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资中二中高2023届适应性考试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B. 细胞膜和内质网膜通过囊泡直接转化
C.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
B、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直接转化,B正确;
C、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如DNA不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RNA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的二阶段,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2. 在梨果实储藏过程中常发生果肉褐变,其原因是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褐色的醌类物质,即发生酶促褐变反应。褐变反应不利于梨果实的储藏和加工,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L-半胱氨酸作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能用来合成蛋白质
B. 推测L-半胱氨酸和PPO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果肉发生褐变
C. L-半胱氨酸会减少梨果实褐变过程中PPO提供的活化能
D. L-半胱氨酸和PPO结合后使后者变性而丧失催化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L-半胱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
B、由题意“L-半胱氨酸能和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褐变的发生”可知,推测L-半胱氨酸和PPO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果肉发生褐变,B正确;
C、多酚氧化酶(PPO)作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作用所需的活化能,本身并不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
D、L-半胱氨酸与酚类物质竞争PPO的活性位点,抑制了酚类物质与PPO结合,并没有使得PPO变性而丧失活性,D错误。
故选B。
3. 在小鼠的精巢中既能观察到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能观察到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B. 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 若观察到四个染色体组,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 若观察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说明该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细胞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故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该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小鼠是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观察到四个染色体组,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若观察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4. 《猴痘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部分猴痘患者可能出现发烧、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治疗中应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盐平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升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C. 患者发烧后大量出汗,适量饮水即可维持水盐平衡
D. 患者内环境已偏离稳态,说明其调节功能完全丧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体温升到38.5℃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一直在升高,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A正确;
B、低蛋白血症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B错误;
C、发烧后大量出汗会丢失水和无机盐,要适量补充淡盐水,可维持水盐平衡,C错误;
D、内环境已偏离稳态,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进行调节,.D错误。
故选A。
5. 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 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逐渐增大
C. 若适当提高酵母菌的接种量,则会增大酵母菌种群的K值
D. 若提高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酵母菌种群的K值可能会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详解】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常采用抽样检测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A错误;
B、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不同,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没有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B错误;
C、在一定培养液中适当提高酵母菌的接种量,则到达K值的时间会缩短,由于培养液提供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故不会增大酵母菌种群的K值,C错误;
D、适当提高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酵母菌种群的K值可能会增大,但若培养液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引起酵母菌失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则酵母菌种群的K值可能会降低,D正确。
故选D。
6. 玉米第4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甜质胚乳基因(A、a),第9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子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对染色体另一位点上有糯质胚乳基因(D、d),aa纯合时D不能表达。现将非甜质紫冠非糯质玉米(AABBDD)与甜质非紫冠糯质玉米(aabbdd)杂交得再将进行测交。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片段及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B. 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测交后代可能出现8种表现型
D. 测交后代中非糯质非甜质:糯质非甜质:糯质甜质=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于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若将F1AaBbDd测交(不考虑交叉互换),由于B和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1能够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aa纯合时D不能表达,所以aBD和abd与abd结合后,后代性状相同,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C错误;
D、测交后可得,AaDd非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非甜质:[aaDd糯质甜质(由于aa纯合时D不能表达)+aadd糯质甜质]=1:1:2,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7. 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的多少与气孔开度大小呈正相关。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密闭容器中某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20%、40%、60%为土壤含水量,弱、中、强为光照强度,光合速率的单位为。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影响光合速率。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体现在:_____。
(2)相同土壤含水量下,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图中最有利于该植株生长的实验条件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3)在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理是_____。
【答案】(1) ①. 光反应 ②.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和NADPH的原料ADP、Pi和NADP+
(2) ①. 先增加后降低 ②. 土壤含水量60%,中光照强度 ③. 在土壤含水量60%,中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大
(3)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气孔开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在土壤含水量为2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0.1、19.3、13.3;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1.1、20.4、13.9;在土壤含水量为6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2.3、21.5、14.5;可知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
【小问1详解】
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来影响光合速率;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而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和NADPH的原料ADP、Pi和NADP+。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在土壤含水量为2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0.1、19.3、13.3;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1.1、20.4、13.9;在土壤含水量为60%时,随着图中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依次为:12.3、21.5、14.5;可知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图中最有利于该植株生长的实验条件是土壤含水量60%,中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在土壤含水量60%,中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最大。
【小问3详解】
据题意: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的多少与气孔开度大小呈正相关,故在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气孔开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8. 针灸起源于中国,其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研究表明,先针灸,后在针上通以微电流,进行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物质,从而抑制由细菌脂多糖(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ST36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属于_________调节,上述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肾上腺属于__________。
(2)电针刺激产生的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不会抑制由LPS引发的炎症反应,科学家发现在ST36存在PROKR2感觉神经元,为探究PRO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家利用正常小鼠(A组)和PROKR2缺失小鼠(B组)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重复实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TNF含量
分组
电针刺激前
电针刺激后
正常小鼠(A组)
9.8ng/mL
5.1ng/mL
PROKR2缺失小鼠(B组)
14.1ng/mL
13.9ng/mL
注:TNF是炎症因子,可引发炎症反应。
①实验开始时应对两组小鼠分别_________,以达到预期效果。
②据实验结果可知,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PROKR2感觉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A组_________,而B组_________。
【答案】(1) ①. 神经 ②. 效应器
(2) ①. 单向传递 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 ①. 注射等量的LPS ②. 电针刺激后TNF含量低于受刺激前 ③. 电针刺激前后TNF含量相当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1详解】
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ST36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神经调节;上述调节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肾上腺属于效应器,能对传出神经传出的兴奋做出效应。
【小问2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电针刺激产生的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PROKR2感觉神经元在“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PROKR2的有无,可通过处理获得两种类型的小鼠,因变量是炎症反应情况,可通过TNF的含量进行比较,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
①实验开始时应对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LPS(引发炎症反应),以达到预期效果。
②分析题意可知,TNF是炎症因子,可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据实验结果可知,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PROKR2感觉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A组电针刺激后TNF含量低于受刺激前,而B组电针刺激前后TNF含量相当。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章被单独列出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每种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转中扮演各自的角色。湿地生态系统中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会通过_____在生物体内富集。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原因是_____。
(2)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建立生态农业度假村。区别生态农业群落与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建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时,需要考虑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各种生物之间的合理比例,目的是_____。
(3)外国还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形增长,从环境因素考虑,原因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 ①. 生产者 ②. 食物链或食物网 ③. 不同动物所需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2) ①. 群落的物种组成 ②.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
【解析】
【分析】1、生物富集: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最高营养级的肉食动物最易受害。
2、“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小问1详解】
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因此湿地生态系统中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生产者。重金属离子会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导致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
【小问2详解】
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区别生态农业群落与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小问3详解】
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无限增殖,呈现J形增长。
10.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果的形状倒卵形和近球形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倒卵形果实的长短,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F1随机交配,F2表型及数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2
近球形
倒卵形
长倒卵形
雌性个体(株)
299
102
0
雄性个体(株)
302
50
51
(1)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F2表型为近球形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现从上述F2中选出一株倒卵形雌株,若继续从F2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则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可判断待测植株基因型为杂合子。
【答案】(1) ①. B/b ②. 长倒卵形遗传与性别有关
(2) ①. aaXBXB和AAXbY ②. 4
(3) ①. 让倒卵形雌株与F2倒卵形雄株(或长倒卵形雄株)杂交,观察子代中是否出现长倒卵形植株 ②. 子代雄株(或子代雌雄植株)中出现长倒卵形植株
【解析】
【分析】1、由表格中F2表型及数量可知:长倒卵形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控制倒卵形果实的长短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2、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近球形果为显性,所以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小问1详解】
分析可知,猕猴桃果型倒卵形和近球形遗传与性别无关,而长倒卵形遗传与性别有关,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倒卵形果雌性与近球形果雄性亲本杂交,F1全为近球形果,说明亲本为纯合子,近球形果为显性,所以亲本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F2中近球形雌株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倒卵形雌株基因型为aaXBXB、aaXBXb。F2中近球形雄株基因型为AAXBY、AAXbY、AaXBY、AaXbY;倒卵形雄株基因型为aaXBY;长倒卵形雄株基因型为aaXbY。故F2表型为近球形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小问3详解】
从上述F2中选出一株倒卵形雌株,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若继续从F2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判断其基因型,让倒卵形雌株与F2倒卵形雄株(或长倒卵形雄株)杂交,观察子代中是否出现长倒卵形植株。若子代雄株(或子代雌雄植株)中出现长倒卵形植株,可判断待测植株基因型为杂合子;若子代雄株(或子代雌雄植株)中不出现长倒卵形植株,可判断待测植株基因型为纯合子。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 对-二氯苯(PDCB)是一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能造成污染的有机物,并且在水生生物中可发生生物富集作用。研究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PDCB的微生物,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③与过程④使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的不同成分为____________。配制的培养基需采用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2)从功能上讲,本实验所使用的富集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①~③富集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富集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摇床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答两点)。
(3)若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实验分离出的细菌只能利用PDCB作为碳源,实验对照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琼脂 ②. 湿热灭菌
(2) ①. 选择 ②. 增加降解PDCB微生物数量 ③. 使目的菌与营养物质、O2充分接触;增大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
(3) ①. 将实验分离出的细菌分成两组,一组接种到以PDXCB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另一组接种到不含PDXCB而含其他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上作为对照 ②. 以PDCB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分离出能降解PDCB的单个菌落;而对照组的培养基上不能分离出降解PDCB的单菌落
【解析】
【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过程③为富集培养过程,使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过程④为筛选目标微生物的过程,使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可见,过程③与过程④使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的不同成分为琼脂。配制的培养基需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小问2详解】
从功能上讲,本实验所使用的富集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以对-二氯苯(PDCB)作为唯一碳源。①~③富集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降解PDCB微生物的数量。富集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三角瓶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1~2天,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目的菌与营养物质、O2充分接触,同时还能增大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进而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小问3详解】
若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实验分离出的细菌只能利用PDCB作为碳源,根据该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碳源的种类,因变量是细菌的生长状况,则该实验对照的设计思路为:将分离出的细菌分成两组,一组接种到以PDXCB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另一组接种到不含PDXCB而含其他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上作为对照;则实验的结果为:以PDCB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分离出能降解PDCB的单个菌落;而对照组的培养基上不能分离出降解PDCB的单菌落,该结果支持分离出的细菌只能以PDCB作为碳源。
12. 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图所示)。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不能在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正确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大量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拷贝,一般采用_____技术进行扩增,扩增时,冷却至55~60℃的目的是_____。在用除草剂抗性基因G与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
(2)将含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重组Ti质粒转入农杆菌,为提高基因表达载体进入农杆菌的效率,需要用Ca2+处理细胞,其目的是_____。在“筛选1”中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能将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筛选出来,而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却不能,原因是_____。
(3)利用_____进行筛选2,更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从步骤①到步骤②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PCR ②.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③. 限制酶、DNA连接酶
(2) ①. 使农杆菌成为感受态的细胞,易于吸收重组质粒 ②. 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报告基因均可作为标记基因,鉴别并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但报告基因中的内含子转录产生的RNA序列在农杆菌中不能被切除,“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具相应的活性,无法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3) ①. 物质K和除草剂 ②. 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两过程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激素条件不同
【解析】
【分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基因和运载体,用DNA连接酶链接.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切割目的基因两端常用两种酶分别切割。转化愈伤组织有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可产生该基因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即K处理该愈伤组织能呈现蓝色。
【小问1详解】
为获取大量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拷贝,一般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PCR扩增时,先加热至90~95°℃使DNA解链后,再冷却至55~60℃,使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然后在中温延伸,合成子链。在用除草剂抗性基因G与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需要用限制酶切割质粒、目的基因,并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在一起。
【小问2详解】
为提高表达载体进入农杆菌的效率需要用Ca2+处理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的细胞,易于吸收重组质粒。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报告基因均可作为标记基因,鉴别并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但报告基因中的内含子转录产生的RNA序列在农杆菌中不能被切除,“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具相应的活性,无法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所以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能将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筛选出来,而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却不能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