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含解析)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1章 第71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1章 第71讲 以性质为主的探究类综合实验(含解析),共18页。
类型一 物质性质的探究
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
(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
2.探究实验中常见操作及原因
1.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以验证Fe3+、Cl2、SO2氧化性的强弱。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K1、K3、K4,打开K2,旋开旋塞a,加热A,则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A,关闭K2。打开旋塞b,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试管D中,关闭旋塞b,检验B中生成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继续证明Fe3+和SO2氧化性的强弱,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强弱顺序:Cl2>Fe3+>SO2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5)验证结束后,将D换成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打开K1、K2、K3和K4,关闭旋塞a、c,打开旋塞b,从两端鼓入N2,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2Fe2+===2Fe3++2Cl- (2)向试管D中滴加KSCN溶液,试管D中溶液变红色 (3)打开K3,打开旋塞c,向C中加入70%硫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3。更换试管D,打开旋塞b,使少量溶液流入D中,检验D溶液中的SOeq \\al(2-,4)和Fe2+ (4)甲、丙 (5)除去A和C中分别产生的氯气和二氧化硫,防止污染大气
解析 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C中亚硫酸钠与70%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通过控制止水夹可以实现实验探究:将氯气通入B中可以验证Fe3+、Cl2的氧化性;将氯气通入C中可以验证Cl2、SO2的氧化性,将二氧化硫通入B中可以验证Fe3+、SO2的氧化性。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AgI沉淀的生成会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可将Fe2+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gNO3固体配制0.1 ml·L-1的AgNO3溶液50 mL,下列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________(填试剂瓶的名称)中保存。
(2)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2无明显现象;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________。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________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烧瓶、分液漏斗 棕色细口瓶
(2)溶液变蓝 溶液蓝色褪去 I2+2Fe2++2Ag+===2AgI↓+2Fe3+ (3)步骤2中的溶液 NaOH溶液 试管a中蓝色褪去、先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转变为褐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解析 (3)由于步骤2的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而没有铁离子,要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只要证明步骤3的溶液中存在氧化产物铁离子即可,由实验知,步骤2溶液中有碘与淀粉混合液和亚铁离子,步骤3中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则上层清液中银离子与铁离子共存。
类型二 反应产物、反应机理的探究
1.解答产物确定题的思路分析
由性质确定反应产物是解此类题目的根本思路,而题目中所涉及的物质,一般分为两类。
2.寻求反应机理类探究性实验解题流程
3.文字表述题的各种答题规范
(1)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2)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3)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4)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进行氮气与钙的反应,并探究其产物的性质及化学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中固体物质为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导管末端必须插入试管C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反应剩余的氮气
B.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
C.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倒流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反应
(3)将下列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
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相应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出生成物的化学式,数据记录如下:
①通过计算得到化学式CaxN2,其中x=________。
②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产物为Ca3N2,能与水强烈反应,请写出Ca3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检验Ca3N2与水反应的产物(写出必要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干燥管 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BC (3)先熄灭酒精灯,待A冷却至室温后,再停止通入氮气 (4)①2.8
②Ca3N2+6H2O===3Ca(OH)2+2NH3↑ 取少量氮化钙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则证明有氨气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证明有氢氧化钙生成(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4)①参加反应的钙的质量为15.08 g-14.80 g=0.28 g,参加反应的N2的质量为15.15 g-15.08 g=0.07 g,则
xCa + N2eq \(=====,\s\up7(△))CaxN2
40x g 28 g
0.28 g 0.07 g
解得x=2.8。
②Ca3N2与水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OH)2和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用Na2CO3溶液检验Ca(OH)2。
2.(2022·海口高三模拟)实验室以浓硫酸、铜与NaOH溶液为原料制取少量NaHSO3并探究其性质,已知CuCl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Ⅰ.制备NaHSO3(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Ⅱ.探究:NaHSO3与Cu2+的反应,设计实验:向2 mL 1 ml·L-1 NaHSO3溶液中加入2 mL 1 ml·L-1 CuSO4溶液,得到绿色溶液,3 min内无明显变化。将所得混合液分为两等份。
①第一份加入适量Na2SO4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 s时也无明显变化。
②另一份加入适量NaCl固体,瞬间无明显变化,30 s时有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溶液颜色变浅。
(3)推测实验②产生的无色气体为SO2,用新制的氯水检验该无色气体,可观察到淡黄绿色消失,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SO2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Ⅱ产生SO2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Cu2+水解使溶液中c(H+)增大。
假设2:Cl-存在时,Cu2+与HSOeq \\al(-,3)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溶液中c(H+)增大。
①假设1不合理,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证实假设2合理,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H++HSOeq \\al(-,3)===SO2↑+H2O。
答案 (1)分液漏斗
(2)防倒吸、尾气处理
(3)SO2+Cl2+2H2O===4H++2Cl-+SOeq \\al(2-,4)
(4)实验①无气体放出 2Cu2++HSOeq \\al(-,3)+2Cl-+H2O===2CuCl↓+SOeq \\al(2-,4)+3H+
解析 甲中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乙中过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有毒,用丙中的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硫,防止污染。(4)②Cl-存在时,Cu2+与HSOeq \\al(-,3)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氢离子浓度增大,亚硫酸氢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HSOeq \\al(-,3)+2Cl-+H2O===2CuCl↓+SOeq \\al(2-,4)+3H+、H++HSOeq \\al(-,3)===SO2↑+H2O。
3.某小组为探究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 g,分别加入选取的实验试剂中,资料:①CH3COONH4溶液呈中性。②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1)经检验实验2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小试管中气体为H2。
(2)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的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NH4Cl溶液中c(H+)大,与Mg反应快。用化学用语解释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①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3获取的证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
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NHeq \\al(+,4)反应生成H2。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需要补充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2)Cl- Mg(OH)Cl (3)NHeq \\al(+,4)+H2ONH3·H2O+H+ (4)①5 mL 1.0 ml·L-1 CH3COONH4溶液 ②两试管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5)取5 mL 无水乙醇,加入0.5 g 镁粉无明显变化
(6)NH4Cl水解产生的H+对反应影响小,NHeq \\al(+,4)对反应影响大
解析 (2)将洗涤后的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灰白色沉淀含有Cl-,结合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和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推测灰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Cl。(4)①由上述(3)分析可知,NH4Cl溶液因水解呈酸性,故为了进行对照实验,必须找到一种含有相同阳离子即NHeq \\al(+,4)且溶液显中性的试剂,由题干信息可知,X是5 mL 1.0 ml·L-1 CH3COONH4溶液。②乙同学通过实验3来证明甲同学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故由实验3获取的证据为两试管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5)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NHeq \\al(+,4)反应生成H2,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故需要补充对照实验,在无NHeq \\al(+,4)的情况下是否也能与Mg反应放出H2,故实验方案为取5 mL无水乙醇,加入0.5 g 镁粉无明显变化。
1.(2020·全国卷Ⅰ,27)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 ml·L-1 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应尽可能地相近。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________作为电解质。
(3)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4)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
(5)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___。
(6)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2)KCl
(3)石墨 (4)0.09 ml·L-1
(5)Fe3++e-===Fe2+ Fe-2e-===Fe2+ Fe3+ Fe (6)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
解析 (2)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两烧杯溶液中含有Fe2+、Fe3+和SOeq \\al(2-,4),Ca2+与SOeq \\al(2-,4)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Fe2+、Fe3+均与HCOeq \\al(-,3)反应,酸性条件下NOeq \\al(-,3)与Fe2+发生反应,故盐桥中不能含有Ca2+、HCOeq \\al(-,3)和NOeq \\al(-,3)。K+和Cl-的电迁移率(u∞)相差较小,故盐桥中应选择KCl作为电解质。(4)假设两个烧杯中溶液体积均为V L,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一段时间后,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l·L-1,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2 ml·L-1×V L×2=0.04V ml。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则石墨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石墨电极生成的Fe2+为0.04V ml,故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eq \f(0.05 ml·L-1×V L+0.04V ml,V L)=0.09 ml·L-1。(6)铁电极表面发生活化反应:Fe+Fe2(SO4)3===3FeSO4,活化反应完成后,溶液中不含Fe3+。
2.(2022·广东,17)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HAc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 ℃时,HAc的Ka=1.75×10-5≈10-4.76。
(1)配制250 mL 0.1 ml·L-1的HAc溶液,需5 ml·L-1 HAc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 mL。
(2)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研究25 ℃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 稀释HAc溶液或改变Ac-浓度,HAc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0.1 ml·L-1的HAc和NaAc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______(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Ac-浓度,HAc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
(4)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eq \f(nNaAc,nHAc)的增加,c(H+)的值逐渐接近HAc的Ka。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eq \f(nNaAc,nHAc)=1配制的溶液中,c(H+)的值等于HAc的Ka。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Ⅷ中pH=4.65与资料数据Ka=10-4.76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HAc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①移取20.00 mL HAc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 0 m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22.08 mL,则该HAc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l·L-1。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②用上述HAc溶液和0.100 0 ml·L-1NaOH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HAc与NaAc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
(5)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0.1 ml·L-1的HAc和NaOH溶液,如何准确测定HAc的Ka?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
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
(6)根据Ka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______________。
答案 (1)5.0 (2)C (3)①3.00 33.00
②正 实验Ⅱ相较于实验Ⅰ,醋酸溶液稀释了10倍,而实验Ⅱ的pH增大值小于1
(4)①0.110 4
(5)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 mL HAc溶液
(6)HClO:漂白剂和消毒液(或H2SO3:还原剂、防腐剂或H3PO4:食品添加剂、制药、生产肥料)
解析 (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10-3 L×0.1 ml·L-1=V× 5 ml·L-1,解得V=5×10-3 L=5.0 mL。(2)振荡时应用瓶塞塞住容量瓶口,不可用手指压住容量瓶口,故A错误;定容时,视线、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应“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且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瓶口,故C正确;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左手食指抵住瓶塞,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将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D错误。(3)①实验Ⅶ的溶液中n(NaAc)∶n(HAc)=3∶4,V(HAc)=4.00 mL,因此V(NaAc)= 3.00 mL,即a=3.00,由实验Ⅰ可知,溶液总体积为40.00 mL,因此V(H2O)=40.00 mL- 4.00 mL-3.00 mL=33.00 mL,即b=33.00。②实验Ⅰ所得溶液的pH=2.86,实验Ⅱ的溶液中c(HAc)为实验Ⅰ的eq \f(1,10),稀释过程中,若不考虑电离平衡移动,则实验Ⅱ所得溶液的pH=2.86+1=3.86,但实际溶液的pH=3.36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4化学实验中的综合探究与创新突破(含解析),共31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1章 第69讲 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含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1章 第70讲 以物质含量或组成测定为主的综合实验(含解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