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4752/0-16948815401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4752/0-169488154020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34752/0-16948815402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
展开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地壳运动 |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
岩浆活动 |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
变质作用 |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3.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表现形式 | 因素 | 作用 |
风化 作用 | 温度、水、大气、生物 | 使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
侵蚀 作用 |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 | 对地表进行破坏 |
搬运 作用 |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 |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
堆积 作用 | 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 | 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
3.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用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4.结果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主要岩石类型
类型 | 代表岩石 | 特点 | |
岩浆岩 | A侵入型岩浆岩 | 花岗岩 |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
B喷出型岩浆岩 | 玄武岩 |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 | |
C沉积岩 | 砂岩、页岩、石灰岩 | 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 |
D变质岩 | 大理岩、板岩 | 片理构造 |
2.主要地质作用
①为冷却凝固;②为固结成岩;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一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21·山东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米,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米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1)~(2)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②河流呈南北走向;河流两岸的地质剖面图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①风沙侵蚀对壁画的影响; ②上层和下层受到影响的差异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①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②河流沿岸崖壁的特征 |
综合思维 | ①结合河谷走向和盛行风向,理解风沙侵蚀对壁画的破坏作用:盛行西北风,西岸崖壁风沙侵蚀弱; ②结合信息分析上层和下层影响因素的差异:存在大量裂隙,降水会下渗,从而对壁画造成破坏 |
【我的解答】(1)B (2)C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项目 | 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 |
岩层运 动方向 |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
对地形的影响 |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
相互关系 |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 内力作用 |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 举例 | |
岩浆 活动 |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
变质 作用 |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 |
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主要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内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分 类 | 能量来源 | 表现 形式 | 对地表 的影响 |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
内力作用 |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力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
外力作用 |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 |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缓 |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沙洲是河流、湖泊里的大片陆地,图示沙洲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沉积作用
2.河流的特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1.C 2.A 解析:第1题,沙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发生沉积作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而形成,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C。第2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含沙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地表组成物质以及植被状况;汛期主要取决于降水分配的季节;流量取决于降水量;河流的流向取决于地势高低,而地势高低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故选A。
考向2 外力作用与地貌
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域有三级夷平面,它们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据此完成3~4题。
3.每一级夷平面的形成,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风化作用
D.侵蚀、堆积作用
4.最早形成的是( )
A.高原面夷平面
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
D.高原深切河谷区
3.D 4.A 解析:第3题,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A错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这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B错误。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夷平面指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是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由此可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是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选D。 第4题,地面经过长期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平面,即最早形成的是高原面夷平面。高原盆地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面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面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选A。
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21·浙江1月卷)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物理风化作用:由区域图及图例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②风力沉积作用:甲为沙漠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强; ③生物风化作用:甲地因降水少,生物量少,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④流水侵蚀作用:甲地沙漠广布,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位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掌握非洲南部的自然环境特征 |
综合思维 | 结合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地形成风化壳的原因 |
【我的解答】(1)C (2)A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岩石 类型 | 岩石形成的 地质过程 | 岩石特征 | 常见岩石 及应用 | |
岩浆岩 | 侵入 型岩 浆岩 |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 结晶充分,质地坚硬 | 花岗岩(板材) |
喷出 型岩 浆岩 |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 结晶不好,常有气孔和流纹构造 | 玄武岩(观赏石材)、流纹岩(建材) | |
沉积岩 |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 石灰岩(建材和化工原料)、砂岩、页岩、砾岩 | |
变质岩 | 在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使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变质岩 | 岩性发生变质 | 大理岩(建材)、板岩(建材)、石英岩(建材和化工原料)、片麻岩(建材) |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意: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考向1 岩石的类型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下图示意三清山著名景观“司春女神像”。读图,完成1~2题。
1.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司春女神像”景观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风化、侵蚀 ③岩浆侵入 ④固结成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A 2.A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可知,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故选A。第2题,由材料“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可知,构成“司春女神像”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形成过程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最后受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司春女神像”,形成过程经历的地质作用有①②③。故选A。
考向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位于天山北麓,其南部山区分布有绚丽的红层地貌,山中有多座泥火山口。从2019年11月底开始,泥火山口便不断有新的石油涌出地表,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风景。图1为红层地貌包围的洼地中一处石油涌泉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构成图1中红层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B.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3.A 4.D 解析:第3题,据图2箭头特点分析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侵入岩,戊为喷出岩。据材料可知,构成图1中红层地貌的岩石应属于沉积岩,对应甲。故选A。第4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由沉积岩层中的黏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首先是岩层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当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就从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堆积,形成泥火山。故选D。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2外力作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2外力作用,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内力作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内力作用,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解题思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