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试卷

    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1页
    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2页
    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3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69 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1页。
    考点69 环境保护
    考点热度 ★★★★★

    考向一 水体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1.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危害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
    ②鱼类死亡;
    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④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特别提示]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它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综合三种水污染类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5)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浒苔亦称“苔条”“苔菜”,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藻类。自2007年起,形成于黄海南部的浒苔在每年夏季都会爆发并漂移至山东沿海。2021年夏季以来,黄海部分海域再次遭受浒苔侵袭(图9),遥感监测发现,6月26日,黄海浒苔覆盖面积超过1700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当地已启动近岸海域打捞浒苔应急处置项目,确保浒苔不上岸、少上岸,将浒苔对海洋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

    说明浒苔一般在夏季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答案】原因:夏季海水温度高,利于浒苔迅速生长繁殖。危害:遮蔽阳光,影响海中(底)其他生物的生长,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威胁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正常开展等。
    【解析】本题以浒苔为背景材料,涉及浒苔一般在夏季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藻类的生长繁殖受水温、营养物质、水域面积、水体交换等因素影响。由材料信息“形成于黄海南部的浒苔在每年夏季都会爆发并漂移至山东沿海”可知,夏季水温高有利于浒苔的生长与繁殖。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生产生活等方面考虑。具体为:藻类大量繁殖,覆盖水面,遮挡太阳辐射,影响海中或海底其他生物的生长;藻类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使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影响海洋渔业和养殖业的正常开展,可能导致大量鱼类死亡等。

    考向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 因
    危 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
    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可吸入
    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新华社2017年8月23日电,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6省市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提到,为使本区域内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大幅下降,需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试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行业升级改造,减少高耗煤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加大技术革新;深度治理工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洁净煤生产供应力度,积极推广洁净煤;开展农业大棚、畜禽舍等农业生产中煤替代工作,加强农村散煤治理,加强煤质监督管理;加强舆情引导和宣传教育等。
    【解析】本题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压煤减排为背景,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尤其是北方地区重工业比重较大,煤炭能源消耗大,且北方冬季供暖需求大,对煤炭的依赖性较高,要想做到压煤减排,减少煤炭的使用,一方面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升级改造,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洁净煤供应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推广洁净煤使用;其次是寻找替代性能源,如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北方农村生产生活多使用农业大棚、畜禽舍燃煤锅炉设备,应加强监管,加速农业大棚、畜禽舍燃煤锅炉设备更新换代,如拆除取缔、清洁能源取代等;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考向三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处理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 势
    缺 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车用动力电池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等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具有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镉电池、银锌电池等等多种类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众多企业纷纷进入动力电池制造市场。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达到2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78万吨。目前我国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及再利用面临着多重难题。
    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困难:废弃动力电池数量多且来源分散,回收困难;生产标准不一、电池类型多,规模化利用难度大。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统一生产和回收标准;拓展废旧电池使用的新领域,如用于储能电站、拆解变成小模块用于自行车等。
    【解析】本题考查废旧电池回收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困难从电池数量、种类、来源及利用方面分析。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达到2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78万吨,说明废弃动力电池数量多且来源分散,回收困难,电池有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镉电池、银锌电池等多种类型,规模化利用难度大。措施:建立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定统一生产和回收标准,拓展应用领域,如用于储能电站、拆解变成小模块用于自行车等,获取经济效益。
    考向四 主要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降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
    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
    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 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水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的问题。近年来,旨在保护黑土地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在吉林省逐渐铺开。专家表示,采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可以使秸秆利用处理和免耕播种作业及机具都实现轻简化,农户投入少,见效快,只要购买一台免耕播种机就可以进行作业。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时能够切断播种带上的秸秆和根茬可以促进秸秆转化利用,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分析吉林省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对黑土增厚、变肥的重要作用。
    【答案】秸秆覆盖还田,一是为黑土补充有机质;二是减少风力和流水对冬闲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起到保土、保肥作用。利用免耕播种技术,可以切断播种带上的秸秆和根茬,起到粉碎秸秆的作用;粉碎的秸秆极易被微生物分解,补给黑土养分,起到增肥的作用。
    【解析】本题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黑土面临的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考查分析吉林省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对黑土增厚、变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秸秆覆盖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以自然状态留置耕地表面越冬,可以是减少冬季大风和春季融水对冬闲黑土地的风蚀和水蚀,起到保土、保肥作用;第二年春天,不进行任何秸秆处理和整地作业,在有秸秆覆盖条件下,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实现秸秆还田,为黑土补充有机质。由材料可知,“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时能够切断播种带上的秸秆和根茬可以促进秸秆转化利用”,说明免耕播种技术可起到粉碎秸秆的作用,改善土壤结构;粉碎的秸秆极易被微生物分解,提升土壤生物活性,补给黑土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考向五 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特别提示] 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节径流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变化大,易加剧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等。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如下。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1)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②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5.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此类问题通常结合文字材料、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考查生态环境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原因)及经济活动特点(人为原因)综合分析是关键。
    (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
    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
    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育:宣传教育、增强意识。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伊犁河是巴尔喀什湖最重要的补给来源,伊犁河三角洲内存在大片的沼泽湿地。20 世纪80年代,为减少水在伊犁河三角洲的非生产性消耗,当地采用了机械化清淤、水力冲沙等措施,加深伊犁河三角洲所有汊河的河床,当年巴尔喀什湖水位有所上升。下图示意伊犁河和巴尔喀什湖。

    简要说明清淤冲沙对伊犁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产生的变化及理由。

    【答案】变化: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理由:地表水位降低,水生环境逐渐旱化;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日趋干旱;浅水湿地逐渐干涸,生地盐碱化加重;湖沼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的影响,实质需要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机械化清淤和水力冲沙等措施对伊犁河三角洲的影响是使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其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首先是清淤和水力冲沙会使河床加深,河水流速加快,从而导致三角洲滞留的水量减少,土地趋于干旱。清淤和水力冲沙使河床加深,部分深水湿地的水位下降,水生环境逐渐旱化,从而导致水湿生态环境向旱生生态环境转变;而部分浅水湿地干涸,出现盐碱化;还会导致三角洲湖沼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水体溶解氧指在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数值主要受气温及气压影响。研究表明:缺氧环境会促进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释放。某地理研究小组对江苏省常州市沙河水库进行研究后发现,其水体溶解氧具有分层现象,且季节性分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据此完成1-3题。
    1.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 )
    A.氧气溶解 B.光合作用 C.径流输入 D.水体扰动
    2.推测溶解氧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
    A.秋季 B.春季 C.夏季 D.冬季
    3.水体溶解氧季节性分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体表层藻类大量死亡②水体内部生物大量死亡③水体底部微生物活动加剧④水体底泥在季节更迭中受到扰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毛竹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其繁殖主要依靠地下根系向四周水平蔓延生长,一年生长的毛竹高度可达20m,在生产实践过中,通过调整毛竹林经营强度可改善毛竹林下物种组成,对维持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某水土保持国队研究了浙江某毛林在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与中度干扰相比轻度干扰时( )
    A.种间竞争激烈 B.林下水分充足 C.物种类型较少 D.枯落物种类多
    5.推测毛竹的形态特征与自然习性最符合( )
    A.根系深 B.植株密 C.茎秆矮 D.生长慢
    2016年5月,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就此展开专项督察,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制止各地城市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据此完成6-7题。
    6.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 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7.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
    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每年6月5日举行的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提升全球环保意识、鼓励相关环保行动的旗舰节日,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庆典活动,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万人的响应和支持。今年,哥伦比亚将在德国的资助下主办2020年世界环境日,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据此完成8-9题。
    8.2020年世界环境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哥伦比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砍伐森林,污染河流,过度捕捞海洋,杀死昆虫等
    C.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的响应,也需要许多消费者的支持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 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而在2018年底,这一数据还只是15%。继上海之后,“垃圾分类”政策席卷全国。如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激励约束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
    11.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 )
    A.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的产量 B.杜绝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12.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较慢,相较于城市,农村推进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害垃圾少 B.政策支持少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 D.垃圾分类条件不成熟
    近地面大气臭氧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当近地面的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2018年6月中国气象站增加了臭氧气象预报业务。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城市与时间组合,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是( )
    A.广州5月 B.武汉6月 C.南京7月 D.北京8月
    14.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应对臭氧危害的措施是( )
    A.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B.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
    C.少用私家汽车,绿色出行 D.关停部分电器,节约用电
    湖水透明度是指阳光能够透过水体的深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污染、生物量、入湖径流、温度变化等。研究表明:富含营养物的污染物会导致湖水中藻类繁生,影响太湖湖水透明度,而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下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维持湖水的清洁透明。下图为1997年和2019年太湖夏季平均透明度空间分布图(单位为米)。据此完成15-17题。

    15.仅从陆地径流量和温度角度分析,正常年份太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1997-2019年间,太湖夏季水质恶化最快的水域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由于人工调控,平均水深只有1.9米的太湖过去40年平均水位增加了约0.25米,水位上升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原理是水位上升导致( )
    A.沉水植物的生长范围扩大 B.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C.含沙量增加,湖水变浑浊 D.排污量增加,藻类生长快
    大气扩散能力与大气层结构、风速、通风量、降水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大气扩散能力越强,污染物散失越快。观测表明,新疆的大气扩散能力夏强冬弱。在北疆地区,大气扩散能力越强,空气质量越好,在南疆地区则相反。据此完成18-20题。
    18.冬季北疆地区大气扩散能力弱,主要原因是冬季北疆地区( )
    A.距冬季风源地远 B.风力较弱
    C.易出现逆温现象 D.降水稀少
    19.与秋季相比,推测新疆春季( )
    ①大气扩散能力较强②大气扩散能力较弱③大气对流运动较强④大气对流运动较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南疆地区大气扩散能力越强,空气质量反而越差,可能是由于( )
    A.地势低平,易聚沙 B.高山拦截外源沙
    C.外源污染输入多 D.风沙肆虐易起沙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苏里江流域湿地不仅有森林、灌木、草本和水生生物等建构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还有丹顶鹤等上百种珍稀动物“定居”于此。乌苏里江流经湿地时,表层土壤在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同时,众多的营养物质也被储存其中,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养料。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垦和用水的增加,流域内很多自然湿地都在萎缩。如今,伴随着黑瞎子岛等众多湿地被设立为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的自然湿地得到了保护。

    (1)简析乌苏里江流域设立湿地保护区对当地生态安全的意义。
    2005年11月13日,一起石化公司泄露事件,导致污染物硝基苯流入松花江,形成的污染带在松花江口注入黑龙江,污染带又沿着黑龙江向东流入了俄罗斯境内,最后注入太平洋。
    (2)说出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对黑龙江及沿岸地区的主要影响。
    近百年我国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43℃,是全球升温速率的两倍。气候变化剧烈、暖干化趋势明显、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给该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大豆中熟品种北移至松嫩、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大豆的中晚熟品种北移至黑龙江省南部地区,晚熟品种北移至辽北地区。
    (3) 简要评价气候变暖对三江平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每逢春节期间,大量年货的采购及后续消耗会产生大量垃圾。随着对于垃圾分类认识的提高,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但部分城市效果不及预期。

    判断干果壳所属垃圾类型,并为顺利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张家口市(39°30′N~42°10′N)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主要包括坝上高原和坝下盆地两种地形单元。在打造全国著名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优良的空气质量是基本保障。坝上高原是我国天然的“避暑天堂”和“塞北雪乡”,但由于干旱少雨扬尘天气多发;坝下盆地民俗文化独特,但污染物排放多,雾霾天气是治理重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
    (1)分析坝上高原成为我国“避暑天堂”“塞北雪乡”的原因。
    (2)说明近地面逆温现象对张家口扬尘和雾霭可能产生的影响。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 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它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面临严重生态恶化的困境,部分高寒草甸和湿地地区的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量斑块状的黑土滩,甚至演变为沙地。下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图和黑土滩景观图。

    (1)分析部分高寒草甸和湿地地区草场出现黑土滩的原因。
    (2)分析过度放牧对草原植被、土壤产生的影响。
    (3)伴随全球变暖,三江源部分草甸和湿地生态持续恶化,请说明其生态恶化的演变过程。
    (4)针对黑土滩生态困境,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鸬鹚属于大型食鱼游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黄河以南地区生活的鸬鹚多数为留鸟,而在黄河以北特别是青藏高原繁殖的种群,一般每年9月末、10月初就开始飞离繁殖地,迁往我国东南沿海、海南岛等地越冬。近年来,一些“偷懒”的鸬鹚逗留高原也能生存。
    请分析近年来青藏高原鸬鹚种群中一些“偷懒”的鸬鹚由候鸟变“留鸟”的原因。


    (2020·浙江·高考真题)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
    完成1-2题。
    1.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 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
    2.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2019·全国·高考真题)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5-6题。

    5.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6.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019·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科、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7-8题。
    7.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8.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 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
    (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2018·浙江·高考真题)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地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12.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一养一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21·北京·高考真题)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渔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 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4.(2021·湖南·高考真题)[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农田氮肥的大量施用和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生态沟渠通过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拦截处理水体中的氮素。下图示意湖南某地生态沟渠的位置。

    (1)描述生态沟渠的位置特征并指出这样布局的优点。
    (2)除了建设生态沟渠以外,该区域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氮素水污染?
    15.(2021·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下图)。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6.(2021·河北·高考真题)[选修6: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地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下表)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阶段
    主要“关键词”
    1951~1992年
    植被类型、冰川冻土、降水量、海拔、大气环流、高原隆起、东亚季风
    1993~2020年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17.(2020·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将普遍推行垃分类制度,推动垃圾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
    请结合热带海岛环境条件说明在海南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理由。
    18.(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9.(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20.(2020·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21.(2019·海南·高考真题)(地理--选考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22.(2019·江苏·高考真题)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下表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下图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环境资料(mg/kg)
    水环境资料(mg/L)









    氟化物
    硫化物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区
    0.12
    23
    18
    37
    130
    11
    0.4
    0.9
    0.6
    0.3
    0.1
    0.1
    B区
    0.64
    67
    112
    91
    162
    36
    0.3
    1.7
    0.9
    0.8
    0.5
    1.3
    合格标准
    ≤0.6
    ≤100
    ≤300
    ≤300
    ≤250
    ≤50
    ≤1
    ≤2
    ≤1.5
    ≤1
    ≤1
    ≤1


    (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
    (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
    (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
    (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23.(2019·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24.(2016·全国·高考真题)(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5.(2018·海南·高考真题)[选修6:环境保护]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26.(2018·全国·高考真题)(选修6:环境保护)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7.(2016·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8.(2016·全国·高考真题)[环境保护]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考点冲关
    【答案】1.B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水体溶解氧主要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径流输入、水体扰动只会带来小部分的溶解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地理现象的季节差异。根据材料,水体溶解氧主要受气温及气压影响,夏季时,太阳辐射强,湖水表层水温升温快,底层升温慢,形成明显的温跃层,水体交换弱,进而导致溶解氧交换弱,溶解氧分层现象最明显,C正确,ABD错。故选C。
    3.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沙河水库位于江苏常州,地处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水库夏季表层水温较高,光照充足,藻类能够快速生长,藻类大量堆积死亡,①正确,②错误。死亡的藻类沉积到水体底部,使细菌活动增加,降解藻类并消耗大量水体溶解氧,促进底部缺氧层的发育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③正确,而水体底泥的扰动与季节更迭无关,④错误。综上,故选A。
    【点睛】富营养化或过度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这个现象可能导致水体缺氧。营养物质含量的增加会造成例如“藻类水华”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大量增加的现象。富营养化通常是由含硝酸盐或磷酸盐的洗涤剂、肥料或污水排入水生系统引起的
    【答案】4.C 5.B
    【解析】4.读图分析,与中度干扰相比,轻度干扰时三类植被的多样性指数差异最小,说明种间竞争较弱,A错误;中度干扰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增加,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下降,说明轻度干扰时林下水分不足,B错误;读图可知,轻度干扰时多样性指数总和比中度干扰时少,说明物种类型较少,C正确;轻度干扰时物种类型较少,枯落物种类少,D错误;故选C。
    5.结合材料分析,毛竹繁殖主要依靠地下根系向四周水平蔓延生长”,说明毛竹的根系较浅,A错误;“一年生长的毛竹高度可达20m”,说明茎杆高,生长快,CD错误;相对于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时毛竹多样性指数较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低,说明毛竹植株密,林下透光性差,B正确;故选B。
    【点睛】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生物的种类较多,个体数相对越稳定。当受干扰时,不同的生物对新因素的敏感性和耐受的能力是不同的,敏感的种类在不利的条件下衰亡,抗性强的种类在新的条件下大量发展,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现象,可用多样性指数表示,生物种的多样性指数是表示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答案】6.A 7.C
    【解析】6.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使我国中高产农田急剧减少是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选项A正确。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原因,B、C错。目前粮食总产量稳定,D错。故选A。
    7.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应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选项C正确。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无关,A错。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不会降低服务等级,B错。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影响不大,D错。故选C。
    【点睛】粮食产量减少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减少;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环境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单产减少。
    【答案】8.C 9.D
    【解析】8.根据材料“哥伦比亚将在德国的资助下主办2020年世界环境日,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可知,2020年世界环境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材料“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可知,哥伦比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的人为原因有砍伐森林、污染河流、过度捕捞海洋,杀死昆虫等行为,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万人的响应和支持”可知,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的响应,也需要许多消费者的支持,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要在发展中解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0.B 11.D 12.D
    【解析】10.从2018年底到2019年10月,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上升到80%,而在将近一年时间内,市民素质变化不大,A错误。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而到了10月底,垃圾分类达标率明显升高,说明政府监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对垃圾分类达标率影响小,C错误。垃圾分类方法多年来一直在提倡,但垃圾分类达标率却没有明显提高,D错误。故选B。
    11.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量,A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能减少垃圾产生的二次污染,但不能杜绝,B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不能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C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减害化,D正确。故选D。
    12.相较于城市,农村有害垃圾并不少,如废农药瓶、废电池等,A错误。城市和农村政策支持力度、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差别不大,B、C错误。垃圾分类需要政府、社会、居民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资金等作为保障,才能顺利推行下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暂时难以顺利推进垃圾分类,D正确。故选D。
    【答案】13.C 14.A
    【解析】13.根据材料分析,臭氧是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7月,南京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高温闷热,紫外线强,易发生臭氧污染,C正确;5月广州、6月武汉及8月北京阴雨天气多,气温较低,紫外线弱,不易发生臭氧污染,A、B、D错误。故选C。
    14.当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时,最好的办法是避开臭氧的危害,关闭窗户,减少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A正确;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是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的影响,与臭氧污染无关,B错;少用私家汽车,绿色出行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排放,与臭氧污染无关,C错误;关闭部分电器,节约用电主要是节约资源,与臭氧污染无关,D错。故选A。
    【点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限制煤炭等的消费总量;优化发展方式,改进工艺设计,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城市机动车数量,进一步严格尾气排放标准,鼓励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尽量避免在午后日照强烈时外出,远离马路边、装修污染严重的地方。
    【答案】15.D 16.B 17.B
    【解析】15.影响湖水透明度的因素是多样的,本题要求仅从陆地径流量和温度角度分析,在正常年份冬季陆地径流量小,冲刷带入泥沙或其他物质较少;冬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相对缓慢,水面藻类覆盖较少。故太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读图,1997-2019年间,②区域的透明度减少得最多,故太湖夏季水质恶化最快的水域可能是②,B正确。故选B。
    17.材料说明太湖过去40年平均水位上升了,水面下的光照会减弱,沉水植物吸收水体的营养物减少,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减弱,所以,水位上升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的原理是水位上升导致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B正确。水位上升并不应意味着水体生长范围扩大,A错误。水位上升与含沙量和排污没有必然联系,CD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18.C 19.A 20.D
    【解析】18.冬季北疆地区受地形影响,冷空气积聚在盆地底部,暖气流在盆地上空,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使气流难以形成对流上升,扩散能力弱,C正确;离冬季风源地近,A错误;冬季风风力大,B错误;降水少与扩散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9.春季,新疆多大风天气,大气扩散能力强于秋季,春季气温回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对流运动较强,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空气遇冷下沉收缩,对流弱,①③正确,故选A。
    20.南疆地区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内风力大,加上降水稀少,风力作用使风沙肆虐易起沙,造成空气质量差,D正确;地势低平不易聚沙,A错误;高山拦截外源沙,空气质量更好,B错误;四周高山,外界污染物难以进入,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影响大气扩散的重要气象因素是大气湍流,所谓大气湍流,是指大气短时间的不同尺度的不规则运动。大气湍流强弱能直接影响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21.【答案】(1)保护自然本底(保护自然环境);储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局地气候等。
    (2)污染河流水、地下水和土壤,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河流入海口海洋生态);影响沿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有利: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冻害减少;增加可种植面积。
    不利:气候干暖,干旱灾害加剧;气候变暖,土壤有机质分解快,黑土的肥力会降低;冬季变暖使得农业害虫更容易越冬。
    【解析】本题以乌苏里江流域湿地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湿地的作用,气候变暖的影响,水污染的影响,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1)乌苏里江流域设立湿地保护区能够保护湿地内的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内是不可以被随意被破坏的,能够保护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原貌,保护自然本底;能够储备物种;湿地植被多,且有一定的储水区域,可以涵养水源,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能够削峰补枯,调蓄洪水;可以调节微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松花江江硝基苯污染物会随水汇入黑龙江,直接的影响是会污染下游黑龙江的河水、地下水;河水被周边地区的土壤吸收,污染物进入土壤,污染沿岸地区的土壤;水质恶化,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水质变差,影响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善该地的热带条件,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使冬季气温升高,低温冻害减少;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提高了作物种植的北界,增加了作物的可种植范围和面积。全球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多发,会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气温升高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加快,降低黑土的肥力;冬季温度升高,使得农作物病虫害更容易越冬,增加病虫害出现的频率。
    22.【答案】垃圾类型:干果壳属于其他垃圾。
    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全面实现四类垃圾分类收集,坚决杜绝、避免混收;严格实行“一类垃圾一类车”,实施分类运输;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拓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渠道;落实完善有害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厨余垃圾堆肥处理厂;加大其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等。
    【解析】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材料,涉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之中,有些比较难区分。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活废弃物,如食材废材,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等,都是容易腐烂分解,经过处理可以生成有机肥料和沼气的垃圾,属于厨余垃圾。干果壳如椰子壳、榴莲壳、核桃壳等这些很难降解或在后期处理可能会影响设备运转的垃圾是其他垃圾。所以,干果壳属于其他垃圾。
    据材料可知,随着对于垃圾分类认识的提高,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但部分城市效果不及预期。这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和回收垃圾各个环节还没有完善相关。所以,我们可以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等措施;社区可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和楼层分类收集点,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措施;避免“居民分类,垃圾车混装”的模式;此外通过垃圾分类还可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如厨余垃圾可建设堆肥处理厂,可回收垃圾可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建设有害垃圾收集、暂存、运输、处理全链条闭环体系;加大其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等。
    23.【答案】(1)地上高原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天气凉爽,成为“避暑天堂”;冬季气温低,降雪较多,积雪较厚,持续时间长,成为“塞北雪乡”。
    (2)逆温发生时,近地面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对流运动的产生;可以减少坝上高原的扬尘天气;坝下盆地近地面污染物难以扩散,雾霾现象加重。
    【解析】本题以张家口地区的气候现象和天气特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大气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避暑天堂”“塞北雪乡”的共同特点是气温较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由材料可知,坝上地区地形为高原,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夏季天气凉爽;冬季气温低,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存在,降雪较多,积雪较厚,持续时间长,得名“避暑天堂”“塞北雪乡”。
    (2)由材料可知,逆温现象为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受到抑制,大气稳定,风力作用弱,有利于减少扬尘的产生。坝下盆地民俗文化独特,但污染物排放多,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天气会加重。
    24.【答案】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质净化,水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白洋淀广泛分布的芦苇,可以有效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可以有效吸收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水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降低水污染。广泛分布的芦苇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有利于维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25.【答案】(1)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草甸和湿地逐渐干涸,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人口增长迅速,超载过牧,草场利用不合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挖中药材,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草场压力增大,天然牧草生产力下降;牧草种类变得单一,优良牧草比例减少,质量下降;土壤变得紧实,性质恶化,加剧土壤盐碱化、沙化。
    (3)气候日趋暖干(气候异常),草场质量和数量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形成了生产力水平极低的黑土滩;黑土滩持续恶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更加严重,逐渐演变为沙地或荒漠化土地。
    (4)合理放牧(控制牲畜数量、实行圈养、围栏放牧或轮牧);种植牧草;发展生态旅游;严禁滥采、滥挖;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守住生态红线。
    【解析】本题以三江源地区的区域图为材料,涉及生态破坏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考查地理综合思维,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1)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面临严重生态恶化的困境,部分高寒草甸和湿地地区的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量斑块状的黑土滩,甚至演变为沙地。说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资源减少,出现土地沙化的现象,原因从人为和自然两个角度分析。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减少,草甸和湿地逐渐干涸,植被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土地沙化严重。从人为角度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例如超载放牧,采挖中药,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出现土地沙化现象。青藏高原近些年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人类活动逐渐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造成植被破坏。
    (2)过度放牧,牲畜对草场的啃食超过植被的生长速度,草场压力较大。牧草恢复的速度较慢,优良牧草数量减少,牧草种类单一。没有植被对土壤的改善作用,土壤紧实,土质恶化。植被消失导致沙漠化,蒸发量增大,土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3)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角度分析。全球变暖首先造成的影响是,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导致气候趋于干燥。水分条件变差,植被退化,草场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分和植被的减少影响了土质情况,导致土壤退化,出现黑土滩,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全球变暖,冻土融化,土地退化。
    (4)生态问题的治理措施需要从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首先控制牲畜数量,合理规划载畜量。种植牧草,提高牧草的恢复力。严禁滥采滥挖,减轻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发展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做到兼具开发保护。制度方面,健全法律法规。科技方面,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治理。
    26.【答案】自然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气温,尤其是冬季气温逐年升高,加之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的小气候,青藏高原冬季更温暖、更湿润,满足鸬鹚的越冬需要;青藏高原河、湖众多,且因冰川融水增加,河、湖湿地面积增加,有开阔的栖息环境;有相当大的部分河(段)、湖(区)、水库等不封冻,水中的鱼、虾和水草等为鸬鹚越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人为原因: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青藏地区环境保护力度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鸬鹚栖息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减少;人工投喂频次增加,食物来源有保障;偷猎现象减少,境安全度升高等。
    【解析】题目通过青藏高原鸬鹚的生态习性和近年的迁徙变化,考查区域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能力。
    【详解】鸬鹚迁徙主要是越冬躲避寒冷和觅食,鸬鹚“偷懒”逗留青藏高原,滞留原地就可以越冬,说明环境温度和食物来源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从气温、食物方面进行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冬季更温暖,满足鸬鹚的越冬需要;冰川融水增加,青藏高原河、湖湿地面积增加,有充足食物来源;鸬鹚栖息环境改善。人为原因: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青藏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偷猎现象减少,环境安全度升高;鸬鹚栖息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减少;人工投喂频次增加,食物来源有保障。

    直通高考
    【答案】1.A 2.C
    【解析】1.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A正确。据材料分析,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污染,B错误。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繁殖快,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鱼类饵料减少,C错误。互花米草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会导致航道阻塞,D错误。故选A。
    2.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成为优势植物,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互花米草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滩涂会大量增加,②错误。互花米草会影响到海水的交换能力,让周边的海水质量下降并引发赤潮,③正确。互花米草在沿海滩涂的蔓延扩张,侵占了贝类等水产的养殖地,为当地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④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3.C 4.A
    【解析】3.PM 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身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 2.5浓度的下降,因此正确答案选C。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 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A B D错误。
    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因此正确答案选A。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B C D错误。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答案】5.B 6.C
    【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5.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6.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点睛】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答案】7.A 8.C
    【解析】7.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选A。
    8.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并非是产业集聚,更谈不上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选C。
    【答案】9.C 10.C
    【解析】9.“垃圾洲”在海洋中,垃圾来源显然不可能是大气沉降形成;太平洋平均深度达4000多米,垃圾也不可能从这么深的海底上泛形成。事实上来源是陆地上河流携带,还有部分是海洋运输的船只排放,故C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
    10.日本附近海域有日本暖流,流向东北,所以垃圾会随着洋流漂向东北方向,故C正确。漂浮物不可能向西北、西南方向移动,故A、D错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可能有部分向东南方向漂浮,但不是主要方向,故B错误。
    【答案】11.B 12.A
    【解析】11.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排放污水较多,治污水压力较大,A错;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较大,B对;浙江省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丘陵山地地势陡峻,汇水速度快,故防洪压力较大,C错;沿海岛屿面积小,不易储水,供水压力较大,D错。故选B。
    1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使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源,①对;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工厂之间的废弃物,还可以共同利用治污设施,实现清洁生产,②对;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等也会污染水资源,③错;工业排放污水量大,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会加重水污染,④错。选A。
    13.【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解析】本题以洱海为背景,涉及水污染与治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
    (1)本题主要结合流域形态特点及流域内生产生活活动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多条河流注入洱海,结合材料可知,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产生的污染物较多,且洱海水体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2)结合材料可知,第一次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主要是减少机动渔船产生的汽柴油污染;第二次蓝藻暴发,政府部门退田、退塘,主要是减少水产养殖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按照政府要求,拆掉洱海旁的客栈,主要是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3)洱海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够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洱海及其周边地区,自然风光秀丽,生态廊道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民众收入,在努力把生态廊道打造成为大理最靓丽名片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增加了更多休闲空间。
    14.【答案】(1)位置:位于排水沟的下游。优点;便干集中处理(处理量大),效率高,成本较低;有利于保护下游水体的水质。
    (2)种养结合;施用有机肥;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以农业生态保护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农业废水处理方式及措施,考查学生获得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这样的布局可以通过自流的方式有效收集稻田含氮废水和居民的养殖废水,并通过沟渠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含氮量,这样做,效率高、成本低;生态沟渠位于排水沟的下游段,处于村落水体与其它水体之间的结合部位,通过生态沟渠的净化后,有利于减少对其他区域水体的污染,保护下游水体的水质。
    (2)治理水污染措施一般从控源、处理、资源化、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梳理。除了建设生态沟渠外,还可以通过种养结合,让废水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内容消耗;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从而减轻污染来源;按农作物需要精准施肥(处方农业),不产生或少产生多余的营养物质来污染水体;建立污染处理厂,集中处理养殖废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让村民自觉在生产生活中少产生污染物质。
    15.【答案】牛吃掉易燃的枯草和落叶,有效避免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牛粪直接归还自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投放一定数量的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可以防止枯草落叶自燃而发生火灾;牛粪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覆盖物少有利于青草萌发和生长。
    【点睛】对于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比如封育保护;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16.【答案】研究主题: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环境资源。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知识。注意加强对表格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读表可知,1993~2020年,区域研究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青藏铁路、三江源、物种多样性、珍稀动物保护”等,所以其研究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开发环境资源。通过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加强对三江源湿地的保护,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17.【答案】海南省近些年经济发展迅猛,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及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但也产生大量的垃圾,亟需方案处理;
    垃圾资源会占用土地,海南省是岛屿城市,面积有限;
    生活垃圾有着较为复杂的成分,热带分解、传播速度快,污染空气、土壤及地下水,诱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实现对垃圾的分类管理,将垃圾进行无害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提升垃圾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解析】该题结合生活实际,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随着海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垃圾问题会日益严重化,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环境,有效处理垃圾刻不容缓。
    【详解】解读该题时要结合热带海岛条件的限制进行分析。海南岛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区,同时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经济发展迅猛,海南活动人口以及固定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导致生活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影响着海南省旅游城市形象。因此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势在必行,同时有利于促进海南经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岛面积空间有限,过多垃圾会占用土地;海南地处热带,气温高,垃圾腐化分解会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以及诱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垃圾分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8.【答案】原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解析】本题以玻璃幕墙为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详解】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是由于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玻璃幕墙造成的,可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使山体和树木的影像不能映入玻璃幕墙;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置障碍物,防止鸟儿直接撞在玻璃幕墙上;放置驱鸟装置,防止鸟儿靠近建筑物等。
    19.【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效洞口密度呈单峰变化,由此可以三个方面来进行答题:密度过小、密度过大、密度适宜。
    【详解】先注意审题,该问题包括两个分析,先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再提出对策。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开始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
    20.【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解析】考查河流污染治理模式及其意义。
    【详解】
    读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
    21.【答案】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和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在这里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在这里破坏了生态之后,生态环境就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22.【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
    (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
    (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
    (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
    【解析】考察环境保护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读材料以及图文进行分析即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紧扣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等地核心素养。
    (1)对比分析A 、B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超标,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难度较小,直接读图比较数据大小即可。
    (2)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
    (3)由材料可知, 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259.25g/hm2,B区用量2959.05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和使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
    (4)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使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使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使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甚至无毒农药。
    【点睛】农药的施用要选用合适的,选对时机,同时要适量,不可过度施用。坚持精准施药,有效驱虫,保护环境,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甚至无毒农药。
    23.【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4.【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的理解和分析,高位虾池养殖过程中,导致大量海水渗漏,进而导致地下水变咸,附近土壤盐碱化,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5.【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详解】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26.【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2分),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安全。
    【详解】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27.【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包装纸、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点睛】快递业务迅猛增长的当前,快递包装垃圾的处理迫在眉睫。该题以快递包装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这些包装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同时伴随的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污染。针对此问题的措施作答时,观点要切实可行,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即可。这道题考查实现生活,学生容易思考,难度小。只是注意答题语言组织即可,学生选此题得分率会较高。
    28.【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等
    【解析】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可以从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等方面回答,保护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等方面回答。

    相关试卷

    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4页。

    考点64 我国的工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64 我国的工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密集分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近年来我国服装业迁移路径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63 我国的农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63 我国的农业-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我国三大棉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