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讲义】最新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物质由微粒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2.在原子核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注意:(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故而有: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核中质子数_______等于中子数。(4)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_______相等_______相反,故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_____个(He为____)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一般少于____个易_____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一般多于____个易_____电子不稳定4.离子(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2)分类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4)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____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一个单位的____电荷。带____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可见,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三、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 ,作为这种原子的 质量,符号为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这个标准,碳、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约为 、 、 ,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 ,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求法是: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一般化学计算我们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答案】一、1.原子核 质子 正 中子 核外电子 负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注意:(3)不一定 (4)电量 电性二、1.2 8 8 2 2.原子核 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3.8 2 4 失去 4 得到 4.(1)原子 (2)正 Na+ Mg2+ 负 Cl- S2- (3)电荷数 电性 个数 (4)正 负 相反 离子三、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比 相对原子 Ar 12 1 16 1 很小 原子核 质子 中子一、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2个(n为电子层数)。例如,第一层上只能容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依此类推。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依此类推。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2020·广州)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解析】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答案】D二、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电子)时,达到相对稳定结构。2.最外层电子数为小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3.最外层电子数为大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结论: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②判断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氢、氦、硼除外)。(2020·常德)如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B.②的微粒符号是Al3+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D.②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解析】图①~⑤分别表示氟原子(F)、铝离子(Al3+)、镁离子(Mg2+)、铝原子(Al)、氖原子(Ne);A、①表示氟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A选项错误;B、②表示铝离子,符号为Al3+,B选项正确;C、⑤表示铝原子,不是离子,C选项错误;D、②和④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因此其位置相同,D选项错误;【答案】B三、原子和离子的区别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带负电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相同,即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联系 (2019·威海)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
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解析】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分子的种类不变,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干冰中,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C四、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是基于原子本身的实际质量太小,国际上采取以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应用中常取整数值。一般地,当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加中子数。另外,不要误认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g”或没有单位,实际上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为“1”,但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源测定出来的比较出来的性质绝对的相对的数值非常小大多数取整数单位Kg1以碳12为例1.993×10-26 Kg12联系①相对原子质量=②原子的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注意: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几个注意事项: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3.作为标准的是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而不是碳原子的质量。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的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上,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一个原子的质量,单位是“1”,不是千克,故选项说法错误.【答案】C五、物质由微粒构成(2020·重庆B中考)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答案】C1.(2020·威海)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A. B. C. D. 2.(2019·江西)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6 B.8 C.14 D.2093.(2019·临沂)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2019·常州)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5.(2020·黔东南州)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6.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容易失去6个电子C.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变成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形成氧离子的离子符号为O2+7.(2020·襄阳)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 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8.(2019•温州)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A.101 B.157 C.258 D.3599.(2020·鸡西)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10.(2019·威海)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11.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克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比较所得的比值12.(2020·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铜 B.水 C.氯化钠 D.氖气13.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A原子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5)A、B、C、D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6)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14.(2020·金华)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15.下图为六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六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名称),己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填元素符号)元素相似。(2)在化学反应中,戊元素的原子容易 失去(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该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1.【答案】A【解析】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是错误的,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③原子呈球形是正确的;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正确;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是正确的;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正确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答案】A【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3.【答案】D【解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而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数及核电荷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并不密切。4.【答案】A【解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质量的为,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故选A。5.【答案】A【解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含有18个碳原子,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碳原子。故选:A。6.【答案】C【解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此选项错误;B、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电子成为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2个电子成为氧离子,形成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2个电子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符号为:O2−,此选项错误。故选C。7.【答案】B【解析】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故A正确;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16﹣2﹣6=8,故C正确;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故D正确。8.【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9.【答案】B【解析】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B、对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数=核外电子数,②表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故选项正确;C、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10.【答案】C【解析】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分子的种类不变,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错误;B、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在干冰中也在不停的运动,故选项错误;C、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选项正确;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是核外电子的变化,原子核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单位,单位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比较所得的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12.【答案】C【解析】铜是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氖气是稀有气体有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答案为C。13.【答案】(1)得 (2)AC (3)D (4)B (5)BD (6)原子【解析】(1)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为阴离子。(4)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B为阳离子。(5)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D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8,均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E中x=18,18=2+8+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E为原子。14. 【答案】(1)原子核 (2)C【解析】(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15. 【答案】(1)钠铝 F (2)Al3+ 【解析】(1)由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可知,上述六种元素中丁、戊的质子数分别是11、13,分别是钠、铝,属于金属元素,由于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丙原子的元素的电子数相同都是7,化学性质相似。(2)戊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质子数是13,该元素的离子是铝离子,符号是 Al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32原子的结构doc、32原子的结构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的要求,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常用危险品化学标识,化学药品的取用,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合金的定义,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合金的优良性能,常见的合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