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1章第1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1章第1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学科素养·注重应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热点地区1 北方地区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1.区域位置认知
(1)经纬网定位:在图中添绘出下列重要经纬线:110°E、120°E、130°E、50°N、40°N,观察其经过的地区。
(2)重要地理事物定位
地形及地 形区 | A六盘山,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脉 |
主要河流 | 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G鸭绿江、H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 |
主要矿 产地 | 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⑦华北油田 |
主要铁 路线 | 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 e大秦线 |
工业基地 | 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
工业中心 | m沈阳,n西安 |
2.区域特征认知
(1)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地形 | 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地势整体西高东低 |
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气温变化分明;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在7月 |
水文 | 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
资源 |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天然林区 |
水资源不足 | |
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
(2)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人口 | 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 |
农业 |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 |
工业 |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 |
交通 | 东北有全国最稠密的铁路网;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运煤专线多;高速铁路、公路发展快 |
居民 生活 |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有利于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 |
生态 问题 |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
【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
1.综合分析东北平原黑土流失、湿地破坏的原因及措施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黑土流失 |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伐林 | 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 |
湿地破坏 |
2.综合分析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的原因及措施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春旱 |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大、降水少、工业用水增加 |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
夏涝 | 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道 |
盐碱 |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 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
风沙 |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壤沙化严重 |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
3.北方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项目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东北平原 | ①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②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③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 ①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②受寒潮影响大;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
华北平原 |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较丰富,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 ①降水不够充沛,灌溉水源不足,集中于7、8月份;②容易引起春旱,春季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低温冻害;③地势低洼地区容易产生盐碱地 |
黄土高原 | ①暖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黄土由较细的粉砂颗粒组成,便于耕作; ③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 ①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降水较稀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
4.辽中南地区地理条件对其重工业发展的影响
(1)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各类矿产丰富,发展重工业的资源、能源条件优越。
(2)工业基础:辽中南地区工业开发早,工业基础好。
(3)交通条件:东北地区有着完整的铁路系统,海运便利。
(4)劳动力条件:劳动力充足,相对素质较高。
(5)农业基础:东北平原广阔,耕种便利,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农业基础。
【学科素养·注重应用性】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1~3题。
1.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性状 B.地貌条件
C.光照强度 D.文化传统
3.窑洞院落中少见造景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风大沙多
C.干旱少雨 D.日温差大
1.C 2.B 3.B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第2题,根据上题所述,造成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地貌。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风大沙多,造景植物在外会经常落满灰尘,观赏价值不高,因此少有造景植物。造景植物在院内需水量不大,生活废水足以够用,与当地降水量多少关系不大;造景植物在院内需土量不大,土壤肥力很容易解决;日温差对造景植物的存在与否关系不大。
热点地区2 南方地区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1.区域位置认知
(1)经纬网定位:尝试描绘105°E、110°E、115°E、120°E,北回归线、25°N、30°N等经纬线,观察穿过的重要地形区。
(2)地形及地形区
A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界线;B武夷山脉,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C四川盆地,其内部的成都平原,因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D长江中下游平原;E南岭是湖南省和广东省的界山。
(3)有色金属矿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所在省级 行政区域 | 江西 | 云南 | 广西 | 湖南 |
矿产种类 | 钨矿 | 锡矿 | 铝 | 锑矿 |
矿产地 | 大余 | 个旧 | 平果 | 锡矿山 |
(4)工业基地及电站
工业基地:甲沪宁杭工业基地,乙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甲工业基地能源紧张,为缓解其能源不足,将从三峡输入水电,从塔里木盆地输入天然气。
水电站:a三峡,b葛洲坝,c二滩。
核电站:d秦山,e大亚湾。
(5)商品粮、棉基地
商品粮基地:F江汉平原,G鄱阳湖平原。
商品棉基地:H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2.区域特征认知
(1)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
地形 | 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
气候 | 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 |
水文 | 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最为集中;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水能丰富(中上游),航运价值高(中下游) | |
资源 |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 |
水资源丰富 | ||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 ||
(2)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 特征 |
人口 | 人口稠密,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 |
农业 | 以水田农业为主,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 |
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 |
工业 |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主要为综合性工业基地;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
交通 | 内陆以铁路为主,内河航运发达 |
居民 生活 |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
生态 问题 | 洪涝灾害、水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 |
【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
1.综合分析南方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 | 自然条件 | 农业生产 |
长江 中下 游平原 |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 我国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
四川盆地 |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紫色土,故又称紫色盆地)、物产丰富 | 全国重要的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我国重要农业区 |
东南丘陵 | 酸性红壤分布广泛(缺乏有机质,低产),地形多丘陵 | 适宜在红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经济林木种植多,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 |
云贵高原 | 纬度低,水热充足;高原地形,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 | 重要林区,高原上的“坝子”可发展种植业 |
横断山区 | 纬度较低,地形崎岖,高差大 | 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受人类影响小,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
2.南方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1)南方低山丘陵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水土流失 | 自然因素: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人为因素:能源缺乏,乱砍滥伐,强取耕地和薪柴,植被破坏 |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
红壤贫瘠 |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营养物质流失多 | 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耐酸性的茶树、马尾松等,防止土壤流失 |
(2)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洪涝 |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 | 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
水污染 | 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
【学科素养·注重应用性】
长江中下游地区圩垸广布,常分布在沿江滨湖的地区,形成“河中有田、田中有河”的复杂结构,内有排灌系统,是重要的农田,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而逐步扩大。图1为江汉平原荆江北岸局部圩垸分布图,图2为垸田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江汉平原垸田形成的背景有( )
①河道弯曲,裁弯取直 ②地势低平,春夏多涝 ③人少地多,中国粮仓 ④人口迁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圩垸农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水利 B.地形
C.气候 D.人口
1.D 2.A 解析:第1题,垸田是浅水处筑堤排水形成的田地,河流裁弯取直并不能增加耕地面积,①错误;垸田在丰水期夏季容易被淹没,但不影响其开发,②错误;垸田开发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不足,因此要通过垸田来增加耕地面积,③正确;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而逐步扩大,说明有了人口迁移,劳动力更充足,面积不断扩大,④正确。故选D。第2题,垸田是一种在浅水处修筑堤坝排水之后形成的田地,属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一种模式,因此,圩垸农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水利。
3.(2020·浙江1月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长江经济带中,上海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是下游的航运中心,中游最大城市是武汉,是中游的航运中心,重庆是上游最大城市,是上游的航运中心。第(2)题,据图分析,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更加邻近,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水陆运输更便利;邻近经济发达地区,受长三角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比环鄱阳湖城市群好;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第(3)题,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长三角较低,土地面积广,城市开发空间广;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将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外迁,皖江城市带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有政策支持。
答案:(1)上海 武汉 重庆
(2)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1章第2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学科素养·注重应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洋流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