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练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52510/0-16955118958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练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52510/0-1695511895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练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52510/0-16955118959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题,共11页。
第三章 第一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5分(知识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知识点2: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知识点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知识点1、2](2023年河南信阳月考)国际产业链重构是全球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合理的产业转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向东南亚5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转移部分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向东南亚5国转移的部分产业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关于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逐渐成为重要的因素 B.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比重较大C.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产业转移 D.日本、韩国已成为主要转入国2.东南亚5国中,越南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主要原因是越南( )A.科技水平相对较高 B.劳动力数量最丰富C.劳动力成本最低廉 D.地理位置条件优越【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发生转换,为了腾出发展空间,一部分落后产业急需向国外转移,C项正确。目前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故劳动力和技术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比重较小,A、B项错误;日本、韩国为发达国家,是产业主要转出国,D项错误。第2题,越南与我国陆地接壤,距离较近,地理位置条件优越,我国产业转移至越南成本较低,这是我国产业主要向越南转移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知识点1、2]下图示意某产业部门自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的转移方向)。读图,完成第3~4题。3.该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服装制造 B.石油化工 C.金融业 D.软件制造4.该类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①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资金外流B.②③④地区生产成本低于①地区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①地区D.①地区国土面积狭小【答案】3.A 4.B[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判断,该产业先由日本转向韩国、新加坡,然后再转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也就是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劳动力丰富且用工成本低的欠发达地区,所以该产业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于日本、韩国而言,中国、东南亚地区技术和资金不占优势,因此该产业不属于金融业和软件制造业;石油化工属于重工业,日本、韩国矿产资源不占优势,所以该产业不可能为石油化工。第4题,①地区是发达地区,经济并没有出现衰退;①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①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且用工成本低,生产成本低;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①地区;①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是生产成本较高,与国土面积狭小关系不大。[知识点1、3](2023年山西太原期末)2022年11月6日,在山西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上,山西省向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企业伸出了橄榄枝。据此完成第5~7题。5.山西省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配置 B.产业配套C.交通状况 D.人口规模6.山西省承接长三角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后,短期内主要有利于( )A.改善大气质量 B.提高城镇化水平C.优化产业结构 D.提高资源利用率7.为了更好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山西省应( )A.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B.增加劳动就业人口C.大力限制传统制造业发展 D.扩大工业用地规模【答案】5.A 6.C 7.A[解析]第5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而长三角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山西省的产业发展要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山西省重工业基础好,是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为此山西省承接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所以资源配置是山西省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A项正确。第6题,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属于相对高端产业,山西省承接这些产业后,短期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C项正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是长期工程,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项错误;城镇化水平不会在短期内有太大改变,B项错误;引进相对高端产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意义不大,D项错误。第7题,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本身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相对良好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以为了更好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山西省应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A项正确。[知识点3](2023年山西大同期末)当前正值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包括我国产业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我国内部的梯度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等。2021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国内制造业有序转移,同时希望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据此完成第8~9题。8.产业过快向越南、印度等国转移,短期内可能对我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就业困难 B.经济停滞C.技术进步 D.产业升级9.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过程中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可以( )A.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B.培育优势产业集群C.维护产业体系完整 D.重构国内循环格局【答案】8.A 9.C[解析]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向越南和印度转移的产业大多为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故产业过快转移短期内可能会导致我国就业困难,A项正确。第9题,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过程中将更多的制造业留在国内,可以避免产业“空心化”,维护产业体系完整,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8分)[知识点1、2]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 深圳作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窗口,率先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成功积累了“第一桶金”。40年来,深圳在发展中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正从“产业转移输入城市”向“产业外溢输出城市”转变,先行示范与核心引擎地位日益彰显。下图示意深圳产业转移的三个阶段。(1)指出深圳发展初期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6分)(2)推测深圳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6分)(3)分析深圳从“产业转移输入城市”逐渐向“产业外溢输出城市”转变的原因。(6分)【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较低的劳动力、土地价格。(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高后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深圳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土地严重不足,发展空间有限;深圳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新的产业政策出台,营商环境改变,迫使一些产业转移。【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023年湖北孝感期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边界地区成为新的增长空间。产业外溢是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增长主要的因素。深圳制造业企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带动了东莞、惠州等多个镇街相关产业的发展。东莞市临深片区是承接产业外溢发展起来的典型边界地区,也是东莞市打造“三心六片”城市格局中的重要片区。下图为产业外溢背景下的深莞产业联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20世纪90年代,东莞市临深片区承接产业外溢最主要的优势在于( )A.邻近消费市场 B.土地充足且廉价C.政策支持引导 D.科技人才丰富2.依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例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A.工厂、总部、研发 B.研发、工厂、总部C.工厂、研发、总部 D.研发、总部、工厂3.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8年以来,东莞市( )①成本优势提升 ②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B 2.C 3.D[解析]第1题,东莞临深片区位于边界地区,相对来说发展程度没有中心城区高,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加上距离深圳近的优势,所以容易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B项正确。第2题,深圳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促进了东莞的发展。总体上看,东莞的发展滞后于深圳。在早期,由深圳转移到东莞的产业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故甲应该是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东莞没有丙类型的产业部门,乙类型的产业部门较少。2008年以来,丙类型的产业部门从无到有,乙类型的产业部门显著增多。据此可以推测丙为总部,乙为研发部门,相较于研发部门,总部数量更少,且更倾向于布局在对外联系便利的中心大城市,其迁移性相对较弱且滞后于研发部门。第3题,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08年以后,东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均显著提升,故成本优势下降,①错误;得益于深圳的产业向东莞转移,一些工厂、研发甚至企业总部转移到东莞,促进了东莞的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②正确;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以生产制造部门为主,2008年以后迁入了企业总部和更多研发部门,故对科技人才需求增加,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③④正确。[综合思维](2022年山东潍坊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据此完成第4~6题。注:亚洲“四小龙”指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和新加坡。4.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A.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B.广阔的消费市场C.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 D.邻近产业转出地5.第四次产业转移( )①存在从中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 ②转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③使我国东部沿海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 ④使我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升级 B.降低生产成本C.增加就业岗位 D.扩大销售市场【答案】4.A 5.B 6.C[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从亚洲“四小龙”转到我国东部沿海,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东部沿海获得了优先发展,A项正确;产业转移不是主要针对东部沿海市场,B项错误;东部沿海充足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会影响产业转移,但不是当时的关键条件,C项错误;产业转移是从美国开始的,我国东部沿海距离美国较远,且距离产业转移地的远近会影响产业转移,D项错误。第5题,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同时还转移到美国、日本、德国。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距离东部地区近,所以存在从中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①正确。从转移特点看,存在向发达国家转移的情况,故转出的不一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②错误。据图可知,从我国东部沿海转出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我国东部沿海不可能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③错误。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托低要素成本,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局面,④正确。第6题,制造业中也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并不一定会促进产业升级,A项错误;美国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制造业回流会增加生产成本,B项错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失业人数增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从而增加就业岗位,C项正确;产品是面向世界市场,制造业回流后,不会扩大销售市场,D项错误。[人地协调观]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对移出区而言,产业“空心化”(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效期内,新兴产业无法弥补低端制造业转出造成的产业空白)引起学者广泛关注。下图为广东省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据此完成第7~9题。7.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机器人产业 B.生物医药产业C.服装鞋帽生产 D.交通运输设备制造8.产业“空心化”可能会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造成的影响有( )①区域产业链脱节 ②社会资源优化分配③技术得以升级 ④就业机会减少 ⑤经济快速发展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⑤9.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B.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答案】7.C 8.C 9.A[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本地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最有可能属于当地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服装鞋帽生产,C项正确。机器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均不属于当地衰退性产业。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产业“空心化”是指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效期内,新兴产业无法弥补低端制造业转出造成的产业空白。所以产业“空心化”可能造成区域产业链短时间脱节,而在这段时效期内,社会资源并没有得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①正确,②⑤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产业转移对珠三角有正、负效应,在产业“空心化”的同时,也会刺激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③正确;随着部分产业的转出,当地的就业机会减少,④正确。第9题,产业转移有利于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项正确;产业转移会减少耕地面积,B项错误;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为主,C项错误;带来污染是负效应,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0.(2023年浙江杭州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飞地经济”即不同的行政地区打破地域管辖限制,“飞出地”一方将产业项目安置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园区内,通过约定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韶关地处粤北地区,是广东革命老区,当地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富庶的珠三角地区。2008年,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东莞、韶关两地政府联手,共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材料三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是一块“东莞‘经济飞地’”,其中浈江片区是该工业园的核心片区。当前,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正围绕“打造广东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这一总体目标,把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打造成品牌产业。下图示意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浈江片区地理位置。(1)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韶关成为“东莞‘经济飞地’”的原因。(6分)(2)简述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对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3)简析“飞地经济”模式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6分)【答案】(1)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低;有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韶关钢铁厂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原材料,产业基础和协作条件较好;当地政策支持。(2)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可以引进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可以吸引投资与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扩大影响,形成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交流和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共同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习题,共8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课时练习,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