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
展开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考点1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跟C-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后得出的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成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________总和。
考点2 查阅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①查表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根据算式计算。
二、化学式
考点3 认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解释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________的式子。
2.化学式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这种物质的________;③表示组成物质的________;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考点4 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
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元素的原子个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原子个数)∶……
考点5 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三、物质的分类
考点6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等。
2.化合物: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CO2、KMnO4等。
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考点8 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认识常见的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组成元素是一种还是多种。
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________
________
微观构成
由________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由________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五、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________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的。
内容
混合物
纯净物
概
念
宏
观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
观
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不同分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
特性
1.________固定组成
2.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仍保持原物质的性质
1.具有固定组成
2.有固定的性质
考点10 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
1.过滤
过滤适用于液体与________液体的固体之间的分离,或溶解性不同的固体之间的分离。
过滤操作要注意“________”。
①“一贴”:滤纸________。
②“二低”:滤纸边缘略________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________滤纸边缘。
③“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________;玻璃棒轻靠________一边;烧杯轻靠________。
2.蒸发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固体溶质,如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
3.饮用水净化的方法
饮用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法、________和蒸馏法。
粗盐提纯的步骤一般可分为:________、转移。
考点1 1.比值 正比 2.相对原子质量
考点3 1.物质组成 2.某种物质 一个分子 元素种类
考点6 纯净物 非金属 酸
考点7 1.同种元素 2.不同种元素
考点8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同种原子 不同种原子
考点9 一种物质 两种或多种 没有
考点10 1.不溶于 一贴二低三靠 ①紧贴漏斗内壁 ②低于 低于 ③烧杯内壁 三层滤纸 玻璃棒 3.过滤法
考点11 溶解、过滤、蒸发
【例题精析】
例1.(2018•温州)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茶氨酸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的元素是( )
A.碳 B.氢 C.氧 D.氮
【解答】解: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3):(14×2)=84:14:48:2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图示中①所占质量分数最大,所以①表示的是碳元素。
故选:A。
例2.(2018•金华)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解答】解: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6+12×6×100%≈7.7%<10%,故正确;
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H6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12:35.5,故错误;
D.六氯苯是由六氯苯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例3.(2021•嘉兴)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C.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解答】解:A、铁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乙可能是CuCl2溶液或稀硫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丙一定是NaOH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丁可以是氯化铜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如果丙是稀硫酸,则乙、丁的其中一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能和铁反应,因此丙不可能是稀H2SO4,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例4.(2021•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
【解答】解: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与硝酸反应会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B,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提供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A测得pH=7,说明显中性,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且碳酸钠在反应中不能过量。
(1)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2)通过前边的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故答案为:(1)氯化钠;
(2)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例5.(2021•金华)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 BaSO4 ;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 。
【解答】解:①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因此滤渣甲是铜,因硫酸过量,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可能有硫酸铜(铜离子不一定全部析出为铜);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钠,碱性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滤液B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根离子,溶液中一定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钡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不含硫酸根离子,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
根据以上分析:
(1)步骤②中沉淀乙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的BaSO4;故填:BaSO4;
(2)滤液C中一定含有镁离子、氢离子、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能含钡离子,因此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故填:硝酸镁、硝酸钠和硝酸。
例6.(2021•台州)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 。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1 。
【解答】解:(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4+14×4=120;故填:120;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故填:15:1。
例7.(2021•宁波)“青团”是宁波的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
(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3 种元素组成。
(2)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6 g。
(3)侧柏莲酮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二氧化碳和水 。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3;
(2)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3g×12×1012×10+1×10+16×100%=6g;故填:6;
(3)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二氧化碳和水。
例8.(2020•台州)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2 。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6)=15:2。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1012×10+1×16×100%≈88.2%。
故答案为:
① 15:2;②88.2%。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Ca(OH)2
BaCl2
Na2CO3
B
Cu
AgNO3
Ca(OH)2
HCl
C
P
CH4
CO
O2
D
FeCl3
SO2
HNO3
NaOH
【解答】解:A、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钡都是盐,故A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
C、磷、甲烷、一氧化碳都会与氧气反应,但是磷和氧气都是单质,故C错误;
D、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四种物质的类别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学生应该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以下是小明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其中分类和投放合理的是( )
A.旧报纸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
B.戴过的口罩属于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
D.用旧的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解答】解:A、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A不合理;
B、戴过的口罩需要消毒处理,不是可回收垃圾,B不合理;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需要投放到易腐垃圾桶,C合理;
D、旧电池需要进行无汞化处理,不是可回收垃圾,D不合理;
故选:C。
3.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E发生置换反应
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
C.A+C、C+D、A+D两两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
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一定是CO2
【解答】解:A、C与E反应是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
B、若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例如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B正确;
C、A+C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C+D反应生成盐和水、A+D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故C错;
D、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不一定是CO2,可以是二氧化硫等物质,故D错。
故选:B。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
观察颜色
点燃,闻气味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解答】解:A、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羊毛纤维点燃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涤纶点燃会生成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的是氧化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CaCl2、CaCO3: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CO2、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C.浓H2SO4、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CaO、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
【解答】解:A.CaCl2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则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可以鉴别,故A正确;
B.CO2不支持燃烧,不燃烧,O2支持燃烧,则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熄灭的为CO2,燃得更旺的是O2,故B正确;
C.浓H2SO4具有吸水性,浓H2SO4、稀H2SO4都不具有挥发性,浓H2SO4、稀H2SO4的打开瓶盖,都没有白雾,故C错误;
D.CaO与水反应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则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温度变化能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6.分类是科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 )
A.臭氧 B.小苏打 C.氧化钙 D.酒精
【解答】解: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A、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钠、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Zn B.MgO C.Fe2O3 D.CuO
【解答】解:A、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氯化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锌,铁的位置排在锌的后面,不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铁的位置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硝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与氧气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形成酸雨原因之一的氮氧化合物是氮、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如NO2、N2O3、NO、N2O等,若将以上四种物质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绘制成统计图,则②表示的物质是( )
A.NO2 B.N2O3 C.NO D.N2O
【解答】解:首先将氮的四种氧化物N2O、NO、N2O3、NO2进行变形,得到N2O、N2O2、N2O3、N2O4,变形后氮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个数依次增加,所以含氮量(氮元素质量分数)依次降低。②中,氮元素的含量居第二,所以该物质是NO。
故选:C。
9.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都具有相同硫原子和氧原子)。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可计算出SO2的式量为( )
A.32n(m−n) B.32n(3m−2n) C.32n(3n−2m) D.16n(3m−2n)
【解答】解: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kg;则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kg=(3n﹣2m)kg;
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n−2m)kg(3n−2m)kg×132=3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kg(3n−2m)kg×132;
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m−n)kg(3n−2m)kg×132=32n3n−2m。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
(1)操作1是 过滤 。
(2)步骤②的现象中出现了气泡,请判断原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碳酸钠 。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固体是碳酸钙,碳酸钙可能是样品中的,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
(1)经过操作1得到了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所以操作1是过滤;
(2)步骤②的现象中出现了气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原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碳酸钠。
故答案为:(1)过滤;
(2)碳酸钠。
11.“化学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氧气 。
(2)写出上述转化关系中Na2CO3转化为NaOH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 3 号门上车。
【解答】解:(1)A是氧气,是因为氧气是气体单质,点燃条件下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氧气。
(2)Na2CO3转化为NaOH: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旅客”稀硫酸可以从3号门上车,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故填:3。
1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NO3)2、K2SO4、KOH、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 AB 。
A.白色固体中一定只存在KOH、MgCl2
B.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Cl═KCl+H2O
C.BC段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中不存在BaSO4
D.BC段可观察的现象是:沉淀溶解并产生气泡
(2)加入盐酸至D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氯化氢 。
【解答】解:①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钡或氢氧化化镁,从而得出硝酸钡与硫酸钾或者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存在至少一组;②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沉淀质量一开始不变,随后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氢氧化镁与硫酸钡混合物,因此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镁、硝酸钡和硫酸钾,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硝酸钡、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
(1)A、由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只存在KOH、MgCl2,选项A错误;
B.AB段沉淀不发生变化,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Cl═KCl+H2O,故选项B正确;
C.BC段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镁,不能说明沉淀不存在BaSO4,故选项C错误;
D.BC段可观察的现象是:沉淀溶解,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2)第一步反应中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钾。加入盐酸至D点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氯化镁、氯化钾、硝酸钾和氯化氢。
1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BaCl2 (填化学式)
(3)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 NaOH、Na2CO3、Na2SO4 (填化学式)。
【解答】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逐渐减小,但是减小到一定的数值,不再变化,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生成的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所以
(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C点时,加入的盐酸是刚好的,生成碳酸钡、硫酸钡沉淀时,也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钡,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
(3)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故答案为:(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NaCl、BaCl2。
(3)NaOH、Na2CO3、Na2SO4。
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Fe ;
(2)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 .
【解答】解:(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红色金属单质,所以A为铜,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所以B为氧化铜,B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的X溶液为硫酸和硫酸铜溶液,X溶液和C反应生成了浅绿色溶液、铜和无色气体E,所以C为铁单质,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所以D为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E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C为Fe;
(2)通过推导可知,E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
故答案为:(1)Fe;
(2)CuO+H2△¯Cu+H2O.
15.2021新春之际,为了巩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成果,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员没有回老家,而是在外就地过年,为了预防病毒要勤洗手、勤消毒、出门一定戴好口罩、勤锻炼提高免疫力;消毒可以用75%酒精溶液(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1)酒精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3:8 。
(2)专家建议出门戴好口罩,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解答】解:(1)C2H5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6=3:8;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要求外出戴口罩,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3:8;(2)切断传播途径。
16.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试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85 ;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8 ;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
【解答】解:(1)通过计算可知,平均值为:84.9g+85g+85.1g3=85g;
(2)金属元素质量是45g,所以氧元素质量是85g﹣45g=40g,所以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3)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2x):(3×16)=9:8
所以x=27.
故答案为:(1)85;(2)9:8;(3)27.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7.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1)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 50 个原子构成的;
(2)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 ;
(3)31.2g奥司他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2.8 g。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1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50个原子;故填:50;
(2)奥司他韦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4)=7:16;故填:7:16;
(3)31.2g奥司他韦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1.2g×1×2812×16+1×28+14×2+16×4×100%=2.8g;故填:2.8。
18.芹菜中的芹黄素(C15H10O5)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
(1)芹黄素(C15H10O5)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3:2:1 。
(2)芹黄素(C15H10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70 。
(3)2.7g芹黄素(C15H10O5)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 1.8g 。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芹黄素(C15H10O5)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5:10:5=3:2:1;故填:3:2:1;
(2)芹黄素(C15H10O5)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10+16×5=270,故填:270;
(3)2.7g芹黄素(C15H10O5)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2.7g×12×15270×100%=1.8g;故填:1.8g。
19.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中x= 18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3 。
【解答】解:(1)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x×1+16×9=354,解得x=18;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9)=4:3。
故答案为:(1)18;
(2)4:3。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0.“温州鱼丸”是我市传统名点,被评为“中华名小吃”。鱼丸汤中往往加入米醋等调味品。米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6:1 。
【解答】解: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
故填:6:1。
21.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由水、二氧化碳、蔗糖等物质组成。经常过量饮用可乐易导致肥胖。
(1)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蔗糖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72:11 。
(2)成人每天摄入的糖分超过25克就容易导致肥胖。可乐中糖分的质量分数约为10%,则饮用 250 克可乐就相当于摄入了25克糖分。
【解答】解:(1)蔗糖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2):(1×22)=72:11;
故填:72:11;
(2)可乐的质量为:25g÷10%=250g。
故填:250。
22.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植物光合作用最初制造的是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
【解答】解:葡萄糖(C6H12O6)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612×6+1×12+16×6×100%=40%。
故答案为:40%。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4 金属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4 金属 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8 浮力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8 浮力 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原理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数据处理,交流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