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48989/0-16953396768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48989/0-1695339676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848989/0-16953396768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堂检测
展开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被列为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荷兰( )
A.素有修建城市运河的历史传统 B.拥有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
C.开启了世界港口城市规划先河 D.运河立足于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2.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3.
进口货物 |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 |
1664-1670 | 1731-1740年 | |
胡椒 | 20.1 | 4.3 |
茶叶 | 0.02 | 9.26 |
咖啡 | 0.63 | 5.35 |
棉纺织品 | 62.59 | 65.35 |
该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4.美国善于吸收和利用欧洲资本,1850年后,随着英、德、法的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铁路证券,美国东部的贸易和制造业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纽约的资本市场形成,美国银行资本由1860年的10亿美元增至1900年的100亿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英、法的衰落
C.世界市场的作用 D.美、德的崛起
5.下表为汉冶萍公司在官督商办初期的资本构成情况。由此可知该公司
资本来源 | 数额 |
官款 股本 盛宣怀经借之款 礼和借款结欠 日本各借款结欠 | 5 600 000 5 715 000 8 690 000 320 000 5 760 000 |
总计 | 26 080 000 |
A.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 B.已为外国侵略势力控制
C.冲击了政府民间设厂的禁令 D.对内社会招股认资困难
6.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7.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的价格独立性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上海至伦敦电报线路的接通而丧失。这反映出( )
①中国进出口市场受到世界市场的控制②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③中国民族经济崛起参与欧美市场竞争④便捷的交通通讯推动经济实现全球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生活条件。因此,“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其意在指出世界市场的出现( )
A.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C.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D.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
9.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材料可用于说明
A.欧洲经济的衰落 B.世界经济的平衡
C.殖民侵略的残酷 D.世界市场的发展
10.如表是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导致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贸易改革 |
1786年 |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
1813年 1833年 |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
1846年 | 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
1849年 |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
1860年 |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
A.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控制了大西洋上的贸易
B.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广阔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11.新航路开辟后,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促使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B.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导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D.推动股份制与金融业的结合
12.下表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由此可知
A.外资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B.外资工厂投资资本减少
C.中国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D.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3.如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如表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 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14.1926年开始,英美烟草公司的大前门香烟的广告由苏州钱起八根据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编而成,“作文时节神昏昏,眼暗心疲欲断魂。借问名烟何处有,画僮笑指大前门”。1931年元旦期间,天津《大公报》为大炮台(同为英美烟草公司)香烟做的广告是一个青年女子手捧中国象征吉祥的玉如意。这反映了( )
A.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
C.西方商品促销本土化的增强 D.宣传中刻意凸显商品价值
15.据史料记载,英国的利物浦1709年的船舶进出口吨位为27210吨,1723年为37233吨,1750年达到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1770年突破140000吨。为利物浦船舶进出口吨位急剧增长提供最有利的条件的是( )
A.英国参与了奴隶贸易 B.葡西两国的日益衰弱
C.英国发展为殖民帝国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16.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D.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17.19世纪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国际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则促使90年代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清末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这反映出
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传统农业仍有抵制能力
C.外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 D.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18.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促成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机构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意大利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C.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后发生商业革命
19.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
A.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 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
C.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 D.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
20.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
1840年前与1894年生丝销售价值估计比较(单位:万关两)
| 生丝出口值 | 生丝内销值 | 制丝总收入 |
1840年前 | 202.17 | 864.83 | 1165.06 |
1894 年 | 2728.01 | 2438. 13 | 5640.91 |
A.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增强
C.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扩大 D.列强资本输入速度加快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金融的萌芽得益于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商贸、货币汇兑、资金交易的繁荣。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从威尼斯银行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从股票可以上市交易到大批股份公司的兴起与股票的大量发行,现代金融活动促使社会资本流向生产力更高的领域,为欧洲列强海外殖民瓜分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狂热的投机,如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破灭,不仅沉重打击了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与荷兰经济,也加速这个殖民帝国走向衰落,随后世界金融中心转向伦敦。
——摘编自刘先其等《全球金融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材料二 营口近代金融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缩影。1861年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营口逐渐形成了传统银炉、典当行与新式银行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银炉最初是将各形制不一的货币改铸成统一含银量的“营平现宝”发行流通,后开始经营贷款业务,即商人凭借信用就可以获得具有信用支票性质的过炉银。由于时局不稳,过炉银面对商人投机、商情变动等情况易导致挤兑现银风潮,引发金融与商业危机。日本试图用横滨正金银行发行的钞票来夺取金融主导权时,过炉银凭借其交易不动用现银等优势进行积极抵制,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银炉才被日本强制关闭。
——摘编自袁晓明《营口近代金融发展史的缩影》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代金融兴起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金融发展与欧洲现代金融兴起的不同之处。
22.世界贸易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 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 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 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 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 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 货币金融中心。
材料二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大帆船贸易”的兴衰。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将在官府监督控制下进行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称之为"互市"。互市起于汉代。汉武帝元狩年间,张骞出使西城,开通了丝绸之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薄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围。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到魏晋时期,西北陆路的贸易更见繁荣。隋唐时期,在京师设四方馆,“掌方国及互市事”,并在西北边地设有互市监,在沿海一些地方还设有市舶司,经管海陆通商事宜,从而海陆贸易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宋代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凡大食、古逻、赭婆、占城、勃混、麻逸、三佛齐诸器,并通货易"。宋朝还颁布了世界贸易史上第一部进出口贸易法规《市舶法》。元明时期在沿海设市舶提举司,任命提举官,经管与外商互市事宜,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清初实行海禁,康熙二十四年(1685)后开禁,并规定漳州、云台山、宁波、广州四处作为互市通商之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又限在广州一地。
——摘编自熊辉《互市——我国古代对外贸易》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不断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转而种桑植茶。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白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19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D
6.C
7.A
8.B
9.D
10.D
11.B
12.C
13.C
14.C
15.D
16.A
17.D
18.D
19.A
20.B
21.(1)改变了人类经济运行的模式;为欧洲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演变;金融泡沫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2)近代中国金融的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较大;欧洲现代金融的兴起以欧洲商贸发展为内动力。
中国起步较晚,欧洲启动时间早。
中国的传统金融模式仍发挥重要作用,整体具有半封建半殖民色彩,欧洲新式金融机构发展较快。
22.(1)原因:荷兰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的贸易;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商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阿姆斯特丹的地理位置优越。
(2)评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产物;中国开放海禁政策和中国商人的积极参与推进了大帆船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为西欧国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促进了世界性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使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印第安人锐减,贩卖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起,加剧了非洲的贫困与落后;使中国遭到殖民侵略,强化了海禁政策;随着英国逐步成为海上霸主、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的发展,大帆船贸易在19世纪走向没落。
23.(1)特点:历史悠久;对外贸易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进行;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经历了由陆路为主向以海路为主的变化;对外贸易主要服务于皇权统治。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出口以原材料为主;中国逐渐沦为外国列强的原料产地;政府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导权;对外贸易入超明显。原因:列强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西欧工业革命后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资源丰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中国自身产业结构的缺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后复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贸总协定规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