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湖北省历史中考模拟题分类选编(33份)
2023年湖北省历史中考模拟题分类选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历史中考模拟题分类选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历史中考模拟题分类选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3·湖北襄阳·统考二模)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如果你也想穿越时空,去体验我国最早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选择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西安 C.云南元谋县 D.浙江余姚
2.(2023·湖北恩施·模拟预测)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3.(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是我国早期定居生活人类的代表。他们之所以定居,根本原因在于( )
A.学会人工取火 B.开始创制文字 C.能够建造房屋 D.开始农耕生活
4.(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下列遗址同属于“稻作文明”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陶寺都城遗址 D.三星堆遗址
5.(2023·湖北宜昌·模拟预测)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人工养鱼 D.开始雕刻陶器象牙
6.(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7.(2023·湖北孝感·模拟预测)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8.(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下列哪个遗址中的考古发现可以作为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9.(2023·湖北襄阳·统考模拟预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下列哪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和稻壳?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元谋遗址 D.山顶洞遗址
10.(2023·湖北黄冈·统考二模)《饮冰室合集》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其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里的“华夏民族”( )
A.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B.多元一体,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源远流长,由炎帝和黄帝共同创造
D.相对独立,发祥地受地理因素限制
11.(2023·湖北孝感·模拟预测)蚩尤为传说中曾与黄帝作战的九黎部落的领袖,先秦文献描绘的蚩尤形象如同恶魔,但秦朝以蚩尤为东方八神之一,刘邦起兵同时“祀黄帝,祭蚩尤”,蚩尤逐渐成为古代各族尊崇的战神。这反映了( )
A.蚩尤与黄帝同根同源 B.民族交融促进华夷观转变
C.秦汉各族是蚩尤后裔 D.蚩尤形象取决于帝王态度
12.(2023·湖北恩施·统考一模)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艰苦奋斗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13.(2023·湖北黄石·模拟预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4.(2023·湖北恩施·模拟预测)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下列早期人类的出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居民 B.河姆渡人、半坡居民、北京人
C.北京人、半坡居民、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
15.(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传说中,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蔡伦 B.黄帝、炎帝 C.蚩尤 D.嫘祖
16.(2023·湖北咸宁·模拟预测)“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去体验我国最早古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应该云南省元谋县,C正确;北京周口店、陕西西安、浙江余姚与题干描述地点不符,排除ABD,故选C。
2.D
【详解】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像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没有明显下额,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北京人只学会打制石器;B项说法错误,最早知道了使用火的是元谋人;C项信息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使用的工具,逐项分析,确定正确答案。从“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
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他们使用磨制工具,在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开始定居生活,所以定居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综上所述,学会人工取火、开始创制文字、能够建造房屋均不是定居的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B项正确;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属于北方,应该种植粟,排除C项;三星堆遗址没有证据证明有稻作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出土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双鸟朝阳纹牙雕”“贝壳项链”可知,这些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农业种植在文物中未体现,排除A项;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的是捕鱼,不是人工养鱼,排除C项;雕刻陶器象牙不能印证全部文物,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陶器的艺术美,不是说陶器本身,排除C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分析可知,在中华大地上,诸多地方都有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间阶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发展过程,不能体现渐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连续不断,只体现起源,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中有许多碳化的稻壳,可以作为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B正确;北京人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始农业还没产生,A错误;半坡遗址发现了粟类等粮食作物 ,而不是水稻,C错误;龙山文化遗址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晚于河姆渡时期,D错误。
9.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种植水稻,所以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和稻壳,B项正确;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排除A项;元谋人和山顶洞人属于远古人类,他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表明华夏族多元一体,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B项正确;交通便利有利于华夏族发展,众多的文明成就是华夏族的贡献,与材料中强调华夏族的特点不符,排除A项;材料表明“华夏民族”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没有涉及到由炎帝和黄帝共同创造,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了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华夏族,体现不出发祥地受地理因素限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可知伴随着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这对于转变传统的华夷观具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蚩尤和黄帝属于两个不同的部落,排除A项;秦汉各族是黄帝后裔,排除C项;材料当中并未体现帝王态度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史记》记载大禹为了治水,曾13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从此他无私奉献,舍家为民的事迹为人所传颂,B项正确;ACD项与“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符,排除。故选B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种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石器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城市的出现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⑤不正确。B项有⑤,排除B项;C项有⑤,排除C项;D项有⑤,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北京人出现于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千年;半坡居民距今约 6000 千年。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A项正确;B、C和D项顺序错误,排除。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黄帝、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是中华民族产生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因素,B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 传说中,蚩尤被黄帝、炎帝打败, 嫘祖是纺织业的创始人,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题选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选编——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历史中考模拟题分类选编——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共8页。