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基础卷】 试卷 2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基础卷】 试卷 1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 声现象【单元测试·提升卷】 试卷 1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基础卷】 试卷 1 次下载
-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升卷】 试卷 2 次下载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提升卷】
展开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提升卷)(解析版)
训练范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所看的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图中说明叉到鱼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 BD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A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错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折射角等于50°
B.MM′左边是玻璃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入射光线增加5°时,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加5°
【答案】C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可知,MM′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MM′左侧下方的光线为入射光线,上方为反射光线,MM′右侧为折射光线。
A.折射角为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30°,故A错误;
B.根据分析MM′左边为空气,故B错误;
C.因折射光线随入射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也变小,所以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C正确;
D.当入射角增加时,折射角也会增加,但是两个角增加的度数不相等,所以入射角增加5°,两条光线的夹角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烈日下,应避免将未喝完的矿泉水放在汽车挡风玻璃后,否则可能会导致火灾。这是因为未喝完的矿泉水( )
A.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详解】未喝完的矿泉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如果可燃物刚好位于透镜的焦点位置,容易引起火灾,故A正确;故BC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小莉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教室里的LED日光灯,发现每个LED发光芯片上都封装了硅胶透镜。资料显示,芯片最大发光角度是(大于范围也有少量余光),光线通过透镜会聚可得到、、、、、等不同的出光角度。下图的光路显示了一些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LED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A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LED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凸透镜;光路如下图
①④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是凸透镜;②③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是凹透镜,所以与LED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的是①④。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 )
A.AC B.AB C.AD D.AE
【答案】B
【详解】AB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线SA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位置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由图可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过交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④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D
【详解】①由图可知,,且成实像,说明物距和焦距关系为
像距和焦距关系为即
故①错误;
②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②错误;
③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故③正确;
④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若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且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④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D
【详解】根据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即物远像近像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简化原理如图7,利用紫外线将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图透过凸透镜照射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刻出缩小的电子线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图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路图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要想刻出更小的电子线路,需将电路图和硅片向上移动
D.电路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电子线路到凸透镜的距离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硅片相当于光屏,集成电路图透过凸透镜后,硅片上的像缩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电路图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故B错误;
C.要想使硅片上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因此应将电路图和硅片向上移动,故C正确;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因此电路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电子线路到凸透镜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倒立的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可知,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倒立的像,假设发光体和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则在光屏上没有成像,假设发光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0cm,则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没有像,所以发光体和凸透镜的距离不为20cm,也不会小于20cm,这时物距是大于20cm;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距要变小,光屏要向左移,已知物距是大于20cm,透镜乙焦距为1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可能发生的情形是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视频课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用来远程共享学习资源,但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引起近视眼。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中,正确的是( )
A.甲、丙 B.乙、丁 C.乙、丙 D.甲、丁
【答案】B
【详解】甲图,眼睛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因;乙图,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因;丙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物体的像提前会聚后成在视网膜上,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丁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延迟会聚后成在视网膜上,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综合分析近视眼原理图是乙,矫正图是丁,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如图,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或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或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答案】C
【详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拿走远视眼镜后,光线比之前发散,像在光屛的后面,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光屏远离凸透镜;或通过增大物距减小像距的方法,即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蜡烛远离凸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小雷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盒高h=8cm,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眼睛在盒盖上方凸透镜附近通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盒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观察器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眼睛观察到昆虫标本的像是实像
C.凸透镜的焦距大于8cm
D.逐渐增加盒子的高度h,眼睛观察到的像一直变大
【答案】C
【详解】ABC.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物距应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8cm,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故AB错误,C正确;
D.逐渐增加盒子的高度h,眼睛观察到的像先成放大的虚像,再成放大的实像,然后成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3.如图甲所示的碗中,起初看起来是空的,当慢慢往碗中倒水后,就会发现碗中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前者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 ,后者看到硬币,是因为光从 (填“空气射入水”或“水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一个1.7m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1m远的地方,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 m。当平面镜向他靠近时,他的像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直线传播 水射入空气 2 不变
【详解】[1]前者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壁挡住了硬币的反射光线,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当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比实际的位置要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3]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故人和像的距离是1m+1m=2m
[4]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14.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为使光斑O向左移动,可进行的操作是: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或者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 减小 上升
【详解】[1]要使光斑O向左移动,即入射点不变时,折射角要减小,则入射角也应减小。
[2]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使水面上升,由下图可知,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如图:
15.如图所示,在圆形鱼缸里养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其原因是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所看到的“鱼”是鱼的 像。如果从鱼缸上方,想用一支手电筒把鱼照亮,则应 照射。(选填“对着鱼的上方”、“对着鱼的下方”或“正对着鱼”)
【答案】 凸透镜 虚 正对着鱼
【详解】[1]由于圆形鱼缸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对于一个凸透镜。
[2]看到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形成的,所以是经过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用一支手电筒把鱼照亮,则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会发生折射,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应正对着鱼照射。
16.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面,如图所示。调节纸的位置,当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这个最小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的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l一定小于该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小华的推断对吗? (选填“对”“不对”或“无法判断”)。
【答案】 焦点 10 不对
【详解】[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处,所以透镜后纸上的最小光斑是该凸透镜的焦点。
[2]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3]由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过了焦点还会继续向前,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即l大于焦距时,光斑也不是最小,所以小华的推断不对。
17.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1所示(d1
【答案】 凸 可能
【详解】[1]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
[2]乙光斑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到焦点后,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放大的光斑,两种情况下,将透镜远离纸片,都会观察到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因此,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情景,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接下来他把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 左 缩小 照相机
【详解】[1][2][3]依题意此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由图可知,物距为
则焦距为
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此时物距为25.0cm,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应向左移动光屏,应用于照相机。
19.在某短视频平台,村书记在精心准备的直播现场直播,如图。直播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农产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清晰的 像(选填“实”或“虚”)。若要使直播间的观众看到农产品更大的清晰像,需要将农产品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的摄像头,调整后,农产品需处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选填“之外”或“之内”)。
【答案】 实 靠近 之外
【详解】[1]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农产品处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时,农产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若要使直播间的观众看到农产品更大的清晰像,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应将农产品适当靠近手机的摄像头。
[3]调整后,农产品仍然需要处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才能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小明的奶奶得了“老花眼”,但又不方便佩戴眼镜,小明送给奶奶一个放大镜,奶奶借助这个放大镜能够看清楚书上的文字,如图所示,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模拟上述现象,小明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该像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答案】 虚像 C 左 不能
【详解】[1]放大镜是利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工作的,故此时奶奶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3][4]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C点处,此时物距
根据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同侧,故应从透镜的左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该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21.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每位同学都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自己的视力。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25cm。但部分同学因忽视用眼卫生,眼睛的明视距离明显小于25cm,则此类眼睛很有可能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度数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 近视眼 凹透镜
【详解】[1]因正常人的明视距离为25cm,而部分同学的明视距离明显小于25cm,所以属于近视眼。
[2]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22.身高为的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处时,当他以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乙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凸透镜。(选填“靠近”“远离”)
【答案】 等于 放大 靠近
【详解】[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当他靠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不变。
[2]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此时物距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23.光学显微镜由两块凸透镜组成。成像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物体AB经物镜成 、倒立的实像,它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 (前两空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放大 放大 虚
【详解】[1]由图知道,物体AB在物距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又因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经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2分)
24.按要求作图
(1)(2分)如图,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点A,折射光线经过点P。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分)如图所示,Sʹ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光线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向凸透镜的光线。请画出:
(a)光源S的位置;
(b)反射光线a对应的入射光线;
(c)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3)(2分)如图画出光线1的折射光线和光线2的入射光线(F是凹透镜的焦点)。
(1)【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S的像,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所以连接,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分别连接SO、OA、OP,分别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首先做像S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为光源S的位置,标出虚线和直角;
(b)反射光线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光源S和入射点,标出箭头,即为反射光线a对应的入射光线;
(c)光线a是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3)【详解】对着另一侧焦点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5.如图1所示,小军利用半圆形玻璃砖(O点为圆心)“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并将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玻璃中的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2°
50°
空气中的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没有发生光的折射
(1)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中时,小军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军分析第2~6次实验数据,发现光折射时的特点是 ; (写出两条)
(3)在2~6次实验中,小军在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除了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外,还同时观察到另一种光现象。而在7、8两次实验中,小军都没有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但却发现另一种光现象中光的亮度比之前几次实验的亮度大。请用作图的方法,在图2中尝试画出小军在第8次实验时看到的现象;
(4)若光从空气斜射向O点,且空气中的入射角为48.6°,则玻璃中的折射角大小为 ;
(5)为了便于观察和发现光折射时的特点,在实验操作中,应使入射光始终 照射。
【答案】 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0° 紧贴刻度板
【详解】(1))[1]由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玻璃垂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均为0°,故现象是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2)[2][3]分析第2~6次实验数据,发现光折射时的特点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4]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时,折射角会大于90°,故此时无折射光线,发生全反射现象,则光路图如图:
(4)[5]由于折射光也遵循光路可逆,故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则原来的折射角变为现在的入射角,原来的入射角变为现在的折射角,故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48.6°时,折射角为30°。
(5)[6]为了便于观察和发现光折射时的特点,在实验操作中,应使入射光始紧贴刻度板照射,便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6.如图1所示,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1)实验中所用的光屏选用: ,(选题“粗糙的”、“光滑的”)若实验过程中将光屏远离三棱镜那么色带会: ;(选填“变亮、变暗、不变”)
(2)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两束光会经过a点或b点,如图2所示, 光测出的焦距是b点;
(3)如图3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甲光和乙光,间距为d,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两条出射光线,若甲为紫光,乙为红光,则这两条出射光线在玻璃下表面的距离 d(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条出射光线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答案】 粗糙 变暗 红 大于 平行
【详解】(1)[1][2]为了能在四面八方观察到光屏反射的光,实验中所用的光屏选用粗糙的,这样可以发生漫反射。若实验过程中将光屏远离三棱镜,则色带分布的区域变大,光线相对分散一些,那么色带会变暗。
(2)[3]由于红光不易偏折,紫光很容易偏折,如果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红光偏折的程度较小,红光测出的焦距是b点。
(3)[4][5]若甲为紫光,乙为红光,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时,要发生两次折射,因为玻璃砖上下两个表面平行,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下表面的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平行,因为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两条出射光线也平行;由于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偏折程度,则紫光通过玻璃砖后光线的侧移较大,所以两条出射光线间距一定大于d。
27.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操作如下: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 当物距u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
(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6)如图乙所示,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 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 不能 倒立实像 物距 投影仪 变暗 向左 等大
【详解】(2)[1][2][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 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 = f时,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倒立实像;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物距大小关系决定。
(3)[4]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4)[5]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
(5)[6]如果将凸透镜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
(6)[7]由乙图可知,原物距u=15cm,像距v=15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则经过2.5s时,物距为
u′=15cm+(4cm/s-2cm/s)×2.5s= 20cm像距为v′=15cm+2cm/s×2.5s=20cm
此时u′= v′=20cm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功能。如图甲是通过伸缩镜头来调节像距实现完美成像的某型号数码相机,光通过单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再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快门是照相机用来控制感光部分有效曝光时间的构件,相机上所标快门数据“100”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秒,秒数低时可轻松抓拍急速移动的目标。图乙的光圈是相机内用来控制光通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决定着感光元件受光的多少,光圈大小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时间内,太阳光射入单位面积的光能是恒定的。实验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可以控制进光面积和进光时间,两者组合起来可以控制进光能量一定,从而能拍出亮度稳定的照片。
(1)数码相机镜头的主要元件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若要抓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冲刺时的瞬间照片,快门数据要调 (选填“大”或“小”),拍照时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留在镜头上,此时小虫子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情况为 (选填“倒立缩小实像”“不成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2)关于数码相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作相机镜头的玻璃是非晶体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此时成像变小
C.拍摄近、远景时的“调焦”采用了模仿眼睛的功能,即调节镜头的焦距
(3)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那么光圈数据为 ;如果此时需要拍摄远处物体时,像距约为 cm;
(4)下表列出了某时光圈与快门的正确组合,请根据表中数据,利用作图法等,判断当光圈数据为“3”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大约是 。
光圈
20
15
12
10
6
5
4
3
2
快门
9
16
25
36
100
144
225
900
【答案】 凸 大 不成像 C 2 5 400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数码相机的镜头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2]由题意可知,快门数越大,打开时间秒数越低,故要抓拍运动员苏炳添百米冲刺时的瞬间照片,快门数据要调大。
[3]拍照时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留在镜头上,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小虫子在感光元件上不成像。
(2)[4]A.玻璃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此时物距变大,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成像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数码相机是通过伸缩镜头来调节像距来完成成像的,所以拍摄近、远景时的“调焦”调节的是像距,而人眼看远处和近处物体时是通过调节晶状体厚度使清晰像成视网膜上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3)[5]某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若此时镜头通光孔直径为25mm,则由题意可知
[6] 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而照相机镜头焦距50mm,拍摄远处物体时,像距接近一倍焦距,所以像距约为50mm,即5cm。
(4)[7]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画出光圈与快门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图像知,当光圈数据为“3”时,对应的“快门”数据大约是400。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提升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提升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B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基础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测试】(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基础卷】,文件包含期中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A卷原卷版docx、期中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