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 (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共22页。
考向03 透镜及其应用
1.(2021·广西江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东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实验前,小东发现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乙,则他应首先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图丙中光屏未画出),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填“不完整的像”、“完整的像”、“完整的像但较暗”)。
【答案】10.0 上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75 完整的像但较暗
【详解】
解:(1)[1]由甲图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2)[2][3]由乙图知,像呈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因为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上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4][5]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15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4)[6]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时,蜡烛距离透镜的距离为20cm,即刚好为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知,此时像距也应该为20cm,所以光屏应该移动到75cm。
[7]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仍是凸透镜,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完整但变暗。
注意:
1.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仍是凸透镜,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完整但变暗。
2.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考纲要求】
1.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理解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6.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透镜
1、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高清课堂:中考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三条特殊光线】
2、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
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3)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3、利用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虚像,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倒正
实虚
放大或缩小
u>2f
倒立
实像
缩小
f
u=2f
倒立
实像
等大
v=2f
实像大小转折点
f 倒立
实像
放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v>u
放大镜
考点三、生活中的凸透镜及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5、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要点诠释:
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考点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纠正
近视眼
远视眼
表现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
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
矫正
1.(2021·黑龙江铁锋·中考真题)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_上
(3)晓雯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下表是几次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A
2
20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A _______B_________ C_______
②当烛焰从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③晓雯做到第3次实验时,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了一点,此时,像会成在光屏的_________半部分(选填“上”或“下”),如果想让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答案】10.0 主光轴 倒立缩小实像 20 40 先变大后变小 上 下
【详解】
(1)[1]与凸透镜主光轴平等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形成一个最小的光斑。此光斑距凸透镜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在50.0cm刻度线处,光屏在60.0cm刻度线处,故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让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这条直线恰好和透镜的主光轴重合。
(3)[3]物距为40cm,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所以成的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当物体经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等于像距,故此时像距为20cm。
[5]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凸透镜第一次成像时,物距为40cm时,像距为13cm。那么,当物距为13cm时,也能成像,像距为40cm。
[6]物体由远处逐渐靠近透镜,成像分两种情况:当物体由远处向焦点靠近时,成的是实像,此时像是逐渐变大的。当物体由刚过焦点向透镜靠近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此时,物体离透镜越近,虚像越小。所以整个过程中,像是先变大后变小。
[7][8]以烛焰发出的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为例为说明问题(此光线在通过透镜中心时传播方向不变)。当蜡烛变短时,烛焰高度下降,它发出的这条光线通过透镜中心会照在光屏的上方。因此,当蜡烛变短时,它通过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依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把透镜向下移动。
2.(2021·广东佛山·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_(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2)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
(4)在保持(3)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同一高度 上 10.0 倒立 照相机 左
【详解】
(1)[1]在实验前应调节光屏、凸透镜、蜡烛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是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成像时,实像都是倒立的,蜡烛变短,烛焰向下移动,则像向上移动。
(2)[3]根据图中数据知道,物距是
u=v=20.0cm
由于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则可知
20.0cm=2f
即透镜的焦距
f=10.0cm
(3)[4][5]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由图知道,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规律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4)[6]由于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在保持(3)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凸透镜向左移动,使物距减小,可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1.(2019·山东罗庄·中考真题)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2.(2021·上海·上外附中)近年,森林火灾频发,有调查显示,一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是装有水的瓶子。这些装有水的瓶子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1.(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投影仪:物体的投影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将物体从甲区域逐渐移动到丙区域的过程中,都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
2.(2020·云南·保山第九中学)图中的光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是由于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因为人眼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
C.图c,眼睛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D.图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说明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1.(2021·陕西城固·中考真题)显微镜里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投影仪镜头 D.照相机镜头
2.(2020·重庆南岸·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湖中的倒影 B.杯中的筷子
C.日食 D.放大镜下的手指
3.(2021·重庆·中考真题)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玩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4.(2017·山东天桥·中考真题)小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书本应放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B.乙图中书本应放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C.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5.(2021·河南镇平·中考真题)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6.(2020·上海闵行·中考真题)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7.(2021·广西江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图中,圆形的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D. 图中,彩虹成因与日环食的成因相同
8.(2021·陕西城固·中考真题)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的中央厚,边缘薄
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C.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9.(多选)(2021·山东岚山·中考真题)“海上观日出”是许多日照市民早晨的必修课,下面关于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当第一丝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时,其实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是发生折射现象
B.海中小船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实像
C.当太阳升起,海水发出耀眼的光芒,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D.摄影爱好者拍出太阳的“像”是实像
10.(多选)(2021·山东崂山·中考真题)以下光学元件能够成实像的是( )
A.照相机镜头 B.望远镜的物镜 C.显微镜的目镜 D.汽车后视镜
11.(多选)(2021·广东龙华·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B.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会大于15cm
C.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光屏能成实像且像逐渐变小
D.若将近视眼镜片靠近凸透镜左侧放置,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
12.(多选)(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根据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的成像特点,可制成幻灯机
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若将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13.(多选)(2021·河北路北·中考真题)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B.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C.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近视眼镜,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到45cm刻度处,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4.(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通过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上A点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1.【答案】B
【详解】
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综上所述,不能成倒立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详解】
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选B。
1.【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物体在甲区域内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在乙区域内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体在丙区域内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此时也就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D
【详解】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线杂乱无章是由于反射面凹凸不平造成的,故A错误;
B.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来检测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光的传播方向为光由物体进入人眼,故B错误;
C.图c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图d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形成七色光带,说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答案】B
【详解】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详解】
A.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
B.杯中的筷子发生弯折,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折射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C.日食的形成是月亮运动到了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的,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下的手指,是凸透镜的成像的应用,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详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造成的,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知,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入射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①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B。
4.【答案】A
【详解】
A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即书本应放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凸透镜l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书本应放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A正确,B错误;
CD.甲图中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C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详解】
ABCD.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详解】
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则焦距为
8cm
CD.当物距为16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详解】
A.观众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象,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实际大,故B正确;
C.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所以小猫没有叉到鱼,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日环食是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环食,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偏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详解】
A.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A错误;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
C.凸透镜的物距小于焦距即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CD
【详解】
A.大气层并非均匀,而是在地面附近稠密,空中稀薄,且越到高空越稀薄。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的传播路径成为曲线。造成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太阳光就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A正确;
B.海中小船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海水水面平整光滑,太阳光照在水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太阳光被反射进入人眼,人会看见耀眼的光芒。故C正确;
D.摄影爱好者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ACD。
10.【答案】AB
【详解】
A.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成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1.【答案】AD
【详解】
AB.由图示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则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而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即
2f>20cm>f,30cm>2f
所以
15cm>f>10cm
故A正确,B错误;
C.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当图示中的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而移动的过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像变大,故C错误;
D.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其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则会将烛焰发出的光线先发散,折射光线的会聚距离会变远,即成像的距离会变远,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便可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AD。
12.【答案】AC
【详解】
A.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像距等于物距,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则
2f=20cm
所以
f=10cm
故A正确;
B.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20m处,物距
u=50cm-20cm=3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左方向适当移动,找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C。
13.【答案】BD
【详解】
A.由图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故B正确;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且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将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将光屏像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故C错误;
D.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到45cm刻度处,则物距变为15cm,像距变为30cm,与如图所示位置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BD。
14.【答案】
【详解】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物距为
u=20cm
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此时
u=2f=2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凸透镜右侧的焦点在凸透镜右侧“10”刻度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将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专题17电功率(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5 ④,6×106J,8W-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专题16欧姆定律(含解析),共5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 ④,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专题14 热和能(含解析),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