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阶段测试
地理试题
2022.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A处是鞍部 B. B处是山谷 C. CD处是山谷 D. EF处是山脊
2. 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可能为( )
A. 2.8℃ B. 3.2℃ C. 3.8℃ D. 4.2℃
3. 若图中桥梁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则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
A. 238米 B. 258米 C. 288米 D. 308米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处是山顶,A正确。B处是山谷,B错误。CD处是山谷,C错误。EF处是山脊,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峰高度为900~1000米,甲在等高线上,其相邻等高线数值为500,由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海拔应低于500,500等高线和700等高线之间有一条线,可知等差距为100,故甲所在等值线为400米,甲地与山峰相对高度=900~1000-400=500~600米。由于每升高100米,降低0.6度,所以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为3℃~3.6℃,因此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可能为3.2℃,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若图中桥梁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由于上游瀑布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说明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在300米到332米之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点位于600米等高线上,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为268m~300m之间,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288米,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一般会出现地形不同部位的辨别。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顶山顶即山峰,在地形图中一般用三角形符号予以标记。看海拔高度也比周围的高些。山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如果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山谷山谷的判别正好与山脊相反。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鞍部是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缓的部位。它与山坳的区别没有明显差异。一般看其相对高度。鞍部的相对高度较高,两侧陡峭,不容易发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陡崖比较好识别,就是等高线不断重合或者最为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断定为陡崖。
下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高邮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33ºN,119ºE) B. (33ºN,61ºW) C. (33ºS,119ºE) D. (33ºS,61ºW)
5. 该日高邮昼长为( )
A. 10小时24分钟 B. 13小时36分钟 C. 10小时36分钟 D. 13小时24分钟
6. 图示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邮位于Q点的西北方向
B. 从高邮至P地最短距离方向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ºN,139ºW)
D. 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应面朝东南方向
【答案】4. D 5. B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高邮市的经度为东经119度,纬度为北纬33度,对跖点是球面上任一点与球心的连线会交球面于另一点,这两点的经度和为180°,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相反。所以高邮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33ºS,61ºW),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西经139度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西经139度地方时为12点,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每相差15度,相差一小时,由此可以判断出,东经119度地方时为5:1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高邮市位于晨线上,所以日出时间为5:12,由此可以判断出,白昼时长为13小时36分钟,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Q点经度为西经139度,纬度为南纬70度,高邮市的经度为东经119度,纬度为北纬33度,所以高邮位于Q点的西北方向,A不合题意。从高邮至P地最短距离方向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B不合题意。由于西经139度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西经139度地方时为12点,并且南纬70度以南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ºN,139ºW),C不合题意。江苏某滨海景区的游客欣赏海上日出时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日出于东北,应当朝向东北方向,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对跖点为地理学与几何学上的名词。球面上任一点与球心的连线会交球面于另一点,亦即位于球体直径两端的点,这两点互称为对跖点。也就是说,从地球上的某一地点向地心出发,穿过地心后所抵达的另一端,就是该地点的对跖点。因此,对跖点也可称为地球的相对极,这两点的经度和为180°,纬度数值相同,南北相反。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为该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所在的省区可能是( )
A. 广东 B. 黑龙江 C. 新疆 D. 四川
8. 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c时,N点的地方时是( )
A. 6时 B. 12时 C. 18时 D. 24时
9. 根据图中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点位于晨线上
B. 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a时,NS为正午经线
C. 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b时,正午日影朝正南
D. 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c的季节时,是我国去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
【答案】7. C 8. D 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可以根据当地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当地纬度,还可以根据时间差计算出当地与北京的经度差。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两小时,故当地应位于北京的西侧,经度差为30°,故该地应在90°E附近;再结合该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根据H=90°-直射点与当地纬度差,可得出该地纬度应≥40°N,因此该地位于我国新疆,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出现c曲线时,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可推测该日为夏至日,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N点位于太阳落山后,夜晚的时间中点,所以N点的地方时为24时,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出现c曲线时,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可推测该日为夏至日,北极温度较高,适合去北极科考,是我国去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D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a、c曲线时,E点没有位于晨线上,A错误。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a时,S所在经线为正午经线,B错误。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b时,正午日影朝正北,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立秋也称七月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古时在民间立秋当天有摸秋、秋忙会、贴秋膘、晒秋、祭祀土地神、庆丰收等习俗。北京时间2022年8月7日20时28分57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曾一夜刷爆了朋友圈,朋友圈的一张张红包截图,一杯杯奶茶照片,包含着亲情、友情、爱情。高邮立秋至秋分期间下列地理景象正确的是( )
A. 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 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C. 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 D. 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11. 2022年立秋时,8月7日占全球的范围比例最接近( )
A. 47/48 B. 1/48 C. 1/24 D. 17/24
12. 下列各组节气中,高邮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 大寒、大雪 B. 惊蛰、清明 C. 谷雨、霜降 D. 谷雨、处暑
13. 下图中最能示意寒露这天高邮(约33°N)太阳视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从立秋到秋分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在向南移动,所以高邮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AB错误。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所以室内正午采光面积越来越大,C正确。正午旗杆影子越来越长,D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由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7日20时28分57秒,我国进入立秋节气。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由此可以判断出,地方时为零点的经度为东经172.5度左右,所以8月7日的范围为180度向东至东经172.5度,所以2022年立秋时,8月7日占全球的范围比例最接近47/48,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点接近同一位置时则高邮的昼长时间接近,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谷雨与处暑太阳直射点位置相近,所以高邮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谷雨、处暑,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寒露发生在秋分日后,一个节气,因此可以判断出寒露时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南纬4度,由于高邮的纬度为北纬33度,由此可以判断出寒露当天高邮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3度,AB错误。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高邮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直射哪个半球,太阳就是从东哪个方向升起,西哪个方向落下的,换言之,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左图中甲岩石从成因上看属于右图中的( )岩石
A. 乙 B. 丙 C. 丁 D. 戊
15. 左图所示地质过程正确的是( )
A.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断层活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沉积作用-断层活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C. 断层活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D. 断层活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图1中的甲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右图中的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侵入岩,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岩,所以左图中甲岩石从成因上看属于右图中的丙。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左图中沉积岩(页岩和石灰岩)先形成,在沉积岩形成后受断层作用影响,地层被切断,地层被切断后,出现岩浆活动产生侵入岩(花岗岩),在侵入岩形成后,出现了侵蚀面,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地壳抬升,岩层受到了侵蚀作用,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和砂砾岩,砂岩和砂砾岩同样受到外力侵蚀。所以左图所示地质过程是沉积作用—断层活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故选B。
【点睛】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浆岩中的侵入岩,这是此类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下图为常见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上图中a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东南丘陵
17. 地貌景观a中的甲坡是( )
A. 坡度较大的迎风坡 B. 坡度较小的迎风坡
C. 坡度较大的背风坡 D. 坡度较小的背风坡
18. 关于地貌景观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为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B. b为三角洲地貌,主要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
C. b为三角洲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D. b为冲积扇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9. a、b、c、d四幅景观图中,能反映我国华山成因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6. A 17. B 18. C 19.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为新月形沙丘,b为三角洲,c是褶曲,d是断层,新月形沙丘为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上图中a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是塔里木盆地,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中的甲坡坡度较小,由于a是新月型沙丘,所以坡度较小的坡是迎风坡,所以地貌景观a中的甲坡是坡度较小的迎风坡,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b为三角洲,AD错误。三角洲地貌发生在河流入海口,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沉积而形成,所以B错误,C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我国华山是由于出现断层后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为新月形沙丘,b为三角洲,c是褶曲,d是断层,所以a、b、c、d四幅景观图中,能反映我国华山成因的是d,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华山地势险峻,有明显的断裂面,是由于断裂作用,岩体相对上升而形成的,从成因看是属于断块山。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当地沿a线路考察,依次记录了相关的地层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构造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背斜谷 B. 甲为向斜山 C. 乙为背斜山 D. 乙为向斜谷
21.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能发育河流,自西向东流②乙处可能发育河流,自东向西流③站在丙地可以看到图中居民区④甲地经历过地壳隆起或抬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图中地层T→S→Q由老到新,从甲地向两侧岩石由老变新,说明甲地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两侧老中间新,为向斜。从海拔高度来看,甲地海拔较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是山谷部位,由此判断甲地是背斜成谷,A正确,B错误。乙地海拔较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是山脊部位,为向斜成山,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是山谷部位,可能发育有河流,根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向,图中山谷是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流向东,①正确。从等高线分布来看,乙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山脊部位,不可能有河流发育,②错误。甲地经历过地壳隆起或抬升,受到侵蚀形成山谷,④正确。由图可知,丙地与居民区之间有一列高大的山脊阻挡视线,从丙地不能看到图中居民区,③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影响,裂隙比较发育,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中虚线为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此时M地的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2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阴雨天气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形态和气压高低判断,M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西指向东,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等作用力共同影响,近地面水平气流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为晴朗天气,A错误。乙位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多为阴雨天气,B正确。图中虚线为锋线,丙附近的锋线由气旋中心大致向西延伸,应为冷锋,丁附近的锋线由气旋中心向东延伸,应为暖锋,题中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丙附近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丁附近的暖锋向北移动,故丙位于冷锋前,丁位于暖锋后,均不位于雨区,多晴朗天气,C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偏西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偏东方向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锋面气旋中的雨区,在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北侧,在南半球一般出现在锋线南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54分)。
24. 下图中,甲图所示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的地方时比A点的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绘在图乙上,再在图乙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2)图中A、B、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处,白昼最长的是____处。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伦敦时间是____。
(4)图中B点位于E点的____方向,C点位于E点的____方向。
(5)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状况是____,该日后1个月内,其范围逐渐____,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
(6)该日扬州日出方位为____。
【答案】(1) (2) ①. A ②. E
(3) ①. (45°E,23°26′S) ②. 9时
(4) ①. 东北 ②. 西北
(5) ①. 极夜 ②. 缩小 ③. 变大
(6)东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晨昏线图为情境,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甲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另一部分连接BA。根据题干,B点的地方时比A点的早,说明B点位于A点的东方,则D点位于B点的东侧,由材料“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计算可得B点所在经线时间为12时,则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由甲图可知,45°E为12时,则135°W为0时。作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A点位于赤道,B点位于北极圈,E点位于赤道和南极圈之间,因此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赤道昼夜等长,南半球地点昼长大于夜长,因此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E处。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并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即为45°E经线上,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45°E,23°26′S);由45°E经线时间为12时,可知,伦敦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为9时。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B点的地理坐标为(45°E,66°34′N),E点位于南半球,所在经线位于135°W以东45°,经度为90°W,因此图中B点位于E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地理坐标为(135°E,0°),C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小问5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该日后一个月以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所以北极圈极夜范围正逐渐缩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小问6详解】
由于此时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扬州日出方位为东南。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A、B、C三幅地质构造图。
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材料一中,A图所示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A图所示地形的成因是____。
(2)材料一中B图所示的地表形态是____,C图所示地质构造是____。A、B、C三类地质构造中,易于找到地下水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根据材料二,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4)根据材料二,从水位、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5)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答案】(1) ①. 中间老,两翼新 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2) ①. 谷地 ②. 断层 ③. B ④. C
(3)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
(4)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
(5)“巴蜀湖”形成后地形封闭,气候趋干,湖水不断蒸发,盐度增大到饱和并不断析出、堆积,形成盐卤;盆地封闭性好,沉积环境稳定,盐层被覆盖而保存于地层之中,形成盐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与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图为情境,设置五道小题,考查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与盐矿形成过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A图中,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图中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
B图中地表中间低,两边高,表示的地表形态为谷地。 C图中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发生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向斜为天然的储水构造,B图为向斜。同时,地下水以沿断层渗出,所以BC两图易找到地下水。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导致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经是古海盆,边缘隆起抬升,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湖泊,后气候炎热干燥,湖水不断蒸发,盐分不断析出、积累,四川古海盆形成了大量盐卤;四川盆地地形相对封闭,沉积环境稳定,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盐层被沉积物覆盖,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2021年某月,青岛市经历了一次天气变化过程。下表示意该时段的相关天气信息。
日期 | 22日 | 23日 | 24日 | 25日 | 26日 | 27日 |
气温(℃) | 3~12 | -4~8 | -7~-3 | -9~-4 | -8~-3 | -4~4 |
天气变化 | 晴 | 14时由晴转阴 | 阴 | 白天小雪夜晚多云 | 晴 | 晴 |
风力风向 |
(1)指出影响本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画出示意图(要求标出气团名称,运动方向,雨区)。
(2)23日与24日最高气温差异较大,从时间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说明青岛本次降雪的形成条件。
【答案】(1)冷锋(系统);
(2)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该地23日14时之前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最高气温较高;24日,受冷气团的持续影响,最高气温降幅较大;24日为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最高气温低。
(3)影响该城市的暖气团水汽含量较充足;暖气团被迫抬升,气温下降且达到凝结温度;冷气团势力较弱,作用时间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岛市一次天气变化过程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气温差异的原因与形成降雪的条件分析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表格的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阴天、降雪、降温的天气,符合冷锋过境时的特征,因此是冷锋天气系统,冷气团向暖气团推移,暖气团被迫抬升,雨区出现在锋后。
【小问2详解】
由表格可知,23日14时由晴转阴,14时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白天最高气温较高;24日,天气状况为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最高气温较低,加上持续的偏北风影响,气温持续下降,导致24日最高气温明显低于23日。
【小问3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22日该地吹3级的南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为降雪提供充足的水汽;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占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气温下降达到凝结的温度;由于冷气团的移动速度慢,作用时间长,容易形成降雪。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的X处即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