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水循环(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专题13 水循环
一、课程标准深解读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区域认知: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是有普遍联系、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辨证唯物观。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
考点1. 水循环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类型:
3、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3)促进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4)塑造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考点2.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陆地水:
(1)概念: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
①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②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3、河流的补给类型:
4、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制约了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
自然环境 | 陆地水体特征 |
气候湿润地区 |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
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 多冰川发育 |
地势较低的地区 | 易形成湖泊沼泽 |
断陷凹地 | 可形成较大的湖泊 |
(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②冰川、河流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3)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
①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
拓展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
影响地 下径流 |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 如人工降雨 |
影响蒸发 |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
影响下渗 |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
拓展2. 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拓展3.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拓展4. 水循环的相关问题
(1)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2)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3)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拓展5. 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拓展6. 河流的水文特征
要素 | 描述角度 | 影响因素 |
水位 | 水位高低及其变化 | 多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
流量 | 流量大小及其变化 | ①水源补给的多少和流域面积大小;②流经地区的植被涵养、湖泊(水库)调蓄,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等 |
汛期 | 长或短 | 流域内的雨季长短(外流河),气温变化导致的积雪、冰川融水时段等 |
含沙量 | 含沙量大小 | 流域内的地形坡度(流速)、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土质等 |
结冰期 | 有或无,长或短 | 最冷月均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 |
凌汛 | 有或无 | 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
水能 | 大或小 | 河流流量;落差;峡谷 |
流速 | 快或慢 | 河底坡度、河道弯曲情况、冰情 |
拓展7. 河流的水系特征
要素 | 描述角度 | 判断依据 |
源头 | 发源地的地形区 | 等高线、河流流向等 |
流域 | 面积大小 | 支流、源头、分水岭 |
流程 | 长短 | 陆域面积(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经纬跨度;比例尺 |
支流 | 支流数量、分布及形态 | 取决于地形和降水状况 |
流向 | 自××向××流 | 地势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 |
水系形状 | 向心、放射、树枝 | 地形、地势特征 |
拓展8.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影响因素
四、高考真题回头看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B.山脉阻挡,降水量小
C.洋流影响,降温减湿 D.河流短少,径流量小
2.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分蒸发 B.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答案】1.D 2.B
【解析】
1.由图可知,与旧金山比,两地纬度相差不大,都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差不大,与题意不符,AC错误;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B错误;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正确。故选D。
2.由所学知识可知,从区域外调水对城市水分蒸发及水资源利用率影响不大,AC错误;从区域外调水可以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B正确;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与从区域外调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3.(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
(1)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 、 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简述甲地河道多分汊的主要原因。
(3)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大气降水 冰雪(川)融水 西北干旱半干旱
(2)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较大;山前地形平坦。
(3)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调用,难度一般。
(1)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区域差异。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水源补给可能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结合材料“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可知从地形和河床特征是切入口。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易造成洪水泛滥;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河水溢出而改道;中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易出现洪水。
(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疏勒河中下游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可从气候、水源、生物和整个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水量增加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生物多样性;减缓土地荒漠化速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环境等。
4.(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答案】(1)乙 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乙 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河湖之间的补给关系及减轻旱灾危害的措施等知识点。注意读图,提取有用信息解题。
【详解】
(1)据图分析,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是4-6月份,4-6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4-6月份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位置,鄱阳湖流域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江。
(2)华北春旱出现在春季,华北春季是3-5月份,据图2分析,此时是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时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时间一般是7、8月份,从图2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高。农业抗旱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可以使用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蒸发;实行跨区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量;利用利用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点睛】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左右(甲位置),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五、典型例题随堂练
勒拿河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山脉,汇入北冰洋。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多年冻土广布。流域内仅有一座大型水库,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流域内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下图示意勒拿河入海口处某水文站(70.68°N,127.39°E)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文站一年中径流量增加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7、8月份径流量较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②蒸发加剧③灌溉耗水④无积雪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春季和冬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的根本原因是( )
A.雪期变长 B.气候变暖 C.冻土退化 D.水库放水
【答案】1.A 2.C 3.B
【解析】
1.由图可知,径流量增加最大的应该是5月份,是春季,主要是受到季节性积雪融水影响,径流量增加最大,A选项正确。夏季、秋季径流量在不断下降,B、C选项错误,冬季径流量变化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7、8月份降水较多,①错误。7、8月份气温最高,蒸发量增大,因此径流量大幅下降,②正确。北极地区勒拿河流域纬度较高,种植业较少,因此灌溉耗水量少,③错误。7、8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已经基本融化完,因此无积雪融水补给,总补给量较少,④正确。因此②④正确,故选C。
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内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春季积雪融化增多,且春季降水增多,河水补给增多,致使径流量增加。加之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多年冻土广布,由于气候变暖,冬季增温明显,大量冻土退化,融化后的水分形成径流,致使冬季径流量增大,因此根本原因是气候变暖,B选项正确。雪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选项错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之一,C选项错误。水库放水对径流量增加影响小,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一、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二、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三、使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坎儿井古称“井渠”,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下图示意坎儿井剖面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新疆发展坎儿井的原因是( )
A.全年高温干旱 B.地势平坦开阔 C.沙质土壤较疏松 D.夏季冰雪融水多
5.坎儿井的水主要用于当地( )
①农田灌溉②畜牧业用水③工业用水④居民用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D 5.B
【解析】
4.新疆夏季高温,冬季寒冷,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坎儿井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并不适用地势平坦地区,B错误,新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渗入地下,地下水丰富,利用坎儿井,引水蒸发量小,D正确;沙质土壤较疏松不是新疆发展坎儿井的原因,C错误。所以选D。
5.根据材料,坎儿井古称“井渠”,是新疆特有的灌溉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所以坎儿井的水主要用于当地农田灌溉、畜牧业用水居民用水,①②④正确,没有用于工业,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①功能的是( )
A.北赤道暖流 B.长江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7.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6.C 7.D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①为水汽输送,能实现该功能的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我国的夏季风,C正确。北赤道暖流主要影响的是蒸发,长江代表的是地表径流,我国的冬季风主要由陆地吹向海洋,排除A、B、D现象。故选C。
7.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我国南方的地表水输往北方,体现的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⑤,D正确。① 为水汽输送,②为海洋中的大气降水, ④为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均不是地表径流,排除A、B、C选项。故选D。
【点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 蒸发——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近地面气温,影响温度的因素有:纬度、天气、海拔、洋流、地面性质、阴阳坡等。
2. 水汽的输送——水汽的输送是在风的作用下,有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风力不同,携带水汽的能力也不同。来自海洋上的风,受地形影响,很少能进入到内陆区。
3. 降水——气温降低,容易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原因是气温降低,单位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量会减少。因此,上升气流阴雨天,下沉气流是晴天。当然,如果上升气流比较干燥,也是晴天。
4. 地表径流——河流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其功能主要有:供水(如农业灌溉、工业使用淡水作为冷却水)、航运、发电、养殖、旅游、防洪等。
5. 下渗与地下径流——下渗促进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凌汛是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流水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比宁夏河段更加严重,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鄂尔多斯市推进了“引凌入沙”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引凌入沙”是指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1)图中灌区的小麦品质优良,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2)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比宁夏河段严重的原因。
(3)说出鄂尔多斯市推进“引凌入沙”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理由。
【答案】(1)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2)纬度更高,气温更低,冰期更长(最早封冻最后开河);地势更平坦,流速慢,河流易结冰。
(3)减轻防凌压力;治理沙漠化土地;缓解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丰富库布齐沙漠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凌汛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注意分析气候条件(光照、热量、降水、温差等)。该灌区地处我国内陆,气候较干旱,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小麦品质优良。
(2)注意结合图示信息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与宁夏河段的差异。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相比而言,内蒙古河段所处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河流结冰开始时间早,融冰开始时间晚,河流的封冻期更长。结合图示海拔信息可知,内蒙古河段的地势起伏更小,河流的流速更慢,河流易结冰,且流速慢的条件下,下游结冰或冰凌累积,更易造成河流水位上涨。
(3)“引凌入沙”即是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部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黄河在凌汛期间的高水位,减轻防凌压力。另一方面,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引凌入沙”,缓解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治理沙漠化土地,超警戒水引入到库布其沙漠低洼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丰富沙漠的生物多样性。
专题12 天气系统(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天气系统(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水循环(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水循环(精品讲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深解读,必备知识当堂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水循环(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水循环(精选练习)-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据材料推测,水域西侧盐度偏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恰拉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坝后设置排水沟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