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二课 明朝的兴亡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8/14800200/0-16938188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二课 明朝的兴亡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8/14800200/0-16938188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一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教案 69 次下载
-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三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教案) 教案 71 次下载
-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四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教案) 教案 73 次下载
-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五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案) 教案 69 次下载
- 【2023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六课 探索国家出路与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教案) 教案 67 次下载
中职历史第12课 明朝的兴亡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课 题 |
《明朝的兴亡》
| ||
课 时 | 2课时 | 班 级 |
|
课 型 | 新授课 | 时 间 |
|
教学目标 | 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其后果。 2、通过比较秦末、明末农民起义,学会归纳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基本规律以及各自的特点的能力。 3.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 ||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 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 ||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 ||
教 法 | 1、讲授法。 2、讨论法。
| ||
学 法 |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 ||
教学评价 | 小组评价、 综合评价 | ||
教 具 | 白板、教学PPT | ||
教 学 过 程 及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 师 生 活 动 | ||
导入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经济、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经济:朱元璋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免徭役和赋役,实施大规模屯田,鼓励农桑,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和兴建。 政治:加强皇权,废中书省和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确立内阁制度;设立厂卫制度;重视整顿吏治。 这些措施一方面促使了明朝初期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社会危机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请大家阅读本目,归纳晚明出现内外交困局面主要原因是什么?晚明内外交困局面有什么影响?
内困形成的原因:明朝中期以后很多皇帝不理朝政,出现了蟋蟀皇帝、木匠皇帝等;出现宦官专权(王振、汪直、魏忠贤等);出现围绕入阁和争当首辅的朋党之争;明朝加大民间大肆搜刮,充当矿监税使的宦官对工商业民恣意盘剥,激起多次民变;土地兼并严重,明熹宗时,皇族藩王兼并的土地就达5000万亩,太湖流域,十分之九的人家失去土地;明朝末年,我国北方天灾不断,崇祯帝刚继位,陕北就爆发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政府赈灾不力导致饥民纷纷暴动;又由于国家财政困难,长期拖欠边防军饷,激成军队哗变;崇祯帝大量增加税收,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辽饷、练饷、剿饷”三饷),许多农民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致使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思考: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外困形成的原因:来自东北的后金政权进攻。满族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皇太极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占领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全境,并不时南下,伺机长驱直入。
明朝末年内外交困局面,使得明末社会矛盾激化,明朝最终在明末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 1、1627年陕北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其中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声势最为浩大。 2、口号“均田免粮” “均田免粮”口号为什么受到农民的欢迎? “均田免粮”口号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所以深得农民欢迎。“杀羊牛,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歌谣也在民间流传。 3、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4、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试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 同:统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王朝的暴政,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律,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明末的政治腐败,赋税杂税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激化社会矛盾,最终酿成农民大起义。都直接推翻统治王朝。 异:秦末农民起义发生在王朝的初建阶段,主要是与秦初的统治政策的急功近利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发生在大明王朝建朝近300年,土地兼并恶化,各种矛盾积重难返的情况下。
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1、1644年明朝灭亡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文中“亡国”和“亡天下”的含义的?你又是如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文中的“亡国”是指王朝的更替或君主的废立,“亡天下”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要是激励中华儿女在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关头,为反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所承担的责任。
插图《山海关》 明王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大军南下,明朝最后一支劲旅驻扎在山海关,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了清朝。李自成亲率20多万大军直杀山海关,在山海关下与吴三桂军展开了大战。当时战况惨烈,又逢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吴军眼见不支,突然以逸待劳的清军杀到,苦战两天的农民军被清军冲乱了阵势,被迫退兵,清军尾随入关,杀奔北京。李自成退回北京后,急急登位称帝,然后退出北京转战陕西、四川、湖北。清军一路尾随,伙同明降军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军。1645年李自成带少数随从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1645年张献忠也战败身亡。 思考: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北京以后,没有能够乘胜追击明朝的残余势力,使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伺机反攻。第二、由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实行“均田免粮”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并且严厉镇压明朝的大地主大官僚,所以为了共同的阶级利益,各地方的地主阶级紧密地勾结起来,成立地主武装来与农民军对抗,这也为农民军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第三、李自成在北京登位后,忽视了关外的满清政权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和决心,没有进行充分的防御准备工作。第四、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农民起义军腐败变质。第五、李自成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没有建立根据地。最后,李自成农民军面临的敌人,不仅有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各地主武装,还有崛起于辽河流域的清朝统治者。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清朝统治者在严厉镇压抗清活动同时,又针对新占领区的特点,不断调整原先的各项措施,如停止大规模的圈地,取消明末苛捐杂税,减轻赋役,崇尚孔子和儒家文化,以开科取士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经过十多年时间,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抗清活动逐渐平息,清朝终于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依据上述论断阐明的历史规律说明清初从大规模圈地到停止圈地政策调整变化的原因。 清军入关时的大肆圈地是与满清原先在东北的畜牧经济有关,直至统一中国建立强大的清王朝,其生产力已经受到中原农耕经济的影响。马背上的民族此时必须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停止圈地政策的调整变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一变化完全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论断的正确性。
|
1、教师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出示PPT,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嗯,明朝建立后的这些措施给明朝的社会带来了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3、教师出示示材料并思考造成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些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教师教师总结导致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腐朽的统治,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
5、小组合作探究。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口号。。
6、教师总结拓展 比较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
7、教师出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句。理解亡国与亡天下的含义。
9、学生展示,教师总结: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
|
作业 | 明朝自万历后存在的社会危机有哪些? |
课后反思(教学收获、特色创新、存在不足、改进措施) | |
|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六单元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六单元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封建统治危机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共6页。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公开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