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展开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ㅤㅤ品读古诗文,感悟古人深厚情怀。刘禹锡遭贬20余年,却仍发出“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慨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怀才不遇,仍相信“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③ ,④ ”的美好愿望(《水调歌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⑤ ,⑥ ”忧乐天下的豪言壮语。
ㅤㅤ品读古诗文,我们一路领略绝美风光。在《醉翁亭记》中我们欣赏“野芳发而幽香,⑦ ,⑧ ,水落而石出”的山间四季之景。在《湖心亭看雪》中我们领略“⑨ ,⑩ 上下一白”天人合一的冬的魅力。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奋斗成就了“最可爱的中国”。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 _____,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①hàn卫民族尊严、_____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革命征程上,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 _____。他们为人民的江山打下了最滚②tànɡ、最壮美的底色。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青春的汗水,汇入巩固人民政权,打造③zhǎn新江山的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中,广大青年发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一张张亮丽的青年名片印刻在时代画卷上。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发生
凝聚
多如牛毛
B.爆发
凝结
多如牛毛
C.爆发
凝聚
举不胜举
D.发生
凝结
举不胜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B.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C.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D.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3.(6分)班级要举行“水浒英雄交流会”,请你从下列水浒英雄中选取一位,按要求写一段人物推介,参与交流。
A.林冲
B.鲁智深
C.武松
D.李逵
要求:
(1)要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
(2)要有他典型的性格特征概括;
(3)要体现这个人物对你的积极影响或感悟。
二、阅读。(65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7分)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沉重的更鼓和孤雁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写的是客观的实景。
C.颈联由上联“思乡”过渡到“忆弟”,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D.“长”表示寄书常常不达,家人生死茫茫,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①、杜预元凯②是已。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节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羊祜(hù)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②杜预元凯:杜预,字元凯,晋国武将。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联系语境,形成解释
(1)屡: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关联教材: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名:
乃来以记属于余
关联教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B.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C.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D.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②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4)选文与《醉翁亭记》均出自欧阳修之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的“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中的“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链接材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20分)
回报
梅寒
ㅤㅤ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ㅤㅤ②是的。命运真是太残酷了。他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波折磨难,才跌跌撞撞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自己的公司,可他还没醒过神来,命运就要把这一切都给没收了,连老本儿也不给留。
ㅤㅤ③肝癌中后期,字字如冰刀,每天都在切割着他的神经。他迅速地消瘦下去。“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只有跟他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能说得出来。
ㅤㅤ④他一下子被骂醒了:是啊,与其这样躺在家里被自己吓死,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
ㅤㅤ⑤重回那个久违的小村看看,是他醒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ㅤㅤ⑥当他拄着拐杖站在村头唯一一条进村的小路上张望时,眼泪“唰”一下子流了出来。二十年了,他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今天腰缠万贯,村外的世界发生了巨变,小村明显被光阴漂洗得更陈旧了。青石小屋比二十年前更加破烂不堪,进村的小路几乎被路边的荒草吞没了。
ㅤㅤ⑦二十年前,小村把温暖无私送给他,如今却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
ㅤㅤ⑧“那年我高考落榜,家里又穷,我跟村里人南下打工,迷迷糊糊跟人走散了,一路走到那深山里,就晕过去了……那时,小村也这么小,这么穷。可当他们听说我的事,全村人集资凑了几百块钱,又派人把我送出山……那是什么?是恩情啊。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倾囊相助,哪会有我后来的飞黄腾达……”从小村回来,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
ㅤㅤ⑨他体内的癌细胞应该肆虐得更凶了吧,阵阵疼痛的浪来得更加勤快凶猛。他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ㅤㅤ⑩当他指挥着大批的人,将水泥砖头沙子运送到小村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了。他们倾巢而出,争相跑来观看。二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他们只当他是上天给他们送来的活菩萨,修桥铺路盖学校,盼了多少年才盼来。
ㅤㅤ⑪进山进村的路都不好,工程进行得很是缓慢。他在小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他筹集资金,备料招工,陪着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他们一起嚼着粗茶淡饭。他来回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医院,更少有时间痛苦难过。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前行: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曾经给予他再生之恩的小村以最好的回报。
ㅤㅤ⑫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
ㅤㅤ⑬他如愿以偿。当漂亮的山村希望小学落成时,距离医学上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在学校落成典礼上,他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差一点饿死在这大山里,是这里的乡亲们给了我再生的机会。这一次,我回来,只想能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我想不到,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再一次将我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了……”
ㅤㅤ⑭他去医院做检查,结果连医生们都不敢相信,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荡然无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以一纸宣判书来设置悬念,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妻子的话促使了“他”的思想转变,让“他”产生了回报小村的念头。
C.“他”体内的癌细胞后来荡然无存,是因为“他”给小村建成了希望小学。
D.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对“他”的妻子着笔不多,但却推动了情节发展。
(2)“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这泪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3)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②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回报”的理解。(4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2分)
“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多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情境,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曹雪盟《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20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先举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的例子,然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B.网络热词来源于虚拟世界,真实地反映了民情民意,彰显积极的力量。
C.流行词,让年轻人找到共鸣,彰显独特个性,又传递着年轻人的朝气。
D.网络热词使用应该考虑交流情境,面对低俗化等不足,需要予以规范。
(2)文章第④段论述了网络热词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3)文章从哪三个层面论述网络热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馆,。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套)。“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
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传承,中国教育不能抛弃农耕教育,而且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专家表示,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课程地位,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各类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此外,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最后,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
B.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C.开展农耕教育,能让孩子有常识、爱劳动、知勤俭。
D.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
(2)晓叶同学根据【材料二】分析农耕教育的必要性。请帮助她简要梳理。(3分)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 可见,开展农耕教育是必要的。
(3)如何落实农耕教育?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60分)
9.(60分)张岱夜晚看雪,与金陵人邂逅于湖心亭,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林语堂在《记纽约钓鱼》里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请以“痴”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ㅤㅤ品读古诗文,感悟古人深厚情怀。刘禹锡遭贬20余年,却仍发出“①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慨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怀才不遇,仍相信“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愿望(《水调歌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乐天下的豪言壮语。
ㅤㅤ品读古诗文,我们一路领略绝美风光。在《醉翁亭记》中我们欣赏“野芳发而幽香,⑦ 佳木秀而繁阴 ,⑧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的山间四季之景。在《湖心亭看雪》中我们领略“⑨ 雾凇沆砀 ,⑩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天人合一的冬的魅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但愿人长久
④千里共婵娟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佳木秀而繁阴
⑧风霜高洁
⑨雾凇沆砀(重点字:凇)
⑩天与云与山与水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9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奋斗成就了“最可爱的中国”。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 _____,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①hàn卫民族尊严、_____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革命征程上,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 _____。他们为人民的江山打下了最滚②tànɡ、最壮美的底色。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青春的汗水,汇入巩固人民政权,打造③zhǎn新江山的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中,广大青年发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一张张亮丽的青年名片印刻在时代画卷上。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发生
凝聚
多如牛毛
B.爆发
凝结
多如牛毛
C.爆发
凝聚
举不胜举
D.发生
凝结
举不胜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B.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C.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D.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题目中的汉字分别是:捍、烫、崭。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发生”指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爆发”指突然发作,突然发生。结合语境可知,“爆发”更能表明其力度、突然性。“凝聚”指凝结聚集;“凝结”指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结合“民族力量”的语境可知,应填写“凝聚”。“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举不胜举”举也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句中指的是革命事迹多,应该使用“举不胜举”。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该句“继承了”无宾语,可以在“拼搏奋斗”后添加“的优良传统”;“扩大”与“志气、骨气、底气”搭配不当,可以把“扩大”改为“增强”。
故选:D。
【解答】答案:
(1)①捍②烫③崭
(2)C
(3)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6分)班级要举行“水浒英雄交流会”,请你从下列水浒英雄中选取一位,按要求写一段人物推介,参与交流。
A.林冲
B.鲁智深
C.武松
D.李逵
要求:
(1)要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
(2)要有他典型的性格特征概括;
(3)要体现这个人物对你的积极影响或感悟。
【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该书讲述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逼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这是对《水浒传》中人物性格的考查。首先要理解四个人物的故事情节、性格特点和积极影响。
林冲安分守己;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征讨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我认为做人就应该守住本分,分外之事三思而后行。
鲁智深他性格直爽,豁达明理,侠肝义胆;他拳打镇关西,巧救金氏父女;他打抱不平,大闹野猪林;他力大如牛,倒拔垂杨柳;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他给我的积极影响是人做事要有勇往直前的气概。
武松他武艺高强,景阳岗打虎,威震天下;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为兄复仇斗杀西门庆;他有恩必报,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我认为我们对待朋友就应该仗义勇为,侠肝义胆,知恩必报。
李逵不顾性命,不贪名节,杀人以爽快为主,吃酒以大醉为主,纯是赤子之心。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要去养娘,反背来喂虎,不害其为孝;差去请公孙胜,反杀罗真人。要学习李逵勇打李鬼精神,善于打假,面对虚假现象,绝不手软。
答案:
A 鲁智深,外号花和尚,经典故事是倒拔垂杨柳,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他给我的积极影响是人做事要有勇往直前的气概。
B 林冲,外号豹子头,经典故事是风雪山神庙,人物特点是武艺高强,安分守己。我认为做人就应该守住本分,分外之事三思而后行。
C 武松,绰号行者,经典故事是醉酒赤手打虎,人物特点神勇侠义,有恩必报。我认为我们对待朋友就应该仗义勇为,侠肝义胆,知恩必报。
D 李逵,绰号黑旋风,经典故事是元夜闹东京,人物特点是侠肝义胆,朴直莽撞。我认为,当今时代,要学习李逵勇打李鬼精神,善于打假,面对虚假现象,绝不手软。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65分)
4.(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歌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沉重的更鼓和孤雁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写的是客观的实景。
C.颈联由上联“思乡”过渡到“忆弟”,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D.“长”表示寄书常常不达,家人生死茫茫,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月是故乡明”,不是写的客观实景,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由颔联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知,作者身在异乡,想象故乡的月亮此时应该是最明亮的,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引人遐想,从而勾起思乡之念;由颈联的“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以及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可知,诗人今遭逢离乱,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从而写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从而直接抒发了对战争的厌恶,以及盼望战争结束的愿望。
答案:
(1)B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①、杜预元凯②是已。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节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羊祜(hù)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②杜预元凯:杜预,字元凯,晋国武将。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联系语境,形成解释
(1)屡: 多次
名其后轩为光禄堂
关联教材: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名: 命名
乃来以记属于余
关联教材: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属: 同“嘱”,嘱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B.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C.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D.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②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4)选文与《醉翁亭记》均出自欧阳修之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的“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中的“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分析】参考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①句意: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屡:多次。
②句意: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名:命名。
③句意: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属:同“嘱”,嘱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断句为: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慕,敬慕;思,思念。句意: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②重点词:明年,第二年;旧,破旧;广,扩大;新,重新建造。句意: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
(4)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本文内容,从“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中可知,其立意并不在记叙亭台楼阁本身(描绘亭台楼阁);从“所至有声”中可知,史中辉有善政,“乐”指襄阳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再通过阅读链接材料可知,这一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以众人的快乐而快乐,是与民同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答案:
(1)①多次;②命名;③同“嘱”,嘱托。
(2)C
(3)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②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
(4)“乐”指襄阳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表达了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6.(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回报
梅寒
ㅤㅤ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ㅤㅤ②是的。命运真是太残酷了。他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波折磨难,才跌跌撞撞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自己的公司,可他还没醒过神来,命运就要把这一切都给没收了,连老本儿也不给留。
ㅤㅤ③肝癌中后期,字字如冰刀,每天都在切割着他的神经。他迅速地消瘦下去。“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只有跟他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能说得出来。
ㅤㅤ④他一下子被骂醒了:是啊,与其这样躺在家里被自己吓死,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
ㅤㅤ⑤重回那个久违的小村看看,是他醒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ㅤㅤ⑥当他拄着拐杖站在村头唯一一条进村的小路上张望时,眼泪“唰”一下子流了出来。二十年了,他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今天腰缠万贯,村外的世界发生了巨变,小村明显被光阴漂洗得更陈旧了。青石小屋比二十年前更加破烂不堪,进村的小路几乎被路边的荒草吞没了。
ㅤㅤ⑦二十年前,小村把温暖无私送给他,如今却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
ㅤㅤ⑧“那年我高考落榜,家里又穷,我跟村里人南下打工,迷迷糊糊跟人走散了,一路走到那深山里,就晕过去了……那时,小村也这么小,这么穷。可当他们听说我的事,全村人集资凑了几百块钱,又派人把我送出山……那是什么?是恩情啊。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倾囊相助,哪会有我后来的飞黄腾达……”从小村回来,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
ㅤㅤ⑨他体内的癌细胞应该肆虐得更凶了吧,阵阵疼痛的浪来得更加勤快凶猛。他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ㅤㅤ⑩当他指挥着大批的人,将水泥砖头沙子运送到小村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了。他们倾巢而出,争相跑来观看。二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他们只当他是上天给他们送来的活菩萨,修桥铺路盖学校,盼了多少年才盼来。
ㅤㅤ⑪进山进村的路都不好,工程进行得很是缓慢。他在小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他筹集资金,备料招工,陪着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他们一起嚼着粗茶淡饭。他来回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医院,更少有时间痛苦难过。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前行: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曾经给予他再生之恩的小村以最好的回报。
ㅤㅤ⑫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
ㅤㅤ⑬他如愿以偿。当漂亮的山村希望小学落成时,距离医学上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在学校落成典礼上,他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差一点饿死在这大山里,是这里的乡亲们给了我再生的机会。这一次,我回来,只想能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我想不到,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再一次将我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了……”
ㅤㅤ⑭他去医院做检查,结果连医生们都不敢相信,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荡然无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开篇以一纸宣判书来设置悬念,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妻子的话促使了“他”的思想转变,让“他”产生了回报小村的念头。
C.“他”体内的癌细胞后来荡然无存,是因为“他”给小村建成了希望小学。
D.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对“他”的妻子着笔不多,但却推动了情节发展。
(2)“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这泪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②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回报”的理解。
【分析】他是一位从小村里走出的成功人士,正当事业蓬勃发展时,却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此时的他万念俱灰,直到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山村,看到几十年过去了,村里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想到村里人对他的恩情,决定为村里修路,盖学校。这一善举让他发现人生的意义,病也奇迹般的好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理解辨析。
ABD.正确;
C.有误,对应内容在文章结尾处,要结合前文来分析,文章讲述患癌症的“他”决定回报曾经救助过“他”的小山村的村民,在“他”的努力下,小村建成了希望小学,故事的结局是“他”体内的癌细胞荡然无存。这可能是“他”没有被病魔吓倒,那种不在意、乐观、忘我的态度促成了“他”的痊愈。选项表述项强加因果,“他”体内的癌细胞荡然无存并不是因为建成希望小学。
故选:C。
(2)本题考查人物情感。作答时要结合相关情节来分析“泪”中包含的“他”的情感态度。第⑥⑦段写小村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令“他”感到痛心和惋惜,第⑧段回忆小村当年对“他”的帮助,才让“他”拥有了今天的一切,这令“他”感到温暖,充满感激。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第⑧段位于文章中间,从内容角度看,插叙二十年前的事,交代“他”后来回报小村的原因。从结构角度看,为后文写“他”给予小村的回报作铺垫。
(4)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句子赏析。
①先理解“轰鸣”的本义“连续混杂的呼啸声”,再结合语境他得知自己癌症中晚期,指出“轰鸣”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义:这一消息对“他”的影响之大,最后指出“轰鸣”这个词语所表达出的“他”的心理状态:难以置信且不知所措。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他”,喻体为“一滴露珠”及“一棵绿色植物”,抓住“自然而然”“融进”来理解“他”在山村的生活情状,说明“他”已经自然地融入小村生活,而且和村民们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他对这样的生后还是热爱的。
(5)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可从内容、人物、主旨等角度来回答,从内容及人物角度看,“回报”既指“他”对小村的回报,也指小村给予“他”的回报。从主旨角度看,告诉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
答案:
(1)C
(2)小村对“他”温暖无私的帮助,让“他”得以有今天的成就,这是饱含感激的泪水;小村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让“他”内心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这是难过的泪水。
(3)①内容上,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回忆了二十年前,“他”在深山迷路时,村里的村民们对“他”倾囊相助的情形,交代了“他”回报小村的原因。②结构上,为后文写“他”给小村修桥铺路盖学校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①“轰鸣”本义是指连续混杂的呼啸声,在文中指“患癌症”这一消息对“他”的影响之大,表现出“他”在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难以置信且不知所措的心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他”分别比作大山里的一滴露珠和一棵绿色植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已经自然地融入小村生活,与山里的村民们和谐相处的情形,表达了“他”对大山、对村民们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5)既包含了“他”对小村的回报,指“他”筹集资金为小村修桥铺路盖学校;也包含了小村对“他”的回报,将“他”从死神那里抢回来;揭示文章主旨,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点评】文章标题可能有的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多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情境,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曹雪盟《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20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首段先举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的例子,然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B.网络热词来源于虚拟世界,真实地反映了民情民意,彰显积极的力量。
C.流行词,让年轻人找到共鸣,彰显独特个性,又传递着年轻人的朝气。
D.网络热词使用应该考虑交流情境,面对低俗化等不足,需要予以规范。
(2)文章第④段论述了网络热词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从哪三个层面论述网络热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分析】文章主要是围绕“网络热词的生活影响”展开的。第①段提出论题“网络热词”,第②段主要讲了“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第③段主要讲了“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第④段主要讲了“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以上四段都是针对的网络热词的影响展开的。第⑤段主要讲了“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根据第③段“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可知,网络热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而非“真实地反映了民情民意”。
故选:B。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可定位到文章的第④段,主要筛选属于网络热词的特点即可。根据“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和“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可知,网络热词的特点为“简洁精炼”“浅显直白”“典雅和韵味”等。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层次分析。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这篇文章为议论文,议论文一般论证层次清晰,每一段的分论点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并且分论点即为段落的主要内容。根据题干“网络热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文章的第①段“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可知,文章主要是围绕“网络热词的生活影响”展开的。第②段主要讲了“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第③段主要讲了“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第④段主要讲了“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以上四段都是针对的网络热词的影响展开的。第⑤段主要讲了“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与网络热词对于生活的影响无关,所以原文应该分为网络热词和热点以及社会心态的关系、网络热词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网络热词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这三个层次去论述的。
答案:
(1)B
(2)①快速更新;②适应性强;③简洁精炼;④浅显直白。
(3)①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②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③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
【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8.(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馆,。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套)。“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三】
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传承,中国教育不能抛弃农耕教育,而且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专家表示,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课程地位,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各类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此外,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最后,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
B.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C.开展农耕教育,能让孩子有常识、爱劳动、知勤俭。
D.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
(2)晓叶同学根据【材料二】分析农耕教育的必要性。请帮助她简要梳理。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 超九成的受访者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得到广泛支持;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可见,开展农耕教育是必要的。
(3)如何落实农耕教育?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分析】材料一主要介绍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材料二介绍了关于青少年五谷不分和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养成影响的调查。材料三主要介绍了 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传承。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文章写到“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说明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不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梳理概括能力。结合材料内容及题目内容进行分析。从左侧图可知,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比较多的人占55.2%,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非常多的人占37.8%,两者相加占93%,得出超九成的受访者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再看右边上面的话题,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的占98%,可知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受到广泛支持。右图下面,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养成有影响的占大部分,可总结出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故答案为:超九成的受访者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得到广泛支持;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延伸拓展。从“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可得出,要落实农耕教育就必须首先重视农耕教育的课程地位;从“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可知,给予农耕教育必要的条件保证,落实其所必需的场地;从“培养专业的劳动师资队伍”可知,要培养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从“需要建设一只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可知,要建设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
答案:
(1)D
(2)超九成的受访者觉得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得到广泛支持;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3)奠定农耕教育的课程地位;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培养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三、写作。(60分)
9.(60分)张岱夜晚看雪,与金陵人邂逅于湖心亭,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林语堂在《记纽约钓鱼》里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请以“痴”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本篇作文的题目是“痴”,正如材料中所说的那样,“痴”是经历、情感、态度、精神等。具体来说,“痴”就是指做某事时表现出来的过度的专注或是情感投入,使人完全沉浸于其中的一种精神状态。这个主题的作文,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选材上可以考虑:爱因斯坦整天“痴”迷于思考相对论,随手将一张大额票当书签放在了书中;“移动的黑板”的故事,是说法国的著名的科学家安培,有一天,他走在街上,突然想起一道数学题,他把马车的后箱板当作黑板进行运算的故事;法布尔从小就对各种昆虫的生活很“痴”等。
【解答】
痴
巴尔扎克曾说过:“痴迷于某个事物的人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人们会痴迷很多东西,有的人痴迷打游戏,有的人痴迷音乐,有的人痴迷电视……而我痴迷于课外书。
遨游在书的海洋,从最初丰富多彩的童话到多姿多彩的作文,再到现在回味无穷的小说,无一不是我的最爱。我吃饭读书,睡觉读书,就连做作业时也在偷偷读书,就说那一次吧。
星期六的晚上,我吃过晚饭后,做着作业,虽然我表面上在做作业,可心里却想着那本新买的《格林童话》:“我刚看到哪里来了?哦,看到白雪公主那里来了,王后叫猎人去杀死白雪公主,还叫猎人把白雪公主的肝和肺来做证据……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一想到故事情节我就不由得心痒痒,想着想着竟无意之中把《格林童话》拿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像一匹饿狼,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页两页……哦,最后白雪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王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看完了《白雪公主》我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静下心来,只觉得背后一股阴风传来,妈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啊,不好老妈来了。”我心中大叫不妙。慌慌张张地把书收好,做出一副做作业的乖乖样,可这哪里逃得过妈妈的火眼金睛,只见门被打开,“如来佛祖”老妈驾到,怒气冲冲地说:“你这贼子,竟敢做作业看书,该当何罪?”我眼神飘忽地望着四周,哼着小曲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最终我和“如来佛祖”大战了三百回合,我遍体鳞伤,孙悟空纵然有七十二变,但还是逃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没办法,我只有乖乖投降,“凶器”《格林童话》也被上缴国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不过,嘿嘿,幸好俺老孙有先见之明,后面还有援军——《伊索寓言》呢!等妈妈走后,我又拿出《伊索寓言》看了起来,真不愧是狗改不了吃屎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彼此交流。书,让我为之痴迷!
【点评】这篇文章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揭示生活中的大道理: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彼此交流。语言凝练质朴,清新自然。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填空题,名著阅读,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平潭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平潭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