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0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0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4 能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4 能量教学设计,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建议,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新课引入,进行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章是运动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物体的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以及能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等知识.
    本章共分4节:
    1.第1节“认识运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比说明运动的普遍性,并介绍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的组成.
    2.第2节“运动的描述”,应用观察、实验、体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使我们在了解运动的探究方法、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3.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定义,介绍了测平均速度的方法,并进行了路程时间的计算.
    4.第4节“能量”,介绍了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的能量,以及各种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本章教材知识体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先介绍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再学习运动学的基础知识、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及平均速度测量,最后是运动的本质,各种形式的运动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方面:
    知道宏观和微观的运动、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认识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知道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在能力目标方面:
    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比较运动的快慢,会进行试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素养目标方面:
    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质组成的认识以及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原子结构模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以及参照物的选择与判断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1.认识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三、素养目标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
    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
    【教具准备】
    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碳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进行新课】
    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20页图2—1—1~2—1—3中的几幅漂亮的图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银河系中星星、飞奔的猎豹、翱翔的飞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
    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分子热运动
    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板书:
    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例题(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四季更替 B.花开花谢
    C.流星划过夜空 D.生物的新陈代谢
    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我们物理学中说的机械运动.
    答案:C
    三、微观世界的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
    (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保持了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分子极其微小.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帮助我们看到它.
    (3)分子微小
    2.物质三态与其分子运动情况
    3.原子的核式结构: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②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吸引力;③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类似.几个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为100米的大球,原子核仅相当于一粒绿豆的大小),但原子核的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质量几乎为零且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庞大的空间中(微观尺度)沿不同的轨道绕核运动.
    思维拓展:各微小粒子构成关系图如下.
    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
    课堂演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教师结束语】
    本节学习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两种形式的运动,知道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组成,物质三态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本节的内容趣味性不高.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师生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识——对比学习——宏观运动与微观世界运动——练习巩固.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描述运动上,以解决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样使学生亲近教师,亲近课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参与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感,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2.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2.知道描述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
    3.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三、素养目标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
    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
    【进行新课】
    一、运动的分类
    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参照物
    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
    生: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师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上首先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3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回答实验中所提的问题.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师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提问:在视频中对于火车,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歌词中所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
    师有了参照物,不但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以火车为例,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生: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并用参照物的概念解释如何判断它的运动情况.
    师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的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实验:器材是两个矿泉水瓶,一根吸管还有水.
    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盖紧瓶盖,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的水,加入到空瓶中.
    提问:以空瓶子为参照物,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
    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播放高空花样跳伞的视频.
    提问: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同步卫星与地球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一位学生自愿当地球,而让另一位学生当同步卫星,然后,两人很有默契的转了起来.
    【教师结束语】
    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基础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第2课时 快与慢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老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city)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v=.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m/s”读作10米每秒.
    算算看:1m/s的速度与1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1m/s==3.6km/h
    所以1m/s>1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大小?
    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例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m自由泳金牌,创造了中国男子游泳奥运首金.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答案:已知s=400m,t=3分40秒14=220.14s.
    求:v=?
    答:他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1.82m/s.
    课堂演练
    (多媒体展示)一条东西走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车上的乘客感觉甲车比乙车快,甲车比丙车慢,乙车上的乘客的这种感觉是以_____为参照物;选取甲车为参照物时,则乙车向______行驶,丙车向_______行驶.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丙三辆车都是向东运动的,且丙车最快,然后是甲车,最后是乙车;因此选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向西行驶,丙车向东行驶.
    答案:自己(乙车) 西 东
    【教师结束语】
    运动是个普遍现象.然而我们通常又说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是静止的,那是因为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而言,当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了,那么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的运动有快慢,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本节是运动学初步知识的基础章节.从机械运动的认识角度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通常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3.利用平均速度v=s/t及其变形公式进行有关复杂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4.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三、素养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秒表、金属片、卷尺、小红旗(或发令枪)、自行车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课件:我国体育健儿刘翔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10m跨栏比赛中以12秒87追平了世界记录.
    师在上述展现的情景中,你发现了几个物理量?
    生:路程、时间.
    师刘翔在110m跨栏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呢?
    师由此可见,要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必须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长度)和运动的时间.我们这节课就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进行新课】
    一、运动的分类
    1.复习提问:什么叫机械运动,运动可分为哪几种?
    (1)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减速直线运动;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较复杂)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的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不相等.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小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符号“v”表示.公式:v=s/t.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恒定,不随时间改变.
    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
    答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实际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是不多的,绝大多数的物体都在做变速运动,请看一位同学百米赛跑时的记录:第1秒3.7米;第2秒6.3米;第3秒7.7米;第4秒8.0米;第5秒8.1米;第6秒8.2米.显然,这位同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他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又如,平时说某辆汽车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是50千米/时,是每时每刻的速度都这么大吗?不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司机要临时刹车,速度要减小.无人时可能速度又大些,这个速度就是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大概的快慢程度.实际上是用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去观察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我们算出了汽车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就是说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运动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总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计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v=s/t.v——平均速度,单位:米/秒.s——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通过的路程.
    说明: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例题2
    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
    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
    2.测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
    教师总结: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的概念,时刻是结束或开始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而运动时间是这两个时刻之间的在时间轴上的长度,因此在表格中t=t1-t0,t=t2-t0′.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例题3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6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课堂演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教师结束语】
    我们先知道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地研究中,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大小,即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它的运动快慢.接着学习了用刻度尺、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还了解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因此,掌握一些测平均速度的方法,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表现.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1.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方式,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完善.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注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求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情况运动下去.
    4.能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一切物体都是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初步了解光能、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们自己来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初步认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素养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不同运动和能量形式的认识,尤其对能量转化利用的认识,使学生们对大千世界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拉近了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是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高速飞行的子弹能击穿厚厚的木板,流动的河水能带动水轮机发电……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我们生活在能量的世界里,这节我们来研究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进行新课】
    一、各种形式的能量
    让学生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学生们自己说说每天生活中至少应有哪些能量?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样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的能量形式,因此自然界有多种多样的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人类的生产、生活到处都离不开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利用.
    光能:光能是最常见的能量.光可以照明、取暖,光可使乳胶感光,光可传递信息(图片、文字、音乐等),激光还可以进行精密测量和机械加工等.
    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机械能:急流而下的水流能够推动水轮舂米、磨面、发电;风可以驱动风车;举高的重锤能锻打金属.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做热运动,具有内能.蒸汽机、内燃机都是利用气体的内能进行工作的.
    电能:发电厂、电网供应电能.电能可用于照明、开动机器.人们可用电能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
    化学能:石油、煤、木柴等,在燃烧时可释放出能量,我们说可以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
    核能:原子核内部有结构,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时就释放出核能.
    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每一种运动都有一种能量跟它对应,因此具有各种形式的能.跟机械运动对应的是机械能,跟分子热运动对应的是内能.此外,跟其他运动形式对应的还有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
    各种能都能够做功.例如,蒸汽和燃烧气体的内能可以通过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力发动机来做功.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能的转化过程,当巨大的列车缓缓启动的时候,内能就逐渐地转化为机械能,转动的车轮由于摩擦生热,一部分机械能又转化为内能.
    其实,各种形式的能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分析归纳:1.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转化.2.能的转移:在热传递中,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3.判断能量转化与转移的方法:主要是看转化与转移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变化,若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则是能量的转化,如由化学能变成了内能,电能变成了光能或内能等;若能的形式没有改变,则是能量的转移,如高温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
    讨论交流:能量的来源(课本第33页).
    由图示可以看出目前小聪家使用的电能最终来自太阳能.
    例(多媒体展示)台州的能源结构日趋多样化,其中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临海括苍风力发电场
    B.温岭江厦潮汐电站
    C.玉环华能火力发电厂
    D.仙居下岸水力电站
    解析:风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潮汐电站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课堂演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教师结束语】
    本节课学习了两个知识点即能量的多样性和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知道了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不同能量.还知道了各种能量之间可以转化,初步懂得了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本节内容较少,知识点较容易,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分析辨别能力.掌握一些分析问题方法,这节教学中就特别注意了方法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能量之间可能发生转化和转移”怎样简捷地判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呢?引导学生采取整体分析法.如落地的篮球越弹越低,篮球的机械能哪里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篮球整体机械能减少了,而地面、篮球温度会有稍微升高,其整体的内能增加了,那么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太阳能热水器工作时,吸收太阳能.其内能增加了,我们说是太阳能转化成了内能.认真学习本章内容,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本章复习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4.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
    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
    6.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秒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7.通过联系生活现象,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这些能量形式.
    8.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运动的描述
    例题1 如图所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而马路旁的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分析这一判断是相对哪个参照物而言的.图中,司机以车或车内物体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变化,认为乘客是静止的;马路旁小朋友则以路面为参照物,乘客相对路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认为乘客和车一起运动.
    答案:车(车内物体) 路面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例题2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10m
    解析:由图像可知,乙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运动,甲车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所以A、B选项不正确;由图像可知开始时两车相距10m,6s后,甲车没动,乙车行驶距离为12m,而5s后,甲车没动,乙车行驶10m,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C
    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题3 小亮仅用手表就测量出了电动玩具小车的平均速度.他先在家中的方形地板砖上选取了A、B、C三处并做了标记,再把小车放在地板砖上,如图甲所示.启动小车,让它沿直线依次通过A、B、C三处,用手表记下车前端经过A、B、C三处时所对应的时刻,运动情况简化图如图乙所示,小亮从说明书上查得小车长30cm.则:
    (1)小车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AB=________s.
    (2)小车从B运动到C经过的路程sBC=________m.
    (3)小车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
    答案:(1)15(2)0.9(3)0.072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 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
    相关教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 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 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新课引入,进行新课,教师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能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能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能量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 能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新课引入,进行新课,教师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运动与能量》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