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赤壁 导学案4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赤壁 导学案4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1页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3 赤壁 导学案4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人教版(中职)赤壁/杜 牧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人教版(中职)赤壁/杜 牧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案,探究案,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透视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4.理解诗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二、探究案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 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三、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四、拓展延伸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参考答案
    一、
    3.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4.(1)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二、
    1.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相关学案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庖丁解牛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庖丁解牛优秀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模块 上册三 公输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上册三 公输精品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助读,文言知识,反思总结,《公输》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哦,香雪/铁 凝学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哦,香雪/铁 凝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案,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