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生物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生物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生物会考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展开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2.(2分)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3.(2分)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4.(2分)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5.(2分)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下列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控制中心 B.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C.控制物质的进出 D.储存细胞液的场所
6.(2分)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不能无限地长大
B.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
7.(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50粒
湿润
4℃
0粒萌发
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③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④
50粒
湿润
25℃
48粒萌发
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只受水和温度影响
C.①组与②组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②组与④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
8.(2分)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9.(2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轨生活了6个月,为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所带的食物中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航天员日常膳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以脂肪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D.应含有适量蛋白质以保证机体合成所需蛋白质
10.(2分)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相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
C.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来加以运输的
D.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扩散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12.(2分)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内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担负着营养物质、废物及气体等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红细胞运输
B.机体内的血液只担负着各种运输作用
C.身体有了炎症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D.血浆蛋白具有凝血、抵御疾病等功能
13.(2分)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 )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
B.运动情况下呼吸强度加大导致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增加
C.运动情况下汗液分泌量大量增加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散热
D.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原尿的生成量减少
14.(2分)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看到红灯,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简单的反射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复杂的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15.(2分)生活在同一草场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饮同样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相差很多,这是因为( )
A.牛和羊的遗传物质不同 B.牛和羊的形态结构不同
C.牛和羊的消化功能不同 D.牛和羊的生活习性不同
16.(2分)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发育程度相似的甲、乙两只雄性小狗进行实验。甲不作处理,乙切除某种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某种激素含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激素名称
甲
乙
甲状腺激素
3
0.08
A.乙切除的是甲状腺 B.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手术后乙发育正常 D.甲乙的饲养条件应相同
17.(2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倒卖野生动物 D.排放工业废气
18.(2分)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19.(2分)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的治愈患者(甲)康复期的血清,输入到另一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20.(2分)农业生产上所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受到害虫的蚕食,为提高产量,农民采用喷洒农药来杀灭害虫,但一种农药连续多年使用后,其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关于农药药效逐渐下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农药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
B.农药增强了害虫的免疫能力
C.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变异
D.农药对昆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8分)如图是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人血的永久涂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后所绘制的三个视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 来进行染色,其中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结构是 、 。
(2)甲、乙视野所示细胞为酵母菌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长出了 。
(3)图示三个视野中具有细胞核的三种细胞比较,甲、乙视野中细胞所共有而丙视野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 、[ ] (“[]”内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4)丙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其成熟后的显著结构特点是 。
22.(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相关实验。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 ,其主要场所是 ;②表示 ,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 ;③表示 ,其场所是 。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部分。
23.(14分)如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图表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表中的液体乙是 ,取自于图中[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2)导致甲、乙两种液体成分差异的原因是 ,导致乙、丙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 。
(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 分泌不足,从而导致 含有葡萄糖。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 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4.(16分)人类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为一对相对性状。某校兴趣小组对该校学生的拇指弯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88
348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推断第一组、第二组双亲可能的基因组成的组合情况(如:aa×aa)。
第一组: 、 、 。
第二组: 、 。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 。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分)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BC、新冠病毒能寄生在肺部细胞中生活,能进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都体现了生物的特征,能作为判断其为生物依据。不合题意。
D、具有致病特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B.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湿度可以不同
C.生活于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其排尿量非常少
D.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A、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不仅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生物因素,A错误。
B、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B错误。
C、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C正确。
D、蚯蚓能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能够使土壤肥沃,说说明了蚯蚓对环境有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2分)某一河流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曾经一些年份,当地某工厂向该河流排入了大量含某种有毒物质的废水,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则上述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A.剑水蚤 B.蜻蜓幼虫 C.小鱼 D.大鱼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单细胞藻类→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4.(2分)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叶片上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观察到的视野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甲视野转换到乙视野时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分析】1、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解答】解:A.由于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若装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物像会往右移,故A错误;
B.对于甲乙两个视野不难发现图乙比甲放大倍数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故B正确;
C.对于甲乙两个视野不难发现图乙比甲放大倍数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所以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能观察到,故C错误;
D.观察图乙需要转到转换器换成使用高倍镜;同时,要使视野亮度增加,可增大光圈或调节反光镜,使进入镜筒内的光线增多;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5.(2分)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下列对于细胞核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控制中心 B.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C.控制物质的进出 D.储存细胞液的场所
【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其中含有细胞液,与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解答】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正确。
B、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B错误。
C、细胞膜除了保护作用,还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错误。
D、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其中含有细胞液,与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有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6.(2分)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不能无限地长大
B.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
【分析】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
【解答】解:A、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不断的生长,但这种生长不能使无限制的,A正确。
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B错误。
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半(2n→n)。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时,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n→2n)。因此,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7.(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装置
小麦种子数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50粒
湿润
4℃
0粒萌发
②
50粒
干燥
25℃
0粒萌发
③
50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粒萌发
④
50粒
湿润
25℃
48粒萌发
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只受水和温度影响
C.①组与②组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D.②组与④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每组中放置50粒种子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A正确。
B、③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没有空气,种子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萌发也受空气的影响,B错误。
C、①组与②组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不能对照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C正确。
D、②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8.(2分)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
故选:C。
【点评】此题的解题的突破点在碘液的染色的深浅,淀粉遇碘变蓝,如果颜色深说明淀粉较多,如果颜色浅说明淀粉较少。
9.(2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轨生活了6个月,为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所带的食物中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下列有关航天员日常膳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以脂肪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B.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
D.应含有适量蛋白质以保证机体合成所需蛋白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AB、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所以应以糖类为主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A错误,B正确。
C、人体缺少维生素就会得各种疾病,所以食物中应含有适量维生素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需求,C正确。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A。
【点评】明白人体中所含的六大营养物质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不相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B.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C.小肠壁中含有许多肠腺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一段,既有利于消化,也有利于吸收。2、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只利于吸收。4、小肠壁内有许多肠腺分泌肠液只对三大有机物进行消化而与吸收功能无关。
【解答】解: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仅增大了消化面积也增大了吸收面积,A错误。
B、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不仅增大了消化面积也增大了吸收面积,B错误。
C、小肠内壁有许多肠腺分泌肠液利于消化食物而与吸收功能不相关,C正确。
D、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壁薄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点评】答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小肠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1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大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了肺泡
C.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来加以运输的
D.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扩散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分析】在人体内经过两次气体交换以后,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之前呼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升高,但氧气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氮气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A、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氧气从肺泡扩散到了血液,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消耗了氧。A正确。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这是因为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随呼气排出。B正确。
C、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C错误。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存在浓度差: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所以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D正确。
故选:C。
【点评】同学们往往与吸入空气比较,确实是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虽然这样,但二氧化碳的含量却仍旧不如氧气的含量高.
12.(2分)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内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担负着营养物质、废物及气体等的运输。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主要通过血液中红细胞运输
B.机体内的血液只担负着各种运输作用
C.身体有了炎症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D.血浆蛋白具有凝血、抵御疾病等功能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血浆运输,氧气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A错误。
B、血液有运输物质、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B错误。
C、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如果人体有炎症,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白细胞数量会增多,C错误。
D、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13.(2分)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 )
汗液
尿液
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
100
1800
300
运动(另一天)
2000
500
600
A.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
B.运动情况下呼吸强度加大导致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增加
C.运动情况下汗液分泌量大量增加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散热
D.运动情况下尿液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原尿的生成量减少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运动情况下机体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汗液分泌量。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运动情况下呼吸强度加大导致呼出气体散失的水分增加。B正确。
C、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能带走人体内的热量,降低人体的温度,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C正确。
D、运动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所以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增加,故运动时尿液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及意义,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4.(2分)2020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看到红灯,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简单的反射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复杂的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影响大脑的功能
【分析】(1)条件(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解答】解: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C、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复杂反射,都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B错误、C正确。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麻痹大脑和小脑,导致人反应缓慢,且动作不协调,极易酿成交通事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视觉的形成过程。
15.(2分)生活在同一草场上的牛和羊,吃同样的草,饮同样的水,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相差很多,这是因为( )
A.牛和羊的遗传物质不同 B.牛和羊的形态结构不同
C.牛和羊的消化功能不同 D.牛和羊的生活习性不同
【分析】肉的味道由蛋白质体现的,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据此答题。
【解答】解: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羊和兔体内的遗传物质﹣DNA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合成的蛋白质也不一样,所以虽然吃同样的草,但肉的味道却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蛋白质体现。
16.(2分)用体重相近,发育正常且发育程度相似的甲、乙两只雄性小狗进行实验。甲不作处理,乙切除某种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其血液中的某种激素含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激素名称
甲
乙
甲状腺激素
3
0.08
A.乙切除的是甲状腺 B.甲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手术后乙发育正常 D.甲乙的饲养条件应相同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不是抑制生长发育。
【解答】解: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乙组小狗切除的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停滞,身体矮小,C错误。
故选:C。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结合分析本探究中的表格数据,即可解答。
17.(2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林
C.倒卖野生动物 D.排放工业废气
【分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A、围湖造田,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会使生态系统的物质成分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大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要退耕还草、还林,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B符合题意。
C、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据此可知,倒卖野生动物,会破坏珍稀物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排放工业废气,破坏了环境,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8.(2分)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分析】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解答】解: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变量环境不同,不是有无细菌,甲组、一组树叶原来有细菌,不能排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甲组灭菌,乙组没有灭菌,放置环境不同,因此有两个变量。故不符合题意。
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虽然排除了原有细菌的影响,但是变量是环境不同,不是有无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即有无细菌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该方案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该方案的实验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
故选:D。
【点评】评价实验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19.(2分)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的治愈患者(甲)康复期的血清,输入到另一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体 D.抗原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解: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将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后的治愈患者(甲)康复期的血清,输入到另一受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原因是甲的血清中对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抗体。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其区别。
20.(2分)农业生产上所种植的农作物常常受到害虫的蚕食,为提高产量,农民采用喷洒农药来杀灭害虫,但一种农药连续多年使用后,其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关于农药药效逐渐下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农药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
B.农药增强了害虫的免疫能力
C.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抗药变异
D.农药对昆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分析】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害虫一般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不是农药使用增强了害虫的繁殖能力,A错误。
B、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并不是免疫能力强,B错误。
C、害虫的抗药性是一开始就有的,不是接触了农药后慢慢产生的,C错误。
D、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农药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白自然选择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8分)如图是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人血的永久涂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后所绘制的三个视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时,都需要滴加 碘液 来进行染色,其中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结构是 细胞核 、 淀粉粒 。
(2)甲、乙视野所示细胞为酵母菌的是 乙 ,判断的依据是长出了 突起(或芽体) 。
(3)图示三个视野中具有细胞核的三种细胞比较,甲、乙视野中细胞所共有而丙视野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① ] 细胞壁 、[ ④ ] 液泡 (“[]”内填序号,横线填结构名称)。
(4)丙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红细胞 ,其成熟后的显著结构特点是 无细胞核 。
【分析】图甲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乙有芽体,为酵母菌细胞;图丙为人血涂片。图示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液泡;⑤细胞膜。
【解答】解:(1)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因此为了看清细胞核结构,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酵母菌培养液临时装片时常用碘液来染色。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能看到细胞中染成深色的细胞核。由于淀粉遇碘有变蓝的特性,因此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能还能看到细胞中染上颜色的淀粉粒。
(2)甲细胞呈长方体形,排列紧密,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乙细胞是单细胞的,且细胞上有突出的芽体,说明正在进行出芽生殖,因此可判断为酵母菌细胞。图丙中标记数字的细胞为具有细胞核的白细胞。
(3)甲、乙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液泡、⑤细胞膜,丙细胞具有的结构是: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⑤细胞膜;因此甲、乙视野中细胞所共有而丙视野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④液泡。
(4)丙视野中为血细胞,细胞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为两面凹的圆饼状,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核。
故答案为:(1)碘液;细胞核;淀粉粒。
(2)乙;突起(或芽体)。
(3)[①]细胞壁;[④]液泡(顺序不限)。
(4)红细胞;无细胞核。
【点评】掌握植物细胞、血细胞及酵母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2.(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相关实验。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 ,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 呼吸作用 ,其主要场所是 线粒体 ;②表示 蒸腾作用 ,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 气孔 ;③表示 光合作用 ,其场所是 叶绿体 。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a 部分。
【分析】(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空气在进入乙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
(2)图二中,①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②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在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②表示蒸腾作用,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气孔;③表示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叶绿体。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目的是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叶片Ⅰ的a进行了光合作用,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
故答案为:
(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线粒体;蒸腾作用;气孔;光合作用;叶绿体
(3)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图。
23.(14分)如图为尿的形成示意图,图表中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取自图中的不同部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90
8
0.1
0.03
0.72
乙
98
0.03
0.1
0.03
0.72
丙
96
0
0
1.8
1.1
(1)表中的液体乙是 原尿 ,取自于图中[ ② ] 肾小囊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2)导致甲、乙两种液体成分差异的原因是 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 ,导致乙、丙两种液体葡萄糖差异的原因是 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
(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 胰岛素 分泌不足,从而导致 尿液 含有葡萄糖。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 水和无机盐 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分析】甲是血浆,乙是原尿,丙是尿液。①肾动脉、②肾小囊、③收集管。
【解答】解:(1)、(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表是乙为原尿,取自于图中的②肾小囊。依据是乙蛋白质含量为微量,而其它成分含量与甲血浆相同。丙为尿液,液体丙尿液和液体乙原尿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尿液含有葡萄糖。
(4)人体通过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还可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从而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
(1)原尿;②肾小囊
(2)血浆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时,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3)胰岛素;尿液
(4)水和无机盐
【点评】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肾单位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4.(16分)人类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为一对相对性状。某校兴趣小组对该校学生的拇指弯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88
348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第 一 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拇指能向背部弯曲 。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推断第一组、第二组双亲可能的基因组成的组合情况(如:aa×aa)。
第一组: AA×AA 、 AA×Aa 、 Aa×Aa 。
第二组: AA×aa 、 Aa×aa 。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 3/4(或75%) 。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一: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有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两种,因此,能向背侧弯曲是显性性状,不能向背侧弯曲是隐性性状;实验三: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子代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进一步说明不能向背侧弯曲是隐性性状。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实验一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子代表现型有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两种,因此能向背侧弯曲是显性性状。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都是能向背侧弯曲,但是后代不符合3:1的分离比,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AaxAa,AAxAa,AAxAA:第一组亲本的表现型是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型是aa,因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Aaxaa,AAxa
(3)“如果用B与b分别表示决定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bb。第一组中的某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孩子的基因组成是bb,父亲或母亲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一定是b,所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父母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即该夫妇再生有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孩子的几率是75%。
故答案为:(1)一;拇指能向背部弯曲。
(2)第一组:AA×AA AA×Aa Aa×Aa(顺序不限)。
第二组:AA×aa Aa×aa(顺序不限)。
(3)3/4(或75%)。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分析遗传调查资料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真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