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ppt课件
展开1.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必做实验)。2.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当我们照镜子时,镜子中的人就是我们的__________。平静水面物体的倒影实际上是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__。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3. 图4-3-1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不透明的平面镜”“5 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
2 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在桌上铺上白色纸板,在纸板上必须__________地放上玻璃板,并用铅笔在纸板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则应该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填“前”或“后”)侧观察。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_为止,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4-3-2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红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然后用刻度尺测量各对应点到玻璃板的__________。
(5)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红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然后__________(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她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6)结合上述操作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物体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像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___。
思路点拨:(1)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有①玻璃板要用透明(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且薄的(防止厚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各成一个蜡烛的像,发生重影,不便于观察),并且要与桌面垂直(确保像与物体重合);②两支蜡烛要相同(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③环境要较暗(使实验现象更明显);④需要多次测量(得到普遍规律)。(2)刻度尺或方格纸的作用是为了测量或确定物距与像距。(3)光屏的作用是为了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 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这样表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__________对称。
5. 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 物体本身的大小D.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6.李华来到高明的智湖公园游玩,看到一只小鸟在深为1.5 m的湖面上方2 m高处飞行,则小鸟在湖中的像离小鸟的距离为__________m;小鸟遇到游人迅速向高空飞去,则小鸟在水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像离小鸟的距离__________。(后两空均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思路点拨:(1)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像的大小由物体的大小决定(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人照镜子时,离镜子越远会感觉到所成的像在变小,这是由于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远,我们对物体的边缘所张的视角越小,就会感觉到像在变小。(3)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也无关。无论镜子多小,物体多大,都能成完整的像,但可能会由于角度问题而看不到完整的像。
1.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2.用图4-3-3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A、B应该等大B.茶色玻璃板可以用来成像C.方格纸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D.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会变大
3. 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下列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 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 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 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4. 小明利用图4-3-4甲中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__________(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A的烛焰的像出现在蜡烛B“身上”,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__________( 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体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体和像对应位置的点,如图4-3-4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备课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作业课件ppt,共2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作业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的反射,换用较薄的玻璃板,照亮木块,大02,玻璃板的厚度,方格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