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武汉部分学校高三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辽宁省盘锦市某公司在稻蟹种养田间进行了“大格田一字沟”的升级改造将一亩一格的小格田平整为20亩一格的大格田,大格田周围保留一条明沟)。前期幼蟹在一字沟生长,待农田氨态氮浓度降低后,使水漫过坝埂,螃蟹进入大格田继续生长。此模式做到了“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下图示意“大格田一字沟”农田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小格田相比,大格田主要优势是( )
A. 可抑制杂草生长B. 降低农药施用量C. 便于机械化播种D. 有效减少病虫害
2. “大格田一字沟”农田布局中坝埂的主要作用有( )
A. 升高沟内水温B. 防治水土流失C. 增加农田光照D. 提高螃蟹质量
3. 该模式得以推广的根本原因是( )
A. 增加经济收入B. 保持生态平衡C. 节约土地资源D. 降低劳动强度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大格田是将传统小格田改造成大格田,减少了小格田之间交错位置,增加了面积,便于机械化播种,C正确;大格田并不能抑制杂草、降低农药使用量以及减少病虫害,ABD错误,该题选C。
【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前期幼蟹在一字沟生长,待农田氨态氮浓度降低后,使水漫过坝埂,螃蟹进入大格田继续生长,因此坝埂主要作用是大格田中氨态氮进入一字沟,影响幼蟹生长,因此该坝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螃蟹质量,D符合题意;坝埂对沟内温度、水土流失、农田光照等影响不大,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题详解】
该农业生产模式为混合农业,充分利用空间,种养结合,发展了多种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经济收入,所以得以推广,A正确;该模式为体现生态保护,B错误;该模式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有限,C错误;种养结合,增加了劳动强度,D错误,该题选A。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政策、市场、交通、种植经验、历史、饮食习惯等;科技因素:良种、机械、冷藏、保鲜等。
2011-2016年,江苏省某公司与省气象局合作在全省高速公路沿线共计建成302个气象站点,形成了全国首个完善的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网。通过江苏省“高速大脑”“掌上数智高速”等智慧管理决策系统,实时对接、展示精细化气象预报数据,为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了支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江苏省高速公路沿线的交通威胁主要有( )
①山体滑坡②地震海啸③大雾弥漫④雨雪冰冻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 江苏省“高速大脑”“掌上数智高速”等智慧管理决策系统主要依托( )
A. 遥感技术B. 数字地球C. 地理信息系统D. 卫星导航系统
6. 智慧“交通+气象”的融合应用场景可能有( )
A.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B. 提供交通气象服务
C. 协调处理交通事故D. 提高路段的能见度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江苏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质较为稳定,地质灾害少,①②错误;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阴雨天多,云雾多,北部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大,多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沿线高速公路通行,③④正确,该题选D。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监测,数字地球主要是信息数字化、卫星导航主要是定位和导航,ACD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于决策和系统管理,C正确,该题选C。
【6题详解】
高速公路收费、协调处理交通事故不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气象预报,AC错误;“交通+气象”的融合只是进行监测和预警,不能提高路段的能见度,D错误,“交通+气象”的融合能够展示精细化气象预报数据,为保障道路安全提供了支撑,B正确,该题选B。
【点睛】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莲花池村距北京市中心70km,历经30余年完成了从山区农业村向旅游型村落的转变,是京郊早期旅游开发的核心村落。村中的宅院类型南北部略有不同,北部以农家乐和民宿为主,南部多大山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菜地相比,村落形成初期住宅区整体海拔略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靠近公路B. 气候适宜C. 便于防洪D. 地形平坦
8. 大山庄集聚在公路南部的主要原因是该处( )
A. 距客源地近B. 用地空间大C. 水运便利D. 水源充足
9. 莲花池村向旅游型村落转变过程中,尤其需重视的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B. 耕地占用C. 土地沙化D. 土壤污染
【答案】7. C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村落形成初期住宅区整体海拔略高,不利于住宅区与公路相连,不方便村名出行,因此A项错误。初期住宅区整体海拔略高于菜地,不会使气候变得更加适宜居住,因此B项错误。由图可知,住宅区与菜地分在河流两岸,地形平坦,因此D项错误。莲花池村聚落是沿河布局,雨季时河流水位上涨,易淹没河流两岸低洼地带,而村落形成初期住宅区整体海拔略高,则不易被洪水淹没,有效保障村落安全。因此C项正确。
8题详解】
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大山庄集聚公路南部和民宿所在的北部相距较近,距客源地距离差异小,因此A项错误。大山庄集聚于公路南部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而非水运,因此C项错误。大山庄集聚的公路南部和民宿所在的北部都靠近河流,水源都充足,因此D项错误。由图可知,大山庄聚居的公路南部位于河流下游,相较于上游山区,其地形更加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面积等广,因此B项正确。
【9题详解】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与土壤污染都将影响莲花池寸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为发展旅游业莲花池村必然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A、C、D错误。由材料可知,莲花池村早期为山区农业村,耕地面积占土地利用面积的比重较大,在向旅游型村落转变的过程,为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兴修道路、修建民宿等旅游设施,旅游业用地面积的扩大将侵占部分耕地,因此B正确。
【点睛】乡村的土地利用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主要为农业用地河住宅用地,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今年暑假,武汉(30°N,114°E)的小明全家自驾外出旅游,于7月15日北京时间15:00在西安(34°N,108°E)某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现太阳光刚好从汽车正前方射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时汽车行驶的方向为( )
A. 自东北向西南B. 自西南向东北C. 自西北向东南D. 自东南向西北
11. 若不考虑天气等其他因素,在此处拍摄到同样的太阳方位和高度,最有可能的日期是( )
A. 5月29日B. 8月7日C. 12月1日D. 1月13日
12. 在该日后的六个月内,西安与武汉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始终保持不变D. 持续不断变小
【答案】10. A 11. A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北京时间15:00时,西安地方时为14:12,此时西安太阳位于西南方向。由材料可知,太阳光刚好从汽车正前方射入,也就是从西南方向射入。因此,此时汽车行驶的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此处拍摄到同样的太阳方位和高度,最有可能的日期与二至日对称。7月15日与6月22日相差23天,则最有可能的日期是5月29日,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2题详解】
西安与武汉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于7月15日后的六个月内,西安与武汉两地距太阳直射点的差值不变,因此,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保持不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降低。
锥峰、塔峰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喀斯特锥峰逐渐变陡主要是因为丘底( )
A. 坡面径流流量大,溶蚀快B. 岩性软,溶蚀快
C. 坡面径流流速快,溶蚀快D. 气温高,溶蚀快
14. 塔峰最可能对应下列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中的( )
A. 溶沟B. 洼地C. 峰丛D. 孤峰
15. 与锥峰相比,有关塔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旱生植被占比更大②土层残留较厚③坡积物分选性较好④溶蚀程度较高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3. A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锥峰岩石成分为石灰岩,易溶于水,贵州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汇聚成地表径流之后流经锥峰地区,锥峰底部石灰岩易遭受溶蚀作用,中上部由于高出地表径流水位,不易遭受溶蚀作用得以保留,A正确;岩性软、坡面径流和气温高对锥峰整体均会造成影响,不会对锥峰造成上部和下部出现差异化侵蚀的问题,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形成过程首先是溶蚀形成溶沟,随着地壳抬升和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慢慢形成溶蚀洼地;如果地壳上升继续进行,地下水位会不断下降,溶蚀洼地会因崩塌而露出地表,地下河也会陆续转变为地面河,这个阶段是林峰到孤峰的过渡阶段;最后,如果地壳上升持续进行,地下水位会降至最低点,地面河流会不断蚀低、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峰林会逐渐演化成孤峰;结合材料分析,塔峰为锥峰底部遭受溶蚀作用之后形成,且两者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塔峰之间并不相连,因此可以推测塔峰最可能对应下列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中的孤峰,D正确;溶沟、洼地、峰丛各岩石之间基座存在相连的现象,因此其不是塔峰所对应的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塔峰体积更小,坡度更陡,岩体存水能力更差,因此塔峰旱生植被占比更大,①正确;由于塔峰遭受侵蚀时间更久,因此其土层残留较锥峰薄,岩石溶蚀程度也更高,②错误,④正确;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表明其坡积物分选性差,③错误;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峰丛是碳酸盐层经过溶蚀后,形成基座相连高低不一的溶蚀山峰,丛间发育封闭洼地。峰林是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分散或成群出现在平地上,远望如林而名之。它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地貌形态,以华南最为发育。孤峰是岩溶区的孤立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岩溶盆地中,相对高度由数十米至百余米。孤峰是在地壳对长期稳定条件下,峰林不断溶蚀降低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树喜温暖湿润,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北部。桑蚕以桑叶为食,由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蚕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产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唐代以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至宋代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心。1985年后,我国“东桑西移”趋势明显。下图示意1985~2020年部分蚕茧主产省年产量变化。
(1)简述桑蚕产业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原因。
(2)分析宋代时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桑蚕产业中心的地理原因。
(3)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桑蚕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桑树生长;桑树为原始桑蚕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2)(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桑叶生长期长,或桑蚕产量大;技术先进,桑蚕产业的产量不断提升;南方经济发达(或水运交通便利),桑蚕产业的市场广阔。
(3)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资源充足且成本较低;国家政策积极引导。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桑蚕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桑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桑树生长;桑蚕以桑叶为食,由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这里的桑树为原始桑蚕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桑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桑树和桑蚕的生长,桑叶生长期长,桑蚕产量大;桑蚕产业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长三角地区生产经验丰富,技术先进,桑蚕产业的产量不断提升;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桑蚕产业的市场广阔。
【小问3详解】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劳动力价格较低;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且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将蚕桑产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可以为东部地区腾出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也可以通过承接来自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政策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发展桑蚕业。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燃物、火环境、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边境,辖区内多天然草场,是我国草原火灾的高发区。近年来该市采取计划烧除用火技术(在人为控制下,有计划地用低强度火烧除部分可燃物)等多项措施,使草原火灾损失大幅度下降。下图示意呼伦贝尔市1990-2019年草原火灾月份变化。
(1)判断呼伦贝尔市最易发生草原火灾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的火环境条件。
(2)与高强度草原火灾相比,指出采用计划烧除用火技术对草场的有利影响。
(3)为减少草原火灾,说明当地政府除计划烧除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多大风天气,火势易蔓延。
(2)低强度火烧除部分可燃物,可预防草场火灾;低强度火烧除可(适度提高地温、提商土壤肥力等,)促进草场更断;减轻草场病虫鼠害,预防草场退化。
(3)采用机械化收割储存牧草(等措施减少可燃物数量);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火源监控及火灾预警;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教育与管理;加强与邻国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呼伦贝尔市1990-2019年草原火灾月份变化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生态脆弱区的地理特征、我国的旱灾、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呼伦贝尔市4月火灾面积最大,火灾频次最高,5月份火灾面积较大,火灾频次仅次于4月,又根据材料信息“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边境”提示可判断,呼伦贝尔市最易发生草原火灾的季节为春季,结合呼伦贝尔市所处地理位置可知,呼伦贝尔市位于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区,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气溫回升快,空气干燥;且春季植被覆盖度低,多大风天气,火势易蔓延;使春季成为呼伦贝尔市最易发生草原火灾的季节。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燃物、火环境、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提示,与高强度草原火灾相比,低强度火烧除部分可燃物,可预防草场火灾;结合所学知识,低强度火烧除可在较短时期内适度提高地温,烧除部分可燃物可较短时期内提商土壤肥力等,促进草场更断;与高强度草原火灾相比,低强度火烧除部分可燃物,使得病虫害的虫卵等数目减少,可以减轻草场病虫鼠害,预防草场退化。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燃物、火环境、火源是火灾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减少草原火灾,当地政府除计划烧除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燃物方面:可采用机械化收割储存牧草等措施减少可燃物数量;火环境、火源方面: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火源监控及火灾预警;火灾发生、易蔓延方面:当地政府应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边境”提示,当地政府应加强与邻国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同时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教育与管理,尽量控制火源进入草原区。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津市是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地区。研究表明,天津市冰雹的发生与强对流天气和东北冷涡活动(5-6月最活跃,易导致高空出现冷气流)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天津市0℃等温面的高度明显抬升,这对天津市冰雹灾害的发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左图示意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右图示意天津市1961-2020年各月冰雹天气出现的累计日数。
(1)概括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灾害集中出现在春末夏初的原因。
(3)预测未来天津市冰雹灾害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
【答案】(1)特点:总体上天津市冰雹日数空间分部不均;冰雹日数大体上自北向南减少;北部山区最多,南部平原最少。
(2)(春末夏初伴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天津市气温回升快,东北冷涡最活跃,近地面和高空大气对流频繁;东北冷涡促进高空冰雹的形成
(3)趋势;冰電灾害总体减少。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抬升了0°C等温面的高度),不利于空中结冰;形成的冰雹更易融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津市冰雹的发生与强对流天气和东北冷涡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 下设3个小问,涉及气候特点分布,气象灾害的预防与救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分布不均,南部少,北部多;大体上自北向南递减;北部山区最多,南部平原最少;
【小问2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春末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冷暖气流活动频繁,对流强烈;东北冷涡频频南下,促进了天津地区高空冰雹的形成,而近地面冷暖空气交流频繁,使高空冰雹不一定会全部融化,导致冰雹日数多发生在春末夏初。
【小问3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由于全球变暖,天津地区冰雹天气会总体减少;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高空水汽不易凝结为冰雹,近地面大气温度高,是高空冰雹在降落过程中融化。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徐州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徐州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1页。
2024武汉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武汉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