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级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水汽通量表示大气中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汽通量有水平输送通量和垂直(分上升和下沉)输送通量之分。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某区域水汽通量大小的直接因素有( )
①气温高低②风速大小③水汽含量④气压高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下列天气现象的分析和预报更需考虑水汽通量的是( )
A. 暴雨 B. 沙尘暴 C. 冰雹 D. 寒潮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水汽通量表示大气中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可推知,某区域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水汽量就越多,水汽通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②正确;水汽通量表示大气中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汽含量越大水汽通量越大,③正确;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并不直接影响水汽通量,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暴雨在单位时间内降水总量大,只靠当地蒸发的水汽无法实现高强度、大量的降水,所以在分析和预报暴雨的形成时,必须考虑周边水汽输入,即水汽通量,A正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是充足的沙源和不稳定的气流,对水汽要求较少,可以不考虑水汽通量,B错误;冰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对流强度,C错误;寒潮是大规模的快速降温天气,大量水汽输入不是寒潮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
【点睛】降水的形成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有强烈的上升气流,才能造成水汽抬升遇冷凝结;三是要有凝结核。
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称为海退,反之称为海侵。滨岸地带垂向粒度大小是研究陆海变化的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滨岸地带垂向上的沉积颗粒自下而上的分布特征是( )
A. 下部细上部粗 B. 由粗变细再变粗 C. 下部粗上部细 D. 由细变粗再变细
4. 若图示海岸线由c→a变化时,该地河流( )
A. 径流量增加 B. 河水流速加快 C. 含沙量增加 D. 沉积作用增强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滨岸地带指的是靠近海岸的地带。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是发生了海退现象,滨岸地带由海相沉积转变成陆相沉积,导致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沉积颗粒由细变粗,因此A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A。
【4题详解】
若图示海岸线由c→a变化时,是发生了海侵现象,滨岸地带由陆相沉积转变成海相沉积,说明此时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下降)。进一步可以推断,陆地河流入海的纵向坡降变小,河流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因此会增强,滨岸地带的沉积颗粒也会因此变细,由此可以判断D正确。因河流坡降变小,河水流速会减慢,B错误;而河流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无法判断,排除A、C选项。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 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
海退序列由下至上一般是:①沉积物由细变粗或由碳酸盐岩变为碎屑岩;②沉积时的海水由深变浅;③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④与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随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生物群和陆相生物群。海进序列与此相反。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把沉积相划分为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三个类型。顾名思义,海相就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进一步划分为滨海相、浅海陆棚(大陆架)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太阳高度角大小)、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北京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日影响北京太阳辐射强度理论数值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透明度 B. 太阳高度角 C. 气象气候 D. 地形地势
6. 15时左右实测数值低于理论数值可能是由于北京当日( )
A. 大气透明度高 B. 午后出现大雾 C. 天气晴朗 D. 午后出现降水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越接近中午12点,太阳辐射理论数值越强,因此可以推测该日影响北京太阳辐射强度理论数值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B正确;大气透明度、 气象气候、地形地势等不是影响北京太阳辐射强度理论数值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午后太阳高度角较大,但是实际太阳辐射比较小原因可能是午后出现降水,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D正确;大气透明度高和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太阳辐射一般比较强,AC错误;午后由于气温较高,一般不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B错误;故选D。
【点睛】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为脱贫致富,2015年云南省元谋地区在干热河谷北部荒坡地引种台湾青枣(属常绿小乔木,植株生长极为旺盛),三年后土地出现了问题。2019年当地采用台湾青枣一芝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近4个月)间作栽培新模式,缓解了出现的土地问题。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一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下表为当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均降水量 | 降雨集中月份 | 年蒸发量 | 年平均温 |
613mm | 5—8月 | 3911mm | 21.9℃ |
7. 推测当地引种台湾青枣后坡地出现的主要土地问题是( )
A. 黑土流失 B. 次生盐渍化
C. 土壤干旱 D. 土地沙漠化
8. 间种草本植物选择芝麻,主要因为芝麻( )
A. 可以改善次生盐渍化 B. 生长期与雨季相一致
C. 产量高利于当地脱贫 D. 收割后秸秆可以还林
9. 与传统单一种植台湾青枣比,该间作栽培新模式能够( )
A. 增加地下径流量 B. 增加区域降水量
C. 增加生物多样性 D. 降低劳动力成本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干热河谷坡地间作模式为背景,考查人地关系,以及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7题详解】
当地为脱贫引种台湾青枣,青枣为生长旺盛的小乔木,蒸腾作用强;当地蒸发量大;同时雨季坡地会出现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土壤的干旱程度,C选项正确;此地无黑土分布,故A选项错误;坡地利于排水,不会出现次生盐渍化,故B选项错误;当地环境特征不符合土地沙化的形成条件,当地可能出现的是石漠化,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
【8题详解】
本题属于农业措施类问题,间种草本植物,目的是解决土壤干旱的问题,芝麻的选择是因为其生长期与雨季高度吻合,可以有效的增加地表覆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故B选项正确;坡地利于排水,不存在次生盐渍化现象,故A选项错误;当地的芝麻产量高低无法获取信息支撑,故C选项错误;所有草本都可以还林,不是芝麻所特有的,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择B。
【9题详解】
4月份对青枣主枝进行回缩修剪和芝麻播种是台湾青枣一芝麻间作栽培技术的关键,间作期内,芝麻覆盖可以增加雨水下渗,进而增加地下径流,故A选项正确;区域降水量是较大尺度的因素所影响的,间作栽培新模式并不能增加区域降水量,故B选项错误;农作物种类增加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增加,故C选项错误,间作的耕作难度大,无疑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择A。
【点睛】间种的优势: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自古被赋予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牡丹喜温暖阳光,需低温春化之后开花。菏泽是我国重要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每年春节迎春花市中的牡丹却多来自北方的菏泽、洛阳。近年来,牡丹以其高品质的油用价值被开发成牡丹食用油,开创了牡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导致广州迎春花市没有本地牡丹的主要原因( )
A. 冬季降水多 B. 土壤酸性大 C. 冬季气温高 D. 平原面积小
11. 推测目前牡丹油产业面临主要挑战是( )
A. 牡丹油营养低 B. 生产专业化低 C. 市场认知度低 D. 牡丹出油率低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牡丹低温春化之后开花。广州冬季气温高,牡丹无法进行春化作用,不能正常开花。冬季高温是广州迎春花市缺少本地牡丹的最主要原因,C正确;降水、土壤对牡丹开花影响较小,不是没有本地牡丹的主要原因,AB错误;如果温度条件适宜,平原面积小,也能种植本土牡丹,平原面积小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牡丹出油率高,品质高,营养价值高,故A、D错误。产业快速发展,专业化程度不会是目前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故B错误。近年来开创的利用模式,目前牡丹油市场认知度低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 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 促进劳动力就业
D. 提高城镇化水平
13. 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 I B. II
C. III D. IV
14. 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 集聚扩大 B. 原地保护 C. 均衡布局 D. 分散迁移
【答案】12. B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13题详解】
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为主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为主,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14题详解】
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点睛】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 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 加速区域城市化
C. 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 完善区域铁路网
16. 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 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 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因此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铁路分布区城市、人口较少,所以铁路修建的主要目的不是加速区域城市化、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完善区域铁路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可知,铁路修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铁路修建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务工人员,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C错误。故选D。
【点睛】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运输需求)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是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等)影响选线,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亘半岛,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古冰川作用显著。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菠萝的海形成。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
(1)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山地的地形特征。
(2)推测第四纪以来波罗的海的形成过程。
(3)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在仍有冰川存在的原因。
【答案】(1)呈东北-西南走向;多为低山(山地海拔较低);西坡较陡峻,东坡较平缓;冰川地貌广布。
(2)第四纪时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冰川消退,低地(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形成海洋。
(3)受暖流和西风影响,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纬度高,气温低;山地面积大,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冰川地貌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多为低山,也说明西北坡较陡峻,东南坡较平缓,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山脉西海岸多峡湾地貌,为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说明冰川地貌广布。
【小问2详解】
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发源地,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之后随着气温回升,冰川消退,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到低地中,形成海洋。
【小问3详解】
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加湿,使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主要位于北纬60度以北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简称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大米是当地第一大主食,多依赖进口,近年来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支持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我国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9月派出南南合作专家组,对该国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生产等领域的援助,取得了积极成效。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地理位置。
(1)推测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
(2)说明马达加斯加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的优势自然条件。
(3)请你为未来马达加斯加粮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当地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比重小;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粮食严重依赖进口,受国际疫情影响,粮食进口困难;人口增长快,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设施落后,抗灾害能力差等。
(2)纬度低,热量充足,育种周期短;全年高温,可全年育种;气候、地形复杂,可培育的种子类型多样等。
(3)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力度,完善农业生产设施;加强水稻种植技术学习和普及;重视农业发展,将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水稻等主粮作物比重,降低粮食进口依赖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马达加斯加地理位置图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但稻米不能完全自给,主要原因是:马达加斯加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经济落后,其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粮食作物比重小,产量较低;当地人口的增长快速,粮食需求量增大。近年来,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国际市场稻米价格相对较高,粮食进口困难;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设施落后,抗灾害能力差;读题干“为缓解粮食不足,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了10名农业专家到湖南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可知,其粮食产量低还可能与种植管理粗放、以及种子品种老化等因素有关,粮食单产较低等。
【小问2详解】
马达加斯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其纬度较低,全年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同时受东南信风及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其水热搭配条件好;全年热量丰富,其生长期较长,由于热量丰富,育种的周期较短。马达加斯加以山地为主,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山地不同高度气温和降水并不相同,气候较为复杂,利于培育类型多样的种子。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布局较少,且四面环海为典型的岛屿国家,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
【小问3详解】
该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可加强培训,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水稻的需水量较大,可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水稻生长的水分需求;改变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单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水稻等主粮作物比重,降低粮食进口依赖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不断调整自身在全球产业转移中的角色和定位,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大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的力度,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目前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区及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
(1)说明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发展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
(2)简析部分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的主要原因。
【答案】(1)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工业化水平较高,便于服装产业的生产协作等。
(2)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和主要牧区之一,棉花和毛纺织原料丰富且品质优良;地租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当地政策优惠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服装产业分布和转移为背景,涉及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发展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服装产业向新疆转移的主要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 ,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地区主要为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区,对服装消费量大,消费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便于服装产业的生产协作等。
小问2详解】
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和主要牧区之一,棉花和毛纺织原料丰富且品质优良,为服装制造提供丰富的原材料;新疆经济相对落后,地租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当地政策优惠等。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