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1页。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四校联考生物学科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5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制作。下列有关乳酸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核膜 B. 有染色体 C. 有细胞壁 D. 无由膜包被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为核糖体,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遗传物质以裸露环状DNA形式分布在拟核。
    【详解】A、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A正确;
    B、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遗传物质为裸露环状DNA,B错误;
    C、乳酸菌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C正确;
    D、乳酸菌原核生物,细胞器仅有核糖体,核糖体无膜包被,D正确。
    故选B。
    2. 一份营养丰富且均衡的早餐应包含主食(米饭或面食)、蔬菜、肉类、奶制品和水果等,这些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肉类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主食中富含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C. 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和利用
    D. 脂肪、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由同种结构单位构成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胎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因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终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脂肪是主要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B正确;
    C、人体内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C错误;
    D、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B。
    3.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 降温时作物体内自由水含量升高,以加快代谢
    C. 水温的升高,要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
    D.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细胞内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其作用包括: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详解】A、新陈代谢必须以水作为媒介,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许多生化反应要在水中进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A正确;
    B、降温时作物体内自由水含量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逐渐上升,以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伤自身,B错误;
    C、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例如水温升高,水分子间的氢键容易被破坏,C正确;
    D、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条件下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B。
    4. 酶在生物体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酶的合成都在核糖体完成
    B. 酶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C. 酶的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S
    D. 只存在细胞内的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酶的本质有两种,蛋白质类和RNA类,蛋白质类的酶,都是核糖体上合成的,RNA类的酶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酶具有催化作用,而非调节作用,B错误;
    C、酶的本质有两种,蛋白质类和RNA类,RNA类的酶元素组成是C、H、O、N、P,C错误;
    D、适宜条件下,只存在细胞内的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5.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很难实现完全清除,给患者造成了很多痛苦。下列对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分裂较快,间期时间短于分裂期
    B. 癌细胞表面载体蛋白减少,易在组织间转移扩散
    C. 癌细胞内的细胞核、染色体都可能已经出现异常
    D. 每个人都含有原癌基因,因此达到一定年龄后都会患癌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癌细胞是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分裂较快,但其间期时间依然远远长于分裂期,A错误;
    B、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含量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组织间转移扩散,B错误;
    C、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畸形分化的细胞,能无限增殖,据此可推测,癌细胞内的细胞核、染色体都可能已经出现异常,C正确;
    D、每个人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正常的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癌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但不是达到一定年龄后都会患癌症,D错误。
    故选C。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SARS-CoV-2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关于SARS-CoV-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SARS-CoV-2包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SARS-CoV-2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SARS-CoV-2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 盛放咽拭子试管的红色液体可为病毒提供营养,使其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
    【详解】A、新冠病毒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病毒增殖过程中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
    C、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
    D、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增殖,D错误。
    故选D。
    7. 人体内约有50.7gATP,只能维持剧烈运动0.3秒,但是却大约需要消耗约31-47kg。以下是ATP结构示意图和ATP-ADP转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腺苷,②表示核糖
    B. ③和④都容易断裂和形成
    C. 乙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不能用于合成ATP
    D. 人体内甲过程的能量来源可以是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也可以是太阳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特殊化学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详解】A、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A错误;
    B、④容易断裂和形成,③是普通化学键不容易断裂与形成,B错误;
    C、过程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由于能量不能重复利用,所以不能用于合成ATP,C正确;
    D、人体内甲过程的能量来源可以是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人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是太阳能,D错误。
    故选C。
    8.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a时期内发生中心体倍增的是动物细胞
    B. 动物细胞在e时期时,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
    C. 可以在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看到完整的细胞周期
    D.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乙→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详解】A、在a分裂间期发生中心体倍增的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动物细胞在e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B正确;
    C、临时装片中的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能在临时装片中看到完成的细胞周期,C错误;
    D、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应该是可表示为甲→乙→甲,D错误。
    故选B。
    9. 下列无法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
    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 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
    C. 高尔基体有较多囊状结构,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D. 卵细胞的体积较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详解】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为光合色素和光反应的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C、高尔基体丰富的囊状结构有利于形成囊泡将物质分泌到细胞外,能体现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卵细胞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动植物细胞都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
    B. 透析袋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属于生物膜
    C. 人体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渗透吸水量等于渗透失水量
    D. 渗透作用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植物的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也能渗透作用吸水,只是吸水较弱,以吸胀作用吸水为主,A错误;
    B、透析袋属于半透膜,但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具有生物活性,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
    C、生理盐水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液,因此,人体血细胞在生理盐水中达到渗透平衡,即表现为进出的水量相等,C错误;
    D、渗透作用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同,如渗透装置中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时,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依然大于烧杯中清水的浓度,D正确。
    故选D。
    11. 光合作用实现了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生产,下列对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反应的产物是O2、H⁺和e⁻
    B. 碳反应不需要光的直接参与,但是需要光反应的支持
    C. 光反应和碳反应都是吸能过程
    D. 光合作用实现了固定太阳能并将CO2还原为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因此产物有O2、[H]、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中水光解的产物是O2、H+和e⁻,A错误;
    B、碳反应不需要光的直接参与,但是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参与,B正确;
    C、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碳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光反应和碳反应都是吸能过程,C正确;
    D、光合作用通过光反应过程把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花学能,碳反应过程中将ATP中的活跃的花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转变成有机物,可见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了固定太阳能并将CO2还原为糖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12. 下图是肝细胞的质膜结构模型,①—③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酒精可在②的协助下进入肝细胞
    B. 结构①中间的亲水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
    C. 结构④在外侧的含量一般高于内侧
    D.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只能与蛋白质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磷脂双分子层,②为蛋白质,③可为糖蛋白。
    【详解】A、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A错误;
    B、结构①中间是疏水端,通常情况下呈液态,B错误;
    C、③为胆固醇,其大部分位于细胞膜外侧,故结构④在外侧的含量一般高于内侧,C正确;
    D、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错误。
    故选C。
    13.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油脂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该野果的切片进行油脂检测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B. 检测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发现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说明该果中有蛋白质
    C. 还原糖检测时需要先加入A液,震荡摇匀后马上加入B液
    D. 若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有还原糖,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油脂检测时需要用到苏丹Ⅲ染液,制成临时装片,需要用到显微镜,A正确;
    B、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反应,溶液变成紫色。所以,检测组织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发现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有可能是溶液中存在肽链片段,不是蛋白质,B错误;
    C、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C错误;
    D、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果有,需水浴加热,将出现砖红色沉淀,而不是红黄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14. 往往利用黑藻作为“观察叶绿体”活动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黑藻叶片作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的状态
    B. 黑藻叶片可直接制作成临时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运动
    C. 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 若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细胞,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叶绿体不断移动,则说明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细胞代谢越旺盛,细胞质的流动速度越快。
    【详解】A、用黑藻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细胞才有活性,才能维持叶绿体的形态和功能,A正确;
    B、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叶绿体大而清晰,代谢旺盛,可直接制作成临时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运动,B正确;
    C、在“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实验中,把黑藻放在灯光下照射15~20mm进行预处理,有助于黑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加强,代谢速率加快,细胞质的流动性加快,因此再制片观察,实验效果更明显,C错误;
    D、0.3g/mL的蔗糖溶液高于黑藻细胞液的浓度,则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细胞,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
    故选C。
    15. 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
    B. 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
    C. 将H2O2加到反应小室中的滤纸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缓冲液
    D. 比较短时间内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以通过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释放的气体量来加以体现,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A正确;
    B、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
    C、应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然后依次小心加入pH缓冲液和H2O2溶液,此时混合液不能与滤纸片接触,C错误;
    D、比较短时间内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从而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D正确。
    故选C 。
    16. 下列有关“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滴加0.3g/mL蔗糖溶液组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属于对照组
    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C. 用KNO3溶液代替0.3g/mL蔗糖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同
    D. 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着0.3g/mL的蔗糖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质壁分离前的细胞是对照组,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是实验组;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是对照组,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实验组,也就是说,滴加0.3g/mL蔗糖溶液组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属于对照组,A正确;
    B、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成熟细胞,具有大液泡,所以将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含色素,不利于观察,B错误;
    C、用KNO3溶液代替0.3g/mL蔗糖溶液,由于K+和NO3﹣能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蔗糖溶液不相同:会在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错误;
    D、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壁和质膜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由于细胞失水,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降低,故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着小于0.3g/mL的蔗糖溶液,D错误。
    故选A。
    17. 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①观察到的色素条带数目相同,颜色深浅不同
    B. 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到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
    C. 光合色素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可在滤液中收集氧气
    D.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色素的种类与吸收光谱(1)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2)功能:吸收、传递(四种色素)和转换光能(只有少量叶绿素a)。①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②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
    【详解】A、光下生长的韭菜可以提取到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会出现四条条带,避光生长的韭黄可以提取到叶黄素、胡萝卜素,会出现两条条带,A错误;
    B、光下生长的韭菜可以提取到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避光生长的韭黄可以提取到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中提取到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B正确;
    C、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只收集滤液并不能得到氧气,C错误;
    D、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错误。
    故选B。
    18.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为解离,操作后能让根尖细胞直接分开
    B. 丙过程为得到更好的染色效果,可延长染色时间
    C. 丁过程中需取根尖尖端2~5cm部分制作成临时装片
    D.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有少数细胞能看到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甲过程为解离,如果解离时间过短,操作后不能让根尖细胞直接分开,A错误;
    B、丙过程为染色,适当延长时间可得到更好的染色效果,但是染色时间过长,不便于观察,B错误;
    C、丁过程为制片,需要取根尖尖端2~5mm部分制作成临时装片,C错误;
    D、细胞周期包括分列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时间较多,细胞较少。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有少数细胞能看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19.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给豚鼠胰腺细胞注射³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最后出现在分泌物中。此过程说明( )
    A. 内质网具有合成、运输和加工分泌蛋白的功能
    B. 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 囊泡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内含多种水解酶
    D. 细胞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功能上协调统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多肽进入内质网→内质网中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过程依次经过的结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详解】A、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内质网可运输和加工分泌蛋白,A错误;
    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B错误;
    C、囊泡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内含分泌蛋白,C错误;
    D、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实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D正确。
    故选D。
    20. 在适宜条件下,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高温度,淀粉酶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更为显著
    B. 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C. 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
    D. 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基本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酶的最适温度未知,故当提高温度,淀粉酶的活性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A错误;
    B、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B错误;
    C、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C错误;
    D、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基本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21. 细胞只有不断地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其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主要依赖于扩散来实现
    B. 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转运过程中需要ATP为其提供能量
    C.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糖分的结果
    D.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需要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
    (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来实现,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A错误;
    B、载体蛋白能参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ATP为其提供能量,B错误;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C错误;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22. 生物的呼吸方式由厌氧呼吸到需氧呼吸是进化中的一个飞跃,在进化中,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物种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 为了探究动物细胞的厌氧呼吸类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
    C. 需氧呼吸推动物种发展的原因是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D. 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₂消耗量一定大于CO₂产生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产物为乳酸,另一种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储存在分解产物丙酮酸中,A错误;
    B、动物厌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不能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B错误;
    C、需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没有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则需氧呼吸供能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推动了物种的发展,C正确;
    D、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时,O₂消耗量一定不会大于CO₂产生量,D错误。
    故选C。
    23.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目的错误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贮存
    晒干
    除去所有的水分,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
    酵母菌酿酒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酵母菌繁殖,有利于酒精发酵
    C
    蔬菜保鲜
    低温低氧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庄稼
    中耕松土
    提高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需氧呼
    吸,从而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详解】A、种子贮存过程时需要通过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进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延长储存时间,A错误;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发酵时先通气的目的是为了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而后密封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无氧环境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B正确;
    C、蔬菜保鲜的目的是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而且还需要保证品质,所以保持零上低温是最好的方法,该条件下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零下低温会冻坏苹果,C正确;
    D、栽种庄稼的过程中疏松土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进而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正确。
    故选A。
    24.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低浓度的CO₂浓度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一种是阳生植物,一种是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点时,限制植物甲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B. c点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单位面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速率不同
    C. d点时突然增加CO₂,短时间内植物乙的叶绿体中三碳酸的含量会减少
    D. 植物甲属于阴生植物,因为其更适应于弱光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甲的;a点和b点均为植物的光补偿点。
    【详解】A、a点时为植物甲的光补偿点,还没有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X轴指标,即光照强度,A正确;
    B、c点时,植物甲与植物乙CO2吸收量相等,但是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甲的。所以,c点时,植物乙的真光合速率大于植物甲的。故c点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单位面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速率不同,且植物乙的大于植物甲的,B正确;
    C、d点为植物乙的光合速率最大值,此时增加CO2,导致CO2的固定速率加快,三碳酸的生成量加快;但是光反应速率不变,三碳酸的消耗量不变,故短时间内植物乙的叶绿体中三碳酸的含量会增加,C错误;
    D、c点为植物甲的光合速率最大值,其对应的光照强度数值较低,故植物甲为阴生植物,更适应弱光环境,D正确。
    故选C。
    25. SAC蛋白在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等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检验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AC蛋白在有丝分裂后期才能合成,然后通过核孔转运至细胞核内
    B. 如果②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SAC会很快失活
    C. 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APC会被激活,细胞进入d所示的时期
    D. 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SAC蛋白在有丝分裂前期已经存在(由图a可知),可见其不是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开始合成的,A错误;
    B、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当②着丝粒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即此时染色体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SAC会很快失活(由c图可知),B正确;
    C、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染色体后,无活性的APC变成有活性的APC,细胞分裂进入图示的d时期,C正确;
    D、图中的APC激活后促进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过程,进而能保证有丝分裂过程中亲子代细胞间的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即此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除特别标记外,每空1分,共40分。)
    26. 图一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二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元素是______;人体中,V主要分布在______。
    (2)“胖人怕热,瘦人怕撞”,是因为图1中I具有______的功能,除I外,常见的脂质还包括______(写两种)。
    (3)Y和Z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图2中______(填序号)上。在人的细胞中,含碱基A、T、C、G的核苷酸有______种。
    (4)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图1中的______(填I~V)。
    (5)若图1中IV为一条含两个天冬氨酸(R基为—C₂H₄ON)、为 CxHyOzN17S2的多肽链,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6,则该多肽链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质量最大为______。
    【答案】(1) ①. C、H、O ②. 肝脏和肌肉
    (2) ①. 保温、防震(保温、缓冲和减压) ②. 磷脂和固醇
    (3) ①. ②和③ ②. 7
    (4)Ⅱ和Ⅳ (5)252
    【解析】
    【分析】1、由图1分析可知,图1中Ⅰ是细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Ⅳ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甲代表的元素是C、H、O,V是糖原,X是葡萄糖。
    2、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小问1详解】
    图1中Ⅰ是细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故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C、H、O。Ⅴ是生物大分子,X是葡萄糖,V是糖原,人体中,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
    【小问2详解】
    图1中Ⅰ是细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脂肪具有保温、防震的的功能,脂质除了脂肪,还包含磷脂、固醇。
    【小问3详解】
    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五碳糖②(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③(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是A、T、C、G,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是A、U、C、G), 在人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碱基A、C、G的核苷酸各有2种,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即人的细胞中含碱基A、T、C、G的核苷酸有2×3+1=7种。
    【小问4详解】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图1中的Ⅱ表示DNA和Ⅳ表示蛋白质。
    【小问5详解】
    Ⅳ表示蛋白质,由于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N原子,即分子式含有两个N原子,因此多肽链中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17-2=15,则该多肽链最多脱去14分子的水,因此该多肽链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质量最大=14×18=252。
    27. 细胞器、蛋白质在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若细胞内堆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就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研究发现,细胞通过下图所示的机制进行相应调控。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于支持它们的网架结构上,该网架结构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被称为______,具维持细胞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等功能。图中的吞噬泡是一种囊泡,囊泡的结构不固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但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动物细胞能产生囊泡的结构很多,如高尔基体、______(列出两例)等。囊泡膜与细胞质膜、______、细胞器膜等结构,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基本相似,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2)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在细胞内的______(填一种细胞器)上,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只有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一般不会运输到______(填一种细胞器)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3)图示显示,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______标记,被标记的蛋白会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融入溶酶体中。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溶胶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骨架 ②. 内质网、细胞膜 ③. 核膜
    (2) ①. 核糖体 ②. 高尔基体
    (3) ①. 泛素 ②. 细胞溶胶的pH为7.0左右,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
    【解析】
    【分析】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是微丝和微管,其中微丝是一种纤维,起支撑、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还参与细胞运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与肌肉细胞的收缩等生理功能;微管是一种管状结构,中心体、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等结构都是由微管构成的。大部分微管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可以快速解体和重排,在细胞器等物质和结构的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线粒体和囊泡就是沿微管移动的。
    【小问1详解】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等结构都能产生囊泡。。囊泡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问2详解】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一般不会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小问3详解】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泛素标记,被标记的蛋白会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最后融入溶酶体被降解。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细胞溶胶的pH为7.0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溶胶中会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从而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28.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图丙表示细胞呼吸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要验证酵母菌能进行需氧呼吸并检测其产物,需要用到图甲中的装置是______(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其中最后一个锥形瓶内的溶液可用______替代,它在本实验中的最终颜色将变成______色。
    (2)图乙中,X烧杯中放置NaOH溶液,则e装置中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要将装置e和f放入相同的恒温水浴锅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是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填字母: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基质),其中①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______。
    【答案】(1) ①. c-a-b ②.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③. 黄
    (2) ①. 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消耗了锥形瓶内存在的氧气 ②. 控制温度相同且适宜,防止温度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 ①. AC ②.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产物为乳酸,另一种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连接c→a→b,给装置通空气,b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其中最后一个锥形瓶内的溶液检测二氧化碳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本实验中的最终颜色由蓝绿再变黄。
    【小问2详解】
    图乙中,X烧杯中放置NaOH溶液,若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消耗了锥形瓶内存在的氧气,产生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则e装置中液滴移动。为了防止温度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则需要将装置e和f放入相同的恒温水浴锅中控制温度相同且适宜。
    【小问3详解】
    图丙是酵母菌的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CO2的过程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产生场所分别为A细胞质基质和C线粒体基质,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①③④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9. 某科研团队对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图甲所示为环境因素对其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乙所示为细胞内蔗糖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______(试剂)提取到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后,可通过对比各组提取液对______(填“红光”、“蓝紫光”或“绿光”)的吸收率来比较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2)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裂解;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______的生成,这些物质会直接参与卡尔文循环中______反应的进行,进而形成糖类。卡尔文循环中形成的三碳糖主要用于______。
    (3)由图甲可知:在______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黑藻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20μmol⋅g⁻¹⋅h⁻¹,则在该条件下每克黑藻每小时光合作用生成______μmol的三碳酸。
    (4)细胞内要合成1分子的蔗糖,需要进行______轮卡尔文循环。由图乙可知,若叶肉细胞中的蔗糖输出受阻,光合速率会______;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______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答案】(1) ①. 95%乙醇 ②. 红光
    (2) ①. ATP和NADPH ②. 三碳酸还原 ③. 五碳糖的再生
    (3) ①. 高光强 ②. 340
    (4) ①. 12 ②. 减小/被抑制 ③. A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光强和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乙表示蔗糖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小问1详解】
    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通过对比红光的吸收速率来比较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小问2详解】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水裂解;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      的生成ATP和NADPH,ATPA和NADPH会参与卡尔文循环中的C3的还原。卡尔文循环中形成的三碳糖主要用于五碳糖的再生。
    【小问3详解】
    图甲可以看出,高光强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更明显。黑藻在20℃、高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20μmol⋅g⁻¹⋅h⁻¹,在该条件下每克黑藻每小时净光合作用放氧速率为150μmol⋅g⁻¹⋅h⁻¹,因此该条件下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净光合放氧速率+呼吸耗氧速率=170μmol⋅g⁻¹⋅h⁻¹,根据光合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速率为170μmol⋅g⁻¹⋅h⁻¹,一分子二氧化碳固定后产生两分子三碳酸,因此在该条件下每克黑藻每小时光合作用生成340μmol的三碳酸。
    【小问4详解】
    一分子蔗糖含有12个碳原子,因此需要进行12轮卡尔文循环。
    根据乙图可知,若叶肉细胞蔗糖输出受阻,光合速率会减弱;长期处于遮阴环境,叶片内蔗糖浓度应对应图中AB段。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识图能力、利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进行解释、推理某些生物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30. 某学校兴趣小组利用多种生物材料进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下图甲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图像;图乙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字母为细胞标号;图丙是小组成员绘制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Ⅱ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核DNA分子,______条染色单体,对应丙图中______时期。
    (2)图丙中bc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对应乙图中______细胞。
    (3)三幅图中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细胞或时期分别是______。
    【答案】(1) ①. 8 ②. 8 ③. 0 ④. ef##df
    (2) ①. 细胞核内发生DNA复制 ②. A
    (3)Ⅰ、B、c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图Ι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Ⅱ该细胞着丝粒分开,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有丝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前期,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ab表示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ef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
    【小问1详解】
    图甲Ⅱ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0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丙的ef或df段。
    【小问2详解】
    图丙中bc段染色体:染色体和DNA的比值由1变为0.5,变化原因应为分裂间期DNA复制;对应图乙中的A。
    【小问3详解】
    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时期应为有丝分裂中期,对应Ⅰ、B、c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缙云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等4地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等4地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6,68,17,94,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等四校联考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等四校联考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过度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