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民乐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地 理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21年8月13日的太阳活动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预报中的“日面”是指( )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层 D.日冕层2.太阳活动变强时, 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A.太阳风减弱 B.耀斑增多C.黑子较少 D.光球层变亮3.如果出现大规模耀斑爆发,会导致( )A.所有通讯中断B.极光强度变弱C.磁针剧烈颤动D.全球降水减少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 )A.3月 B.6月C.9月 D.11月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淮安( )A.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C.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D.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部分城市面临严重的大气(悬浮颗粒PM2.5)污染问题。下图为2017年合肥PM2.5不同季节的小时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判断M、N、P所代表的季节分别是( )A.冬季、秋季、夏季B.冬季、夏季、秋季C.秋季、夏季、冬季D.秋季、冬季、夏季7.影响M季节PM2.5污染严重的因素()A.植被覆盖 B.大气状况C.日照变化 D.风速大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甲、乙、丙三个地质年代分别代表的是( )A.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9.在乙地质年代的末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B.恐龙灭绝C.蕨类植物繁盛 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尘卷风是因近地面局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可以把尘土和一些细小的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下图示意尘卷风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尘卷风发生时,对应近地面的气压为( )A.热低压 B.冷低压C.热高压 D.冷高压11.下列区域中,容易发生尘卷风的是( )A.干燥的河滩 B.高山湖泊C.广袤的森林 D.大面积草坪下图为沿20°E经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下图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 13.在c风带的影响下,当地旗帜飘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D.西南14.图中所示季节( )A.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B.亚欧大陆上亚洲高压势力强盛C.昆明贵阳之间准静止锋活动频繁 D.南极科考人员进入繁忙期每年冬至前后,落日的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桥洞,俗称“金光穿洞”。下图为某游客拍摄的“金光穿洞”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可知( )A.桥体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B.拍摄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8:00C.拍摄照片之时,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7′E)为黑夜D.在整个可拍摄该景观的日子里,北京太阳高度逐日增大16.“金光穿洞”景观( )A.属于水域风光类型 B.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C.受天气状况影响小 D.应选择特定的位置观赏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该区域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
材料二:下图为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温哥华(49°N,123°W,海拔3米)和波士顿(42°N,71°W,海拔4m)逐月气温统计图。(1)比较温哥华和波士顿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6分)(2)描述材料二右图中7月甲处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3)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两支冷锋相遇形成的锢囚锋,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云贵高原北部某年某月一次锢囚锋控制下的天气形势。(1)据图简述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此次锢囚锋的形成过程。(8分) (2)分析该锢囚锋降水量较大的原因。(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6分)(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6分)(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民乐一中 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1.A 2.B 3.C 【解析】1.日面上有黑子,故为光球层,太阳黑子在光球层。A正确;故选A。2.黑子和耀斑增多是太阳活动变强的标志。太阳活动变强,太阳风增强,A错误;太阳活动变强,耀斑增多,B正确;太阳活动变强,黑子增多,C错误;不会光球层变亮,D错误;故选B。3.出现大规模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不是所有信号,A错误;出现大规模耀斑爆发,出现极光,B错误;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引发磁爆,会导致磁针剧烈颤动。C正确;出现大规模耀斑爆发,降水会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是否增多,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向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4.D 5.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时,若为南半球则该日为12月22日,若为北半球则该日为6月22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太阳直射点每月平均移动约7.8°,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要从39°降至0°大约需要5个月,据此可推知,该地若在南半球,则P点可能为5月22日,若在北半球则P点可能是11月22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34′S。在O~P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到23°26′后南移,因此,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C正确;北半球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再昼短夜长,A错误;昼夜差值从O到春分变小,从春分到夏至变大,从夏至到秋分变小,从秋分到P变大,B错误;日出方位从O到夏至北移,从夏至到P不断南移,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6.A 7.B 【分析】本题以合肥PM2.5不同季节变化曲线图为材料,涉及城市污染浓度变化、 PM2.5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6.M 季 PM2. 5小时浓度值最大, 故该季节降水少且易发逆温,故为冬季。P 季节 PM2. 5小时浓度值最小,故该季节降水多且大气对流运动强,故为夏季。N季节与春季差别很小,故该季节为秋季。综合选项,A选项正确。故选A。7.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对当地 PM2. 5小时浓度值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冬季多冷空气过境,易发锋面逆温,大气稳定风力较小,易造成污染加剧,B选项正确。日照变化和PM2. 5 小时浓度无关, C选项错误。冬季风速较大,会造成污染物扩散加剧,污染减小,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8.C 9.B 【解析】8.读表可知,甲地质年代被子植物繁盛,应为新生代,乙地质年代恐龙和祼子植物繁盛,应为中生代,丙地质年代早有出现海生藻类植物和三叶虫等海生无脊椎动物,中后期出现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应为古生代。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9.读表可知,乙地质年代恐龙和祼子植物繁盛,应为中生代,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大部分时间祼子植物繁盛,祼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均出现在古生代,AC错误;中生代末期出现生物大灭绝,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B正确;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中生代末期,而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B。【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0.A 11.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尘卷风发生时,对应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热低压,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容易发生尘卷风的地区地表存在强烈的局部受热不均的状况,且有一定数量的尘土。干燥的河滩吸热快,容易与周边区域产生局部温差,而且尘土和细沙较多,容易形成尘卷风,A正确;高山湖泊、广袤的森林和大面积草坪局部受热相对较均匀,且尘土等较少,不易形成尘卷风,B、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12.A 13.D 14.A 【解析】12.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中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存在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由于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高空则相反,气压低,等压面下凹,,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中c处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风向为东北信风,在东北信风影响下,当地旗帜飘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A正确; 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势力强盛,B错误;昆明贵阳之间准静止锋活动频繁在冬季,C错误;南极此时为极夜,不适合科考人员进入,D错误。故选A。15.A 16.D 【分析】15.读图分析可知,该时间为冬至日,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南,太阳光照要从桥洞穿出,说明桥洞朝向西南,桥体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A 正确;此时为冬至日,北京颐和园昼短夜长,日落时间早于18:00,B错误;此时南极昆仑站为极昼,C错误;拍摄日期为冬至日前后,北京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大,D错误。故选A。16.该景观为气象景观而不是水域风光景观,A错误;“金光穿洞”景观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B错误;“金光穿洞”景观需要太阳光,受天气的影响大,C错误;“金光穿洞”需要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才能形成,因此应选择特定的位置观赏,D正确;故选D。 17.(1)温哥华冬季气温比波士顿高。原因:温哥华西部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北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所以冬季气温较高。(2)特征:向北凸出(弯曲)。原因:温哥华西侧海洋7月气温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7月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3)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分析】本题以温哥华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1)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温哥华气温高于波士顿,影响气温的因素应从纬度、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等角度考虑。读图可知,温哥华位于北美西海岸,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东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从北美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受冷空气影响小,因此冬季气温较高。(2)读图可得出7月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气温较两侧高。因为7月北半球是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因此,海拔较低的温哥华7月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3)由图可知,温哥华位于49°N附近的北美大陆西岸,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可以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温哥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西风势力强盛;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暖湿的西风受到高大的落基山脉抬升,降水丰富;沿海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此降水在冬季更为集中。18.(1)冷空气从渭河平原南下时,受秦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发生分流;一支流经四川盆地的冷空气在云贵高原西北部形成东移冷锋;一支流经汉江平原的冷空气在云贵高原东北部形成西移冷锋;两支冷锋在云贵高原北部相遇,将暖气团抬升到高空,形成锢囚锋。(2)云贵高原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低,空气水汽含量大;锢囚锋将暖湿空气抬升到高空,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云贵高原北部纬度较低,冷空气势力较弱,加上地形阻挡,锢囚锋稳定少动,控制时间较长,降水量较大。 【分析】本大题以云贵高原北部地区某年某月一次锢囚锋控制下的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天气系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可知,云贵高原北部的锢囚锋是两支冷锋相遇形成的。结合示意图可知,此次锢囚锋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冷空气分流与相遇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冷空气分流的角度分析可知,冷空气从渭河平原南下,受到秦岭山脉的阻挡,发生了分流;一部分冷空气流经四川盆地,在云贵高原西北部的大娄山西北部形成东移的冷锋;另一部分冷空气经汉江平原南下,在云贵高原东北部形成西移的冷锋。从冷空气相遇的角度分析可知,两支冷锋在云贵高原北部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锢囚锋。(2)锋面形成的降水可从空气水汽含量、抬升强度、锋面控制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该锢囚锋形成于云贵高原北部,所在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空气水汽含量大;锢囚锋将暖湿空气抬升到高空,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云贵高原北部纬度较低,冷空气长途跋涉后势力减弱,加上地形阻挡,锢囚锋稳定少动,控制时间较长,降水量较大。19(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难解答。
【详解】(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 (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民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