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作业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章末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4页。
第3章 章末检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
C.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
答案 C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才是生产者,A错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是分解者,B错误;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C正确;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少数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D错误。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鹰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有四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A正确;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直接造成兔增多,间接造成食草昆虫增多,兔和食草昆虫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减少,B正确;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汞浓度最高的生物是鹰,D正确。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
B.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定比a小
C.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应在a处加上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箭头
答案 B
解析 ①代表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为生产者的遗体,其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的同化作用,A正确;a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等均由分解者分解,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不一定比a小,B错误;初级消费者流入下一营养级以及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都属于其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剩余的b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4.如图所示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该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A错误;硅藻是植物,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由题图可看出,磷虾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C正确;在该食物网中,与蓝鲸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有锯齿海豹、飞鸟、阿德利企鹅和枪乌贼,因此蓝鲸数量减少,可由其他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硅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变化对食物网影响最大,D错误。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不同
B.竞争和捕食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C.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生物
D.营养级越多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就越多
答案 D
解析 在食物网中,不同的食物链中的物种会有不同,因此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不同,A正确;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和捕食,其中种间竞争和捕食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B正确;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除起点外都是消费者,C正确;营养级越多的食物网中食物链越长,但不能确定食物链的条数就越多,D错误。
6.右图表示生活在某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答案 D
解析 群落是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图中虫、鼠、鹿等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之和约占草等第一级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10%~20%,B错误;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错误;若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正确。
7.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若M1③+④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②是指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③和④分别是次级消费者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②=③+④+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量,所以②>③+④,A正确;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后流向分解者的量,包括在⑥途径中,B正确;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C错误;因为能量逐级递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D正确。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
D.一块牧草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过于简单、环境太恶劣的情况下,如苔原,其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可能造成其他物种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动。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_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_______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 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依据能量流动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碳循环
(3)B→C→D
(4)1~4
(5)逐级递减
解析 图中A与B是双向箭头,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入了A,故A是非生物的环境,B能从A中获取CO2,故B为生产者,B、C、D都可以为E提供能量,故E为分解者,C、D为消费者。
(1)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4)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00×20%×20%=4(kJ),最少为100×10%×10%=1(kJ),故为1~4 kJ。
(5)依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吃素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
27.(10分)科研工作者对草原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答案 (1)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物质循环
(3)① ⑤
解析 (2)线虫、蚯蚓属于分解者,在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的过程中,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应该属于生产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即⑤。
28.(12分)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J/(cm2·y);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用字母回答),图甲中的C包含了图乙中的哪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J/(cm2·y)。
(3)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球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大约有_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__。
答案 (1)E 蛇、蛙
(2)20% 88
(3)45 给球作标记
解析 (1)图甲中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物群落不包括E。图乙中蛇和蛙都为次级消费者。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 J/(cm2·y),流入B的能量是200 J/(cm2·y),所以能量传递效率是200÷1000×100%=20%。B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12 J/(cm2·y),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 J/(cm2·y)。
(3)设原有球为x,则15/x=4/12,x=45,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给球作标记。
29.(14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
(一)假如某草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1)食物网中,草属于________,食虫鸟是第________营养级,________消费者。
(2)草原生态系统除图中的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4)若猫头鹰增重100 g所需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100 g,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g。
(5)在对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捉了40只,将它们标记后放回。数日后,又捉了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总数为________只。
(二)生态学者对某弃耕荒地不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略)
营养级
1同化能量
2未被利用能量
3分解者分解量
4呼吸释放量
A
471.8
293
12.5
96.3
B
12.6
5
微量
7.5
C
70
36.5
2.1
18.8
(1)由表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下一营养级不能获得表中的________方面的能量(填序号)。
(2)据表分析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
(3)生产者的绿色吸引消费者前来捕食,这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传递?________。
答案 (一)(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三 次级
(2)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3)草 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7500
(5)120
(二)(1)逐级递减 2、3、4
(2)18% 次生演替
(3)物理信息
解析 (一)(1)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虫鸟以草食昆虫为食,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2)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3)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含能量最多;该生态系统为自然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草固定的太阳能。
(4)若猫头鹰增重100 g所需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100 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时,消耗草的量最少,为100×÷20%÷20%+100×÷20%÷20%÷20%=7500 g。
(5)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总数为(36×40)/12=120只。
(二)(1)由表可知,3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和4该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均不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A是第一营养级,C是第二营养级,B是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70=18%。该弃耕荒地原本有生物存在,故属于次生演替。
(3)生产者的绿色属于物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