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民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2023-2024第一学期
徐州市民办学校七年级学情检测
学科网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空两分)
1.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生长和繁殖 B.生活需要营养 C.遗传和变异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下列哪项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 )
A.鱼儿离不开水 B.枯叶蝶与枯树叶相似
C.绿色植物保持水土 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7.实验室除了显微镜外还有很多实验器具,下列实验室常用的器具从左到右依次是( )
- 酒精灯、玻璃盘、滴管、滴瓶、镊子、烧杯
- 烧杯、培养皿、滴管、滴瓶、试管钳、酒精灯
- 酒精灯、培养皿、滴瓶、滴管、试管夹、烧杯
- 酒精灯、玻璃杯、碘瓶、滴管、木夹、培养皿
8.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④①③ B.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C.视野由①到③,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D.实验完毕,将所用显微镜直接放进镜箱
9.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光。但结果是有光无光条件下的玉米种子都萌发了。该同学想改进实验,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修改数据以保持与假设一致 B.检查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是否有误,重新实验
C.查找资料重新提出新的假设 D.修改实验方案重新实验
11.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2.小红用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6×、物镜10×
13.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14.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
A.作出假设→发现问题→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实施计划→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表达交流→实施计划→获得结论
15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的生长发育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
A.水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9.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一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 )
A.转换器 B.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21.选用下列哪种反光镜和光圈的组合,显微镜的视野最明亮? ( )
①大光圈 ②平面反光镜 ③小光圈 ④凹面反光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24.下列实例符合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B.荒漠中的骆驼排尿和出汗少
C.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25.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
A.“上”和“9” B.“”和“9” C.“”和“9” D. 和“9”
26.小强在显微镜中看到了洋葱表皮细胞,为让小明看见,他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小明,但小明却看不到物像,原因最可能是 ( )
A.没有重新调节粗准焦螺旋 B.光线的反射角度改变了
C.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D.物镜转换了
27.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图1、图2两个视野,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往左移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将图1转变成图2
C.图2视野中的细胞,在图1视野中均可看到
D.若视野中物像模糊,应重新对光
2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关于生物适应环境事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极熊毛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能够抵御寒冷
B.竹节虫的体形像竹枝,保护自己免遭捕食
C.有些毒蛇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
D.沙漠里蜥蜴的体色与沙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
29.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为了控制变量要设置对照。下列几组对照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与室外 B.光照与黑暗 C.潮湿与干燥 D.高温与低温
30.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B.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C.生物的活动影响了环境 D.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3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
32.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水分 C.声音 D.温
33.下列全部是生物的一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计算机病毒
B.玉米、蝴蝶、珊瑚、天花病毒
C.试管婴儿、细菌、珊瑚虫、蘑菇
D.生石花、植物纤维、钟乳石、化石
36.某生物小组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曲线,错误的是( )
- 同一只水蚤应先测清水中的心率,再测酒精浓度中的心率
- 实验应遵循多次重复原则,取其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
- 本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分别是酒精和清水
- 结论是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抑制作用
38.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沙棘能保持水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决定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39.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大棚 | 甲 | 乙 | 丙 |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 0.1% | 0.1% |
温度 | 30℃ | 30℃ | 20℃ |
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40.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
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 640 倍观
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 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第36题)
综合分析题(每空2分)
- .如图为显微镜示意图,结合实际的正确操作回答:
(1)写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②________;
④________。
(2)将图中的显微镜镜臂扶正,先进行对光操作。再将制成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装片中要观察的材料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 ,转动①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装片为止。
(3)图中可将观察材料放大的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
(4)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移动。
4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铁盒内放置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 ,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2)丙同学的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则甲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土一侧。
(4)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5)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 。
43某同学利于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图图图图33
(1) 要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所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选择图 2 中字母填写)。
(2) 若图 1 所示C 视野中发现细胞但图像模糊不清,应该 (选择下面字母填写)至图像清晰;若要将 A 视野右上方的这个气泡移出视野,应该 (选择下面字母填写)。
-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b.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e.调节粗准焦螺旋 f.调节细准焦螺旋
(3)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是对光,具体操作时要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 ________(选择图 3 中序号填写)进行对光。
(4) 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 。(填名称)
- (5 分)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 5mm 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数量 (只) |
饲喂方式
| 实验结果 | |
小肠绒毛状态 | 体重增长值 ( g/只) | |||
甲 |
20 |
? | 数量多 排列整齐 |
7.34 |
乙 |
20 |
每日饲喂含 0.3%微塑料 A 的普通饲料 8g/只,连续 27 天 | 数 量 少 排列散乱 |
1.84 |
丙 | 20 | 每日饲喂含 3%微塑料 A 的普通饲料 8g/只,连续 27 天 | 基本消失 | -0.12 |
(1)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 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 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3)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________ (升高或下降)。
(4) 为消除微塑料 A 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 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 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4,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4,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吴桥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测试生物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