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22技 语不惊人死不休——词语锤炼技巧 讲解课件PPT
展开22语不惊人死不休词语锤炼技巧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是古人对文章语言的要求。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是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曾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其在词语选择、锤炼上所花费的工夫。
鲁迅先生写作很少一挥而就,即使是一首短诗,他也要反复吟咏,细心推敲。比如他的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中“忍看”原是“眼看”,“刀丛”原是“刀边”。虽是两字的改动,但“忍看”,就把反动派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这层意思更突出了;“刀边”是指一把刀,“刀丛”是一片刀,这样对敌人白色恐怖的揭露就更有力,也更能表现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概。这些例子都极好地说明了锤炼词语的重要性。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它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以便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 锤炼词语是作文最基础的功夫,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优美生动的语言义都是由一连串儿准确生动的词语组织起来的。即用词准确、生动了,语言才准确、生动。
◎明末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痕”,这“点”,这“芥”,这“粒”,准确传神,含蓄隽永,如一幅简约的画,一首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把西湖雪景描绘得简洁生动。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冬天捕鸟”片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体现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同时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之情。
◎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写到春草发芽时用了一个“钻”字,此词不仅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而且还把小草顽皮可爱的情状也写了出来,更把作者面对春天来临时的兴奋心情巧妙表达了出来。“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字,描绘了春天万物苏醒的情态,非常贴切自然。可见作者很善于提炼语言,特别注意炼字,抓住关键性的单音节动词,进行认真挑选和艺术加工。
一、明确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精确性作用。指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等方面的作用。 ②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 ③情感性作用。指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④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二、词语锤炼的要求: ①准确朴实。准确朴实在法律条文和政策性的文件、条例以及某些说明、阐述性的文字中,尤其重要。 ②简洁有力。简洁有力是耍求遣词用字不要烦冗拖沓,做到俭约而有分量。 ③新鲜活泼。语言要做到新鲜活泼,很重要一点就是词语要用得巧,用得奇,韵味深厚,情趣盎然。此外语言的新鲜活泼,往往和放开笔墨,灵活地运用词语分不开。
④形象生动。心理学认为形象生动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切的感受。 ⑤和谐匀称。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木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到这一点。
三、词语锤炼的方法: (一)推敲词语的语法功能 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作者想要写的人、事、景、物逼真地描述下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揣摩、品味大师们对词语的选择和推敲,不难发现,首先要用得准,选择出适合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的那一个;其次要用得精,力求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最后要用得活,活用同一词,写活不同的人物形象。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只见那老头一纵,扑向梳妆匣。”“纵”和“扑”是施耐庵用来写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这里却用来写一个老头,足见金子对他有多大的吸引力。见了金匣子,他居然像老虎或小孩一样灵活有力,活化出一个爱金子如命的吝啬鬼。 再看下面的句子:“火更大了,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舌要舔着楼板了。”一个“舔”字,与前面的“火舌”相照应,生动地写出了火焰将要燃着楼板的情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2.精心锤炼同字和对称词。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我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八岁的宏儿。 ②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③好不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上面三个句子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一般来说,选词炼字,最忌讳的就是同一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然而大师们往往独运匠心,借用特定的语境,灵活地运用同一动词,准确而传神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并且使文章富有意境。①句中的“飞”字活脱脱写出了宏儿的天真烂漫、步态轻捷,急于见亲人的迫切心情;②句中,为了一个狗气杀,杨二嫂竟不顾路的高低不平和小脚易摔倒的危险,一个“飞”字活现了她的自私和贪财;而③句中的“飞”是“我”盼望闰土到来的愿望得以实现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在步态上的反映。三个“飞”让三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从中让我们领略了大师们在用字上的工夫。
我们还可以从同义词对称的角度考虑,有了第一个词语,再寻找它的同义词,构成对称结构;也可以从反义词对称的角度考虑,有了第一个词语,再寻找它的反义词,构成对称结构。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词语,也不必局限于“对称”,可以连用三个以上的同义词或反义词,那自然就更丰富了。如中考满分作文《我眼中的色彩》:
为木则荣,为草则绿。 林木,用努力,使自己欣欣而向荣;幽草,用勤奋,使自己萋萋而摇绿;我,则用青春的绿,使自己烙下希望的梦。 梦中的象牙塔悠悠,似我眼中的绿,漆黑中坚定地发出光。为梦,我努力;为梦,我奋斗。清晨,迎接我的是晨曦的第一缕金光;夜晚,伴随我的是明月的遍地清辉。在学问的山脚下,我以勤为径;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以苦作舟。
仔细观察这个文段,你是否体味到用词的精妙之处?你看,“木”和“草”是对称的;“林木”和“幽草”是对称的;“欣欣而向荣”和“萋萋而摇绿”是对称的;“晨曦”和“明月”是对称的;“金光”和“清辉”,“勤为径”和“苦作舟”还是对称的。这样一来,我们就理解了,词汇要丰富起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运用“对称”。
3.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再如李存葆《沂蒙九章》: 水是慷慨的天使。雨霏霏可以滋田,雪皑皑可以沃野,江滔滔可以扬帆,湖泱泱可以荡舟,河清清可以爽心,泉汨汨可以悦耳,茶津津可以润喉,酒醇醇可以助兴…… 一段文字中用一两个叠词我们往往不会在意,但本段文字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叠词,鲜明的个性便扑面而来了。
4.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5.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丰蕴,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如满分作文《书海看人生》:
再看看那些尘世的悲喜。老子西出函谷,不问世事;庄子遨游天地,恣意汪洋;孟子周游列国,奔走忙碌。还有那屈子行吟江畔,沉江而亡;陶潜隐世,采菊东篱;阮籍猖狂,穷途而哭。更有那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感,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以及幼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 “不问世事”“恣意汪洋”“穷途而哭”都是成语。成语之外,还根据情况,临时组合四字词,如“行吟江畔”“陶潜隐世”“阮籍猖狂”。这些丰富的四字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韵律。
6.精心锤炼文化底蕴词语。很多同学写文章,都希望能写出“底蕴”来。说到底,“底蕴”还需要词语的帮忙才能产生,什么样的词语能产生底蕴呢?如优秀作文《你就是一道风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它们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读罢这段文字,我们不禁要为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叫好了,这样的文章我们能写出来吗?当然能。仔细分析这段文字,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那就是注意运用富有文化“因子”的词语。“文化”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文学(诗、词、曲、赋)、民俗(地域特色、民族风情)、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等等,只要我们注意多运用一些体现这些“文化”因素的词语,我们的文章也会充满文化底蕴。在上面文段中,有从文学作品中提炼出来的词组,如“芙蓉如画柳如眉”、“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反映民族地域特色的词语,如“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 ,“万里飘雪、草长莺飞、驼铃声声、牧笛袅袅”;有反映民族审美倾向的词语,如“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杨柳婀娜、翠竹秀丽、兰草清幽、青松壮美”。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推敲词语的适用范围 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文章意思、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细致、准确、严密,避免语句的单调、重复,使文章生动、活泼。但是同义词越多,越要注意准确选择恰当的同义词,注意区别它们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轻重、搭配习惯、使用场合等方面的差异。
请看下面①-⑤例: ①“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已便排出九文大钱。 ②他(孔乙已)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③华大妈在枕头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进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按。 ④老栓慌忙摸出洋钱,……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 ⑤他(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铜的银的,往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以上五例都是鲁迅作品中刻画人物掏钱时的动作,但由于人物身份不同,掏钱的动作和神态迥异。作者精心选择了几个不同的动词,几笔勾勒,人物性格及形象便跃然纸上。 例①中,穷酸且又死要面子的孔乙己偏偏要在“短衣帮”面前装出一副斯文富有的样子,一个“排”字形象而又逼真地刻画出他装腔作势、神气十足的模样,也准确地凸现出他拮据的经济状况。等到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穷困潦倒之际再来酒店时,以前的神气荡然无存。 例②中的“摸”字便凸现出他此时的经济拮据和精神颓废,深刻地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例③中华大妈的“掏”,华老栓的“装”、“按”,不仅形象地表现出华家拮据的经济状况,也传神地刻画出了他们谨慎小心的性格。
例④中的“抓”形象而准确地刻画出康大叔拿钱时的迅疾和野蛮,“捏”字更是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这个职业刽子手数钱的“高明”与“娴熟”,这个收钱的动作也似乎只有康大叔之流才具备,咸亨酒店的掌柜及华老栓们收钱时似乎永远不会这样大方,他们只会慢慢地数。 没有钱的阿Q偏巧发了一回小财,爱显耀的他肯定会在“穷朋友”面前摆阔,例⑤中的“扔”字准确而简洁地刻画出阿Q财大气粗的阔绰模样。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以上例中,我们可以得知,表现同一动作的动词或许有一连串,但适合于特定场合、特定人物的只有一个。
再如下面这段文字: 杜甫,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代诗骄,他那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形象屹立在我面前:他在马上吟雨,在床前听雨,在山陵苦雨,在田间祈雨,在槛内思雨,在草堂唱雨,在江畔对雨,在战场悲雨,在驿路卧雨,在舟中忧雨…… 这一段文字的最大个性是“吟” “听”“苦”“祈”“思”“唱”“对”“悲”“卧”“忧”这一组动词的巧妙运用。作者通过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杜甫诗中的“雨”,“雨”中的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推敲词语的表意功能 1.要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如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欣欣然”“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等形容词的使用,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要使语言形象生动,还要注意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让语言活起来。如朱自清《匆匆》: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时间无形无迹,看不见,抓不着。我们通常会说,时间过得好快啊。这样的描述不具体。作者把光阴比作一个少年,可以“轻轻悄悄地挪移”,来去匆忙,还可以“伶伶俐俐地”“跨过”,悄悄地“溜走”,我们仿佛听见他那活泼的脚步声,听见他那无奈的叹息声。“洗手”“吃饭”“默思”,都是生活常见的细节,都是有形的,这里,都被用来表达对无形的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
2.要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用词的重复、单调。请看一段描写节日礼花的文字: 刹那间,广场上空百花齐放,有的如鸿雁飞舞,有的像钢花四溅,有的似麦穗荡漾。这光彩夺目的景象,宛如一千只孔雀开屏。 “如”“像”“似”“宛如”,这几个动词在表意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作者在这里变幻使用,就使得文章用词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3.要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如老舍《济南的冬天》: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4.要丰富词语表现形式。词语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中可通过巧妙借用、仿用、活用、套用等形式,让语言新鲜活泼,韵味深厚,情趣盎然。 (1)借用。遣词造句应力避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多多打造具有个人“版权”的句子。有时候,一个词语能救活一个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路窄得已容不下我瘦瘦的身影。(将“窄”换成“瘦”) ②寒冬的数声鸡鸣啼亮了又一个早晨。(将“声”换成“句”) ③老师一串串清晰的脚印留在弯弯的小路上。(将“留”换成“板书”) ④阳光照进香樟林,满园都是清脆悦耳的鸟声。(加点部分换成“平平仄仄的鸟语”) 以上四例,有的只改动了一个词,有的只变动了一个短句,但语言的味道却大不相同。由此可见,词句的新鲜太重要了!
(2)大词小用。将通常描写大的方面的词语用在小的方面。如: ①谁知第二天班主任知道了,并且把我这“欺上瞒下”的“官”骂了一顿。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个将名单递上去的人是她。 ②他被班主任“专政”了。 “欺上瞒下”是指欺骗上级,瞒着下级,语义较重;“专政”一词更是用于阶级斗争场合非常严肃庄重的一个词。在上述两例中,考生把它们用于日常生活场合,收到了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3)词类活用。如: ①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灵动。 ②对着月光,买一面明镜,手掬一捧清辉,抚摸那凝脂般的肌肤。 例①中,“灵动”本是形容词,在句中活用为名词,例②中,“捧”本是动词,在句中活用为量词。这两处的词类活用给读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以一当十,耐人寻味。
(4)古今借用。如: ①孔子曾经给十个最得意的弟子依据各自特长搞过排行榜,其中,颜回排在首类“德行”之首。 ②孔子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贵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 “排行榜”“警视总监”“下野”“失业”是如今使用频率很高、现代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但考生却用来叙述古人古事,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5)褒词贬用。如: 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天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天到东亚办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 一个霸气十足的国际警察形象跃然纸上。
(6)巧借俗语。如: 美国之所以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伸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马上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 “被窝”“热水袋”“灌冷风”等日常生活用语,用在分析美国与台湾关系上,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用语巧妙,使人顿觉耳目一新。
(7)旧词新用。如: 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 句中加引号词语,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绽露出了新的格调,新的风韵。
(8)巧借谐音。汉语中同音字非常多,有时同一个音换成另外一个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班主任就是老趴在窗外、门外,如秋风中一片瘦小的枯叶,瑟瑟发抖,然后以鹰一般锐利的双眼洞察教室中的一切,一旦发现你上课行为不轨,搞小动作时,立即将你叫出来“开小灶”,单独给你上一堂“思想政治课”,并时不时地请你到“五指山(扇)”上看星星月亮,在“万泉(拳)河”里找“小鱼小虾”的那位teacher。 “山”的谐音是“扇”,“泉”的谐音是“拳”,巧借谐音,将老师的气急动武写得情趣盎然。
(9)套用术语。如: 期中考试后,老妈边看《证券市场》边问:“‘年报表’下来了吧?你‘中期业绩’怎么样呀?”我诚惶诚恐地递上成绩单,等着挨批。那边却不紧不慢几句:“这么长一根‘阴线’啊!怎么搞的?不能再退步了,这……这简直是‘高位套牢’嘛!”什么?把我当股票?唉!算了,怎么说她也是对我进行“智力投资”的“超级大户”,拼拼吧!凭着强烈的“上攻欲望”,我在苦海中奋斗了几个月。期末交上“年报表”,老妈再开金口:“这条‘阳线’拉得还算漂亮,我说嘛,我女儿是‘潜力股’‘成长股’,再继续努力呀,就成了‘绩优股’。这回你‘反弹’上来,一定要保持‘涨势’。我呢,这就‘补仓’,多给你买几本好书。”没办法,怎么说我都还是股票。(《老妈炒股》) 套用炒股专用术语,贴切自然,妙合无痕,叫人拍案叫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如同绘画离不开线条与色彩,音乐离不开节奏与旋律一样,写作离不开丰富的词语,需要我们平时加强积累。词语丰富,有了“源头”,还愁没有“活水”、没有“清流”?
写作导引范文展示名师点评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这一命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生活气息,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挑战,体现了新课标的“大语文观”,颇有新意。这对今后的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散文式的导语,告诉广大考生选材的广泛性:一年四季——春之清新,夏之灼热,秋之丰实,冬之静穆可入文;课内所学——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白杨的力争上游,百草园令人难忘的童年,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可入文;课外所读——三国英雄的风云际会,孙悟空的叛逆反抗,曹雪芹的“以石为记,天人合一”的博大哲思……可入文;课外所见——祖国的名山大川,故乡的小桥流水,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入文。由此可见,文题中“语文”,不能单单理解成“语文课本”。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散文式的导语,同时又告诉考生:这道试题又有一定的限制性。除了字数的限制外,文题中的“我”是在“人物”上的限制,写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第一人称写,凡与“我”无关的内容一定不可以写;“轻轻”是从程度上加以限制,是说“语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走过”是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语文”对“我”已经产生了影响。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弥漫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漩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呵,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语文,如春风,吹拂着世界的每个角落。 春天,柳树发芽了,我兴奋地告诉妈妈:“妈,你瞧,柳树冒出新芽了。”满以为我这个“冒”字用得很妙,估摸妈妈也用不上更好的词了。“是啊,柳儿暴青了!”妈妈笑了说。好一个“暴”字,形象而贴切,那嫩嫩的小芽儿不正是一瞬间全“暴”出来了吗?我问妈妈:“你是如何想到‘暴青’这个词的?用得可真绝!”妈妈笑着说:“大伙不都这么说吗?这是咱农家人最本色的话。”原来,乡邻们都是一位位“点石成金”的语言大师,他们读懂了生活,也读懂了语文,语文正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语文,如滴泉,渗透于我们的每个学科。 一段“方七百里,高万仞……”的文言文插叙到数学里,便成了一道复杂的几何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粘连到政治中,便成了华夏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摒除一切杂念,去参省,去内敛,去领悟,去践行……瞧,语文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从我们身边轻轻走过。
呵,语文,你如一壶香茗,让我心境澄明地品咂;你如一曲天籁,让我心如止水地聆听;你如一杯芳醇,让我不知不觉地沉醉…… 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你已在“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地展露芳容。就像此刻,我自信地坐在考场上,闻着窗外阳光的气息,感受着语文的翰墨流香,轻风将我的发丝拂起,拂起我嘴角的一丝微笑,因为我知道,你正从我身边悄悄走过。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词语的锤炼: ①“弥漫”与“漫天黄沙”搭配,“遨游”与“猛浪湍漩”搭配,“跋涉”与“荆棘小道”搭配,这些有点超常的搭配,新颖别致,于是语言就有了韵味。 ②“暴青”一词,形象而贴切,仿佛早春摇曳田间的小花清新别致。原来生活中的语言也可以如此稚气、别致。 ③“插叙”“粘连”是术语,“参省”“内敛”是文言词汇,“领悟”“践行”是时政新闻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这些词语一经嫁接和组合,就彰显出无穷的生命力。 ④似信手拈来,随意为之,实则妙手偶得,睿智聪慧,增添了文章诗意,厚实了文化底蕴。对词语的推敲则彰显了才情,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2016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请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今年的中考命题依然是贴近学生生活,注意引导关注考生细微的心里感受和情感体验,关注考生的成长,注重考生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要想写好这个话题作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一是对话题的审读。要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不可怕”,这个题目表现出命题人敏锐地捕捉到我们生活中的正能量,旨在激发考生对自己的生活、对社会现状、对待人生态度的思考。让考生树立自信,遇事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换句话说就是不怕困难,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敢于能战胜自身的怯懦。二是对话题要求的审读。“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题目自拟”,意在告诉考生自己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
的标题,拟题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引用化用诗词、格言、歌词、成语、广告语等方法来巧拟题,也可以借助修辞巧拟题,还可以巧用悬念、逆向思维等方法来巧拟题。“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文体不限”是告诉考生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字数,否则要扣分。
2.广泛选材,真实感人。选材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生可以写自然灾害,如地震、雾霾、泥石流、洪涝等;可以写家庭或社会带来的负环境,如迷信、老师误解、罚站、老师歧视、父母吵架;也可以写个人成长中的心理感受:烦恼、恐惧,如走夜路、半夜在家、中考落榜、网络成瘾、寂寞、早恋等。这类材料可以命题为:挫折不可怕,困难不可怕;跌倒不可怕,暴风雨不可怕、疼痛不可怕、无畏风雨、不惧荆棘;输不可怕、失去不可怕、犯错不可怕、错过不可怕、压力不可怕、困难不可怕、挑战不可怕、烦恼不可怕、厄运不可怕、苦难不可怕、考试不可怕等等。二是所选的材料必须是自已所亲身经历的事情。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事情,回忆起来定会如在眼前,有说不完的话,最有真情实感,写起来就会滔滔不绝,得心应手。
3.巧妙构思,详略得当。考生首先要回答“什么不可怕”这个问题;其次,再回答“因为什么不可怕”,是激发了正能量,使自己拥有了执着的信念、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是在面对挫折时师长、朋友甚至陌生人给予的鼓励和关爱,使自己明白了要乐观面对生活的挫折。结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的认识”,详写“现在的认识”,重点突出自己心态转变后的情况,在叙写变化过程中来升华文章的主旨。
鼓足勇气,花开满廊 这世界不恐怖,当你鼓足勇气,拥抱世界时,便是那花开满廊,芳馨沁人之时。——题记 静夜中的一轮圆月,笼罩着潮润的雨丝,卷着空气中的花香,这是最撩人心弦的景了。 庭下积水空明,同花枝共舞,伴人入眠。 记得小时候的我,胆子小得很,不敢骑单车,不敢滑旱冰,不敢捉小虫子,不敢爬梯子……这世界似乎处处危机四伏,一切都好恐怖,我甚至连独自睡觉都可怕的不得了。
后来,妈妈好不容易说服我,让我独自在一个房间里睡。我虽勉强答应了,但内心还是不安。躺在床上,我紧闭着眼睛,感觉到妈妈轻轻地把灯关掉,出门去。我内心慌张极了,可是我也明白,我得成长起来,这是我必须经历的。我警觉地竖着耳朵细听,似乎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啊,我怕啊!我使劲攥着被角,手心渐渐被汗水浸湿。我屏住呼吸,似乎感觉黑暗里有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像极了魔鬼的爪子,它一点点地向我逼近,逼近。我的眉头愈拧愈紧,“哇”的一声挣扎着坐起来,颤抖着打开灯。妈妈推门进来,看到我一脸狼狈的样子,轻轻一笑,坐到床边。
“妈妈,好黑,我怕……”我喘着粗气说。妈妈让我躺下,帮我盖好被子,拉下纱帐。“宝贝,一点儿也不恐怖。瞧,月光下,那廊外团团簇簇的,是咱们一起栽下的月季花,开得多好呀!听,那窗外‘吱吱’的声音,是蛐蛐们在说梦话呢!它们像你一样调皮。看,妈妈在这里,这一切都是你最爱的。勇敢点儿!”灯光映得妈妈的眸子一闪一闪的,她凝望着我的眼光里蓄满了爱怜,长发摇摆在肩旁。朦胧中,我似乎闻到了月季花的香味儿,月季花果真开了一廊呢!我躺在花丛中,微笑着,微笑着……害怕早已不存在,它躲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月季花盈盈地开放着,天上的月仍在。回忆起来,在我成长的路上,每一个阴暗的日子里,妈妈的声音总伴随着缕缕花香萦绕在我耳边,让我的勇气慢慢凝聚、绽放,像这花儿一样开满长廊……
作者以自己怕黑为切入点,写出对黑暗的恐惧。在记叙的过程中,选取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警觉”“竖着”“攥”“浸湿”“屏住”“挣扎”“颤抖”等词写内心的恐惧,刻画细腻,形象逼真。 文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和环境烘托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由“怕”到“不怕”的情感变化。文学性极强,富有文采。
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35技 玉经雕琢方成器——文章修改技巧 讲解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35技 玉经雕琢方成器——文章修改技巧 讲解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乔乔写作36技,经典解读,文章修改的方法,文章修改的原则,真题解析,写作导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4技 我寄愁心与明月——感情真挚技巧 讲解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4技 我寄愁心与明月——感情真挚技巧 讲解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乔乔写作36技,经典解读,真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7技 春风又绿江南岸——景物描写技巧 讲解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作文写作36技--第17技 春风又绿江南岸——景物描写技巧 讲解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乔乔写作36技,经典解读,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要求,真题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