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宁波市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九校联考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核生物
B.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 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
D. 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支原体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支原体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支原体有核糖体,能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质,C正确;
D、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B。
2. 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加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脂肪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C. 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变性的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其中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都是良好的溶剂,能参加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结合而成的,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C错误;
D、变性的蛋白质肽键未被破坏,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3. 下列有关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黑藻是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
B. 观察叶绿体时需撕取黑藻的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C. 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
D. 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黑藻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详解】A、黑藻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黑藻叶片比较薄,可用镊子从黑藻新鲜枝上取下幼嫩小叶直接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B错误;
C、叶绿体是绿色的,在活细胞中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黑藻叶肉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运动,C正确;
D、黑藻叶肉细胞含有大液泡,细胞质中含有绿色的叶绿体,可作为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D错误。
故选C。
4. 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 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B. 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C. 破坏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D. 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淀粉合成酶能催化淀粉的合成,高温能导致新鲜玉米中酶失活。
【详解】A、高温不会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A错误;
B、85℃水中热烫处理2min不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B错误;
C、85℃水中热烫处理破坏了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淀粉的合成,使得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保持甜味,C正确;
D、85℃水中热烫处理能破坏淀粉酶的活性,但在新鲜玉米中淀粉酶的含量很少,因为此时新鲜玉米中应该以淀粉的合成为主,即使破坏淀粉酶活性,与本题的意思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种类以及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高温、过酸和过碱的环境会导致酶失活。
5. 对出现下列实验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原因
A
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没有色素带
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
B
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无分裂期细胞
解离时间过短
C
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D
脂肪检测中未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没有用50%酒精洗去浮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没有色素带,可能是滤液细线低于层析液,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A正确;
B、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无分裂期细胞,可能是选材部位不合适;若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之间没有彼此分离开,会导致细胞重叠,B错误;
C、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低,也可能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复原,而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脂肪检测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没有用50%酒精洗去浮色,会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D错误。
故选A。
6.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
A. 育种技术操作简单 B. 诱导出苗成功率高
C. 单倍体植物生长迅速 D.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详解】A、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先花药离体培养,再进行人工诱导,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需要严格的要求,成功率不一定很高,B错误;
C、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C错误;
D、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单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的概念容易混淆,单倍体是用配子发育成一个个体,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7. 在密闭、透光的玻璃钟罩内,放着一株盆栽棉花。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钟罩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可以表示( )
A. 一昼夜中,棉花呼吸强度的变化
B. 一昼夜中,棉花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C. 一昼夜中,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D. 一昼夜中,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因为玻璃罩是密闭、透光的,因此,棉花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果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会引起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从6点到18点,图示物质的量持续下降;而18点到次日6点,该物质的量在持续增加。
【详解】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应逐渐增强,与图示变化不符,A错误;棉花体内有机物总量应该6点到18点不断增加,在18点到次日6点应不断减少,与图示变化不符,B错误;白天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应呈增加的趋势,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应呈减少的趋势,C错误;从6点到18点,曲线一直下降,说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使其浓度下降,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加,符合图示曲线变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在密闭、透光的玻璃钟罩内”,看清图示中相关信息,再根据题意作答。
8.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地球上生物丰富多样,它们来自于共同祖先
B.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C.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
D. 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发展,A正确;
B、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普遍存在的)和相对性(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B正确;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C错误;
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9. 某闭花授粉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子一代中出现白花植株,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能是(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C. 等位基因分离 D. 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至少涉及两对及以上的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说明该植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子一代中出现白花(bb)植株,A错误;
B、分析题干信息“在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下”,说明生物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使子一代中出现白花植株,B错误;
C、分析题干信息“某闭花授粉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若发生基因分离,自交后代会出现隐性性状,C错误;
D、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原有性状的组合,不可能产生新性状,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据研究发现,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线粒体对缺氧敏感,高海拔低氧可引起线粒体氧化应激平衡失调,受损线粒体代谢中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等自由基;又如肥胖患者的脂肪细胞由于受到强烈的能量压力会导致线粒体功能丧失,脂肪细胞会快速地释放小的胞外囊泡(sEV),sEV中包含有呼吸能力但氧化受损的线粒体颗粒,这些颗粒进入循环系统被心肌细胞吸收后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
10.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功能丧失的细胞只能依赖无氧呼吸供能
B. 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促进伤口处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 线粒体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能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11. 下列有关“自由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攻击自身DNA,引起基因突变
B.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攻击自身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
C. 为避免心肌细胞的大量损伤,肥胖患者体内的心肌细胞可能会产生较多的保护性抗氧化分子
D. 线粒体受损后原本在基质中消耗的氧气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中有害自由基的产生
【答案】10. B 11. D
【解析】
【分析】1、检测CO2的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10题详解】
A、线粒体功能丧失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依赖无氧呼吸供能,A正确;
B、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而不是促进伤口处细胞有氧呼吸,B错误;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
D、人体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O2,D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A、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泼性,若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降低活性,但不会使其活性丧失,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
C、为降低自由基带来的伤害,心肌细胞会产生大量保护性抗氧化分子,从而有利于维持机体稳态,C正确。
D、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D错误。
故选D。
12.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如下两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一: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实验二: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中可用15N代替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 实验二中搅拌不充分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C. 实验一中细菌裂解释放的全部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放射性
D. 实验二中细菌裂解释放的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与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实验一中不能用15N代替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为噬菌体的DNA中也含有氮元素,若用15N标记, 则会导致噬菌体的DNA也被标记,且15N无放射性,A错误;
B、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离心后会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物,搅拌不充分不会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B错误;
C、实验一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故实验一中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不会含有放射性,C正确;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实验二中细菌裂解释放的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实验使用了假说—演绎法,且相关描述为“演绎推理”步骤的是( )
A. 孟德尔认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B. 萨顿发现体细胞内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C.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中F1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F2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D. 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活动中,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完成一次分裂的细菌的DNA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首先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演绎推理,然后通过设计实验证实推理内容的正确性。
【详解】A、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这属于假说内容,A不符合题意;
B、萨顿发现体细胞内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这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中F1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F2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这属于实验内容,C不符合题意;
D、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活动中,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完成一次分裂的细菌的DNA离心后的条带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SARS-CoV-2是单链RNA病毒,具有多种变异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研究病毒的抗药性
B. 新冠病毒可在人体咽部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C. 将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
D. 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更容易持续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复制方式属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详解】A、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依靠活细胞而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另外,抗生素具有灭菌作用,主要是破坏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壁,A错误;
B、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不能在人体咽部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产物,分别为四种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6种产物,分别是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C错误;
D、从进化的角度分析,高传染性、低致死率的突变类型由于宿主的低死亡率,更容易持续传播,D正确。
故选D。
15.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含4个碱基对的DNA平面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为3′端,⑥为5′端
B. ⑨、⑩分别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
C. ①、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基本骨架
D. 搭建脱氧核苷酸时,每个磷酸分子连着1个脱氧核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双链DNA结构特点:两条长链反向平行;磷酸、脱氧核糖交替链接,排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碱基之间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A、①⑥为游离的磷酸基团,均为5′端,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⑨、⑩分别为鸟嘌呤和胸腺嘧啶,B正确;
C、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二者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搭建脱氧核苷酸时,每个磷酸分子连着1个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链中,除5′端的磷酸外,每个磷酸分子连着2个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A。
16. 某植物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介导H+的跨膜运输,在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和电位差,即质子动力势,其驱动蔗糖跨膜转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①②表示运输相关物质的载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
B. ①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C. ②转运蔗糖的速率受细胞代谢影响
D. 增加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可使蔗糖转运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主动运输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的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2、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详解】A、由图可知“H+跨膜运输需要借助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ATP,属于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所以正常情况细胞外的H+浓度高于细胞内侧,A正确;
B、①属于载体蛋白,还能催化ATP水解,说明① 具有物质运输、催化和能量转换的功能,B正确;
C、②属于载体蛋白,从而逆浓度梯度运输蔗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细胞能量状况的影响,C正确;
D、质子动力势驱动蔗糖跨膜转运,增加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会降低两侧H+浓度差,不利于蔗糖的转运,D错误。
故选D。
17. 正常普通小麦(2n=42)缺失一条染色体形成单体小麦(2n-1=41),单体小麦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现将单体小麦与正常小麦杂交,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父本
母本
F1植株百分比
正常小麦
单体小麦
实验一
正常小麦
单体小麦
25%
75%
实验二
单体小麦
正常小麦
96%
4%
A. 单体母本在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易丢失可能是出现实验一结果的原因
B. 单体父本产生的(n-1)花粉的可育性比较低可能是出现实验二结果的原因
C. 若将单体小麦自交,子代中正常小麦与单体小麦的比例约为1:3
D. 若为了获得更多的单体小麦,杂交时最好不要选择单体小麦做母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体小麦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则形成的配子中含有20条或21条染色体。实验一与实验二为正反交实验。
【详解】A、正常小麦做父本,产生配子中染色体数为n,单体小麦做母本时,产生配子中染色体数为n: (n-l)=1:1,后代正常和单体应该是1:1,但实验一的后代中单体比例75%,说明产生n-1的配子比例更高,说明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更容易丢失,A正确;
B、单体父本产生的(n-1)花粉的可育性比较低,参与受精的概率为4%,导致子代单体小麦比例为4%,B正确;
C、若将单体小麦自交,缺失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参与受精的概率为3/4,正常卵细胞参与受精的概率为1/4,(n-1)花粉参与受精的概率为4%,正常花粉参与受精的概率为96/100,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正常小麦比例为96/400,单体小麦的比例为96/100×3/4+4/100×1/4=292/400,子代中正常小麦:单体小麦=96/400:292/400≈1:3,C正确;
D、为了获得更多的单体小麦,杂交时最好选择单体小麦做母本,D错误。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蜜蜂中的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蜜蜂中有一种DNMT3蛋白作用如图所示,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去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母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细胞核进行正常均等分裂,细胞质则发生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子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则逐渐退化。
18. 下列关于雄蜂产生精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形成8个四分体
B. 一个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含16条染色体精子
C. 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4个大小不等的有核细胞
D. 雄蜂是一种可育的单倍体
19. 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
A. 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
B. 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C. 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
D. 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的结合
【答案】18. D 19. D
【解析】
【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没有同源染色体;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没有性染色体。
【18题详解】
A、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不会联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
BC、由题干“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母细胞经过连续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细胞核不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二次分裂时,细胞核进行正常均等分裂,细胞质则发生不均等分裂,含细胞质多的子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子细胞则逐渐退化”可知,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2个含16条染色体的有核细胞,只能产生1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BC错误;
D、雄蜂虽然是单倍体,但是能产生1个含16条染色体的精子,即是可育的,D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A、由题干信息“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A正确;
B、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B正确;
C、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D错误。
故选D。
20. 某二倍体昆虫的翅型和眼型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其中存在配子致死现象)。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昆虫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让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二倍体昆虫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眼型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B. 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XB:aXB:AY: aY=1: 1: 2: 2
C. 若让F2长翅正常眼雌性与长翅棒眼雄性随机交配,F3中长翅棒眼雄性的比例为2/9
D. 为确定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选择长翅棒眼雄性个体与其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F2中表型及比例,雌雄性个体中长翅∶短翅均为3∶1,说明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性个体中均为正常眼,没有棒眼,说明眼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让一只长翅正常眼雌昆虫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昆虫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说明长翅为显性,雌性个体中均为正常眼,没有棒眼,说明眼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根据F2雄性个体中正常眼∶棒眼=3∶1,雌雄性个体中长翅∶短翅均为3∶1,推测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F1雄性个体基因型为1/2AaXBY、1/2AaXbY,F2雌性个体中没有棒眼,说明父本产生的Xb配子致死,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XB∶aXB∶AY∶ aY=1∶ 1∶ 2∶2,B正确;
C、若让F2长翅正常眼雌性与长翅棒眼雄性随机交配,只考虑翅型,F2长翅基因型均为1/3AA、2/3Aa,子代长翅∶短翅=9∶1,长翅所占比例为9/10,只考虑眼型,F2正常眼雌性基因型为3/4XBXB、1/4XBXb,棒眼雄性基因型为XbY,父本产生的Xb配子致死,F3中棒眼雄性比例为1/8,则F3中长翅棒眼雄性的比例9/10×1/8=9/80 ,C错误;
D、为确定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A_XBX_的基因型,可选择短翅棒眼雄性个体(aaXbY)与其杂交,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 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个生物个体中的不同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中填序号或字母,填文字)
(1)图1细胞中,ATP产生的场所是___,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其中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1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
(3)若图1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_____、_____成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
(4)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2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含___个染色体组,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图2中的细胞所处的____时期。
【答案】(1) ①. ④⑤ ②. ②(④)⑤⑦ ③. ⑦
(2)药物抑制运输Ca2+的载体
(3) ①. C ②. 细胞分裂 ③. 细胞分化
(4) ①. 次级精母细胞 ②. 2 ③. YYRR或YYr或yyRR或yyrr ④. D
【解析】
【分析】据图1分析,①表示中心体,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质基质,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高尔基体,⑦表示细胞核。
据图2分析,A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动物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其场所是④细胞质基质和⑤线粒体,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②(核糖体)、④(细胞质基质)、⑤(线粒体)、⑦(核仁)。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②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因此,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⑦(细胞核)上。
【小问2详解】
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乙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破坏了Ca2+的载体蛋白。
【小问3详解】
据图2分析,A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若图1示人体骨髓干细胞,该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可能会发生图2中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细胞分裂能细胞细胞数量,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的种类,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
【小问4详解】
A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图2中A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该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
22. 下图为小麦果实的结构及其发育的模式图,图中①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萌发前要吸收水,有同学认为此阶段种子吸水主要不是通过渗透作用,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____。
(2)萌发初期,小麦胚乳被包裹在果皮和种皮内(氧气无法进入),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①过程中除最终产生热能外,还产生____(至少答出两种)等物质。
(3)已知小麦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萌发后期发现,小麦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多于O2吸收量,原因是______。
(4)将不同萌发阶段的小麦种子纵切,滴加碘液,对胚乳部分进行观察,可检验小麦种子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变化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保温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C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
②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若仅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1)赞同,此阶段种子细胞没有大液泡
(2)CO2、酒精、ATP
(3)此时小麦种子既进行了无氧呼吸又进行了有氧呼吸
(4) ①. 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胚乳)变化 ②. 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③. 萌发前的小麦(种子)
④. 蓝色→棕色→砖红色(红黄色)(棕色不作要求)
⑤. 淀粉酶已失活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小问1详解】
种子储藏需要干燥环境,萌发前要吸收水,此阶段种子主要通过亲水性物质吸水,而不是通过渗透作用,因为此时种子细胞没有大液泡。
【小问2详解】
萌发初期,小麦胚乳被包裹在果皮和种皮内(氧气无法进入),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①过程中通过无氧呼吸分解,除最终产生热能外,还产生ATP、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小问3详解】
小麦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以糖类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在萌发后期,小麦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多于O2吸收量,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说明此时小麦种子既进行了无氧呼吸又进行了有氧呼吸。
【小问4详解】
胚乳部分是小麦种子储藏淀粉的部位,将不同萌发阶段的小麦种子纵切,滴加碘液,对胚乳部分进行观察,可检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胚乳)变化。
①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变化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设计有无淀粉酶催化的实验,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下淀粉酶会失活,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②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淀粉酶,管2中应加入的X是萌发前的小麦(种子)的提取液。
③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蓝色→棕色→砖红色(红黄色)(棕色不作要求)。若仅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已失活,无法催化淀粉水解。
23. 室内栽培常春藤能够有效清除甲醛污染,其处理甲醛的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HCHO为甲醛,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1)图1中循环①的名称是_____,需要光反应提供物质。b代表__,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b的含量将_____(“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2)为追踪循环②中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特殊处理方法是_____。推测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____。
(3)在研究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环境因素,也能影响常春藤的生长。
(4)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下降,会直接影响____阶段,从而抑制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在一个单位甲醛浓度下,气孔开放度下降,但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据图分析可能原因是______。
(5)综合以上信息,推测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①. 卡尔文循环 ②. 五碳糖(RUBP、C5等) ③. 减少
(2) ①. 14C标记甲醛 ②. 叶绿体基质
(3) ①. 甲醛浓度(有无甲醛及甲醛浓度) ②.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
(4) ①. 暗(碳)反应 ②. 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5)植物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同时FALDH酶的活性提高,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形成,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
【小问1详解】
图1中循环①可以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名称是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提供ATP、NADPH等物质。b代表可与二氧化碳结合固定二氧化碳的五碳糖(RUBP、C5等),若突然停止光照,形成b所需的ATP减少,短时间内b的来源减少,含量将减少。
【小问2详解】
为追踪循环②中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借鉴卡尔文的研究方法,用14C标记甲醛。据图可知,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3详解】
研究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甲醛浓度(有无甲醛及甲醛浓度),除此之外,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也能影响常春藤的生长。
【小问4详解】
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下降,会直接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暗反应阶段,从而抑制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在一个单位甲醛浓度下,气孔开放度下降,但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据图分析可能原因是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小问5详解】
据图2可知,在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叶肉细胞中FALDH酶的活性提高,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从而起到抗逆作用,同时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减少甲醛的危害。
24.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垂花是雄花序,腋生穗是雌花序。已知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基因b纯合时,腋生穗不能发育;基因t纯合时,垂花成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却能产生卵细胞。现有两种亲本组合,产生后代如表所示,请回答:
亲本组合
亲本
子一代(F1)
组合I
甲植株自交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组合II
乙雌株×丙雄株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
(1)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为____,能产生卵细胞的玉米基因型有___种。
(2)B、b和T、t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仅根据组合I能否作出此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
(3)组合中,对乙雌株的处理是______、授粉、套袋,丙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组合II子一代(F1)中雌株和雄株随机交配,子二代(F2)中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占____。
(4)为使玉米后代中只出现雌株和雄株,且雌雄比例为1:1,应选择合适基因型玉米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后代,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一过程:______。
【答案】(1) ①. BBTT、BBTt、BbTT、BbTt ②. 7##七
(2) ①. 自由组合 ②. 能,甲植株自交,子一代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3) ①. 套袋 ②. bbTt ③. 3/4
(4)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bbT_,雌株的基因型为B_tt、bb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组合Ⅰ的F1可知,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B_T_,因此,雌雄同株的玉米基因型为BBTT、BbTT、BBTt、BbTt;雌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bbtt,雌雄同株与雌株均能产生卵细胞,因此能产生卵细胞的玉米基因型有7种。
【小问2详解】
分析组合Ⅰ,甲植株自交,说明甲植株是雌雄同株,子一代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是9:3:3:1的变式,则推测甲基因型为BbTt,且B、b和T、t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
组合Ⅱ中,乙作为雌株应进行的处理是套袋、授粉、套袋;分析组合Ⅱ,乙雌株×丙雄株,后代雌雄同株:雌株:雄株=1:2:1,则推测乙基因型为Bbtt,丙基因型为bbTt。子一代(F1)中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二者比例为1:1,产生雌配子比例为Bt:bt=1:3;雄株基因型为bbTt,产生雄配子比例为bT:bt=1:1,又因为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基因型为bb_,雌株和雄株随机交配,子二代(F2)中没有腋生穗的植株占3/4。
【小问4详解】
为使玉米后代中只出现雌株和雄株,且雌雄比例为1:1,应选择雄株(bbTt)与雌株(bbtt)交配,遗传图解如下:
25.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具有益气化痰、理气畅中等功效,是著名的中药。为了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对结肠癌裸鼠的疗效,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注:结肠癌裸鼠指免疫缺陷小鼠接种结肠癌细胞后获得的肿瘤模型鼠;给药方式不做要求;给药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
(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汤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抑制恶性肿瘤细胞扩散,恶性肿瘤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______。
(2)Bcl-2、Bax、Caspase3是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___,而同一细胞中不同mRNA含量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
(3)Caspase3基因转录时,____酶与基因的相关部位结合,使双螺旋打开,以__为原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相应产物。翻译时,_______可在短时间内合成较多的Caspase3蛋白。
(4)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根据图2推测,香砂六君子汤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是_____。
(5)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抑制裸鼠结肠恶性肿瘤生长最有效的措施是灌胃____,若要进一步研究中西药结合对结肠癌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本实验需要增设的实验组为____。
【答案】(1)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糖蛋白减少)
(2) ①. 不同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碱基序列不同)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 ①. RNA聚合 ②. 核糖核苷酸 ③. 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4) ①. 中药能提高癌细胞的凋亡率,且随着中药剂量逐渐增大,癌细胞凋亡率逐渐提高,其中高剂量中药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 ②. 抑制Bcl-2基因表达,促进Bax、Caspse3基因的表达
(5) ①. 高剂量中药 ②. 西药和不同剂量(或高剂量)中药混合
【解析】
【分析】1、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小问1详解】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糖蛋白减少),因此恶性肿瘤细胞容易扩散。
【小问2详解】
Bcl-2、Bax、Caspase3这些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各不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同一细胞中不同mRNA含量有差异。
【小问3详解】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Caspase3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相关部位结合,使双螺旋打开,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时,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故可在短时间内合成较多的Caspase3蛋白。
【小问4详解】
由图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中药剂量,因变量为癌细胞凋亡率,中药能提高癌细胞的凋亡率,且随着中药剂量逐渐增大,癌细胞凋亡率逐渐提高,其中高剂量中药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结肠癌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Bcl-2 mRNA明显减少,因而Bcl-2基因可能是癌基因。但是这三组的Bax mRNA和Caspase3 mRNA明显增多,所以Bax基因和Caspase3基因可能是抑癌基因。因而从基因表达角度来看,香砂六君子汤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机理是抑制Bcl-2基因(癌基因)的表达,促进Bax、Caspase3 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
【小问5详解】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