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70853/0-16963766245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70853/0-16963766245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学生开始学习电学的第一节,摩擦起电现象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又是本节重点难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认知,所以本节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间摩擦是可以让物体带电,并能用带电体性质去解释生活静电现象,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到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两种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是相互吸引。
二、学情分析
两种电荷与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已经有所认知,但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缺没有怎么留意,本节就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并去解释生活具体静电事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带电体性质。两种电荷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会解释生活中常见表静电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五、教学模式:探究讲授式。
六、教学过程
(一)摩擦起电现象
1.引入新课:冬天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行新课:
活动一:演示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吸引纸屑
活动二:观察生活中摩擦起电事例
小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活动三:让学生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事例。如:运转一夏天的风扇叶片会粘很多灰尘。科技馆中接触静电小球形成怒发冲冠形象
活动四:观看图片:油车拖一个铁链,雷电的形成并解释。
(二)两种电荷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么所有摩擦过的物体带的电都是相同的吗?
活动一: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分析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排斥就是:两个带电体都带的是正电荷或两个带电体带的都是负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指的是两个带电体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注意:若不指明带电体只说两个物体吸引就有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三)新知识应用
通过例1填空记忆本节知识要求。例2.两种电荷作用规律的应用 例3.判断生活中静电现象。
(四)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本节学习电学知识。
相关教案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人教版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