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3)(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整理与复习(3)
课题 | 加与减的应用 | 课型 | 复习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41、44页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2.提高归纳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3.通过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 ||
教学难点 | 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整理与复习中的“我的成长足迹”和“我提出的问题”。(板书:整理与复习(3))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前一阶段我们分别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 指名学生口述,相互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如下: 1.混合运算 2.观察物体 3.加与减 4.乘与除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我的成长足迹。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情境图一) 教师:图中这几位同学正在讨论什么呢? 预设:他们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成长足迹,也就是这段时间自己的收获。 教师:同学们,通过半学期的学习相信你也有很多收获吧!说说这半个学期来你的成长足迹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学习的收获。 2.我提出的问题。 (1)学生可以先说自己的疑惑。 (2)小组内交流自己疑惑,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3)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情境图二,让学生分别说说图中的四个问题各是哪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4)学生提出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 3.解决里程表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巩固应用”模块第11题)学生观察火车的线路图,说一说其中的数学信息分别表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再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预设:(1)539-349=190(千米),539是郑州到连云港的里程,349是郑州到徐州的里程,相减是徐州到连云港的里程。 (2)511-124=387(千米),511是郑州到西安的里程,124时洛阳到郑州的里程,相减是洛阳西安的里程。 (3)火车靠近西安,离西安的距离大约是离洛阳距离的一半。 课堂小结: (1)求起点为0的两站(或两个点)之间的里程的实际问题,用较长的里程减去较短的里程。 (2)起点为非0的里程的实际问题,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44“巩固应用”模块第12题。 (1)先说一说表格中每个数据表示的实际意思,并画图表示出来。 (2)与同伴交流,独立解决问题。 (3)全班展示交流,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下表是笑笑家水表读数(立方米是水的一种计量单位)。 (1)笑笑家7月和8月共用水多少立方米?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
回忆旧知,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一画,理清数量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
| |
板书 设计 | 整理与复习(3) 1.混合运算 2.观察物体 3.加与减 4.乘与除 | |
教后 反思 | 成功之处:让学生尝试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从中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能根据题目让学生画图理解题意,让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对于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带出课堂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查资料,也可以请教别人,这样将课堂向社会延伸。 教学建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适时引导,将问题深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 | |
整理与复习(1)(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整理与复习(2)(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本册综合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 整理与复习(2)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 整理与复习(2) 教案含反思(表格式),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系统梳理,针对练习,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