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免费教案设计
展开制作: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小学 徐 刚
平均数
【课时内容】
教材第87至89页例1、例2、例3,第89页课堂活动
【课时目标】
1.经历求平均数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课时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时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加强直观教学,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
【学法】
自主探究,经历分析信息的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掷圈游戏吗?永寿小学举行了一场掷圈比赛,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例1情境图)
(1)学生获取信息(每组人数、每组成绩)
(2)小组内交流讨论:如何比较两组的成绩?
师:可能比较各组的总成绩吗?(生讨论,汇总意见)
师:如果两组人数相同,算出总成绩可以进行比较,但是这两组人数不同,所以不能根据总成绩比较。要先求出每组的总成绩,再求出每组中平均每人掷圈的成绩是多少,比较两个结果的大小,才是公平的。
教师小结:用一个组的总成绩除以这个组的人数,得到的就是平均数。
(3)独立计算,完成例题。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2)
(1)观察统计图,学生获取信息,回答问题。从统计图可以看出( )天销售的情况,可以知道( )销售额最大,( )销售额最小。
(2)出示问题: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合适?
(3)独立思考,发表意见。
使学生明确:用平均数代表每天的销售额比较合适。
(4)学生计算,交流汇报。
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通过刚才两个例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那么从这些算式中你能总结出平均数的求法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4.教学例3(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3)
生自读例3第(1)个问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汇报结果。
(16+21+18+17+19+17)÷6
=108÷6
=18 (辆)
生自读例3第(2)个问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汇报结果。
(234-108)÷6
=126÷6
=21 (辆)
答:汽车厂上半年平均每月生产消防车18辆,下半年平均每月应生产21辆才能完成全年的任务。
5.活动交流。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主需要通过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情况。
6.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89页"课堂活动”第1题。
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引导学生说出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全班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89 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指名说出思考过程,再让想法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找出合理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师: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他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10cm浅,也可能比110cm深,还可能正好是110cm,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7.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a href="/sx/tb_c10436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平均数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设计理念及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