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被称作 GFAJ-1 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 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和生化反应。根据材料进行预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GFAJ-1 细菌体内砷元素含量可能比铜、铁元素多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GFAJ-1 细菌可利用砷元素合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物质
    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C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绝大部分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详解】A、根据题干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由于磷是大量元素,所以砷的含量比微量元素(铜、铁元素)多,A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B正确;
    C、糖类不含磷元素,自然也不含砷元素,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的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题干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解答。
    2.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0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答案】D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种元素在两种生物体内含量不同,有些元素含量差异还很大,如O、N、Ca、P等。
    【详解】A、由分析可知,P、Mg、S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
    B、表格元素含量是干重,干重情况下,由于玉米细胞内纤维素和淀粉等糖类物质较多,故细胞中O元素比例较高,即O多不是因为含水多,B错误;
    C、含量多和含量少都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不应依据含量的多少来区别重要与否,C错误;
    D、细胞中蛋白质含有N元素,而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多时,N元素的含量就相对较多,D正确。
    故选D。
    3.验证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须的无机盐,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
    B.控制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需选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
    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
    【答案】C
    【分析】1.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这些元素的作用:
    (1)必需元素参与生命物质的构成,调节酶的活性和细胞的渗透势和水势。
    (2)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然很小,但微量元素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3)必需营养元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称为缺素症,是营养元素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现象。任何必需元素的缺乏都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并明显地影响生长。患缺素症的植物虚弱、矮小,叶片小而变形,而且往往缺绿。根据缺素症的症状和在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以鉴定所缺营养元素的种。
    【详解】A、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前,A错误;
    B、此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和培养条件等,B错误;
    C、若此实验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C正确;
    D、由于培养的是植物,故此实验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D错误。
    故选C。
    4.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培养液中转化为脂肪后进入脂肪细胞
    B.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后,其元素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合成
    【答案】C
    【分析】1、糖原、淀粉、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2、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中含有的H元素多,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因此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之后转化为脂肪,A错误;
    B、葡萄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B错误;
    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的H较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
    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消耗,D错误。
    故选C。
    【点睛】
    5.下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高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C.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答案】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种子形成过程中,糖类逐渐转化为脂肪,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A错误;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B错误;
    C、由于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所以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C正确;
    D、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故不会导致种子需要的氮元素增加,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砖红色
    D.常用番茄、苹果等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加热,A错误;
    B、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染色(50%的酒精)→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正确;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错误;
    D、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番茄有颜色,存在颜色干扰,不能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B。
    7.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 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胃蛋白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④R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答案】C
    【分析】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中斐林试剂的甲液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而双缩脲试剂的A液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详解】A. ①葡萄糖为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但斐林试剂中的甲液和用蒸馏水稀释过的乙液可以作为双缩脲试剂来鉴别③蛋白质;A错误;B. ②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别,B错误;C.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别①葡萄糖,而斐林试剂中的甲液和用蒸馏水稀释过的乙液可以作为双缩脲试剂来鉴别③胃蛋白酶,C正确;D. ②蔗糖和④RNA都不能用题干中试剂鉴别,D错误。
    【点睛】该题主要考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对于这一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以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8.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 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和运输方式,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详解】A、Mg2+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A错误;
    B、MgSO4 必须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
    C、Mg 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
    D、降低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则对 Mg2+ 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键要明确植物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以及无机盐的功能。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分析】1.台盼蓝染色排除法是用来判断细胞死活的,活细胞对台盼蓝有选择透过性,使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而死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而被染成蓝色;
    2.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下会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3.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等试剂染色;
    4.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在50-65℃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详解】A、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对台酚蓝的选择透过性,能进去而被染成蓝色,如果细胞膜结构不完整台盼蓝也能进去,故也能判断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A正确;
    B、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含量,B错误;
    C、若要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等试剂对染色体染色,C正确;
    D、葡萄糖为还原糖,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故选B。
    1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核糖核酸、纤维素、ATP 及磷脂共有的元素为 N 和 P
    C.DNA 分子中含有氢键,RNA 分子中不含有氢键
    D.细胞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答案】A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核酸、磷脂、ATP、ADP等物质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
    【详解】A、细胞鲜重化学元素含量差异是O>C>H>N,而细胞干重化学元素含量差异为C>O>N>H,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A正确;
    B、核糖核酸、ATP和磷脂元素组成为C、H、O、N、P,纤维素元素组成为C、H、O,故共有元素为C、H、O,B错误;
    C、DNA一般为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氢键,但也有DNA是单链的;RNA多数为单链,但tRNA中含有氢键,故DNA和RNA中均可能含有氢键,C错误;
    D、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其本质为RNA,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1.在我国南方,芥菜等蔬菜在霜冻后食用品质更佳。研究发现,植物在低温时将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产生抗逆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逆反应体现了植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
    B.该变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
    C.该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
    D.该抗逆反应引起细胞代谢增强、酶活性升高
    【答案】D
    【分析】胞内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低温下荠菜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使溶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该现象为荠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A正确;
    B、低温下荠菜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使溶液浓度升高,细胞液不易结冰,B正确;
    C、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结合水含量上升,自由水含量下降,从而减少细胞结冰的机会。故抗逆反应导致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C正确;
    D、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结合水含量上升,自由水含量下降,从而减弱它们的生命能力,故抗逆反应引起细胞代谢减弱、酶活降低,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12.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不久将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即为单盐毒害。下表是利用0.12 mol/L NaCl、0.12 mol/L CaCl2、0.12 mol/L KC1溶液进行实验时,小麦根的生长情况:
    溶液
    NaCl
    CaCl2
    NaCl+ CaCl2
    NaCl+CaCl2+KC1
    根的总长度/mm
    59
    70
    254
    3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盐毒害现象发生在含有非必需元素的盐溶液中
    B.单盐毒害现象可能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据图分析,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
    D.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单盐毒害
    【答案】ABD
    【分析】1、无机盐的功能有:
    (1)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4) 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2、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 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只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即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详解】A、单盐毒害是在发生在只含有一种盐分的溶液中,植物将很快的积累金属离子,并呈现出不正常状态,而不是发生在含有非必需元素的盐溶液中的,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混合溶液中时,单盐毒害现象会减弱,这说明单盐毒害与外界盐溶液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无关,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分析,植物培养在浓度不变的混合溶液中时,根的总长度变长,这说明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含其他盐分的溶液时,会减弱或消除毒害现象,C正确;
    D、海水中含有多种盐,而氯化钠溶液中只含有一种盐,故将海藻放在和海水NaCl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单盐毒害,D错误。
    故选ABD。

    三、单选题
    13.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图为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式,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特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尾部对于叶绿素a分子在类囊体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C.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秋天叶片变黄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的
    【答案】B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对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组成叶绿素a分子的化学元素有C、H、O、N、Mg都属于大量元素,没有微量元素,A错误;
    B、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有利于固定在类囊体膜上,B正确;
    C、叶绿素a的结构可说明无机盐能构成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C错误;
    D、秋天叶片变黄不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也有可能是秋天温度下降,胡萝卜素合成增加导致,还有可能是叶绿素降解加快或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增加等原因,D错误。
    故选B。
    14.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的相对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
    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减少,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
    【详解】A、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所以C点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种子干重增加,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因此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错误;
    C、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AB段种子干重增加,不能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C错误;
    D、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初期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15.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III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
    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A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①鉴定“饴”(麦芽糖)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①正确;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其水解产生葡萄糖(单糖)才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②正确;
    ③麦芽糖属于二糖,③错误;
    ④制作酥饼时,细胞已破裂,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滴,④错误;
    ⑤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麦芽糖(二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糖原),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如非必需氨基酸),⑤正确。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⑤。
    故选A。
    16.水分子是一种极性分子,同时水分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弱,使氧一端带负电荷,氢一端带正电荷
    B.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结合水主要与蛋白质、脂肪结合,这样就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D.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答案】B
    【分析】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作结合水;
    2、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解】A、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稍带正电荷,A错误;
    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当一个水分子的氧端(负电性区)靠近另一个水分子的氢端(正电性区)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说明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细胞内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这样水就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C错误;
    D、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代谢旺盛,D错误。
    故选B。
    17.“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
    B.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
    C.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
    D.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元素种类相同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
    【答案】D
    【分析】由题图判断: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P含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A、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C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N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A正确;
    B、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鸡粪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N含量呈上升趋势,而N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B正确;
    C、叶绿素的元素组成包括C、H、0、N、Mg,若缺氮元素,则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则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黄色,C正确;
    D、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但无机环境的某些元素如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无法找到,D错误。
    故选D。
    18.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时,细胞中③/④的值会降低
    B.①与②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
    C.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
    【答案】D
    【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晒干的种子,失去的③为自由水,②为烘干的种子,失去的水为结合水。
    【详解】A、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A错误;
    B、②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
    C、种子为新个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萌发过程中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D正确。
    故选D。
    19.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蛋白质直接参与的是(  )
    A.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B.内环境中O2进入线粒体
    C.组织细胞识别生长激素
    D.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
    【答案】B
    【分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一些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是直接参与,有些生命活动,蛋白质是间接参与。
    【详解】A、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时 ,需要DNA聚合酶参与,需要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氧气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B符合题意;
    C、组织细胞识别生长激素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需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参与,他们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面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下列有关Q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一定发生在细胞内 B.②必须依赖三磷酸腺苷
    C.③只能位于细胞膜上 D.Q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答案】D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Q物质具有多种功能,在①中L在Q的作用下能变成其他物质,Q在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①为酶;在②过程中L在Q的作用下被排出细胞外,起运输作用,②为载体;在③过程中L与Q结合后,L被消灭,起免疫作用,Q为抗体,其成分为蛋白质。①为酶,酶既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A错误;
    ②过程包括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③也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错误;
    Q为抗体,其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还有S、Fe等元素,D正确。
    21.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的专一性
    B.细胞质基质、内质网可能有分子伴侣的分布
    C.分子伴侣可能通过改变自身的空间构象来发挥作用
    D.构成分子伴侣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都含有C、H、O、N、S元素
    【答案】D
    【分析】分子伴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故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
    【详解】A、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不一定氨基酸序列相同,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故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的专一性,A正确;
    B、分子伴侣能帮助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可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内质网中,B正确;
    C、分子伴侣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的空间构象来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C正确;
    D、构成分子伴侣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都含有化学元素C、H、O、N,D错误。
    故选D。
    22.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该酶去折叠的巯基乙醇和尿素,再将没有活性的该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故该酶失去活性
    B.蛋白质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C.这个实验证明结构并不一定决定功能
    D.这个实验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使牛胰核糖核酸酶失去活性,当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时,该核糖核酸酶又复性,说明巯基乙醇和尿素没有改变氨基酸的序列,只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详解】A、巯基乙醇和尿素可以将牛胰核糖核酸酶去折叠转变成无规则卷曲结构,不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A错误;
    B、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功能,因此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活性密切相关,B正确;
    C、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一种蛋白质),该酶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除去导致该酶去折叠的巯基乙醇和尿素,发现该酶活性得以恢复,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错误。
    故选B。
    23.经测定,某条肽链其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肽链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肽链是四肽化合物 B.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
    C.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0和5 D.在核糖体上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化合物是由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中含有两个S,因此含有两个半胱氨酸(C3H7O2NS),则可推知该化合物中含有三种氨基酸,分别是苯丙氨酸(C9H11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由于该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C9H11O2N)、一个亮氨酸(C6H13O2N)、两个半胱氨酸(C3H7O2NS)形成,因此分子式是C21H32O5N4S2。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题干中给出的几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分子式是C21HxOyN4S2的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A正确;
    B、该化合物中含有2个S,因此该多肽中含有2个半胱氨酸,所以该四肽化合物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是三种,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化合物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C错误;
    D、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了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D正确。
    故选C。
    24.某五十肽中有4个丙氨酸(R基为﹣CH3),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五十肽水解产物中的多肽链比原来增加了8个氧原子
    B.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C.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D.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肽链,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五十肽(链状)的结构简图,该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分别位于第21、27、35、49位,现脱掉其中的4个丙氨酸,会得到4条多肽链(分别由第1位到第20位、第22位到第26位、第28位到第34位,第36位到第48位氨基酸组成)和5个氨基酸(图中第21、27、35、49位的丙氨酸和第50位的其它氨基酸)。
    【详解】A、据图分析,脱掉了4个丙氨酸后,肽键数目减少8个,相当于多增加了8个水分子,但该五十肽总共脱了5个游离的氨基酸,至少脱了10个氧原子,所以水解产物形成的四条多肽链氧原子数目至少减少了2个,A错误;
    B、每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
    C、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则需要形成3个肽键,该过程将脱去3个H2O,C正确;
    D、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其中有4个是丙氨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D正确。
    故选A。
    2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D
    【详解】【分析】据图分析,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且都含有一个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结构,两种物质的不同点在于环状和链状结构中各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环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于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的氨基酸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有关,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种激素在两个氨基酸种类上不同,进而导致两者的功能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根据图像分析判断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判断两者功能差异的原因。
    26.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2、蛋白质的变性:高温、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详解】A、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即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A正确;
    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均有关,因此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C、将抗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溶于NaCl溶液中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C错误;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C。
    27.HSP是机体细胞受高温刺激后合成的一类热休克蛋白。该蛋白质可发挥如图所示的作用,以保护机体细胞不受破坏。图示HSP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肽键的形成 B.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
    C.维持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 D.促使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答案】D
    【分析】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是其空间结构的破坏,由题干可知,HSP可以保护细胞不受高温破坏,是因为它能与多肽链结合,使其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由图分析,HSP可以与多肽链结合,使其形成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HSP的作用是对蛋白质加工,促使肽链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28.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肌肉中储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是一条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肤链,盘绕一个血红素辅基而形成,相对分子质最为16700。肌红蛋白属于较小分子的球蛋白,广泛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肌红蛋白的过程中形成153个肤键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低
    C.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仅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有关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此过程中形成152个肽键;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需要具有较强的储氧能力,故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
    【详解】A、肽键个数等于氨基酸个数减去链数,故肽键数为152个,A错误;
    B、潜水生活的哺乳动物如鲸鱼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较高,才能储存更多的氧,供水下生存,B错误;
    C、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编码肌红蛋白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肌红蛋白的结构不一定改变,C正确;
    D、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功能不同与二者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的空间结构有关,D错误。
    故选C。
    29.普通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伴侣蛋白,它帮助蛋白质正确的折叠。当大肠杆菌编码伴侣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菌会死亡。科学家将伴侣蛋白加入被人为错误折叠的苹果酸脱氢酶中,此酶被复原,重新恢复活性。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伴侣蛋白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真核细胞内无伴侣蛋白
    B.伴侣蛋白的元素组成是C、H、O、N、P
    C.因加热导致变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可能被伴侣蛋白恢复
    D.细菌伴侣蛋白基因的突变对噬菌体的侵染和增殖无影响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普通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伴侣蛋白,它帮助蛋白质正确的折叠。”,说明伴侣蛋白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中都需要对某些肽链进行折叠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因此都具有伴侣蛋白,A错误;
    B、伴侣蛋白属于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伴侣蛋白可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恢复活性,加热导致的蛋白质变性,仅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伴侣蛋白可能使其恢复活性,C正确;
    D、伴侣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伴侣蛋白功能异常,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需要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需要进行蛋白质的折叠,因此对噬菌体的增殖会产生影响,D错误。
    故选C。
    30.绿色荧光蛋白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若R基上的羧基和氨基不会脱水形成肽键,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氨基酸数目
    126
    R基上的羧基数
    15
    游离羧基的总数
    17
    游离氨基的总数
    17
    A.R基上的氨基有17个
    B.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氨基
    C.该蛋白质只含1条肽链
    D.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分子量为2232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干数据表:该结构蛋白中,游离羧基的总数和游离氨基的总数都是17,R基中的羧基数目是15,说明该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且该蛋白质的R基中也含有15个氨基。该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组成,含有2条肽链,则脱水缩合时能形成124个肽键和水分子。
    【详解】A、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有15个在R基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又游离的氨基总数是17个,所以R基上的氨基有15个,A错误;
    B、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中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水解时,水分子中的氧参与形成羧基,B错误;
    C、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了124个水分子,则合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的分子量为124×18=2232,D正确。
    故选D。
    31.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某蛋白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该内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短肽A、B、C共消耗2分子水
    B.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
    C.该四十九肽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上
    D.若用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最终会得到49个氨基酸
    【答案】A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3、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四十九肽经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其中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经内切酶处理该多肽后,形成1-16、18-30、33-49三个片段,说明第17、31和32号为苯丙氨酸。
    【详解】A、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3个苯丙氨酸(C9H11NO2),这需要断裂5个肽键,消耗5个水分子,A错误;
    B、由以上分析知,短肽A、B、C的形成过程中共去掉第17、31和32位苯丙氨酸(C9H11NO2)3个,此过程共需要断裂5个肽键(分别位于16和17号、17和18号、30和31号、31位和32号、32位和33号)、消耗5个水分子,每个苯丙氨酸含有2个氧原子、每个水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所以短肽A、B、C比该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2×3-5=1个,B正确;
    C、题图是某四十九肽经内切酶和外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其中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经内切酶处理该多肽后,形成1-16、18-30、33-49三个片段,说明第17、31和32号为苯丙氨酸,C正确;
    D、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若该四十九肽用蛋白外切酶处理,可得到49个氨基酸,D正确。
    故选A。
    32.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有4个,分别位于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肽键至少有22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8个
    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了4个
    【答案】C
    【分析】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
    【详解】A、某多肽应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故20肽含有肽键数目应是20-1=19个,A错误;
    B、该20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1个,由于天冬氨酸有4个,天冬氨酸有两个羧基,所以该肽链羧基数目至少4+1=5个,B错误;
    C、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19个氨基酸,C正确;
    D、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Y完全作用该多肽链后,共断开4个肽键(分别位于第4和5、5和6、14和15、19和20位氨基酸之间),其中的第5位和第20位天冬氨基酸会脱离肽链,每断开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1个氧原子,故增加4个氧原子,又因为第5位和第20位天冬氨酸的脱离(每个天冬基酸中含有4个氧原子),共减少8个氧原子,所以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8-4=4个,D错误。
    故选C。
    33.有一条由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OWNZS(Z>14,W>15)的多肽,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3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O2NS)、丙氨酸(C3H7O2N)、天冬氨酸(C4H7O4N)。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
    A.(Y+14)个 B.(Z+14)个
    C.(W-15)个 D.(W-15)/2个
    【答案】D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由题意知,天冬氨酸(C4H7O4N)中含有2个羧基,4个氧原子,设该化合物中天冬氨酸的个数是X个,该多肽脱去14-1=13个水,根据氧原子守恒: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则有关系式为:2×(14-X)+4X-13=W,解得X=(W-15)/2个,综上所述,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四、多选题
    34.下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含有α、β、γ三条肽链、4个二硫键。
    【详解】A、题图蛋白质共含271个氨基酸,其含有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A正确;
    B、由271个氨基酸合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的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71-3=268个、脱去的氢分子数=二硫键数(4个),所以由271个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共减少268×18+2×4=4832,B错误;
    C、题图该蛋白质含有3条肽链,其分子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数=3个、至少含有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3个,C正确;
    D、题图是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其分子中具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B。

    五、单选题
    35.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互相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冰和解冻两个过程均涉及肽键的变化
    B.结冰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解冻恢复其正常功能
    C.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硫基氧化的能力
    D.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在高尔基体上形成
    【答案】C
    【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蛋白质氢键断裂,会减少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结冰和解冻过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A错误;
    B、结冰和解冻两个过程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因此结冰和解冻均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B错误;
    C、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C正确;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是在内质网上,因此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在内质网上形成,D错误。
    故选C。
    36.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 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tsZ 蛋白与其他 15 种分裂蛋白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
    B.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 FtsZ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
    C.FtsZ 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
    D.研发针对于细菌的 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
    【答案】B
    【解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A 正确;
    B、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其蛋白质也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因此FtsZ蛋白的功能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
    C、FtsZ 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通过抑制该蛋白的合成或破坏其空间结构从而抑制细菌二分裂,C正确;
    D、FtsZ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因此在研发针对于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 D正确。
    故选B。

    六、综合题
    37.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2) 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发芽前玉米 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失活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作为对照,3号、4号实验组分别加了发芽玉米提取液、淀粉酶溶液,则2号试管加的X溶液应该是发芽前玉米提取液。
    ③3号试管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因此其颜色由蓝色变成了砖红色。4号试管中加了淀粉酶溶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从而使4号试管中的颜色从蓝色变成砖红色,如果试管4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失活。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淀粉、还原糖的鉴定,需要熟记相关内容。其中第(2)题要明确实验目的,准确找出自变量,围绕自变量去设计实验。
    38.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用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______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_
    【答案】 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分析】1、要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必须进行缺素培养,即把植物置于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对照置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当对照组正常而实验组因缺乏该元素而出现病症,又不能以其他元素代替时,即可确定该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一般采用溶液培养,排除土壤中无机盐的干扰。
    2、根据题意,实验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须元素”,则自变量是否含有镁离子,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1)该组实验蒸馏水和以蒸馏水配置的镁盐溶液都缺乏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因而使两组植物均生长发育不正常,从而无法比较,不能确定镁是否是必需元素;
    (2)土壤培养基中是否可能有镁离子的存在,砂性土壤会含有各种矿质元素,不能保证缺素培养的严格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实验组一定是不含镁离子的;
    (3)与实验二相同,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不能得到实验结果;
    (4)该实验首先培养必需采用培养液培养排除土壤中无机盐的干扰,对照组需要用完全培养液保证其他无机盐的需求,因此实验过程应为: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点睛】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一般。

    七、实验题
    39.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答案】 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 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实验设计等有关知识。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糖类的组成元素有C、H、O,脂质的组成元素为C、H、O或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在植物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蛋白质。细胞核内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复制的产物是DNA,转录的产物是RNA,其组成元素均为C、H、O、N、P,故细胞核内合成的含氮化合物是核酸即DNA、RN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含有N,后者不含N。
    (2)要验证作物甲对NH4+和NO3-吸收具有偏好性,可以把甲放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因此实验思路为: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可用假设法推理,假设作物甲偏好吸收NO3﹣,则营养液中NO3﹣的剩余量较少;假设作物甲偏好吸收NH4﹢,则营养液中NH4﹢的剩余量较少。因此,预期结果和结论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设计,需要注意几点:培养液应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避免其他氮源对实验的影响;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要一一对应。

    八、综合题
    40.下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

    (1)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3)图2中在7d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7~10d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______。
    【答案】(1)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淀粉和脂肪含量下降
    (2) 苏丹III 橘黄
    (3) O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
    【详解】(1)据图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淀粉和脂肪含量下降。
    (2)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液反应变成橘黄色,故观察种子中的脂肪需要用苏丹III染液对种子进行染色。
    (3)图2中在7d之前,由于种子吸水,故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7~10d干重下降的原因是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实验第11d后,植物叶片已经长出,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使干重增加,本实验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的,也没有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元素,所以要使种子萌发的干重增加,即进行光合作用,还必须提供光照和矿质元素。
    41.血红蛋白(HbA)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组成。每个珠蛋白包括4条多肽链,其中α、β链各2条,肽链由α、β珠蛋白基因编码。下图是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HbA的化学元素至少包含_____。
    (2)HbA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上_____的排列顺序,该排列顺序根本上是由_____决定的。HbA易与氧结合和分离,使HbA执行_____的功能。
    (3)当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进入高原后,机体通过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骨髓生成较多的红细胞。EPO调节生理代谢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从而使人能够适应高原环境。
    (4)蛋白质表面吸附的水构成“水膜”以保护蛋白质。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_____(填“HbA”或“豆浆”)为材料,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组给予_____处理,预测实验结果是________。
    【答案】(1)C、H、O、N、Fe
    (2) 氨基酸 α、β珠蛋白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 运输物质(氧气)
    (3)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
    (4) 豆浆 盐酸(或强酸) 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

    【分析】蛋白质共有四级结构,分别是:一级结构:由基因决定的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肽链中有规律的结构(包括¢螺旋、叠和随机螺旋),局限于蛋白质的局部空间内,这意味着整条蛋白质分子中可有许多不同的二级结构分布。三级结构:是单个蛋日质的三维空间结构,是二级结构共同组成的空间结构。三级结构可以指代折叠完全的多肽链。四级结构:多个蛋白质分子或多肽链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复合体中每一条蛋白质分子称作一个亚基,有各自的功能。血红蛋白拥有四级结构: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大多形成 a 螺旋,它之间由非螺旋的片段相连。氢键可以通过吸引相邻的分子,稳定蛋白质内的螺旋结构,将多肽链折叠成特定的形状。
    【详解】(1)HbA是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故组成HbA的化学元素至少包含C、H、O、N、Fe。
    (2)血红蛋白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该排列顺序根本上是由DNA上的基因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快定的。HbA易与氧结合和分离,使HbA更好的运输氧气。
    (3)如果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进入高原,一般机体通过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刺激骨髓生成较多的红细胞。这样的意义是通过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日的含量,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从而使人能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4)蛋白质表面吸附的水构成水膜以保护蛋白质。强酸能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其空间结构都变得伸展、松散,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用血红蛋白的原因是血红蛋白质是红色的蛋白质会干扰实检现象的观察。实验组用强酸或盐酸处理,预测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比对照组的深,因为双缩脲试剂在碱性条件下,Cu2+会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最终生成紫色络合物,变性之后的蛋白质肽链伸展,暴露出了肽键,更容易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产物。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九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九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