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05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必考点05 水循环-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必考点05水循环原卷版docx、必考点05水循环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考点05 水循环
题型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意义
例题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 B.A→C→D→E C.F→D→G D.I→D→G
2.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下列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答案】1.B 2.B 3.D
【分析】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含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图上表现为A→C→D→E,故选B。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东南风从海上带来丰富的水汽,且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水循环更加活跃,故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水循环的意义在于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ABC正确;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
例题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5.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答案】4.D 5.C
【分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循环主要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图中d表示海水蒸发,a表示水汽输送,e、f表示陆地水蒸发,h、c表示径流,g、b降水,所以d→a→b→c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A错误。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关,B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出现流水侵蚀、堆积地貌,C正确。d环节是蒸发,D错误。故选C。
【解题技巧提炼】
1.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以水作为纽带,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它不但改造了各个圈层,促进各圈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自然界的发展。
(2)水循环把三种形态的水和不同类型的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系统。水在这个系统中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使物质进行迁移。
(3)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4)水循环调节着海陆之间、地区之间水分和能量分布的不均,使它们之间的干湿差异、冷热差异大大减小。就全球而论,海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上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通过水循环把海洋上空大气中多余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实现了全球的水量平衡。
题型二 海绵城市问题
例题1:(2021·重庆南开中学)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聚集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在城市中推行雨水花园代替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下渗增大 B.地表径流增大 C.地下径流减小 D.蒸腾减弱
7.雨水花园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态多样性
C.调节局部小气候 D.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8.城市大量布置雨水花园后,对城市河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年径流量下降 B.含沙量增大 C.流速减慢 D.流量更稳定
【答案】6.A 7.D 8.D
【分析】6.有植物拦截使地表径流减小,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A正确,B、C错;雨水花园推行,城市植被增多植被蒸腾增强,D错。故选A。
7.由材料“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和利用设施”可知,城市花园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利用,一部分下渗到土壤中,补充地下水,一部分净化后循环利用,有效的缓解城市雨洪问题,D正确;雨水花园可以提供园林观赏景观、保护生态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但不是其核心功能,A、B、C错。故选D。
8.雨水花园建设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暴雨时地表径流形成较慢,河流的径流量增加慢,即河流的洪峰到来较晚,洪峰期水位低;枯水期地下水能有效补给河流,所以城市河流流量更加稳定,D正确;雨水花园有保持水土功能,可减少河流含沙量,B错;对年径流量和流速影响较小,A、C错。故选D。
例题2 :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和“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10.白城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
11.白城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9.C 10.A 11.D
【分析】9.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面工程改变不了大气环境,排除A、B两项;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会使该地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进而减少蒸发,这属于间接影响的环节,排除D;由图可知该工程主要影响水体的下渗,故选C项。
10.通过“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说明该地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项;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说明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有利于下渗,故选A项。
11.由材料可知,白城受洪涝影响,建设海绵城市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可缓解当地旱情,②③正确;植被的增加可起到削减风力的作用,④正确;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⑤错误。
【解题技巧提炼】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增加城市绿地的方式,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题型三 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问题
例题1:(2021·河南)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T2,则Q1、Q2、Q3代表的径流类型分别是( )
A.壤中流、地表径流、浅层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
C.浅层地下径流、壤中流、地表径流 D.地表径流、浅层地下径流、壤中流
13.近年来该流域内壤中流持续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修筑梯田 B.打坝淤地
C.灌溉用水减少 D.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12.B 13.D
【分析】12.读图可知,Q1、Q2、Q3三种径流流出流域出口的时间分别对应T1、T2、T3,即Q1汇流速度最快,应为地表径流;Q3汇流速度最慢,应为浅层地下径流;Q2汇流速度介于Q1和Q3两者之间,应为壤中流。故选B。
13.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壤中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故选D。
例题2 :(2021·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我国某条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15.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下渗量较小
C.融雪量较少 D.地下水补给较多
【答案】14.A 15.B
【分析】14.读图分析该河的月平均径流量数值以及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可知,该河流存在春汛和夏汛,径流变化除冬春季外,基本与降水量变化一 致,说明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汛期为夏季;而华北平原河流不存在春汛;内蒙古高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季有大气降水,因此有两个汛期,且冬季气温低,河道封冻,会出现"连底冻"现象。故A正确,B、C、 D错误。故选A。
15.读图可知,与7月相比,4月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7月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量相差不大;而径流量相差较大,是由于4月河道未完全解冻,径流的下渗量少,而7月河道已完全解冻,下渗量多导致的。地下水补给全年较为均匀,不会导致径流差异大。故B正确,A、 C、 D错误。故选B。
【解题技巧提炼】
1.河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丰水期,下渗量越大,使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枯水期,地下水位高,补给给河流,增加河流径流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越小。
2.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使下游地区径流量变化幅度变小;库区地表水增多,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水位;水汽蒸发增多,空气湿度增加;水比热容较大,冬季水面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容易产生降水。
题型四 补给类型的判断
例题1: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17.图中显示冬季b的补给量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融化量少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16.C 17.B
【分析】16.读图分析可知,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且集中在夏季,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量很少,应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都有且补给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分析可知,b为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较低,冰雪融化量少,故补给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例题2:下图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该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19.下列不属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加剧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18.B 19.C
【分析】18.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为内流河,故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由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综合上述,ABD正确。C错误。水循环可以平衡不同地区间的热量不平衡,故C不对。故选C。
【解题技巧提炼】
雨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一条河流往往有多个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注意流域内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
(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题型一 水循环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7月份较小
2.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答案】1.C 2.C
【分析】1.地中海沿岸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因此地表径流③也较小,C项正确。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环节①蒸发量大,A错;南亚地区1月份,受东北季风影响,所以环节②降水量少,B错;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7月份受来自海上的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故环节⑥水汽输送量大,D项错。所以本题选C项。
2.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③,A错;修建水库,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可以增加环节⑤的水量,B错;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使环节④所示的下渗量增加,C项正确;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调节地表径流③的空间变化,故D项错。所以本题ABD错,C项正确。
(2021·大庆市东风中学)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示意图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水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4.有关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B.使陆地淡水总量不断增加
C.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D.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3.C 4.B
【分析】3.由图可知,图中箭头示意了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可相互转化,所以该图代表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故C项正确。故选C。
4.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ACD正确。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长期来看,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量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所以陆地淡水总量不断增加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B项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
题型二 海绵城市问题
(2021·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高一期末)近年,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使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读下图“某城市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大气污染 B.增加地下径流,解决城市内涝
C.减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
6.图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B.减少地面径流,增加下渗量
C.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D.增大蒸发量,活跃水循环
【答案】5.C 6.B
【分析】5.该系统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可降低市中心的温度,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对减轻大气污染影响不大,A项错误;城市集水区域增加,暴雨时,能有效调节地表径流,减轻城市内涝,但无法彻底解决城市内涝,B项错误;城市水体的增加,水体流动增大,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体的效果,净化后的水体能够重新被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该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但不是其主要影响,D项错误。故选C。
6.图示荷花池是图示雨水的最终汇集地,该池塘面积广阔,是城市市中心典型的湿地系统,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美化环境,但不是其主要作用,A项错误;荷花池作为图示雨水利用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的核心功能是增加下渗量,补充城市地下水,城市建筑、交通设施导致雨水很难补给地下水,对城市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及时利用雨水回灌地下水符合大自然的水循环规律,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荷花池重点功能为增加下渗量,B项正确;与分解污染物无关,C项错误;荷花池的建造对蒸发量的影响不是荷花池的主要作用,D项错误。故选B。
钦州市从城市街头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中选取了30个2000-000平方米左右的小面积地块建设口袋公园(图甲)。自2020年启动建设的30个口袋公园均已建成,该市根据地块的特点和所在片区的历史文化,通过雕塑和背景墙打造既能休闲放松又有科普意义或传承历史文化的景观公园,居民既能利用配套设施锻炼身体,邻里交流,又能得到精神享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钦州市口袋公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口袋公园适合居民休憩,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B.钦州沟红树林广布,可以移种到口袋公园作遮阴树种
C.口袋公园不该布置雕塑和科普景墙以免儿童磕伤
D.口袋公园宜种植生命力强大,耐踩的草种
8.有人建议把口袋公园的水泥路面变为渗水砖,理由是( )
A.渗水砖形状特别,方便儿童踩踏玩耍 B.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城市内涝
C.地表径流流速加快,减少城市内涝 D.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9.钦州市气象公园为口装公园之一,公园里的水利干渠被改益为人工明渠(图乙),说法正确的有( )
A.人工明渠可以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B.人工明渠可以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C.和天然河道比,人工明渠生物多样性减少 D.和天然河道比,人工明渠水质恶化
【答案】7.D 8.B 9.C
【分析】7.材料中提到,居民可以利用公园内的配套设施锻炼身体,A错误。红树林是海岸生态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破坏,B错误。雕塑和科普景墙具有历史传承意义,有存在的价值,C错误。口袋公园多分布在居民区周边,人流量大,需要生命力强大、耐踩的草种,D正确。故本题选D。
8.渗水砖的作用,不是方便儿童玩耍的,A错误。渗水砖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城市内涝,B正确。渗水砖可以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跟流速关系不大,C错误。渗水砖不是植物,无法增加城市绿地面积,D错误。故本题选B。
9.人工明渠都是水,居民不会在这里休憩娱乐的,有危险性,A错误。人工明渠也不是城市的水源地,B错误。天然岸坡变为水泥混凝土墙,使得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人工明渠水流速度变快,水质会变好,D错误。故本题选C。
题型三 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问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B 11.C
【分析】10.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为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使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波动强烈,B项正确,A项错误;降水变率大小与气候变化有关,与地表植被覆盖关系不大,C项错误;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可能会淤积河道,但与径流量年内波动大小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B。
11.森林植被恢复后,蒸腾量增加,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水下渗增强,地下径流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③④正确,②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对该山地降水量影响较小,①错误,C项正确。故选C。
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该湖泊的外流河干流( )
A.会形成地上河 B.一年形成两次汛期
C.降水补给为主 D.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13.引起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总量 B.径流量
C.年蒸发总量 D.河流流速
【答案】12.C 13.B
【分析】12.该湖泊和外流河位于季风区,季风区降水较多,因此外流河干流以降水补给为主,C正确。据图可知,TSS流入通量大于流出通量,表明泥沙流入湖泊较多,流出湖泊较少,泥沙会在湖泊内淤积,外流河干流的泥沙量会减少,不易形成地上河,A错误。根据材料已知湖泊和外流河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根据图中水位线可知,一年中也只有夏季一次汛期,B错误。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因此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错误。故选C。
13.该地位于季风区,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季为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流入通量较大;冬季为枯水期,河流径流量较小,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流出通量较大。因此引起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径流量,B正确。该湖泊TSS通量流动方向变化与年降水总量、年蒸发总量、河流流速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题型四 补给类型的判断
(2021·全国高一期末)下图为某河流河床、水位变化及其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4.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
A.12~1月 B.3~4月 C.6~7月 D.9~10月
15.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0-2000年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渐提高 B.洪水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
C.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D.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
【答案】14.B 15.D
【分析】14.从气候统计图中可知该地1月份气温在0℃以下,可判断为为温带,雨热同期,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3~4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据此选B;12--1月河流结冰,6-7月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9-10月水位也较高,排除ACD。
15.结合上题可知,该地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气候可知该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980-2000年洪水期水位增高,枯水期水位降低,可推测流域内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覆盖率逐渐降低,故A错;洪水发生频率因河道变浅而多发,故B错;河水的补给为雨水补给,故C错;由河床变浅说明泥沙沉积量大,可知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故D正确。
读“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表),完成下列小题。
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低冰川
海洋
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
16.地球上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 )
A.水资源具有无限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B.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C.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
D.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无限的
17.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水。当人们利用江河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时,就可能会导致( )
①水资源减少②水资源污染③水资源短缺④水资源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水体若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时间最长的是( )
A.江河 B.深层地下水 C.湖泊 D.高山冰川
【答案】16.B 17.B 18.D
【分析】16.读图表可知,水资源有一定的循环再生周期,有的循环再生周期很短,有的循环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都是无限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故B对,AD错。全球的水量分布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不平衡的,C错。故选B。
17.读图表可知,江河水由于其更新速度快,因此成为人类利用的最主要水资源,当人们利用江河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时,就可能会导致水资源减少,进而导致水资源短缺,但不会导致水资源污染,更不会使水资源增加,故①③对,②④错。故选B。
18.读图表可知,江河更新速度为16天,湖泊更新速度为17年,深层地下水更新速度为1400年,高山冰川更新速度为1600年,因此恢复起来时间最长的是高山冰川。故选D。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线路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下渗
2.关于乙工程对水循环和河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水量增加 B.上游含沙量变小 C.地下径流增加 D.蒸发减弱
【答案】1.B 2.C
【分析】1.读图可知,甲线路为水渠。水渠是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而开挖的水利设施。该线路从水库调水,消耗河流中淡水资源,使得径流量减少,因此主要影响地表径流,B符合题意;甲线路引水灌溉过程中,也会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但影响程度不大,引水对水汽输送影响极小,因此排除ACD。故选B。
2.读图可知,乙工程为水库。水库建设使河流枯水期水量增加,洪水期水量减少,河流水量整体变化不大,A错误;泥沙在水库沉积,下游含沙量变小,但对上游含沙量没有影响,B错误;水库蓄水,库区水位上升,下渗加强,地下径流增多,C正确;水域面积扩大,蒸发增强,D错误。故选C。
3.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区域流入的径流量,R2为区域流出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下题。
假定图示区域水量收支平衡,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I=P+E-W B.R2=I+R1-O C.O=I+R2-E D.W=I+E-P
【答案】B
【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地表水体来自区域外水汽输入和流入该区域的径流。该区域的水体支出主要是流出该区域的径流和从该区域输出的水汽。根据收支平衡原理可知,R2+O=I+R1,即R2=I+R1-O,B项正确。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小循环
5.图中没有标注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植物蒸腾 ②海水蒸发 ③地下径流 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B 5.C
【分析】4.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故选B。
5.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标注植物蒸腾和地下径流。故选C。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6.由于人类的某种活动,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7.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
A.增加水汽输送量 B.退耕还林 C.封山育林 D.修建小型水库
【答案】6.D 7.A
【分析】6.蒸腾作用主要来自植被,蒸腾作用显著减弱,空气中水蒸气减少,降水可能减少,A错误。蒸腾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B错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正确。流域内蒸腾作用对流域外水汽输送多少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7.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就必须要增加大气中水汽的含量。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修建小型水库可增加水汽的蒸发或蒸腾,有利于降水的增加。BCD不符合题意。虽然增加水汽输送可以增加降水,但目前人类还很难影响水汽的输送。A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建成前后水量平衡统计图(设定该城市降水量为10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城市建设会导致当地( )
A.地下径流量减小 B.蒸发量增大 C.地面径流量减小 D.下渗量增大
9.该城市建成后地面径流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工业商业高度集中
【答案】8.A 9.B
【分析】8.由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后,地下径流由50%减小到32%,地下径流量减小,A正确。蒸发量由40%减小到25%,B错误。地面径流量由10%增大到43%,C错误。地面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减小,说明下渗量减小,D错误。故选A。
9.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市建设中硬化地面增多,导致城市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小,地面径流增大,B正确。城市建成后地面径流产生变化与生活用水量增加、工业商业高度集中关系不大,AD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B。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水面海拔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鄱阳湖洪涝灾害易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10.B 11.A
【分析】
10.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鄱阳湖水位在7、8月份较高,主要是夏季,因此夏季鄱阳湖容易发生洪涝灾害,B正确。其余季节水位相对较低,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B。
11.枯水期河湖水位落差大,河湖相连处水流速度较快。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1~2月河湖水位落差大,因此,A选项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A。
(2021·云南省南涧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某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读下表提供的该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相关数据(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量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量
市区
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11.5
267
96
171
377
12.城市建设导致( )
A.市区蒸发量增加 B.市区地下径流减少
C.郊区径流总量减少 D.郊区降水量增加
13.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合理有效的是 ( )
①改造升级城区排水管网 ②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③在城市中心区开挖几处人工湖 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2.B 13.D
【分析】12.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表面积增加,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可供蒸发的水分减少,从而使得市区蒸发量减少,A错误。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B正确。城市建设郊区径流总量和降水量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13.由所学知识可知,要减轻城市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必须减少市区积水。通过改造升级城区排水管网,使得降雨时,市区地表水能够迅速通过排水设施排走,减少市区积水,从而减轻内涝,①正确;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减少市区积水作用不大,不是减轻内涝最合理有效的措施,②错误,AC错误。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开挖几处人工湖,不太现实,③错误,B错误。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湿地、绿地等吸收地表积水,从而减轻城市内涝,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植草沟是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常见于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图a),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是城市“海绵化”的重要方式。图b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建设的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与不透水地面相比,城市植草沟会使水循环环节( )
A.降水增加 B.地表径流减少 C.下渗减少 D.水汽输送增加
15.图b中位于表层的挡水堰(卵石)的主要功能有( )
①过滤径流泥沙②减缓雨水流速③增加地表蒸发④增加地表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城市大量布置植草沟可以( )
①适度开发利用雨水②缓解城市灰霾天气③扩大停车场面积④减少城市内涝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14.B 15.A 16.A
【分析】14.据材料可知,植草沟为种有植被的沟渠,通过植被根系以及土壤的吸收渗透,可以加速下渗,而不透水地面阻隔了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的过程,故与不透水地面相比,城市植草沟下渗增加,会使地表径流减少,B正确,C错误。城市植草沟对降水及水汽输送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B。
15.据图可知,挡水堰主要为卵石,卵石之间存有空隙,可以有效过滤径流中的泥沙,保障水质,①正确。通过阻碍径流汇入的速度减缓雨水满溢时间,②正确。挡水堰的设置主要与挡水有关系,无法明显增加地表蒸发和径流,③④错误。故选A。
16.植草沟通过汇集雨水、净化雨水,对雨水进行汇集和再次利用,①正确。植草沟主要针对水循环问题进行解决,与大气污染关联度不大,②正确。植草沟内无法停车,无法扩大停车场面积,③错误。植草沟通过植被加速雨水下渗,减少城市内涝,④正确。故选A。
(2021·全国) 下面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主要是( )
A.减缓城市涝灾 B.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C.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D.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18.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蒸腾
【答案】17.C 18.A
【分析】17.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C正确;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A错误;不能减少污水的汇流,B错误;对于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
18.右图是一个雨水渗透设施,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A正确;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误;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腾主要与降水有关,不能增加蒸发和蒸腾,CD错误;故选A。
(2021·湖北巴东一中高一月考)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读两条河流的位置图(左图)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湖泊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0.与叶尼塞河中下游相比,鄂毕河中下游径流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面积大 D.植被覆盖率高
21.两条大河河口都未形成渔场,主要的原因是( )
A.水温低 B.光照弱 C.营养物质少 D.人口稀少
【答案】19.B 20.C 21.A
【分析】19.读图,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纬度较高,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降雪较多,由于纬度较高,气温回升慢,6月份气温较高,有大量积雪融化,使河流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读图可知,叶尼塞河、鄂毕河主要补给类型为积雪融水补给,但鄂毕河流域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对河流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故C正确;降水差异大,气温年较差大,AB错误;植被覆盖率高对两河流影响一样,D错误。故选C。
21.两河河口位置位于北冰洋,沿岸水温低,鱼类难以生存,A正确。光照不是影响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误。入河径流带来营养物质多,C错误。人口少与鱼类少无关。D错误。
二、综合题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必考点10 自然灾害-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必考点10自然灾害原卷版docx、必考点10自然灾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考点09 植被与土壤-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必考点09植被与土壤原卷版docx、必考点09植被与土壤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考点08 地貌的观察-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必考点08地貌的观察原卷版docx、必考点08地貌的观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