳出行方式3.下列各组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之和最大的是A.O2、H20 B.O2、C02C.O2、N2D.N2、C02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冰水混合物B.液氮、维生素C(C6H806)C.水银、醪糟汤圆D.稀有气体、果味汽水5.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红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氧化镁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6.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取块状物 C.检查气密性D.验满氧气7.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①氧气用于气割②液氮提供超导环境③氮气生产氮肥④酒精擦身降温⑤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⑥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8.在化学中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一种无色液体B.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C.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质子和电子D.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变9. 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核污染水。核污染水中含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有一种危害较大的碘-131(131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为53,则该原子里中子数为A.131B.53C.184D.7810.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其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硬度较小且难溶于水B.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烟,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用带火星的木条对比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D.用等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对比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1.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12.打印店里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该气味来自于臭氧(03),氧气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可用于消毒,不会污染空气B.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氧气转化为臭氧属于分解反应D.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臭氧含量会增多13.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更剧烈,则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更活泼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都相似14.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或方法A将块状胆矾粉碎使用研钵和研杵研磨B验证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C除去空气中的氧气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D鉴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药品的颜色 15.如图所示,用支管连接好试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min后观察到ab段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微热试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气球能够平衡该装置的气压B.ab段纸条先变红,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对比实验一、二,实验二中纸条会更快变红D.若将试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纸条将不会变红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量变关系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17.用化学用语填空。(1)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密切相关,写出质子数为13的原子_________。(2)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____。(3)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志在实验学习时总结了相关知识,请你帮他完善下列空白笔记。(1)若称量15.8g固体药品时,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1g以下使用游码,其他操作均正确),则称得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2)少量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___。(3)量取10.0 mL稀盐酸,应选用_________(填“10”或“50”)mL的量筒,若量取时俯视读数,则实际体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图1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2)图1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原子符号)。(3)图1中D粒子易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4)图2中甲表示的物质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请在图2乙内虚线右侧将缺少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20.以空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NH3),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时,测得氨气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流程①中,分子之间的间隔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流程②中,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液氮沸点_________(填“>”、“<”或“=”)液氧沸点。(3)流程③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反应条件已省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微粒符号)。(4)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最终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200大气压、300°CB.200大气压、500°CC.400大气压、300°CD.400 大气压、500°C21.八中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和再认识。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1)。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和描述,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汞槽(不含玻璃钟罩)内的液面下降C.剩余的气体具有助燃性D.生成物加强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2)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结果小于预期值,则可能是_________A.红磷过量B.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C.装置气密性差D.集气瓶中事先加入的水太少(3)按图3开始实验时,先将弹簧夹松开,给足量的红磷加热,红磷燃烧后,一开始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约_________(填整数)mL刻度处。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22.如图A - E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标数字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已知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4)小明认为右图装置“万能瓶”也可以用来收集氢气(H2),此时氢气从a管进b管出,请在右图括号中标出字母a和b。23.八中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再探究。【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作出假设】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设计实验】常温下,在相同质量的红砖粉末和二氧化锰中,通过注射器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根据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反应快慢。如图1是他们设计的装置图,此实验中B处测量02体积的装置是图2中_________(填“a”、“b”或“c”)。 【进行实验】在注射溶液时,应_________(填“缓慢”或“快速”)按压注射器活塞,并记录所需时间。【实验记录】请在表格中完善空白内容。实验编号12反应物20mL 6%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溶液催化剂1g红砖粉末1g二氧化锰时间153s32s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评价】本实验还可通过测量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_______来比较反应快慢。【表达交流】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科普阅读应用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24.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物质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微粒,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材料三: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材料四: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一个a粒子留在了一个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同时有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1)汤姆生实验中,带负电的微粒是_________。(2)卢瑟福实验中使用的金箔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通过卢瑟福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_________(填图1中字母)。 (3)当a粒子轰击金箔时,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4) 一个a粒子的质量和一个下列原子质量最接近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氢B.氨C.锂D.氧(5)小凯在阅读材料四后,认为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请结合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二、 选择题1.C2.B3.C4.A 5.C6.C 7.A8.B9.D10.C11.A12.D13.C14.C15.D 16.B二、填空题17.(1)Al(2)(3)Fe3O418.(1)14.2g(2)用湿抹布盖天(或用细沙盖灭)(3)10、偏小19.(1)8(2)F和Cl(3)失去(4)混合物(5) 20.(1)减小(2)<(3)N、H(4)C21. (1)AC(2)P2O5BC(3)向右,8(或7)三、实验题22.(1)锥形瓶(2)C(3)BD(4) 23. 【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快速【实验记录】:20mL6%过氧化氢【结论】:过氧化氢溶液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或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效果优于红砖粉末)【反思评价】:体积(或多少或量)【表达交流】:四、科普阅读应用题24.(1)电子e-(2)原子、C(3)BC(4)B(5)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大学城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工业制取氧气主要由下列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